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观后感

|邱妹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中国奇谭》观后感,希望这份《中国奇谭》观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中国奇谭》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中国奇谭》观后感精选篇1

进入2023年,不管你是不是动画爱好者,一定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的名字。一只小野猪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席卷了各种社交媒体。网店的周边迅速卖断货,人民网也发文评价称“《中国奇谭》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从2023年1月1日开播以来,《中国奇谭》虽然只更新了3集,但百度指数迅速攀升。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000万。 被网友称为“一集封神”。

《中国奇谭》到底讲了什么?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合集。一共8集,每一集是一个“妖怪”的故事。有的是改编历史传说,也有全新原创故事。每一集是不同导演和制作团队,因此美术风格有传统的二维动画、剪纸或者水墨素描,也有新时代的CG短片、3D渲染。因为形式类似国外的著名动画《爱,死亡和机器人》,被网友们称为“国产爱死机”。

在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虽然故事借用了《西游记》的背景,但视角却聚焦在一个甚至排不进八十一难的妖洞里,一只最底层的小猪妖身上。

这只小猪妖像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要面对小妖怪头目安排的各种任务;会因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被批评;辛苦一天的工作成果会因为大王的一句话成了无用功。甚至都对于自己每天努力想要抓到的唐僧,他知道的也只是一个名字。

第二个短片《鹅鹅鹅》则是一个类似聊斋的鬼怪故事。全片采用水墨画风,像默片一样用文字完成对话。故事讲述了一个送鹅的货郎,路遇一个狐狸书生。对方邀请他喝酒。席间狐狸书生从嘴里吐出它的心上人兔妖,在狐狸公子睡去后,兔妖又吐出了自己的心上人野猪妖,野猪妖再吐出了鹅妖。就在货郎对鹅妖动心时,狐狸书生醒了,最后一切归于狐狸公子的嘴中。仿佛从未发生。

第三集《林林》讲述了一只名叫“林林”的小狼变成人类,试图和人类的孩子交朋友。却将猎人引入森林,最终母狼为了保护林林而牺牲。林林自己也和猎人一起坠下山崖。多年之后当时的人类孩子长大成人,再次见到了林林,但她不再是天真的孩子,而是一只长大的母狼。

在本周末,《中国奇谭》将会更新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中国奇谭》凭什么火出圈?

《中国奇谭》的创作故事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起因上海美影厂(以下简称上美)想要在2022年中国动画100周年之际做一部妖怪有关的的动画。起初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非常多,最终确定了11位导演来拍出8个20分钟短片故事。

上美几乎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动画的绝对头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都是出自它们的手笔。而在这次的《中国奇谭》中,不少网友都大呼“上美回来了!”因为这次上美没有采用近期比较通用3D建模的动画,而是选择了最经典的美术片风格制作,让观众迅速找回儿时的感觉。

无论是水墨卡通风格的《小妖怪的夏天》,还是黑白默片风格的《鹅鹅鹅》都能让观众迅速想起上美最经典作品的美术元素。甚至在《鹅鹅鹅》导演还致敬了经典动画《天书奇谈》。在近些年中国动画频繁模仿日美动画的情况下,这种中式美术风格可谓是别具一格。动画中配乐采用的鼓点声、锣鼓等传统乐器也有独特的东方特色。

在动画立意上,不管是《小妖怪的夏天》唤起共鸣的“打工人纪录片”,还是让人感受中国鬼怪故事魅力的《鹅鹅鹅》,亦或是讲述在人类世界寻找自我的小狼的个原始股《林林》,每一个故事在表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在表达一种东方式的处世态度。故事并不像其他动画一样聚焦于人物成长或者剧情反转,但每个故事结尾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观众一直以来对于国产动画有着很高的期待,诸如刚刚开播的动画《三体》,或者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深海》,开播前都广受关注。近些年《哪吒魔童降世》《新封神榜杨戬》《雄狮少年》等动画电影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但在动画剧集上,一直缺少叫好叫座的影片。《中国奇谭》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遭遇家长质疑

在一片好评声音中,近日,出现了一则关于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内容上了热搜。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被其中很多情节吓哭了,觉得这部动画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没有教育意义。其中《小妖怪的夏天》中关于打工人生活的情节也并不适合孩子观看。

对此有网友认为,《中国奇谭》并不是一部专门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现在推出的很多动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给小孩子观看,有的甚至已经复杂到孩子不一定看得懂。动画和电影、文学一样,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代表低龄和幼稚。动画也可以讽刺、幽默、治愈,也可以收获上亿的票房。《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在采访中也曾经说过:“《中国奇谭》一是想展现动画的多元化,二是展现中国特性。”

还有网友认为,随着信息与媒体的发展,动画片不再像多年前一样局限在电视播出,而像《中国奇谭》这类型的大部分动画,都是属于网络点播的模式,每个观众可以自行选择观看。如果有家长觉得孩子年龄不适合观看,选择不点播即可。

从1922年首部国产动画作品诞生到今年,经历了百年的中国动画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作品,也产生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一次,没有燃烧经费的大场面,也没有话题炒作,《中国奇谭》靠着好好讲述一个个故事成为了今年第一部出圈动画。

《中国奇谭》观后感精选篇2

近日,一部国漫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一上线就被打出9.9的高分,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刷爆各大网络平台。影片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浪浪山,平平无奇、籍籍无名的底层“小猪妖”,为了理想生活而努力打拼,但常常处于辛劳无助之境,因此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用“浪浪山”来代表自己工作生活中难以走出的困境。党员干部要从《小妖怪的夏天》这则动画短片中找准前进方向,翻越新时代干部修炼的浪浪山。

不畏“山高路远”,以“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进取之心,抵御前进路上的诸多困难。作为底层打工人的小猪妖,每日要巡山、造箭、刷锅、砍柴、采买,付出艰辛努力却得不到重视和认可。有网友说,“走出了浪浪山又如何?山外还有书简湖、倒悬山。”或许人生本就这样,往前走皆是荆棘和坎坷,但成长的道路不是只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逆境,也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顺境。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党员干部要不惧山高水远,敢于直面困境,要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老师,拿出西行的决心、取经的意志、跋山涉水的毅力,在风吹浪打、斗争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加强自我修炼,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要把“真经”取回来,把“本领”练出来,把“担子”挑起来,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踏出浪浪山,渡过书简湖,抵达倒悬山。

登高“极目远眺”,以“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的远见之心,拓宽眼界格局上的一叶障目。小猪妖一直生活在浪浪山,以为大王和熊教头是最厉害的妖怪,唐僧师徒是高大威猛的人类,在偶然间,才发现齐天大圣原来也是妖精。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这才得以得道成仙。揆诸现实,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也存在执念于“自己的浪浪山”,不探知“外面的世界”,久而久之变成“井底之蛙”。迈向新征程,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闭目塞听、闭门造车只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懂得见“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便知个人之渺小、自身之不足。为此,党员干部要跳出个人局限,不囿一隅,不做“井底之蛙”,不局限于自身“一亩三分地”,培养“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要学理论强头脑、学知识拓眼界、学业务提本领,以站得高、看得远,精准把握时与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铆足“与时偕行”,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开拓之心,破除发展途中的一切守旧。大王吩咐小妖们造箭,小猪妖却发现用树木造出的箭容易射歪且毫无力道,于是,它尝试在箭末插上羽毛,大大提高了命中率。“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回望历史,在革命年代,针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建设时期,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探索强盛之道,提出了白黑猫论,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理论标志;在改革阶段,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了一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浩荡进军。这样的改变可知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员干部要感悟“与时俱进、精进修能”的道理,洞察国内发展节奏、国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主动求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敢闯新路、敢创新局,推动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引擎”,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奇谭》观后感精选篇3

近日,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上线,创作者以全新视角解读经典故事,获得网友的广泛好评。在《中国奇谭》火爆全网后,也有部分家长吐槽“这部动画片给自己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童年阴影”。

这已不是动画“全龄化”引发家长担忧的个案。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观影热潮以来,动画片“去低幼”呼声越来越高,2021年《“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动漫“全产业链”和“全年龄段”发展,国产动画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也面临着“全龄化”的新挑战。

老少咸宜是国产动画的理想化标准,现实中往往“众口难调”。2017年《大护法》上映,尽管该片在宣传语中主动提示“13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谨慎观看”,但其中的暴力元素、暗黑画风还是引发了部分家长不满;2020年金鹰卡通频道推出《菲梦少女2》,有网友向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提出“动画人物发色设置”有价值导向问题,一度导致该动画停播。

抛开个体审美差异而言,造成评价割裂的因素首先是动画文化在我国还不是很普及、很到位,部分观众在动画消费方面还没有形成与成熟市场匹配的文化素养。以《菲梦少女2》为例,发色在动画中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创作者将头发设计成不同颜色以提高人物辨识度,并非提倡染发。总有网友提类似的建议,说明我们缺乏对动画文化的共识,需要多部优秀动画作品持续涌现、蓄力推动。

再有,提起国产动画,很多人还是保留“低幼”的刻板印象,认为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担心动画中有恐怖元素或不良示范,但动画和电影、文学一样,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些动画的受众并不是低幼人群,“教育价值”也非首要考虑因素。在动画选择方面,父母是第一“把关人”和“引导者”,可酌情规避“主动分级”的《大护法》等动画,或在观影时及时加以引导。

国产动画“全龄化”之路虽然不易,但仍有一些具有全龄共鸣的动画作品可以借鉴。回望《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老少咸宜的国产动画,取材于西游记和封神榜等中国神话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刻体察为基础,通过精湛的艺术创造和先进的技术,在幻想中的世界中呈现真实的人类情感;既满足了孩子们无穷的好奇心,也使成人获得异想天开的快感。

具体到《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短片合集各有风格,想象力丰富,颇有东方美学色彩,在成年人群体中“圈粉”无数。但这不意味着它能够匹配所有人群:讲述“不一样的妖精”,少不了奇幻诡谲的画风和难懂的深刻哲思;而没经历过艰辛工作的小朋友们,也很难理解“小猪妖”的苦恼。但我们讲国产动画“全龄化”,并不仅仅指具有“合家欢”特质的作品,也意味着“分龄化”和“细分化”: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符合他们审美的动画,期盼并鼓励具有创新精神、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者动画”。《中国奇谭》能够打动多数成年观众,以9.5分登顶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已是难能可贵的胜出了。

近年来,国产动画“全龄化”既是动画产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创作者不可忽视的艺术课题。汲取全球动画的创作经验,深挖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当代精神和生活实践,当是国产动画“全龄化”的努力方向。

《中国奇谭》观后感精选篇4

近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式奇幻短片集《中国奇谭》,仅仅播出两集就引发全网热议。

“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上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以水墨意境、华丽高雅等为美学旨归,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动画学派”的声誉。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动画制作遭遇了青黄不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行业翘楚一度被戏谑“好汉只提当年勇”。如今《中国奇谭》惊艳亮相,无疑让中国动画市场为之一振。目前上映的前两集短片《小妖怪的夏天》与《鹅鹅鹅》,分别取材于《西游记》与《续齐谐记》之《鹅笼书生》,剧情上充分汲取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天马行空又韵味无穷的情节编排,给予了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在画面表现上,大量采用水墨书法、工笔描绘等中国古代艺术技法,全面诠释了“中国风”的魅力。故事极佳、质量上乘,许多网友感慨“传统风味十足,熟悉的上美影配方”“有种梦回童年每天晚上守着CCTV-6的感觉”。

再进一步看,解剖《中国奇谭》这只麻雀,也能给中国动画发展带来不少启示。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矿藏极其丰富,许多神话故事、古典文学、民间传说,搬到今天的银幕上足以产生情感共振。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如果一味模仿外国作品,只会在同质化中泯然于众,失去传播力和竞争力。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其次,艺术创作要有匠心、诚心。就传统文化而言,正因为内容丰富,挖掘应用必得下点非凡之功。单看各类志怪笔记,从《山海经》到《搜神记》,从《酉阳杂俎》到《续齐谐记》,故事浩如烟海,从中发掘出合适的题材,再用古今融合的技艺进行呈现其实很不容易。创作者如果没有追求民族风格的艺术自觉、没有追求作品质量的职业操守,不可能创作出过硬的作品。再看时下中国动画市场,产业规模、作品数量喜人,但闪光的作品却不多。究其原因,还是行业浮躁气太盛,动画前期的策划时间、人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故事没有打磨好就开始制作,形象没有设计好就想产业化,各个环节都在“赶时间”,在制作上偷工减料,东拼西凑一些中国元素,粗枝大叶、感情空洞,哪能糊弄得了市场和观众?

2023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中国奇谭》开了个好头。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国漫涌现,为观众献上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

《中国奇谭》观后感精选篇5

近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网站联合推出了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凭借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剧情获得了普遍赞誉,媒体大量报道,点击量和网络声量都很高。有网友称,二维动画回归了。也有人说,看到了上海美影厂应有的样子。《中国奇谭》邀请了8位导演,在中国妖神志怪文化的背景下,各自创作了一部时长、美术风格、剧情都各不相同的动画短片,颇像高考自拟命题的作文,既给定了传统文化的主题范畴,又具有写作上较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怎么看待这部作品的火爆呢?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方面具有一些启示意义。

第一就是差异化带来的魅力与反响。近年来,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我们比较普遍地看到了西游、封神题材的作品,孙悟空、哪吒等神话人物频繁登上屏幕,极大地透支了市场的期待。虽然其中也有“哪吒重生”这样的创意之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哪吒。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难道就只有这三五部古典名著可以取材么?

所以市场对《中国奇谭》的热度,首先是对差异化题材一种眼前一亮的自发反映,是对差异化美术风格,特别是颇具艺术魅力的二维风格“重现江湖”的一种审美层面的精神释放。如果在上世纪60年代或者80年代,这种多样性审美占据主流的市场环境下,或许《中国奇谭》只是很“正常”的一部影片,而放在今天以商业属性为主要考量的市场环境下,这部影片哪怕只是点破了一点点的差异化的“窗户纸”,也会让观众产生如获甘霖般的沐浴感。

第二就是短篇集这种表达形式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在真人电影市场上,《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三部曲,已经让短篇集的形式成为受观众认可且接受的剧情模式。这种编剧形式显然已逐渐渗透进动画市场。《向着明亮那方》突出亲情的主题,由不同导演制作的短片组合而成。《我们的冬奥》则邀请国内众多动漫形象,通过几个故事共同助力冬奥理念的传播。这次的《中国奇谭》只不过是把短篇集的动画电影变成了网络动画而已。

短篇集的表达方式,能让作品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拥有更多故事、更多风格、更多人物,短时间内让观众走进更多想象的空间和情境。每个故事十几到二十几分钟,既不过于碎片化,又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这在动画领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节目形式。

第三就是有文化含量、情感含量、审美含量的动漫作品确实可以打动人心。《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一只在妖怪世界底层打拼的小猪妖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小人物也可以有真挚的情感,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影片虽然还是设置在《西游记》的大背景下,但却并非以唐僧四人为主人公,而是创造性地延展了西游世界观,让观众在熟识中感受到一种新意。

第二集《鹅鹅鹅》的画面以黑白色系为主,兼有红色元素,在人物造型、角色形变、视觉符号的想象上体现出某种实验性的观感。作品以全默片的方式呈现,音乐富有中国风味,既有志怪的氛围,又有现代美学的气息。影片讲述的人、妖与鹅的故事虽然略显晦涩,但仍可带给观众一种直达心灵的趣味之感。

这两部短片一部以文化、情感见长,一部以美术风格为显著特色,让人们体会妖身上的人性,打动了不少观众。

当然,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新的事物也都存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去看。从目前已放出的作品,以及类似《中国奇谭》式的创意运作,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呢?

第一就是短片集的选题可以再精雕细琢。《中国奇谭》被列入了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网络动画片)2022年重点扶持项目。这里面的民间故事不是普通的民间故事,必须是经典民间故事。什么是经典呢?就是为普通大众所熟知。从前两集内容看,《小妖怪的夏天》是西游记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比较符合扶持指引的,但《鹅鹅鹅》过于学院派、实验化,并不十分符合经典民间故事的范畴,很多观众都表示看不懂。

第二就是作为一个系列作品在受众定位上的整体构思可再进一步加强。《我和我的祖国》等短篇集类的作品,每个故事虽然叙事风格各异,但整体定位都是相同的,但《中国奇谭》仅从前两集来看,受众定位就大相径庭。第一集显然更加大众化,第二集则对受众的审美要求较高。作为同一个系列的作品,受众定位应该大体相同,这样才更能成为一个产品。不能随意拼凑,来者不拒,或者有什么放什么。

第三就是动漫国企如何在如今的市场上体现自身价值。《中国奇谭》是动漫领域国企创新思维、希望产生市场引领力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动漫市场上发出国有企业的声音,这并非上海美影厂一家之事,而是所有动漫央国企都应尽的义务。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中国奇谭》短片汇总的方式,实际只是国有资金主导,吸收社会创意加以聚集,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自身的创意水平有所提升。目前,我们的动漫央国企还做不到创意和制作的独立性,因此必须采取购买社会创意和市场服务的方式。这是一种运营的思路,但并非长久之计。当然,这也并不是某一家动漫央国企的问题,而是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希望《中国奇谭》能成为动漫央国企提升自身原创力水平和人才储备的契机,而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化合作。

    3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