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育祥

说课稿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需要注意授课过程中的细节和教学效果,尽可能避免出现问题或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应对。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并会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体育的密切联系。

2、尝试数学与体育等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喜欢哪些体育活动呢?

其实体育中也有许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发现了吗?发现那些数学知识?

学校组织开展趣味体育比赛:体操表演和拔河。大家想参加吗?

二、设计体操表演的'对形

1、让学生观看体操表演片段后,提问:刚才的表演觉得怎么样?怎样能使对形更好看些?

2、学生设计对形的变换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评比学生设计的,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三、安排参加拔河比赛

1、全班分四个组参加比赛,可以怎样安排比赛呢?(循环赛和淘汰赛)

2、每两个组展开进行一场比赛,全班一共进行几场比赛?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学生分小组安排循环赛的场次

4、淘汰赛需要赛几场?又可以怎样安排呢?抽签进行比赛。

四、板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3)

一、导入学习

1、现在桌子上摆了这么多的玩具,想玩一会儿吗?

2、观察:每种玩具是怎么运动的?待会儿我们按组来汇报。

3、这些玩具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4、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像陀螺、风车、转笔刀这样的运动(师用手势表示旋转)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我们叫它旋转。)

像小小汽车、小乌龟、计数器这样运动的呢?(接着用手势表示)(我们叫它平移。)

6、今天我和孩子们就一起来认识了解一下平移和旋转现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在观察、感受活动中认识平移和旋转。

2、出示多媒体课件:空中列车、空中摇滚、过山车、旋转木马)

3、谁能说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是平移还是旋转?

4、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请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想想做做第一题)。

5、请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怎样的运动就是平移,怎样的运动就是旋转。谁能做一个动作,用你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这就是平移,那就是旋转。

6、你们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运动给平移和旋转创造一个符号呢?(同桌可以商量)

7、展示汇报。

8、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你们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三、操作、观察

(一)移一移

1、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老师要求平移圆片。(先向上平移4格,再)

师:忙了半天又回到原地。好,不玩了。

2、出示课件:下雨前,蚂蚁们正忙着搬家。

(二)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金鱼图和火箭图。(电脑验证答案)

(三)画一画

在书上试一试里选一个图形做一做。(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画法)

四、全课总结

1、师玩竹蜻蜓,这是老师小时侯自己做的一个玩具,你玩过吗?你知道这个玩具刚才做了哪些运动?

2、你回去也能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发挥想象,制造出一些平移或旋转的小玩具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比赛,下面我就《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谈谈我对新教材几点浅薄的认识以及对教材的处理,不妥之处还望指教。《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是北师大版数学课本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相似形"是两个图形间进行比较时所产生的一个概念,它的内容是"全等形"的推广与拓展,而"全等形"实质上"是"相似形"的一种特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二,"相似形"无论是数学本身还是在实际中,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对此,教科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第三,对本章的学习,是从更一般的角度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本节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的第一课时,将为其他判定方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初步体会了化归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特别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运用,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3.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三维" 角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条件,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研究问题的习惯,以及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上目标的确定,基于以下考虑: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

4. 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两角对应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与应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将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寻求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突出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运用,即准确找到相等的两组对应角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将注重例题的发展性作用,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引探精讲式"的教学法。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学习伙伴的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主要流程可以分为"直觉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应用拓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类比,探索,猜想,论证等。

另外,我校数学教研组就"新课标下的精讲多练"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依然会在这节课中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例题示范,扎实基础;变式练习,形成能力;步步为营、及时反馈;应用拓展,知识升华;归纳小结,强化思想;知识延续,课后作业八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 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复习提问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定义具有双面性,既是判定又是性质;另一方面为了说明用定义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所需条件太多,证明方法太过繁琐,我们就必须寻求一种更为简单的判定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由身边的事物揭示话题

理性的思考需要感性认识的支撑,从我们经常使用的几何工具——两把三角尺,度数相同的三角尺具有相似的特征进行提问,这样安排是想用身边的事物唤起学生的感觉本能,既创设情境又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对彼此的三角尺先从直观上认可相似,再从理论上证明,规范的证明为直觉的猜想搭建了科学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此过程顺势引导,我们的猜想只是建立在两角对应相等上,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适用,对一般三角形呢 提出猜想,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思路。为学生今后研究问题提供方向。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以同桌为小组,制作三角形。

1.设计理念:设计画三角形这一活动,并且不统一角度,而是采用两人一组规定两个内角度数,这样安排可以避免巧合性,全班30个小组画的三角形各不相同,但只要同桌规定的两个内角相等就可得到相似的三角形,这样研究的结论更具一般性,更有说服力。不过活动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毕竟验证过程误差大小不一,部分学生会得出相悖的结论,而且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验证同桌画出的三角形相似。

2.活动目的:从学生自己动力手操作,实验所得出判定条件,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及满足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逻辑推理能力。

3.当活动进行到火候适当的时候,学生得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就变得顺理成章,学生的表述在同学和老师的规范下总结成数学规范语言——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此过程既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又培养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教师就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略加解释——由于知识所限,不能进行逻辑推理证明。

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分层次教学,先给学生时间,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部分学生可以合作完成;还有部分学生必须加以引导,才能解决,格式的规范也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小试身手,初步运用

(1)判断题:

①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②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

③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

④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

⑤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 )

在刚学完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安排这个练习,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初步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真正做到以练代讲。

(四)例题示范,扎实基础

例 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AB,AC,BC边上的点,且DE‖BC,DF‖AC.找出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教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再由学生总结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完善格式。

安排例题的作用旨在规范解题格式和运用新知的格式,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教师适当点拨,为了体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利用精讲的科学观帮助学生完成其可完成的学习过程。

(五)变式练习,形成能力

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旨在降低难度,使难点予以突破,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问题,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展开创新思维的主阵地,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训练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本例通过基本图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要抓实质,万变不离其宗,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并且结合图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为重要。

(六)应用拓展,知识升华

完成课本67页 习题1,66页练习2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旨在通过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判定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用。精讲多练的目的是更多的体现学生的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只有练习安排的有层次性和渐进性,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训练。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新课标下,我们需要对精讲多练赋予新的内涵,第一线的教师应该科学学习,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趋于完善。

练习的变式是希望学生的思维具有迁移性,也是安排的一个反补练习,如果学生掌握的好,应该处理变式题目会非常顺利,如果掌握不好,此练习的安排就具有一定的反补性。

(七)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师生总结与归纳。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一节课的重点不应该只在课程设计的讲练中,课堂的结尾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完善与补充,学生的小结不仅仅要有知识的系统小结,还应该有思想方法交流,另外数学语言固有的精炼和美丽也应在学生的表述下得以训练。

(八)知识延续,课后作业

知识的掌握是反复吸收逐渐内化的,作业的层次性和反补性是一节课成功的后续,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的作业需满足不 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所以会因一节课的教学情况有所改变。

基于以上原因我安排了第一项作业是习题2,3,4,让学生巩固今天的新知。其中2题利用两角对应相等证明两三角形相似,第3题在复杂图形中找相似三角形,进一步强化相似的判定,第3题先判定相似再求线段的长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项作业是预习下一课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另外,为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我安排了练习册配套练习。

(九)整体认知,板书设计

一节课的浓缩在黑板,知识的系统,规范的格式全然在板书,所以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的知识框架,因此板书要简单醒目,易于记忆,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分三部分,最左侧是知识内容,中间是例题的规范格式,右侧则安排练习。

(十)教学整理,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希望我的课堂教学墨守陈规,也不希望我的课堂教学程序化,我希望自己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同步成长是我要体现的价值。

课程的设计只是一场演出的剧本,真正的课堂不应该是排练的节目,有太多不可预设的情况发生,所以真正的教师能够娴熟的驾驭学生驾驭课堂,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补,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2、教材简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孕伏,这节课既是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习应用题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重点及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数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变化,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⑵能力目标:学生在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⑶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⑷教学重、难点依据数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能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教材创设了“作业评比红花活动”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⑸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及学生游戏用的学具、小红花贴纸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路,以及学生的特点及经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复习铺垫师:大家一起来摘苹果,看谁摘得多?

课件出示:

把你摘到的苹果放进相对应的篮子里通过复习,更好地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创造知识迁移的环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你们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能告诉大家吗?谁得的最多?谁的最少?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话题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探究新知发现问题师: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红花榜图,指导学生看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小雪多、小磊少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观察、发现问题。这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经验,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探索新知提出问题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A、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B、小雪比小磊多几朵?C、小雪比小华多几朵?D、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让学生根据图画提出数学问题,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解决问题以四人为小组,通过摆红花、学具来解决问题,(小组汇报,老师板书)(A)12+8=20(朵)(B)12-8=4(朵)(C)12-9=3(朵)(D)12-8=4(朵)教师强调写上单位名称师: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算吗?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得成功的愉悦。拓展问题课件出示:小雪说:“我得的红花比小磊与小华两个人合起来的还要多,你认为也是这样吗?为什么?”

①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②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知识的建构原理,设计了有梯度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课件出示第73页“做一做”。师: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2、选择题(教科书74页第3题)课件出示: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算式:44-40=4(盆)问题:一共有多少盆?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菊花比月秀多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3、课件出示:李平家养的家禽鸭鹅鸡只数302045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激发起来。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

全课小结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踊跃发言)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倒我们!促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让学生带着知识去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四、说板书的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而且为了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协调知识的内化,于是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1、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12+8=20(朵)

2、小雪比小磊多几朵?12-8=4(朵)

3、小雪比小华多几朵?12-9=3(朵)

4、小磊比小雪少几朵?12-8=4(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6)

一、教材

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36、37页《旅游中的数学》。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中的数学》是数学四大领域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一课,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

(1)租车,教材首先出示一幅租车情境图,师生组成了40人的一个旅游团,有大车和小车,老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车最省钱?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餐,学生通过为自己安排饮食,复习小数加减法,体会合理搭配。

(3)制订旅游计划。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而且又有一定的旅游经验,所以我将教材进行加工和整理。首先为学生创设去本地风景区“瀛湖”旅游,这样一个情境,然后在模拟情境中解决“租车、买门票”、“用餐”的费用计算问题。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了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节课制订旅游计划作了铺垫。

4、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按大纲的要求,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②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②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的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③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具体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②通过练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课件演示、辅以启发谈话,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法:“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入学习,诱发其内在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依次解决“租车、买门票、用餐”等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先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再谈一谈自己曾去过哪些地方?然后出示本地有名景点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模拟去瀛湖旅游,来解决在旅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出示本地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合作探究

本环节分为三个活动来完成:活动一是租车,去瀛湖旅游我们得先坐车,课件出示信息“我们40人去旅游,大车限乘18人,每辆7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60元,接着出示问题有几种租车方案”?在学生弄清交流规则后开始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写在租车方案表里,然后,学生代表展示汇报结果,老师出示填写好的租车方案表和学生一起小结列表方法,渗透有序列表的思想;最后出示问题,假如派你前去租车,你准备怎样租车?为什么?从而得到最佳方案。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能力;假如派你前去租车,你准备怎样租车?给足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二)买门票。出示信息:全天开放时间,早上8:00~下午7:00,个人票每人20元,团体票每人16元(45人及以上)人数40人,先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主要问题有①今天开放多长时间?②怎样买票省钱?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要引导学生发现这里我们买团票比买个人票省钱。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三)用餐:旅游完后去农家乐用餐,让学生根据菜谱,为自己点菜,并计算花了多少钱?个别同学回答、他人评价,提出建议,引导要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要节俭,不要浪费。接下来再每个组一起点菜;这一环节从单独点菜用餐,再到小组内集体点菜,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菜进行评价,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实践应用

课堂小结后,我安排了这样两个实践练习:①估计去瀛湖你至少要花多少钱,为自己本次旅游作一次费用的预算;②制完一份旅游计划。

本环节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预算旅游费用培养了学生的结算意识,制订旅游计划,学以至用,体现了数学的严谨,逻辑性。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我对教材的认识)

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有用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思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作为指导设计本课教案。

2、说教材地位、特点、作用。

本册书的数学问题基本都来自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本课内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这一部份内容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非常重要。本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3、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比较的活泼,参与的意识较浓,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较为熟练;

但在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化能力——建模思想较差。

4、说教学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参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a知识目标:①能够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②进一步体验不等式的解法;

b能力目标:①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一类问题建立一种数学模型,类比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c情感目标:①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

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②通过探索数学问题,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重点:①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②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1、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我采取了①观察,分析讨论——师生互动,②在解法探究中采取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讨论活动的开展。

2、学法指导

学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来解决问题,鼓励努力克服困难;多角度认识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我把这一活动分解为4个小问题)(大约15分钟)

2、由上面的问题出现的不等式而探究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不等式的解题过程(约5分钟)

3、巩固解题方法,给出2个简单的不等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来做(约5分钟)

4、拓展与发展,给出问题2(第三个活动)没有分解成小问题(指导学生先独立,后合作探究)建模的思想(大约12分钟)

5、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大约3分钟)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我将作恰当的补充。

让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升华——克服困难的品质。

四、说板书

我把问题1的解题过程分步书写,让学生能从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说作业:

P1401—4,9 评价上课效果,对本课的内容巩固,反馈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篇8)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1: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①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②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③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④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2: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3:送信游戏。

学生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4: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5: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示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9:38:38

    48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