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希望这份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彰显国力,换取奇珍)。

2、条件:

①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

②造船术的发达

③指南针在远洋航海的广泛运用

④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好勇于探索的精神

3、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了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2)

【课程标准】:

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的确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知识:

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并会进行对比。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

1、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

“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展示“人类的进化”图片)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结合课本“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数一下早期人类遗址共有多少处,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众多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归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请同学回答“看一看”,教师补充总结,引出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板书)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元谋人的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长时间?

2、元谋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讲述一下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知识,得出元谋人会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导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板书)

我们通过课本获得了元谋人的信息,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是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的科学推断(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遗址出土石尖状器、刮削器),通过提问:什么是化石?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解释化石的定义。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播放“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北京人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结合北京人的图像,说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长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类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遗址有什么特点?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尽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较接近古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说北京人已经是人类而不是古猿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猿和人类的区别。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长相,我们在进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那里还生长着大象、犀(音xī)牛和肿骨鹿。(展示“剑齿虎”和“肿骨鹿”图片),这些野兽严重的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这些野兽作斗争,并生存下来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图)

教师总结,北京人会制造简单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这些同野兽作斗争,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些工具采集树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茎,猎取食物。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

另外,北京人比元谋人更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会保存自然火种,同学们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对北京人有什么好处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组图片)教师举例讲解对北京人来说,使用火的意义。(照明、防寒、驱赶野兽、增强人的体质)

教师总结,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凭借简陋的生产工具,通过采集和狩猎这样的生产劳动,艰难地维持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另一群远古人类,他们是山顶洞人。

(板书)

三、山顶洞人

(板书)

时间:距今约1。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开始

(展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请同学们指出山顶洞人的面部特征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展示“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板书)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解释“氏族”的定义)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对照课本,师生共同商讨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板书设计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二、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采集,渔猎,保存并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1。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开始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5)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

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 金灭辽及北宋

(一)灭辽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宋金对峙形势图)

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

教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 南宋的偏安

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情况)教师讲述: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

答案提示:

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②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以印度为例,英国对印度的棉纱输出造成印度棉纱工业衰败。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3.(多媒体出示宋金对峙图和问题: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分组讨论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和议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背景: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多媒体出示问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总结: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活动目的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活动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步骤

1)通过复习山顶洞人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引出人类生存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河姆渡人半坡人为例,模拟远古居民,展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风貌。

活动过程

(小游戏)

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

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

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啊!

师: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学生讨论:(人类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看一看,远古的先民们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

学生讨论:(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师:第二课给我们推出了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三个典型的代表。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

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板书)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像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一组扮演半坡人,一组扮演河姆渡人。第三组当评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师: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表演。(掌声)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分,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们大量的种植水稻。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次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饭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有营养,好消化。(掌声)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掌声)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掌声)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耜有石头磨制的。也有骨制的,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骨制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了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我为我们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掌声)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可以搬到离河边更远的地方居住。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掌声)

……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

师: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掌声)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掌声)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做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的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采集,捕猎,无限的向大自然索取,走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大自然。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掌声)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的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掌声)

……

师: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的想象力和表演的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的记载。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就生产多了。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同学们的想象既合理又丰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63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