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案模板 > 化学教案 >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康华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范文5篇

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 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 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看书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学生讨论: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 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充足的氧气。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

4、缓慢氧化 有何意义?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生活动 看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 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举例: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一、原理: 催化剂 加热

1、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

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

1、检查气密性

2、装药品

3、加热

4、收集气体

5、将导管拿出水面

6、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法 作业:

1、作业本第三节

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回答问题

看书上装置图,注

意连接方法。

讨论收集原理

讨论

5、6两步的原

理: 防止倒吸

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 能力目标:

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

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

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小结:(板书)

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很小。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

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些特点?

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

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

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

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小结: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作业: 作业本第四节

想一想:

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

问题: 什么是分子? 分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第一遍看书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元素》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

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

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

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 能力目标

1、提高阅读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 教学重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课本并思考

自学提纲:

1、什么叫元素?

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

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

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称为元素

数、中子数、电子数之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间的关系。 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

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

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

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

3、氧、硅、铝、铁

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设计意图 培养自学能力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练习:

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

2I2

H2

Fe3O4

H2SO

4H2O

P2O

5 P4

He

HCl 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 同步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原子》 知识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学生知道另一种微粒原子的概念;

2、学生会比较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3、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4、学生能复述原子内部结构;

5、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教学难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水电解器、10%NaOH溶液、学生电源、导线、酒精灯、线香、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分子有什么特点?

3、作业讲评:

着重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引入:分子虽然很小,但在一定条件

看书第五节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回忆巩固已学知识

讨论回答

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说明:为了增强导电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时为便于学生观察加了点观察演示实验,注意两极产生气体的量并判断气体成份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红墨水。

分析: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电解的时候,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H2O

4H + 2O

2H2 + O

2问题讨论: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与物理变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化有何不同? 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

变。

原子的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如何理解这概念?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

不变。

与分子相比有何异同?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看下列分子的符号(分子式),认识变化,而原子不发生变化。 它们的构成情况: 在核变化中原子才会发生氦气----He

氯化氢---HCl 改变。

甲烷---CH

4 二氧化碳----CO2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 氮气---N2

(1)小(2)运动(3)间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隔(4)有质量(5)构成物碳、硅、金属等 质的一种微粒(6)同种原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

不同 作业:

自然同步第五节1-5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回答问题:

1、化学变化的实质? 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

2、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组合成新的分子 布置自学:

相同不同点

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点 分微粒

化学

构成物质 设计意图

子 运动

有质量有原间隔 子

反应中能再分 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某些物质

看书思考: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小结: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就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此时的原子就成了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

简介: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8个单位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区域,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看书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如何换算?

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小结:

它们的电性怎样?分别居于什么位置?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什么?

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相对来说,电子是在原子内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你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看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运算。

2、有,单位为一,通常不写。

3、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66×10-27千克

4、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练习:

1、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A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2)

化学方程式(一):氧气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返回目录>>>

化学方程式(二):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硫酸铜和氢氧化1653钠溶液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aCO3 +2HCl=CaCl2+H2O+CO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氧气性质

3、碳在氧气中燃烧 C+O2点燃CO2

4、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点燃SO2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2P2O5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Fe3O4

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

二、制取氧气:

8、双氧水制氧气 2H2O2 2H2O+O2↑

9、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 2KCl+3O2 ↑

10、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 Δ K2MnO4+MnO2+O2↑

11、氧化汞分解 2HgO Δ 2Hg + O2↑

12、电解水 2H2O通电2H2↑+O2↑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氢气性质

13、氢气燃烧(爆炸) 2H2+O2点燃2H2O

14、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ΔCu+H2O

氢气还可以还原Fe3O4、ZnO、WO3等金属氧化物

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锌粒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

15、锌粒与稀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1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7、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18、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 CO2↑

返回目录>>>

化学方程式(三):反应现象及应用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及应用:化学实验除杂质

第一,要知道除杂质的原则,除掉杂质的同时,不能生成新的杂质。第二,要背得物质的溶解性表,这样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淀的离子

例如氢氧化钠忠混有碳酸钠,阴离子不同,而碳酸根与很多的阳离子都能形成沉淀,常用的可以是氢氧化钙。这样,反应后就将碳酸钠除掉,生成了氢氧化钠,也不生成新的杂质。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1过滤法.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

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也可以归纳:

1、液体中除去液体:物理结晶法,如氯化钠中混硝酸钠;沉淀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FeCl2(加Fe)。

2、固体中除去固体:溶解过滤法,CaCO3 〈CaO 〉;化气法,氯化钠溶液中混碳酸钠(加稀盐酸);置换法, Cu(加CuCl2)。

3、气体中除去气体:吸收法;其他方法:如CO2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返回目录>>>

化学方程式(四):置换、分解反应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返回目录>>>

化学方程式(五):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返回目录>>>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3)

 教材内容分析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本课题的学习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为此,本课题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首先强调了化学方程式书写应该遵守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揭示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从而体现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教材通过范例展示,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与方法。

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它当成当成第二门外语,导致本课题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分化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期知识准备不足,技能训练不够。本课题的学习有赖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但学生在此之前的元素符号的识记和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都全部熟练过关,导致影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学习。因此,必须在课前巩固学生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和对于化学式的读写训练。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正确且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本课题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为此,在本节课中不宜出现配平难度过大的化学方程式,而应该通过适度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即可。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②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③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在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常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②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②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书写。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标志。(找同学说一下这些标志的名称或者意义,并启发学生这些标志在国际上是否通用?)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并交流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 → 氢气+氧气 ( 汉语 )

2、

3、H2O → H2 + O2

4、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对上述4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在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四种最好。理由是书写简单方便,而且内容丰富。

【教师引导】:像第四种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达到的目标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我们前面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式?那么仿照化学式的定义你能不能给化学方程式下个定义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及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启发】:

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找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同学们进一步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

2、反应条件是通电。

3、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个数比是2:2:1 。) 【教师补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同学们看电解水的方程式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方程式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即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三).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确实体会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国际上交流,书写又方便,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写方程式呢?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多媒体展示】: H2O → H2 + O2 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将箭头改成等号。(因为在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2、向上的箭头是标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

【教师讲述】:状态符号是标在生成物中,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该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向上的箭头。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在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也不用标向上的箭头。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果有不溶性的固体生成时需要标上向下的箭头。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因此就要在该物质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头。

3、为什么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 (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教师导出:书写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多媒体展示】书写原则

【教师活动】:让学生尝试配平P + O2,提问学生的配平情况,并讲述是怎样配平的。根据学生的配平情况讲五氧化二磷改写成二氧化磷讲述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教师讲述】: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这个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这一过程叫方程式的配平。这也是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关键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配平这一反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教师讲解】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三.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给你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写出它的方程式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交流。

【多媒体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四.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

1、

2、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幸运抢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①Mg+O2= MgO2

②H2O2 = H2+O2↑

③C+O2↑= CO2↑ ④2KClO3+MnO2=2KCl+3O2↑

【学生活动】:根据比赛内容,总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 + HCl - FeCl2+H2↑ ② ②Al+ O2CO2 + H2O

第三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五.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多媒体展示】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全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化学知识的全貌。因此,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更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4)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

1、教师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标志。(找同学说一下这些标志的名称或者意义,并启发学生这些标志在国际上是否通用?) 〔学生活动〕:观看屏幕并交流

〔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 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那么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1、水 → 氢气+氧气 ( 汉语 )

2、微观图式

3、H2O → H2 + O2

4、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对上述4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授课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分析比较一下,在这些表示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四种最好。理由是书写简单方便,而且能体现质量守恒。 教师引导:像第四种表示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达到的目标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我们前面学习了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化学式?那么仿照化学式的定义你能不能给化学方程式下个定义呢?

(二)、方程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及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学生活动:相互交流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教师启发:

1、你知道在方程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找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同学们进一步分析通过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

2、反应条件是通电。

3、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与生成的氢分子个数比是2:2:1 。) 教师补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同学们看电解水的方程式每两个水分子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根据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求出参加反映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方程式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即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三).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教师启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确实体会到用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而且便于国际上交流,书写又方便,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写方程式呢?同学们比较一下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和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教师活动〕: H2O

H2 + O2

多媒体展示: 2H2O 2H2 ↑ + O2↑

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 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将箭头改成等号。(因为在方程式中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2、向上的箭头是标在什么位置?(生成物中、气体的后面)

教师讲述:状态符号是标在生成物中,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应该在该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向上的箭头。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在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也不用标向上的箭头。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果有不溶性的固体生成时需要标上向下的箭头。比如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映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因此就要在该物质的后面表上向下的箭头。

当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不需要标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

3、为什么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学生回答:为了保证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教师导出:书写方程式的第一个原则: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多媒体展示书写原则 教师活动:让学生尝试配平P + O2 提问学生的配平情况,并讲述是怎样配平的。根据学生的配平情况讲五氧化二磷改写成二氧化磷讲述方程式书写的第二个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

教师讲述: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这个数字叫做化学计量数。这一过程叫方程式的配平。这也是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关键的一步,配平的原理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下面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配平这一反应。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向学生说明其要点,并提供找元素的秘诀: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目较大的元素。 教师讲解 :配平时应该注意三点:a.不得更改化学式。b.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c.化学计量数互为最简整数比。

三.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

教师启发:下面请同学们思考:给你一个化学反应我们应该怎样写出它的方程式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交流。

多媒体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韵语口诀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四.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

〔学生活动〕: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

1、

2、3三个组,进行“幸运步步高”的比赛,比赛共分为三轮。奖品分别为颜色各异的氧原子、氢原子和水分子模型。

第一轮:幸运抢答 指出并改正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①Mg+O2 MgO2 ②H2O2

H2+O2↑

③C+O2↑ CO2↑ ④2KClO3+MnO2=2KCl+3O2↑

〔学生活动〕:根据比赛内容,总结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轮:争分夺秒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Fe + HCl - FeCl2+H2↑ ②Al+ O2CO2 + H2O 第三轮:小试牛刀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

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五.反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多媒体展示〕 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全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化学知识的全貌。因此,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整节课中用头脑风暴法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3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最后的风采展示环节,在奖品的鼓励下更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中介”,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配③注④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3)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正确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崇尚科学观念的教育。

(2)认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由于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而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尚未学好,所以在化学式的读写还没有过关时,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然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选择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的引导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引导讨论法、指导阅读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1.引导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2.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和书写步骤。

3.练习法。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学法指导 由于学生化学式的读写没有过关 ,为了防止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掉队 ,帮助学生达到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在本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火眼金睛、学以致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他们学会思考理解的方法,提高分析、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和教师示范及学生模仿书写化学方程式,使他们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在训练巩固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温故导新——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呢?和C+O2=CO2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导入新课《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新知识总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以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提出“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心理处于悱愤状态。

(二)引导探究

1、寻找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活动

一、“水变汽油”,可信吗?

通过补充资料:通常汽油含有碳、氢等元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从而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通过此问,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客观事实,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崇尚科学观念的教育。

活动

二、H2+O2=H2O,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与C + O2 =CO2相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变化前后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通过此问,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上述两个活动,学生感受到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并由此引出下一环节: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2、配上适当化学计量数

活动

三、怎样才能使H2+O2=H2O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H2+O2=H2O2,这样可以吗?为什么?指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设计意图】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H2和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如何配平。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让学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又很轻松地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为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三)自主探究

1、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活动

四、有人说,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 P+02= P0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找错误 。学生阅读课本第100页,自主探究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书写步骤,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

五、教师示范,引导归纳书写步骤。

教师以磷在氧气中燃烧为例,示范书写步骤和配平的方法、过程。 活动

六、学生模仿,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以水的分解为例,初步学习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初步学习配平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训练巩固

活动

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3)氯酸钾受热分解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教师来回查看,帮助学生指点、纠正。

【设计意图】适当的训练,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书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巩固,能及时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进行巩固、强化。反馈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什么问题,使学生懂得怎样规范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

八、火眼金睛 (多媒体课件)

活动

九、学以致用 (多媒体课件) (五)本节小结

1.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体会要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步骤:写→配→注→查

    66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