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美洲教案

|康华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初三历史美洲教案,希望这份初三历史美洲教案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初三历史美洲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1

作者:孙国人 393763862@.qq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上谷国中 简介:本课件适于人教版初三《世界历史》(第一册)

本课件以历史知识线索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并有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最后附有板书设计。经作者使用证明效果不错。是您讲授公开课的得力助手。

相关课件: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初期活动。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及其评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正义之声,而保皇派反对革命的观点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族利益的不义之言。

3.通过对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摧毁一个旧制度需要经过艰苦斗争,是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学习革命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重点分析

①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因的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背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c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d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然后教师分析政纲(参见下文)。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其意义(学生分析,教师补充):从同盟会的规模、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16字政纲,然后教师重点讲清其涵义。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教师需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难点突破方案”)。

难点分析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制的土地纲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教师突出说明: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3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 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 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 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 法军被迫投降。18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拉美独立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伊达尔哥发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

2.“多洛雷斯呼声”

在墨西哥,殖民统治力量较强,阶级矛盾尖锐。长期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对西班牙统治者怀有无比的仇恨。19世纪初,拿破仑率军侵入西班牙,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趁机起义。189月16日,墨西哥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多洛雷斯镇的神父伊达尔哥敲响了当地教堂的钟声,集合当地人民,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进步纲领,大大激发了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热情,唤起人民的斗志。以“多洛雷斯呼声!,为标志的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了。起义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战斗。18伊达尔哥被敌人俘虏、英勇就义,但他得到了人民对他的尊敬。人民把他发出”多洛雷斯呼声“的日子一9月16日定为墨西哥独立尊他为”墨西哥独立之父“,永远怀念他的伟大功勋。1822年成立墨西哥联邦共和国。

18西属拉美独立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南美成为斗争的重心。(利用挂图,介绍主

3.南美的独立运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南美独立运动》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述。

北部主要是爱国者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个土生白人贵族的家庭,从小热爱祖国,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人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南部,圣马丁在阿根廷训练军队,率军越过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平原,18智利独立。接着圣马丁又从海上进军,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利马。18。秘鲁宣布独立,但当时那一带还有2万殖民军待消灭。

中部的战斗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协同共战的。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支援,共同对敌,玻利瓦尔尤其强调拉美各国之间的团结,他说:“在一起,我们是不可战胜的。”这正说明联合起来,反对外敌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战斗中,他们艰苦顽强、百折不挠,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这样歌颂玻利瓦尔“解放者啊,整个世界,和平的世界,曾产生在你的手中。是啊,由你的血产生了和平,生出了庄稼,长出了谷穗”,尊敬地称他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也获得“祖国之父”的尊称。

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清除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最后据点。关于这次会晤,圣马丁曾向玻利瓦尔说:“美洲将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相互拥抱的这一天”。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拉丁美洲革命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到1826年,拉丁美洲国家基本独立。

【巩固小结】

拉丁美洲这一政治格局的出现,源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打碎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件。如果把他和北美独立战争放到一起看的话,那么整个美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课后作业】对照美洲地图找出拉丁美洲新兴国家的相应的位置。

板书设计: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4

一、背景

1.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民族意识增强

3.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二、经过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2.“多洛雷斯呼声”

3.南美的独立运动

4.葡属巴西的独立

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探究活动

制作历史小画报

1.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学习的能力.

2. 上网查找资料:拉丁美洲包括哪些国家?这些国家是在何时独立的?现在状况如何?

3.根据搜集的材料,绘制拉丁美洲的历史小画报.

4.在教室展出,学生自己平分.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6

亚洲革命风暴 - 高中二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主要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学习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以及亚洲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欧洲列强对亚洲主要国家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几乎同时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反抗和斗争。

3.通过学习亚洲革命风暴中的五次重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性质和五次重大起义。第二,印民族大起义的起因、概况和意义。

重点分析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资本主义列强由对资本的渴求转变为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侵略方式也由野蛮掠夺变为商品输出。这种转变必然导致列强加紧其的侵略活动,使众多的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特点,以及在不同阶段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认清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是本课重点。印度人民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方式和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印度社会各阶层最终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度人民起义突出体体现了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学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其他内容。所以,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中“亚洲革命风暴”一目中的第一段小字内容和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的不同,分析其特点,以揭示殖民主义的本质。

讲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时,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起义的原因,认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通过让学生了解起义的经过、规模,以及回忆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认识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

难点分析

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本课难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的军事镇压和分化瓦解的反革命政策,使印度人民大起义遭到失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殖民当局分化瓦解起义阵营政策的罪恶阴谋。

难点突破方案

教师应结合教材所讲的英国殖民者的两手策略,着重分析起义前、后不同时期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阶级力量的`配备,是决定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

初三历史美洲教案精选篇7

重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与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由于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有很多相类似之处.在讲授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作对比分析。第一,两场独立运动历史背景的异同点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因素之间的关系。探寻共同规律。第二,讲授两场独立运动的过程时,应突出人民性、艰苦性、正义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第三,在分析、评价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资产阶级的作用时,要注意时代特点,切忌把其保守性简单归结为阶级的局限性。当时北美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作为正在上升的革命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其阶级局限性,表现出更多的革命精神,因而获得更多的革命成果。而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很弱,只是作为革命的一般动力参加了运动,运动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这给独立后各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2、关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由于涉及的地区、国家多,注意采用地图或图示辅助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

3、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板书内容小结:从北美独立战争开始,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又进入一个高潮迭起的激荡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的独立,给当时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极大的冲击,使欧洲大陆的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美洲的殖民支柱,加速了其崩溃进程。北美独立战争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特点,但本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也面临上述双重革命任务,但它在更大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因带有外部条件引发的明显特征,革命带有早产性质,因而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上很大折扣。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对比、反向思维,借助图、表、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进行讨论、推理、归纳、概括完成。

    6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