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

|淑燕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希望这份《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篇1

太空生活趣事多,航天员在太空中要生活六个月,也许你认为在太空中生活一定是快乐的,一定是艰难的。下面就来看一下三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太空中都是怎样生活的吧!

一提到生活,我就有疑问了,我们在地球上睡觉和在太空中有什么区别?因为太空中没有了引力航天员们睡觉要在睡袋里。有意思吧!

吃饭大家并不陌生,在太空中的水和饭都失去了引力会飘在空中,航天员可以在空中吃饭,太好玩了!

我喜欢宇宙,喜欢太空,祝航天员们早点归来,平平安安、身体健康,我们都期盼你们的归来!上了这一课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报效祖国,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篇2

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信号畅通是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保证“上网课”视频高清晰、零延时、不卡顿,“天链”中继卫星、空间站、地面各个测控站密切配合,为天地互动提供技术护航。

“航天员给地面的信息依次通过空间站中继天线、天链中继卫星、星地下行链路等传输到地面站。”天链二号01星副总设计师李向阳将中继卫星形象地比喻为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天链中继卫星可以为中、低轨道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服务。这相当于把地面测控站提升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依照各类航天器、飞行器不同的数据,应用部门把它们产生的各类数据分别进行实时转发,这样既提高了数据回传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

据介绍,天链一号03星和天链二号01星接力保障太空授课,舱内的多台高清摄像机拍下的高清视频,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传送至舱内的显示器,从而实现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

2003年,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其间,他数次与地面控制站进行天地通话,但每次都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那时,中国境内的观测站有效保持通信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后来,“天链”系列中继卫星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换代升级,太空授课等需要长弧段、强信号支持的重要活动也因此开展得更加从容。

“2013年太空授课,我们当时天上只有3颗星,都是一代星。现在我们天上有5颗星,除了天链一号04、05星,还有天链二号01星,二代星比一代星在传输速率和其他能力上更高。”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总工程师单长胜说。

《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篇3

随着“天宫课堂”第一课、第二课的大获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态化的太空授课?“以后的空间站上会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工作、生活、开展实验,天宫空间站的条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条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飞行的过程中,与地面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一些科普活动,这以后是会常态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课”牵动国人心,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展示的内容。令孩子们长久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现象,还有对遥远宇宙的无限遐想。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当前,我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一个进行过太空授课的国家。从“嫦娥”探月、“长五”飞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拼搏与进取。而蕴含着得天独厚丰富教育资源的中国空间站,正为无数中国青少年打开思想的天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一堂堂“天宫课堂”,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梦想种子。

《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篇4

“天宫课堂”推出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驻空间站组合体后,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充满了期待。

据悉,“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天宫课堂第三课》读后感篇5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观看了航天直播课,几位宇航员叔叔和阿姨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科学课。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细节大公开,太空行走、特别的航天服、失重环境下的细胞观察……

桩桩件件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各种表现:失去了重力的约束,水在太空中会变成一个个小水珠。更神奇的是,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术般,水在宇航员叔叔的手中,乖乖地变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个水晶球,真是让人啧啧称奇!观看了这堂直播课,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投身祖国的建设!

    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