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禁忌有哪些

|丹梅

说到清明节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说寒食节却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你知道寒食节禁忌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寒食节禁忌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寒食节禁忌有哪些

寒食节禁忌有哪些

1、禁火,禁烟,其实这也是寒食节的__俗,在这一天是不允许生活做饭的,每一户人家都要吃了冷的食物。古时候在这一天要是生火的话就是对神灵的不敬,是会有灾难降临的。

2、禁止在墓地拍照,寒食节也有和清明一样的扫墓活动,只是清明对于大众来说了解的比较多。扫墓是对先祖的祭拜所以不允许在墓地拍照,在墓地拍照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可能会引来不好的怪罪。

3、寒食节期间禁忌买鞋,鞋与“邪”谐音,这段期间和清明期间一样都是阴气比较重的日子,买鞋回去的话相当于是把邪气带回家。

4、忌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寒食节饮食

1、寒食十三绝

清明前后,各地都有不少特色的寒食__俗。只有老北京的美食一出场,就隐约有种冠压群雄的感觉。寒食十三绝”相传是在清代之后才开始流传的命名,分别是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糖火烧、姜丝排叉、焦圈、馓子麻花、豌豆黄、螺丝转儿、奶油炸糕、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和萨其马,其中如艾窝窝的饮食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明朝万历年间。

至于为什么要凑齐这十三样美食,根据不少老北京人的说法,“十三”指的是十全十美,再加上“福”、“禄”、“寿”三者,取的是吉祥圆满的意思。在这十三绝之中,“萨其马”或许会是老广们最感兴趣的美食。萨其马是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放在今天亦可以看作地道的清明节美食。

2、寒食粥

寒食粥,源于春秋晋文公重耳追祭功臣介子推焚身之日的寒食节(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一天)。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后来人们便融成一个节令,衍化为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而流传下来,节日期间,百姓家家不许动烟火,需备麦粥等冷食,借此纪念。而寒食粥就是因寒食节而流传下来的节日饮食。

3、青精饭

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相传为道家所创。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给大臣赐食青精饭,嘉靖十四年间,皇帝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赐百官于午门食“麦饼宴”。

4、蛇盘兔

一种面点,它是山西流传2500年历史的清明寒食必备美食。蛇盘兔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另外还有流传下来的谚语:“蛇盘兔,必定富”。

5、清明螺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寒食节为什么不能吃热食

寒食很好理解,就是吃冷的东西。这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绵延了2000多年,曾经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这么重要的寒食节,后来为啥不那么重要了?这一天为什么不能生火,只能冷的?今天我们就来挖一挖其中的奥秘。

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一个叫重耳的大人物为躲避祸乱流亡其他国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一直追随他。甚至挖下身上的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出息了,成了君主晋文公,自然要优待当年追随他的介子推,但是介子推说,不求利禄,带着老母亲归隐山林了。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相见就放火烧山,怎奈介子推就是不出来,最终被烧死。

晋文公有点不自在了,这是逼死了炽烈的追随者,于是他厚葬介子推,修祠立庙还不够,又下令这一天禁止烟火,以寄托哀思。吃冷的东西呢,也就很好理解了。因为那时候没有电磁炉,不生火只能吃寒食。

不过禁止烟火这事,还有另一种说法。

在晋文公之前很早,这一天就禁火了。这一天,有些地方举行祭神大典,要把冬天保留的火种全部灭掉,在第二天,也就是清明节给祖坟扫墓的时候重新生火,这叫转火。

不管是纪念还是祭祀,寒食节跟清明节离得实在是太近了,既然都是祭日,于是渐渐就过成一个节日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家自然更喜欢好吃好玩的清明节,而逐渐摒弃了麻烦的寒食节。

跟禁火相似,关于吃寒食也有不同的说法。

刚过去的冬天,因为天气冷,只能吃热的。而清明前后天气逐渐暖和了,那些凉皮、凉面、凉粉之类的,又被记起。干脆不生火了,就吃这个,给解馋找个理由罢了。


    3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