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案模板 >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篇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篇

|项静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篇)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5篇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

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2、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

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

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200项?

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

1、判断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和第10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六、反馈练习:

教材13页练习1

七、归纳总结: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和相互交流,提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题。

2.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棱柱的图片,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3)提出问题:请列举身边的棱柱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5)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概括出圆柱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6)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7)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

(2)棱柱的任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4)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5)绕直角三角形某一边的几何体一定是圆锥吗?

5.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⑴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⑵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则此几何体是棱柱。

答案 A B

6.课堂检测:

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7.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一、柱、锥、台、球的结构

二、例题

例1

变式1、2

【作业布置】

导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图形探究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然后填空

(1)多面体的概念: 叫多面体,叫多面体的面, 叫多面体的棱,叫多面体的顶点。

① 棱柱:两个面 ,其余各面都是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柱

②棱锥:有一个面是 ,其余各面都是 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棱锥

③棱台:用一个 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 ,叫作棱台。

(2)旋转体的概念: 叫旋转体, 叫旋转体的轴。

①圆柱: 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②圆锥: 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③圆台: 的部分叫圆台

④球的定义

思考:

(1)试分析多面体与旋转体有何去别

(2)球面球体有何去别

(3)圆与球有何去别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3)

(一)教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的定义域、值域、最值、单调区间.

2、会求含有、的三角式的定义域.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研究函数就是要讨论一些性质,是函数,我们当然也要探讨它的一些属性.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最基本的两条性质.

2、探索研究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研究一个函数常要研究它的哪些性质?

生: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等.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两条最基本的性质定义域、值域.(板书课题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师:请同学看投影,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正弦、余弦曲线的图像.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域是什么?

(3)他们最值情况如何?

(4)他们的正负值区间如何分?

(5)的解集如何?

师生一起归纳得出: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是.

(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值域都是即,称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

(3)取最大值、最小值情况:

正弦函数,当时,()函数值取最大值1,当时,()函数值取最小值-1.

余弦函数,当,()时,函数值取最大值1,当,()时,函数值取最小值-1.

(4)正负值区间:

()

(5)零点:()

()

3、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2);(3).

解:(1),

(2)由()

又∵,∴

∴定义域为(),值域为.

(3)由(),又由

∴定义域为(),值域为.

指出:求值域应注意用到或有界性的'条件.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时的集合:

(1),;(2),;

(3)(4).

解:(1)当,即()时,取得最大值

∴函数的最大值为2,取最大值时的集合为.

(2)当时,即()时,取得最大值.

∴函数的最大值为1,取最大值时的集合为.

(3)若,此时函数为常数函数.

若时,∴时,即()时,函数取最大值,

∴时函数的最大值为,取最大值时的集合为.

(4)若,则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若,则,此时函数为常数函数.

若,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取得最大值时的集合为;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取得最大值时的集合为,当时,函数无最大值.

指出:对于含参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要对或的系数进行讨论.

思考:此例若改为求最小值,结果如何?

【例3】要使下列各式有意义应满足什么条件?

(1);(2).

解:(1)由,

∴当时,式子有意义.

(2)由,即

∴当时,式子有意义.

4.演练反馈(投影)

(1)函数,的简图是()

(2)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2,-2 B.4,0 C.2,0 D.4,-4

(3)函数的最小值是()

A.B.-2 C.D.

(4)如果与同时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应为()

A.B.C.D.或

(5)与都是增函数的区间是()

A.,B.,

C.,D.,

(6)函数的定义域________,值域________,时的集合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C 5.D

6.;;

5.总结提炼

(1),的定义域均为.

(2)、的值域都是

(3)有界性:

(4)最大值或最小值都存在,且取得极值的集合为无限集.

(5)正负敬意及零点,从图上一目了然.

(6)单调区间也可以从图上看出.

(四)板书设计

1.定义域

2.值域

3.最值

4.正负区间

5.零点

例1

例2

例3

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题: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取最值时的集合

提示: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__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须要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一组习题1、3A组1、2、3,二组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谢谢!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5)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__》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

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6)

课题《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一)》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堆放的物品的总数计算要用到数列的前n项和,又如分期储蓄、付款公式的有关计算也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

(2)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数列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通项公式打好了铺垫。因此就有必要讲好、学好数列。

(3)数列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是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教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

从学生素质层面看: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现阶段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数列的特点,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明白数列与集合的不同点。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数列分类。能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反之,又能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通过对数列概念以及通项公式的探究、推导、应用等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性思想。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教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且利用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能由函数的观点去认识数列,以及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五、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波利亚的先猜后证理论,本节课主要以讲解法为主,引导发现为辅,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会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以及实例给出与练习设置,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更吸引同学们的眼光,提高学习热情,本节课还会采用常规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引例、例题具体呈现。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函数的定义.

2.经历从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过度到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推广过程,体验三角函数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领悟直角坐标系的工具功能,丰富数形结合的经验.

3.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定义域、(正负)符号判断法.

难点:把三角函数理解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关键: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六个比值的确定性(α确定,比值也随之确定)与依赖性(比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传统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高一学生认知特点和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

[执教线索:

回想再认: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三角形边角关系)--问题情境:能推广到任意角吗?--它山之石:建立直角坐标系(为何?)--优化认知:用直角坐标系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探索发展:对任意角研究六个比值(与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性、依赖性,满足函数定义吗?)--自主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登高望远:三角函数的要素分析(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与正负符号判定)--例题与练习小明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回想再认

开门见山,面对全体学生提问:

在初中我们初步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前几节课,我们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学习了角度制和弧度制,这节课该研究什么呢?

探索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想,再明确一下:

(情景1)什么叫函数?或者说函数是怎样定义的?

让学生回想后再点名回答,投影显示规范的定义,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修正、强调:

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现代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设计意图:

函数和三角函数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因此对三角函数的学习就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的过程,也是以具体函数丰富函数概念的过程.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函数两种定义的记忆是有一定困难的,容易遗忘,此处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回想再认,目的在于明确函数概念的本质,为演绎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作好知识和认知准备.

(情景2)我们在初中通过锐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习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个三角函数.请回想:这三个三角函数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学生口述后再投影展示,教师再根据投影进行强调:

设计意图: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现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又是一种推广和拓展的过程(类似于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展).温故知新,要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就要从源头上开始,从学生现有认知状况开始,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复习就必不可少.

(二)引伸铺垫、创设情景

(情景3)我们已经把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也能推广到任意角吗?试试看,可以独立思考和探索,也可以互相讨论!

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或巡回对学困生作启发引导.

能推广吗?怎样推广?针对刚才的问题点名让学生回答.用角的对边、临边、斜边比值的说法显然是受到阻碍了,由于4.1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一般会想到(否则教师进行提示)继续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计意图:

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必要的启发,将学生思维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创造"征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后布置任务情景:请同学们用直角坐标系重新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师生共做(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图形和比值):

把锐角α安装(如何安装?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在直角坐标系中,在角α终边上任取一点P,作Pm⊥x轴于m,构造一个RtΔomP,则∠moP=α(锐角),设P(x,y)(x>0、y>0),α的临边om=x、对边mP=y,斜边长|oP∣=r.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用x、y、r列出锐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三个比值,并补充对应列出三个倒数比值:

设计意图:

此处做法简单,思想重要.为了顺利实现推广,可以构建中间桥梁或公共载体,使之既与初中的定义一致,又能自然地迁移到任意角的情形.由于前一节已经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了,学生自然能想到仍然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初中以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现在要用坐标系来研究,探索的结论既要满足任意角的情形,又要包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这是一个认识的飞跃,是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关键之一,也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能够形成迁移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对某些知识进行推广拓展奠定了基础(譬如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的扩展,从实数到复数的扩展等).

(情景4)各个比值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比值是角的函数吗?

追问:锐角α大小发生变化时,比值会改变吗?

先让学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同时作好解释说明:保持r不变,让P绕原点o旋转即α在锐角范围内变化,六个比值随之变化的直观形象。结论是:比值随α的变化而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图3,联系相似三角形知识,

探索发现:

对于锐角α的每一个确定值,六个比值都是

确定的,不会随P在终边上的移动而变化.

得出结论(强调):当α为锐角时,六个比值随α的变化而变化;但对于锐角α的每一个确定值,六个比值都是确定的,不会随P在终边上的移动而变化.所以,六个比值分别是以角α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设计意图:

初中学生对函数理解较肤浅,这里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研究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在思维上更上了一个层次,扣准函数概念的内涵,突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或对应关系,是从函数知识演绎到三角函数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准确理解三角函数概念的关键,也是在认知上把三角函数知识纳入函数知识结构的关键.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增强函数观念.

(三)分析归纳、自主定义

(情境5)能将锐角的比值情形推广到任意角α吗?

水到渠成,师生共同进行探索和推广:

对于一个任意角α,它的终边所在位置包括下列两类共八种情形(投影展示并作分析):

终边分别在四个象限的情形:终边分别在四个半轴上的情形:

(指出:不画出角的方向,表明角具有任意性)

怎样刻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研究它的六个比值:

(板书)设α是一个任意角,在α终边上除原点外任意取一点P(x,y),P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记作r(r=>0),列出六个比值:

α=kππ/2时,x=0,比值y/x、r/x无意义;

α=kπ时,y=0,比值x/y、r/y无意义.

追问:α大小发生变化时,比值会改变吗?

先让学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观判断,再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同时作好解释说明:使r保持不变,P绕原点o逆时针、顺时针旋转即角α变化,六个比值随之改变的直观形象。结论是:各比值随α的变化而变化.

再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探索发现:对于任意角α的每一个确定值,六个比值都是确定的,不会随P在终边上的移动而变化.

综上得到(强调):当角α变化时,六个比值随之变化;对于确定的角α,六个比值(如果存在的话)都不会随P在角α终边上的改变而改变,六个比值是确定的(对应的多值性即诱导公式一留到下节课分析).

因此,六个比值分别是以角α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根据历史上的规定,对比值进行命名,指出英文记法和读法,记作(承前作复合板书):

=sinα(正弦)=cosα(余弦)=tanα(正切)

=cscα(余割)=sec(正弦)=cotα(余切)

教师强调:sinα表示sin与α的乘积吗?不是,sinα是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相当于函数记号f(x).其它几个三角函数也如此

投影显示图六,指导学生分析其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其函数内涵:

(图六)

指导学生识记六个比值及函数名称.

教师指出: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六个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我们以后主要学习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对于余切、正割、余割,只要同学们了解它们的定义就够了(遵循大纲要求).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

已知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对于每一个确定的实数,把它看成一个弧度数,就对应着唯一的一个角,从而分别对应着六个唯一的三角函数值.因此,(板书)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这将为以后的应用带来很多方便.

设计意图:

把角的终边分别在四个象限、四条半轴上的情形全作出来,有利于对任意性的全面把握.明确比值存在与否的条件,为确定函数定义域作准备.动画演示比值与角之间的依赖性与确定性关系,深化理解三角函数内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对三角函数作出明确定义,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由于学生刚学弧度制,对弧度制的理解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应用中逐步感悟,因此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的理解有半信半疑之感,有待通过后续的应用加深理解.

(四)探索定义域

(情景6)(1)函数概念的三要素是什么?

函数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

正弦函数sinα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正弦函数sinα的对应法则,实质上就是sinα的定义:对α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比值y/r与之对应,即α→y/r=sinα.

(2)布置任务情景:什么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请求出六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填写下表:

三角函数

sinα

cosα

tanα

cotα

cscα

secα

定义域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自然是指:使比值有意义的角α的取值范围.

关于sinα=y/r、cosα=x/r,对于任意角α(弧度数),r>0,y/r、x/r恒有意义,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

对于tanα=y/x,α=kππ/2时x=0,y/x无意义,tanα的定义域是:{α|α∈R,且α≠kππ/2}..........

教师指出:sinα、cosα、tanα的定义域必须紧扣三角函数定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熟,cotα、cscα、secα的定义域不要求记忆.

(关于值域,到后面再学习).

设计意图:

定义域是函数三要素之一,研究函数必须明确定义域.指导学生根据定义自主探索确定三角函数定义域,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应用它,也增进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掌握.

(五)符号判断、形象识记

(情景7)能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吗?试试看!

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三角函数定义来分析,r>0,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决定于x、y值的正负,根据终边所在位置总结出形象的识记口诀:

(同好得正、异号得负)

sinα=y/r:上正下负横为0cosα=x/r:左负右正纵为0tanα=y/x:交叉正负

设计意图:

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符号,是本章教材的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要求.要引导学生抓住定义、数形结合判断和记忆三角函数值的正负符号,并总结出形象的识记口诀,这也是理解和记忆的关键.

(六)练习巩固、理解记忆

1、自学例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要求:读完题目,思考:计算什么?需要准备什么?闭目心算,对照解答,模仿书面表达格式,巩固定义.

课堂练习:

p19题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1),求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

要求心算,并提问中下学生检验,--------

点评:角α终边上有无穷多个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只要知道α终边上任意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计算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判断其无意义).

补充例题: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x,-3),cosα=4/5,求α的其它五个三角函数值.

师生探索:已知y=-3,要求其它五个三角函数值,须知r=?,x=?.根据定义得=(方程思想),x>0,解得x=4,从而--------.解答略.

2、自学例2:求下列各角的六个三角函数值:(1)0;(2)π/2;(3)3π/2.

提问,据反馈信息作点评、修正.

师生探索:紧扣三角函数定义求解,首先要在终边上取定一点。终边在哪儿呢?取定哪一点呢?任意点、还是特殊点?要灵活,只要能够算出三角函数值,都可以。

取特殊点能使计算更简明。课堂练习:p19题2.(改编)填表:

角α(角度)

90°

180°

270°

360°

角α(弧度)

sinα

cosα

tanα

处理:要求取点用定义求解,针对计算过程提问、点评,理解巩固定义.

强调: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叫轴线角,如0、π/2、π、3π/2等,今后经常用到轴线角的三角函数值,要结合三角函数定义记熟这些值.

设计意图:

及时安排自学例题、自做教材练习题,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进行适量的变式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积极主动的练习活动进行思维训练,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始终.

(七)回顾小结、建构网络

要求全体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总结识记,提问检查并强调:

1.你是怎样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推广到任意角的?或者说任意角三角函数具体是怎样定义的?(建立直角坐标系,使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在终边上任意取定一点P,---)

2.你如何判断和记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根据定义,------)

3.你如何记忆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的符号?(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回顾再现是记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内及时总结识记主要内容是上策.此处以问题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识记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抓住要害,人人参与,及时建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培养认知能力.

(八)布置课外作业

1.书面作业:习题4.3第3、4、5题.

2.认真阅读p22"阅读材料:三角函数与欧拉",了解欧拉的生平和贡献,特别学习他对科学的挚着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欧拉的相关情况.

教学设计说明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运动现象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直角三角形简单朴素的边角关系,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进行自然地推广而得到简明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地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值域、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多组诱导公式、多组变换公式、辅助角公式、图象和性质,本章教材就是这些内容的具体安排.定义直接用于解析几何(如直线斜率公式、极坐标、部分曲线的参数方程等),定义还是直接解决某些问题的工具,三角函数知识是物理学、高等数学、测量学、天文学的重要基础.

三角函数定义必然是学好全章内容的关键,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由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本节教材的重点就是定义本身.

二、教学法加工

数学教材通常用抽象概括的形式化的数学书面语言阐述其知识和方法,教师只有通过教学法加工,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张奠宙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活动,直接参与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返璞归真,揭示本质,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有效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本节教材中,三角函数定义是重点,三角函数线是难点,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分散重点和难点,同时兼顾例题、课堂练习的协调匹配,将不按教材顺序来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安排三角函数的定义(突出重点)、定义域、符号判断、例题1、2及p19课堂练习1、2、3,第二课时安排三角函数线、p15练习(突破难点)、诱导公式一及课本例题3、4和其它练习.本课例属第一课时.

教学经验表明,三角函数定义"简单易记",学生很容易轻视它,不少学生机械记忆、一知半解.本课例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采用"启发探索、讲练结合"的常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程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演示比值与角之间的依赖关系,拓展思维活动时空,力求使学生全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会定义产生、发展的过程,通过思维过程来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将六个比值放在一起来研究,同时给出六个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够增强对比感和整体感,至于大纲对两组函数掌握与了解的不同要求,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注意区分就行了.

教学中关于符号sinα、cosα、tanα的出场安排,教材首先对比值取名并给出英文记法,再研究它们与α的函数关系;另外可以先研究六个比值与α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对六个比值取名给出记法.后者更能突出函数内涵,揭示三角函数本质.本课例采用后者组织教学.

三、教学过程分析(见穿插在教案中的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立体几何(人教版)第九章第二章节第八小节《棱锥》的第一课时:《棱锥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棱柱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球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比较、转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

(1)能力训练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的概念。

②使学生掌握截面的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2)德育渗透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重 点:1.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 2.正棱锥的性质。

难 点:培养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区别。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题目,采用启发式诱导法,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

三、说学法:

这节课的核心是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棱柱)探究未知(棱锥)、由一般(棱锥)到特殊(正棱锥)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 学程序:

[复习引入新课]

1.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2.几个重要的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

思考:如果将棱柱的上底面给缩小成一个点,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体呢?

[讲授新课]

1、棱锥的基本概念

(1).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的概念

(2).棱锥的表示方法、分类

2、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

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已知:如图(略),在棱锥S-AC中,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与SH交于H’。

证明:(略)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

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

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3)正棱锥的各元素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一步探讨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为研究方便将课本 图9-74(略)正棱锥中的棱锥S-OBM从整个图中拿出来研究。

引申:

①观察图中三棱锥S-OBM的侧面三角形状有何特点?

(可证得∠SOM =∠SOB =∠SMB =∠OMB =900,所以侧面全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分别假设正棱锥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边长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边形外接圆半径OB=R,内切圆半径OM= r,侧棱SB=L,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SMO= α ,侧棱与底面组成的角 ∠SBO= β, ∠BOM=1800/n (n为底面正多边形的边数)请试通过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课后思考题)

[例题分析]

例1.若一个正棱锥每一个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答案:D)

例2.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ABC的高SO=h,斜高SM=L,求经过SO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A’B’C’的面积。

﹙解析及图略﹚

例3.已知正四棱锥的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a,求:

(1)侧面与底面所成角α的余弦(2)相邻两个侧面所成角β的余弦

﹙解析及图略﹚

[课堂练习]

1、 知一个正六棱锥的高为h,侧棱为L,求它的底面边长和斜高。

﹙解析及图略﹚

2、 锥被平行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2,求此棱锥的高被分成的两段(从顶点到截面和从截面到底面)之比。

﹙解析及图略﹚

[课堂小结]

一:棱锥的基本概念及表示、分类

二:棱锥的性质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

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③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课本P52 习题9.8 : 2、 4

2:课时训练:训练一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9)

一.说教材

1.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数学(第二册)》5.6函数图象的定位作图法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基本函数 与一般函数 间的图象平移变换规律。

函数图象的平移,既是前阶段函数性质及具体函数研究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阶段定位作图法以至解析几何中移轴化简的基础和渗透,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段内容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映射与对应思想、换元方法等。

1.2 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⑴、给定平移前后函数解析式,能熟练叙述相应的平移变换,正确掌握平移方向与 、 符号的关系。

⑵、能较熟练地化简较复杂的函数解析式,找出对应的基本函数模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等)。

⑶、初步学会应用平移变换规律研究较复杂的函数的具体性质(如值域、单调性等)。

1.2.2能力目标

⑴、在数学实验平台上,能自主探究,改变相应参数和函数解析式,观察相应图象变化,经历命题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⑵、结合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会借助于数学软件等工具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学会数学

地解决问题。

⑶、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化归、映射的思想,换元的方法)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直觉等)。

1.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态度、兴趣等)。

1.3 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思路

重点: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经历数学实验方法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化简函数解析式、研究复杂函数

教材在这段内容的处理上,注重直观性背景,注重学生丰富感性知识的获得,淡化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即平移公式。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而简单的记住结论的话,往往很难在形式化的解析式与具体的图象平移之间建立联系,并且移轴与移图象之间也容易搞混,说明这段内容不能采取简单的“告诉”方式,须让学生自主发现命题、发现规律,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⑴、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数学实验平台,分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平移方向与函数解析式中 、 符号的关系,抽象、归纳出平移变换规律。 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能借助于数学软件多角度积极探求错误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形如 的函数须提取 前的系数化为 的形式,从而真正认识解析式形式化的特点。

⑶、数学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简单实验报告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平移变换规律知识的建构。

二.说教法

针对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以实验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亲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一方面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活动的过程,因此不是按照已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而是采取数学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亲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与数学验证,并作更高层次的数学概括与抽象;从而学会数学地思考。

另一方面,注重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看到数学的全貌,体会数学的全过程。整堂课的设计围绕研究较复杂函数的性质展开,以问题“函数 的性质如何”为主线,既让学生清楚研究函数图象平移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又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价值,增强求知欲。

总之,本节课采用数学实验发现教学,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三.说学法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领会了;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在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真正正确掌握平移方向。

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做数学”,将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从而,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

四.说程序

4.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简要回顾前面研究的具体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性质后,提出问题“如何研究 的性质?”

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两种思路,即:思路1、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借助于图象研究相关性质;思路2、将 的性质问题化归为 的问题,借助于基本函数 的性质解决新问题。

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关键是找出 与 的关系,尤其是图象间的联系。更一般地,就是基本函数 与 间的联系。

4.2数学实验,自主探索

这一环节主要分两阶段。

1、尝试初探

引例、函数 与 图象间的关系

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发现,意在突出两函数图象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后者可以由前者平移得到。

讲解时,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给出两个对应点的坐标,易于学生发现点的坐标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辅助线,一方面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定位作图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2、实验发现

本阶段由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形式完成,通过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探索规律的任务。 实验1、试改变实验平台1中的参数 、 ,观察由 的图象到 的变换现象,依照给出的样例填写下表,并总结其中的平移变换规律。

函数 解析式平移变换规律1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 实验结论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会根据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问题、动手解题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难点】根据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直接点明最近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多种形式,这节课将练习求直线的方程。

(二)回顾旧知

带领学生复习回顾直线斜率的求法,以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

为了加深学生的运用和理解,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解题思路。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点斜式进行计算。教师肯定学生想法并组织学生动手计算,之后请学生上黑板板演。

预设学生有多种解题方法,如AB、AC所在直线方程用两点式求解,BC所在直线方程用点斜式求解。

学生板演后教师讲解,点明不足,提示学生,计算结束后要记得将所求得方程整理为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师生总结解题思路:求直线所在方程时,若给出两点坐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直接套用公式,也可利用点斜式进行求解,注意一题多解的情况。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畅谈收获。

作业:完成课后相应练习题,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1)

一、教材分析

“解三角形”既是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又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被保留下来,并独立成为一章。这部分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应属于三角函数这一章,从研究方法上看,也可以归属于向量应用的一方面。从某种意义讲,这部分内容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典型内容之一。而本课“正弦定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有的三角函数及向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作量化探究,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重要的解三角形工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体验“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我县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意识和技能还不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比较喜欢数学,尤其是象本节课这样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相信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解题方案的探索,尝试应用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思想方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一些数学模型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解决,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探究精神。树立“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理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的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我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即由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并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地完成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宁静的夜晚,明月高悬,当你仰望夜空,欣赏这美好夜色的时候,会不会想要知道:那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

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首次测出了地月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400km,你知道他们当时是怎样测出这个距离的吗?

问题2: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要想知道某座山的高度,没必要亲自去量,只需水平飞行的飞机从山顶一过便可测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有,交通警察是怎样测出正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学好本章内容即可掌握其原理。(板书课题《解三角形》)

[设计说明]引用教材本章引言,制造知识与问题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

(二)特殊入手,发现规律

问题3: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老师想试试你的实力,请你根据初中知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Rt⊿ABC中sinA=,sinB=,sinC=,由此,你能把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所有的边和角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启发学生发现特殊情形下的正弦定理。

(三)类比归纳,严格证明

问题4:本题属于初中问题,而且比较简单,不够刺激,现在如果我为难为难你,让你也当一回老师,如果有个学生把条件中的Rt⊿ABC不小心写成了锐角⊿ABC,其它没有变,你说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设计说明]此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果感觉自己解决有困难,学生也可以前后桌或同桌结组研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在巡视的过程中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黑板展示,如果没有用向量的学生,教师引导提示学生能否用向量完成证明。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2)

高中一年级的新同学们,当你们踏进高中校门,漫步在优美的校园时,看见老师严谨而热心的教学和师兄、师姐深切的关怀时,我想你们会暗暗决心:争取学好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在新的高考制度“3+综合”普遍吹散全国大地之时,代表人们基本素质的“3”科中,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中阶段则应可能充分反映学习者对数学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

一、高中数学课的设置

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高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第一册(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二章函数;第三章数列。高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第一册(下):第四章三角函数;第五章平面向量。高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第二册(上):第六章不等式;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高二年级下学期学习第二册(下):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十章排列、组合和概率。高二结束将有数学“会考”。高三年级文科生学习第三册(选修1):第一章统计;第二章极限与导数。高三年级理科生学习第三册(选修2):第一章概率与统计;第二章极限;第三章导数;第四章复数。高三还将进行全面复习,并有重要的“高考”。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笮。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和“-3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将在三维空间中求角和距离等。

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教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笮,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5、定量与变量的差异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三、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近年来,高考压轴题都以函数题为考察方法的。高考题中与函数思想方法有关的习题占整个试题的60%以上。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其它注意事项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其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如初中学习的相反数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以下理解:①从定义角度求3、-5的相反数,相反数是的数是_____.②从数轴角度理解:什么样的两点表示数是互为相反数的。(关于原点对称的点)③从绝对值角度理解:绝对值_______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④相加为零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这些不同角度的教学会开阔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这个学习的主战场。

五、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同学们在高中有优美的学习环境,有一群乐于事业的热心教师,全体教师经验丰富,他们甘愿为你们做铺路石直至你们走进高等学校大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一定会使你们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3)

本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从英语学科学习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怎样上好英语的开学第一课。我把这次课程的主题确立为:初中英语究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习更有效?这次课程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初一新生,希望对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与小学英语的学习相比较,初中英语的内容要复杂的多,在刚刚进入初一学习的时候,随着难度的突然增加,会有很多同学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一大部分小学英语基础还不错的学生到初一下学期就掉队了,考试成绩变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呢?究其原因,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学习方法不当。上小学时,学生的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强,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留什么,学生做什么。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等上了初中就会更被动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初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谓的主动学习,实际上是指一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要遵循的原则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用这种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对初中英语学习进行简单剖析。

一.初中英语究竟应该学什么?

这就要抓住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初中英语的灵魂,剖析开来,无非是三个方面:词汇、时态、从句。不仅初中英语学习的本质于此,高中英语也不例外。词汇、时态、从句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初中英语学习要遵循的主要方向。本质的东西明确了,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将词汇、时态、从句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初中英语学习的效率才是终极目标,关键就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本质,使之浑然一体。

时态好比人的骨骼,词汇似血肉,词汇依附在时态的架构上,从此可以看出,时态是最基础的东西,首先掌握时态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英语语言不同汉语的最大特点就是所使用的动词往往随着时间及人称的变化而变化,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应该时刻注意时态的正确使用,尤其对初学英语者更应该特别注意,但这一点却被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交流中所忽视,导致让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听了很不舒服。对初中生来说,应该掌握的有8种基本时态,从教学实践看,学会这8种时态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可以说,提前掌握时态的应用将会在英语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说从句,初中英语要掌握5种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从句就像人体的经络,从句的枢纽为连接词,连接词来引导从句,我把它们看成人体的穴位,学习英语要学会“点穴”。由以上的比喻我们不难看出:词汇、时态、从句是初中英语的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自然的浑然一体。

通过把握初中英语学习的本质,让我们抓住了英语学习的灵魂,明确了初中英语究竟要学什么,让我们在面对初中英语学习时不再迷惑,不再恐惧,不再彷徨。

二.初中英语怎样学习才更有效呢?

1.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

对于初中的语法知识,我们应该学会总结,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并进行比较,这样所学知识就会网络化,记忆牢固,输出灵活。以学习过去进行时为例,要掌握它的基本概念(重在理解)、基本构成、应用范围(常见题型)、过去进行时与一般过去时的比较,这样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系统的、实用的。

2.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谈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知识的输出利用过程,数学中有很多的公式定理可循,初中英语有哪些规律可循呢?其实,我们认真的体验的话,初中英语中所涉及到的时态、从句,都是英语语言应遵循的规律,我们必须学会利用它们。以做初中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题目为例,我们就可以实现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做到胸有成竹,百战不殆。仔细分析一下一篇文章由什么组成,词组成句,句形成段,段扩展成篇。透过文章表面挖掘本质:词汇---血肉,时态----骨骼,从句-----经络。在平时我们应事先准备好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时态和从句,在考试阅读时,我们就能很快地把时态和从句辨认出来,加之词汇的基础,文章很快就会读懂了。从这一点看,我们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时,除了要注重技巧外,更需注重基础,学会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联想,学会相互联系

单词是听、说、读、写的基石,初中三年需要掌握的基础词汇有1600个,长期以来,单词记不住成为困扰广大初中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很多同学因词汇掌握不好而影响了英语学习兴趣,乃至考试成绩。究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1)方法不当。

2) 目标不够明确。3)不够坚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要有恰当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实用有效的联想法记单词,联想法记单词的关键是相互联系。

1) 从读音角度记单词,快速记住单词的读音和词义,前提是要会正确读音。

.shark 鲨鱼

读音联想为杀客

记忆处理:鲨鱼杀死了客人。

.fence 篱笆

读音联想为粉丝

记忆处理:粉丝晒在篱笆上。

.move 移动

读音联想为木屋

记忆处理:木屋是可以移动的。

2) 从拼写角度记单词,快速记住单词的拼写和词义。

.spice香料=s蛇+p皮+ice冰

处理:蛇皮加冰做成了香料。

.tablet写字板=table桌子+t伞

处理:桌子旁边加把伞当写字板。

.glass玻璃 gloss光泽 o洞

处理: 玻璃中间打了个洞,光泽就失去了。

.dogday三伏天=dog狗+day天

处理:狗都受不了的天是三伏天。

通过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从整体上对初中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宏观把握,希望大家能够尽快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以更快、更高效的速度融入到初中英语学习中来。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4)

教学目标:

1、在新学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并用高昂的兴趣参与学习。

2、熟悉新学期音乐课的要求,并能够有意识的遵守,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师生共同演绎节目,学生表演,老师表演,增进彼此感情,与孩子打成一片。

三.讲述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1、按时按顺序进入教室,不迟到,不早退。

2、进入教室不得高声喧哗打闹,保持安静状态。

3、认真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4、课堂上发言积极有序,有礼有节,争做文明小学生。

5、做到爱护公共物品,轻拿轻放,损坏照价赔偿。

6、上课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

四、习惯养成训练,听音乐做出相关要求:

1、起立、坐下

2、安静

3、师生问好

4、请坐好

5、同桌面对

五、分组选拨,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

1、四人一小组

2、讲述课堂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真实客观,学会欣赏别人;正当优秀小组,小组团结合作,富有创新;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从纪律、学习习惯、上课表现上进行评价计分,获得3分就可获得一张绿卡。

小结:

希望第一节课能让师生互相留下印象,更好的进行今后的音乐教学,把音乐课上的更加的有声有色。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5)

教学目标:

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 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1、 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 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 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d、 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 学生讨论。

2、 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教师小结: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小朋友们接下来你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下几点:

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

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小朋友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1.交通安全。

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不坐“三无”车辆;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在城市里还要注意走斑马线,走人行道。 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

2.路边小摊点、无证无照的商店买东西,不买“三无”过期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

3.到早退旷课,不违纪,按时作息;严禁翻越学校围墙和大门;严禁购买、收藏、携带管制刀具;爱护学校财产,不损坏公物;配合门卫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的安全。

注意增强“防火防盗”意识,随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4.管好自己的钱物,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老师。

新的学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更优良的环境!

    67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