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金梅

马上就到寒食节了,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

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大加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

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后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时,发现他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似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的起源由来

远古时期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春秋时期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魏晋时期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

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是什么

清明与寒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两者的时间不同。第二,两者的功能不同。第三,两者的来源故事。清明是节气,而寒食则是一个民俗,寒食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历史典故的纪念意义。

一、时间不同

1、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曾经,寒食节在中国民间是第一大祭祀之日。

2、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寒食节之后。

二、功能不同

1、寒食节,是民俗节日,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置,有怀旧悼亡之意。

2、清明节,是农耕节气,这时雨水明显增多,大地呈春和景明之象,有求新护生之意。

三、来源不同

1、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置的节日。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2、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据传,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沿袭至今。

四、活动不同

1、寒食节,开始活动只有禁烟火、吃冷食,后来增加了祭祖、蹴鞠、荡秋千和斗鸡等。

2、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祀祖先,还有踏青游玩、插柳、蹴鞠、打马球、吃青团、吃田螺和放风筝等习俗。据说,清明节一些强身健体的运动,是为了防止寒食节吃冷食伤身体而举办。

    39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