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

|邱妹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希望这份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精选篇1

进入2023年,不管你是不是动画爱好者,一定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中国奇谭》这部动画的名字。一只小野猪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就席卷了各种社交媒体。网店的周边迅速卖断货,人民网也发文评价称“《中国奇谭》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从2023年1月1日开播以来,《中国奇谭》虽然只更新了3集,但百度指数迅速攀升。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000万。 被网友称为“一集封神”。

《中国奇谭》到底讲了什么?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合集。一共8集,每一集是一个“妖怪”的故事。有的是改编历史传说,也有全新原创故事。每一集是不同导演和制作团队,因此美术风格有传统的二维动画、剪纸或者水墨素描,也有新时代的CG短片、3D渲染。因为形式类似国外的著名动画《爱,死亡和机器人》,被网友们称为“国产爱死机”。

在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虽然故事借用了《西游记》的背景,但视角却聚焦在一个甚至排不进八十一难的妖洞里,一只最底层的小猪妖身上。

这只小猪妖像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要面对小妖怪头目安排的各种任务;会因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被批评;辛苦一天的工作成果会因为大王的一句话成了无用功。甚至都对于自己每天努力想要抓到的唐僧,他知道的也只是一个名字。

第二个短片《鹅鹅鹅》则是一个类似聊斋的鬼怪故事。全片采用水墨画风,像默片一样用文字完成对话。故事讲述了一个送鹅的货郎,路遇一个狐狸书生。对方邀请他喝酒。席间狐狸书生从嘴里吐出它的心上人兔妖,在狐狸公子睡去后,兔妖又吐出了自己的心上人野猪妖,野猪妖再吐出了鹅妖。就在货郎对鹅妖动心时,狐狸书生醒了,最后一切归于狐狸公子的嘴中。仿佛从未发生。

第三集《林林》讲述了一只名叫“林林”的小狼变成人类,试图和人类的孩子交朋友。却将猎人引入森林,最终母狼为了保护林林而牺牲。林林自己也和猎人一起坠下山崖。多年之后当时的人类孩子长大成人,再次见到了林林,但她不再是天真的孩子,而是一只长大的母狼。

在本周末,《中国奇谭》将会更新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

《中国奇谭》凭什么火出圈?

《中国奇谭》的创作故事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起因上海美影厂(以下简称上美)想要在2022年中国动画100周年之际做一部妖怪有关的的动画。起初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非常多,最终确定了11位导演来拍出8个20分钟短片故事。

上美几乎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动画的绝对头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都是出自它们的手笔。而在这次的《中国奇谭》中,不少网友都大呼“上美回来了!”因为这次上美没有采用近期比较通用3D建模的动画,而是选择了最经典的美术片风格制作,让观众迅速找回儿时的感觉。

无论是水墨卡通风格的《小妖怪的夏天》,还是黑白默片风格的《鹅鹅鹅》都能让观众迅速想起上美最经典作品的美术元素。甚至在《鹅鹅鹅》导演还致敬了经典动画《天书奇谈》。在近些年中国动画频繁模仿日美动画的情况下,这种中式美术风格可谓是别具一格。动画中配乐采用的鼓点声、锣鼓等传统乐器也有独特的东方特色。

在动画立意上,不管是《小妖怪的夏天》唤起共鸣的“打工人纪录片”,还是让人感受中国鬼怪故事魅力的《鹅鹅鹅》,亦或是讲述在人类世界寻找自我的小狼的个原始股《林林》,每一个故事在表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在表达一种东方式的处世态度。故事并不像其他动画一样聚焦于人物成长或者剧情反转,但每个故事结尾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观众一直以来对于国产动画有着很高的期待,诸如刚刚开播的动画《三体》,或者即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深海》,开播前都广受关注。近些年《哪吒魔童降世》《新封神榜杨戬》《雄狮少年》等动画电影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但在动画剧集上,一直缺少叫好叫座的影片。《中国奇谭》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遭遇家长质疑

在一片好评声音中,近日,出现了一则关于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内容上了热搜。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被其中很多情节吓哭了,觉得这部动画不能给孩子带来欢乐,没有教育意义。其中《小妖怪的夏天》中关于打工人生活的情节也并不适合孩子观看。

对此有网友认为,《中国奇谭》并不是一部专门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现在推出的很多动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给小孩子观看,有的甚至已经复杂到孩子不一定看得懂。动画和电影、文学一样,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代表低龄和幼稚。动画也可以讽刺、幽默、治愈,也可以收获上亿的票房。《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在采访中也曾经说过:“《中国奇谭》一是想展现动画的多元化,二是展现中国特性。”

还有网友认为,随着信息与媒体的发展,动画片不再像多年前一样局限在电视播出,而像《中国奇谭》这类型的大部分动画,都是属于网络点播的模式,每个观众可以自行选择观看。如果有家长觉得孩子年龄不适合观看,选择不点播即可。

从1922年首部国产动画作品诞生到今年,经历了百年的中国动画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作品,也产生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一次,没有燃烧经费的大场面,也没有话题炒作,《中国奇谭》靠着好好讲述一个个故事成为了今年第一部出圈动画。

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精选篇2

偶然看到朋友圈在谈《鹅鹅鹅》,于是我去搜了看下,原来是在B站上线的国产动画片。《中国奇谭》共8集,目前已更新了三集,分别叫《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一出手就被捧为神作,豆瓣打分9.4。

找来看了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故事拍得倒还也可以,中规中矩,及格线上悬浮,它并没有震撼到我。作为新年2023动画开山之作,这个苗头是好的。

《妖怪的夏天》讲的是,和西游记有关的故事,某山,一群妖怪叫说唐僧即将路过此地,几个妖怪头头开始设置陷阱捕捉圣僧。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底层的猪妖视角开始讲起的,猪妖接到上面的任务,去制作各种兵器工具,为迎接后面的大战。这过程中,猪妖反水,去和孙悟空四人告状,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如果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给我的感觉的就是职场小人物迎来的是沦为炮灰的悲剧,有黑孙大圣的嫌疑,讽刺一些职场官僚作风,人物刻板化。导演还是留了一个光明的结局,猪妖没死,孙悟空只是假装打死了“他”。

这个故事,就是传统的邪不胜正,孙大圣还是那个好孙大圣。只是作为千千万万小人物的我们,猪妖的归程在何方?

第二集《鹅鹅鹅》,是根据古代的志怪小说改编而来,一个人背两只鹅登山,路遇狐狸书生,最后这个看客主人公失踪了。这个故事最具解读空间,看到三分之一,我有点坚持不下去,认为它故弄玄虚,画风阴森恐怖,但我还是坚持把此片看完了。所幸后面进入了主题,有人从中看出了爱情的不可靠,有人看出了欲望的得失……我想到的是,明明是两只鹅,为什么题目有三只鹅?

我只能这样解释导演的创作意图,不管个体身上有几只鹅,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古怪的事情,你本来不想参与,但是你却被迫参与了,或是有心或是无意。南柯一梦,春梦了无痕。这个故事肯定是一个悲剧,主人公的任务本来是护送两只鹅,结果导致他自己都下落不明。看来外面的世界真是充满了诱惑,主人公失踪了……

有些人失踪了,许多人会猜测那些人为什么失踪?他遇到了什么事?他为什么回不来了?这是我给此片做的一点不一样解读。

第三个故事《林林》,讲的是,人和狼之间的斗争,上一代的家长和狼是生与死的较量。下一代小孩与狼崽林林,却曾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上一代死伤殆尽,下一代曾经的朋友,却只能隔江相望。有无奈有唏嘘……

人和狼之间的斗争,导致了不能和睦相处。上一代的仇恨,为什么会牵连到无辜的下一代?类似的仇恨,许多影视都做了探索。

要学会放下,不参合到上一代的斗争里,你才能安稳平和。

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精选篇3

《中国奇谭》邀请了8位导演,在中国妖神志怪文化的背景下,各自创作了一部时长、美术风格、剧情都各不相同的动画短片,颇像高考自拟命题的作文,既给定了传统文化的主题范畴,又具有写作上较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怎么看待这部作品的火爆呢?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方面具有一些启示意义。

第一就是差异化带来的魅力与反响。近年来,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我们比较普遍地看到了西游、封神题材的作品,孙悟空、哪吒等神话人物频繁登上屏幕,极大地透支了市场的期待。虽然其中也有“哪吒重生”这样的创意之作,但归根结底还是哪吒。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难道就只有这三五部古典名著可以取材么?

所以市场对《中国奇谭》的热度,首先是对差异化题材一种眼前一亮的自发反映,是对差异化美术风格,特别是颇具艺术魅力的二维风格“重现江湖”的一种审美层面的精神释放。如果在上世纪60年代或者80年代,这种多样性审美占据主流的市场环境下,或许《中国奇谭》只是很“正常”的一部影片,而放在今天以商业属性为主要考量的市场环境下,这部影片哪怕只是点破了一点点的差异化的“窗户纸”,也会让观众产生如获甘霖般的沐浴感。

第二就是短篇集这种表达形式逐步受到市场认可。在真人电影市场上,《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三部曲,已经让短篇集的形式成为受观众认可且接受的剧情模式。这种编剧形式显然已逐渐渗透进动画市场。《向着明亮那方》突出亲情的主题,由不同导演制作的短片组合而成。《我们的冬奥》则邀请国内众多动漫形象,通过几个故事共同助力冬奥理念的传播。这次的《中国奇谭》只不过是把短篇集的动画电影变成了网络动画而已。

短篇集的表达方式,能让作品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拥有更多故事、更多风格、更多人物,短时间内让观众走进更多想象的空间和情境。每个故事十几到二十几分钟,既不过于碎片化,又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这在动画领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节目形式。

第三就是有文化含量、情感含量、审美含量的动漫作品确实可以打动人心。《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一只在妖怪世界底层打拼的小猪妖激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小人物也可以有真挚的情感,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影片虽然还是设置在《西游记》的大背景下,但却并非以唐僧四人为主人公,而是创造性地延展了西游世界观,让观众在熟识中感受到一种新意。

第二集《鹅鹅鹅》的画面以黑白色系为主,兼有红色元素,在人物造型、角色形变、视觉符号的想象上体现出某种实验性的观感。作品以全默片的方式呈现,音乐富有中国风味,既有志怪的氛围,又有现代美学的气息。影片讲述的人、妖与鹅的故事虽然略显晦涩,但仍可带给观众一种直达心灵的趣味之感。

这两部短片一部以文化、情感见长,一部以美术风格为显著特色,让人们体会妖身上的人性,打动了不少观众。

当然,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的,任何新的事物也都存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地去看。从目前已放出的作品,以及类似《中国奇谭》式的创意运作,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呢?

第一就是短片集的选题可以再精雕细琢。《中国奇谭》被列入了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网络动画片)2022年重点扶持项目。这里面的民间故事不是普通的民间故事,必须是经典民间故事。什么是经典呢?就是为普通大众所熟知。从前两集内容看,《小妖怪的夏天》是西游记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比较符合扶持指引的,但《鹅鹅鹅》过于学院派、实验化,并不十分符合经典民间故事的范畴,很多观众都表示看不懂。

第二就是作为一个系列作品在受众定位上的整体构思可再进一步加强。《我和我的祖国》等短篇集类的作品,每个故事虽然叙事风格各异,但整体定位都是相同的,但《中国奇谭》仅从前两集来看,受众定位就大相径庭。第一集显然更加大众化,第二集则对受众的审美要求较高。作为同一个系列的作品,受众定位应该大体相同,这样才更能成为一个产品。不能随意拼凑,来者不拒,或者有什么放什么。

第三就是动漫国企如何在如今的市场上体现自身价值。《中国奇谭》是动漫领域国企创新思维、希望产生市场引领力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动漫市场上发出国有企业的声音,这并非上海美影厂一家之事,而是所有动漫央国企都应尽的义务。

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中国奇谭》短片汇总的方式,实际只是国有资金主导,吸收社会创意加以聚集,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自身的创意水平有所提升。目前,我们的动漫央国企还做不到创意和制作的独立性,因此必须采取购买社会创意和市场服务的方式。这是一种运营的思路,但并非长久之计。当然,这也并不是某一家动漫央国企的问题,而是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希望《中国奇谭》能成为动漫央国企提升自身原创力水平和人才储备的契机,而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化合作。

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精选篇4

近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式奇幻短片集《中国奇谭》,仅仅播出两集就引发全网热议。

“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上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以水墨意境、华丽高雅等为美学旨归,在世界上树立起“中国动画学派”的声誉。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动画制作遭遇了青黄不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行业翘楚一度被戏谑“好汉只提当年勇”。如今《中国奇谭》惊艳亮相,无疑让中国动画市场为之一振。目前上映的前两集短片《小妖怪的夏天》与《鹅鹅鹅》,分别取材于《西游记》与《续齐谐记》之《鹅笼书生》,剧情上充分汲取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天马行空又韵味无穷的情节编排,给予了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在画面表现上,大量采用水墨书法、工笔描绘等中国古代艺术技法,全面诠释了“中国风”的魅力。故事极佳、质量上乘,许多网友感慨“传统风味十足,熟悉的上美影配方”“有种梦回童年每天晚上守着CCTV-6的感觉”。

再进一步看,解剖《中国奇谭》这只麻雀,也能给中国动画发展带来不少启示。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矿藏极其丰富,许多神话故事、古典文学、民间传说,搬到今天的银幕上足以产生情感共振。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如果一味模仿外国作品,只会在同质化中泯然于众,失去传播力和竞争力。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其次,艺术创作要有匠心、诚心。就传统文化而言,正因为内容丰富,挖掘应用必得下点非凡之功。单看各类志怪笔记,从《山海经》到《搜神记》,从《酉阳杂俎》到《续齐谐记》,故事浩如烟海,从中发掘出合适的题材,再用古今融合的技艺进行呈现其实很不容易。创作者如果没有追求民族风格的艺术自觉、没有追求作品质量的职业操守,不可能创作出过硬的作品。再看时下中国动画市场,产业规模、作品数量喜人,但闪光的作品却不多。究其原因,还是行业浮躁气太盛,动画前期的策划时间、人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故事没有打磨好就开始制作,形象没有设计好就想产业化,各个环节都在“赶时间”,在制作上偷工减料,东拼西凑一些中国元素,粗枝大叶、感情空洞,哪能糊弄得了市场和观众?

2023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中国奇谭》开了个好头。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国漫涌现,为观众献上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

动漫中国奇谭观后感心得精选篇5

近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网站联合推出的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获得颇多赞誉。然而点赞声浪之后,一位家长10日在社交网络发布的对于该片的质疑贴激起另一番争论。(1月11日中国新闻网)

任何作品都不是完美的化身,有赞誉或有质疑实属正常。一部作品在不同人眼中可能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蕴含于作品中的精神内核与思想共鸣总是相通的。抛开其他不谈,我们不妨回归作品本身去品味《中国奇谭》这部动画。

《中国奇谭》让人看到了什么?有人会说,看到了“故事”。据介绍,《中国奇谭》打造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为观众呈现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有观众看完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后热泪盈眶,唤起“打工人”的共鸣;有观众从第二集《鹅鹅鹅》中感受志怪故事魅力,惊叹“不愧是奇谭”……人们在故事中照见自己、思考生活。

有人会说,看到了“成长”。制作这部动画短片的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那个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童年时光的“美术片王者”。提及它创造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等经典作品,相信许多人仍会会心一笑。百年中国动画是几代人的记忆交响。《中国奇谭》这熟悉而又创新的“配方”,见证着中国动画的成长,也将陪伴着一代人继续成长。

还有人会说,看到了“传承”。或许,属于“美术片”的辉煌时代已经走远,但支撑中国动画的传统文化宝库不曾失色。正是有了浓厚的文化滋养,才有了如今惊艳亮相的《中国奇谭》。在立意上,关于“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考被投射到作品中;在剧情上,作品充分汲取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天马行空又韵味无穷的情节编排;在风格上,水墨书法、工笔描绘等都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中式美术风格;在音乐上,动画中配乐采用的鼓点声、锣鼓等传统乐器也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不难发现,《中国奇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处不在。

《中国奇谭》凭口碑火出圈,让我看到优质作品的动人力量,看到动画市场求“优”若渴。深耕文化、传承创新,《中国奇谭》是一部诚意之作,更是一部创意之作。这部动画作品里有很多向经典致敬的设定,而我更想向背后的创作者们致敬,感谢你们的坚持与付出,为观众奉上了一份回味绵长的文化大餐。也许美中有不足,但《中国奇谭》带来的感动与体悟是温暖的、充实的,它为动画创作打开的新想象空间更是难能可贵。对待这样的作品,我们不妨多一些包容、多给些空间,如此才能更好呵护创新创作的种子,让更多优秀作品萌芽生长、创造精彩。

    33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