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会不会被“热哭”

|金梅

在经历了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热浪天气后,5月以来,高温天气再次来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今年夏天会不会被“热哭”,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今年夏天会不会被“热哭”

今年夏天会不会被“热哭”

热浪席卷东南亚,多国高温打破历史纪录。

而在国内,多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局地气温达到37度以上。刚刚入夏便如此炎热,人们不禁担心,随着厄尔尼诺即将到来,今年夏天会不会“热哭”,是否会出现和去年一样的极端高温和干旱?

进入5月后,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了高温天气,其中海南、云南、广西多地出现了40度以上高温,打破历史最高气温纪录。

北方地区也在5月中旬迎来了强烈的升温天气。5月15日京津冀、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多地出现了35度以上高温,局地甚至出现了38度高温。

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5月15日至16日,大陆高压脊发展控制华北、黄淮地区,天空云量较少,受高压脊下沉增温以及晴空辐射加热的共同影响,这些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

符娇兰称,从常年来看,华北平原的首个高温日平均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此次天气过程与常年同期高温出现时间接近,属于正常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5月除了高温,特大暴雨、暴雪等也同时出现了。5月5日起,贵州、湖南、江西以及福建等地出现强降雨,江西中部、福建北部等地降大暴雨,局地达到特大暴雨;而在库尔勒市、尉犁等地则出现了降雪天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近些年的观察来看,5月同时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相对比较罕见。虽然各个地方的天气成因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爆发的概率和频率增加的体现。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近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其中,5月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会较年同期偏高一些,5月下旬,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南部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过程。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5月17日以后,受降雨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北方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明显减弱。

与北方高温相比,南方降雨的“战线”则相对长得多。近期,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华南、云南等地出现较明显锋面降雨,加之受孟加拉湾风暴影响,15日,云南中西部、西藏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高海拔山区有雨夹雪或雪,总体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5月16日至17日,受位于西藏南部高空槽东移并在长江中下游加强影响,加上低层低涡切变系统发展,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部等地16日午后至夜间强对流发展条件相对充分。

据了解,5月20日开始还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20日至21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大部、华北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22日至23日,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地区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

厄尔尼诺回归,明年大概率是最热的一年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报告,近几年随着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热量不断累积,2015-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过去3年尽管出现了有降温效应的拉尼娜现象,但在2022年夏季,北半球依然经历了极端高温热浪天气。

在今年3月,多国刚宣布“三重”拉尼娜现象结束,一些气象机构便预测称,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将在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厄尔尼诺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暖水现象)相关,与拉尼娜(冷水现象)一起构成ENSO循环,一般周期为2至7年,平均周期为4年。该现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在形成的早期(夏季),对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发展高峰期(冬季),其影响仍维持在热带,但偏向高纬度,并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候。

世界气象组织预估,2023年5月至7月期间,从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中性转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60%,6月到8月将增加到约70%,7月至9月将增加到80%。

郑飞表示,根据目前的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可能是中等及以上强度,虽然它会带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但并不见得是每个区域都会升温。相对来说,今年夏天整体会比去年更热,但热多长时间,多大范围,目前还无法预测。

今年是厄尔尼诺发展年,其次年影响会更深远,“2024年有超过60%的概率将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或者说平均气温可能突破历史记录”,郑飞说。

值得关注的是,自从4月以来,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气温已经突破40℃,甚至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高温热浪使得孟加拉、印度等国引发电力需求激增,不得不采取暂时断电的强制措施。

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周兵撰文称,有分析指出,近来东南亚地区的异常高温,可能预示着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实际上,东南亚气候异常已经对暖水加强、沃克环流减弱产生了显著的响应。

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海洋专家表示,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

郑飞也提到,如果大气环流发生过度异常,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一致的情况。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早前的预测,预计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可能出现区域性气象干旱。

预计今年夏季,除黑龙江中部和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东、华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分析称,结合去年天气情况对比分析,在高温持续的时间长度、峰值强度、高温范围及极端40℃以上高温所覆盖的城市等方面,预计今年夏季高温情况要弱于去年。“但今年的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夏季相比还是要偏多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预测也显示,今年6-8月,我国东北东部和北部、华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黄淮流域、东北东部和北部降水偏多 2-5 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它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套北部至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降水偏少 2-5 成,可能发生阶段性高温热浪。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在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涌,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

上涌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鱼类的繁盛又为以鱼为食的鸟类提供了丰盛的食物,所以这里的鸟类甚多。

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而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空气层结稳定,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将促使日本列岛及中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的年份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圈层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圈层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变化,局部的变化也会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

    46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