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希望这份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

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 生努力寻找 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 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 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 公顷 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 每公顷的产量为 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车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 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时间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 人,那么 满足怎样的方程?

四.议一议: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五、 随堂练习

(1)据联合国《20__年全球投资 报告》指出,中国20__年吸收外国投资额 达5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设20__年我国吸收外国投资额为 亿美元,请你写出 满足的方程。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其中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2)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 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3)根据分式方程 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六、学 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七.作业布置

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

(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体验点: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

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

疑点:在设计的图案中清晰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具学具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的图案及其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在优美的音乐中,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种图案标志的对象。(展示课本图3—23)

明确在欣赏了图案后,简单地复移、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而图(2)可以通过平移形成。

2、课本

1 欣赏课本75页图3—24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过程。

评注:图案是密铺图案的代表,旨在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同时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图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图案”,然后再运用平移、旋转关系加以说明,注意旋转中心可以为图形上某一特征的点。

评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基本图案,然后通过变换得到。而且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左上图和右下图。

(二)课内练习

(1) 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展示该组搜集得到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

(2) 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图形,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那些图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转?分析其中的一个,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课时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图案的设计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延伸拓展

进一步搜集身边的各种标志性图案,尝试着重新设计它,并结合实际背景分析它的设计意图。

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4】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 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是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例如,求方程中的特定系数,求含有方程根的一些代数式的值等问题,由方程的根确定方程的系数的方法等等。

根与系数的关系也称为韦达定理(韦达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定理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定理。这是因为通过韦达定理的学习,把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推向了高级阶段,运用韦达定理可以进一步研究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如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韦达定理对后面函数的学习研究也是作用非凡。

通过近些年的.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可以得出:韦达定理及其应用是各地市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出现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有的将其与三角函数、几何、二次函数等内容综合起来,形成难度系数较大的压轴题。

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方程理论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重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命题的组成.

2.命题真假的判断。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使学生能够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反例说明假命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两方面对立统一

2.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对《原本》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史和人类文明价值

【教学重点】准确的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教学难点】理解判断一个真命题需要证明

【教学方法】探讨、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师:如果这个星期不下雨,我们就去郊游,这是命题吗?分析这句话,这个周日,我们郊游一定能成行吗?为什么?

新课:

(1)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师:由此可见,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部分是结论。

二、例题讲解:

例1:师: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他们是对顶角;

2.如果a>b,b>c,那么a=c;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例题教学建议:1:其中(1)、(2)请学生直接回答,(3)、(4)、(5)请学生分成小组交流然后回答。

2:有的命题的描述没有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在分析时可以扩展成这种形式,以分清条件和结论。

例2:上述命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是怎么知道它是不正确的?与同伴交流。

师: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却不具备命题的结论,即反例。

教学建议:对于反例的要求可以采取启发式层层递进方式给出,即:说明命题错误可以举例→综合命题(1)、(2)的两例,两例条件具备→例子结论不吻合→给出如何举反例要求。

三、思维拓展:

拓展1.师: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

教学建议:不急于解决学生怎么证实真命题的问题,可按以下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1)首先给学生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

(2)引出概念:公理、定理,证明

(3)启发学生,现在如何证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

(4)给出本套教材所选用如下6个命题作为公理

(5)等式性质、不等式有关性质,等量代换也看作定理。

拓展2.师:任何公理、定理是命题吗?是真命题吗?为什么?

建议:在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公理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都承认的真命题。定理是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

练习书p197习题6.31

四、问题式总结

师:经过本节课我们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你了解了有关命题的哪些知识?

建议:可对学生进行提示性引导,如:命题的构成特点、命题是否都正确、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作业:书p197习题6.32、3

板书设计:

定义与命题

课时2

条件

1.命题的结构特征

结论

1.假命题——可以举反例

2.命题真假的判别

2.真命题——需要证明 学生活动一——

探索命题的结构特征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形式叙述的

(2)这五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

(3)这五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学生活动二——

探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生:命题1、2如果部分是条件,那么部分是结论;命题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命题4如果是菱形是条件,那么四条边相等是结论;命题5如果两三角形全等是条件,那么面积相等是结论。

学生活动三

探索命题的真假——如何判断假命题

生: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命题1是不正确的,如图:

已知:∠AOB,∠1=∠2,∠1,∠2不是对顶角

生:命题2,若a=10,b=8,c=5,此时a>b,b>c,但a≠c

生:由此说明:命题1、2是不正确的

生:命题3、4、5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四

探索命题的真假——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学生交流:

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观察、实验、验证特例等方法

生: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可靠

生:能够根据已知道的真命题证实呢?

生:那已经知道的真命题又是如何证实的?

生:那可怎么办呢?

生:可通过证明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生:命题的结构特征:条件和结论

生:命题有真假之分

生: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判断假命题

生:可通过证明的方法证实真命题

    64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