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这份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在导入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很好地衔接了新知的学习。在教材提供的折线统计图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在“试一试”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体会求平均数和分段统计的特点。通过教材一系列素材的充分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2.自主探究,经历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绘制统计图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每个阶段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教材63页情境图)

师:淘气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他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身高情况都整理到统计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现在我们就帮助他来比一比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索合作,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年级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能比较出淘气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吗?怎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画统计图进行比较。

(2)师:从这个统计图中能看出什么?

(能看出淘气在各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

师:要想看出淘气在各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这个统计图合适吗?

(不合适)

(3)思考:从折线统计图中只能看出淘气的身高增长变化情况,却看不出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怎么办呢?

教师明确: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体现。

2.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并补充完整。(出示课堂活动卡)

(1)思考:纵轴上每一大格应该代表多少厘米呢?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可以按照每格10cm来表示身高。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情况。

学生自主按照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

(3)如何表示淘气的身高才能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区分开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明确: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量,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或颜色的线来表示两种不同的量,并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4)根据淘气的身高数据绘制出淘气的身高变化情况。

(5)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绘图的过程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我们可以逐一绘制两种量,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形式进行区分。为了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可以在每个点的旁边标注数据。绘制完成后要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重渠道引导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体验数学学习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你能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下列语句的意思吗?

(1)、男女生人数之比是4:5

生1:男生有4份,女生有5份

师:他解释了4:5的含义,还有吗?

生2:总人数是9份的话,其中男生4份,女生5份,男生和女生相差一份

师:哦,他能看到隐含的条件了

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生4: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女生占总人数的4/9

(在这位同学回答后,学生的表达一发而不可收拾)

生5: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生6: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4/5,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1又1/4倍

生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到这里同学们似乎有些思维穷尽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小手再次林立)

生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生8: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总人数也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师:哇,一句话引来大家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语文学的真棒!

能不能整理一下有条理一些呢?

生(想了想):每一句话都可以反着说呢!比如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可以说成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所以我想能这样一对一对的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一边板书一边帮助标上序号:1、生3:男生和总人数的比是4:9 女生和总人数的比是5:9 相差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1:9

2、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3、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

4、女生占总人数的4/9 5、总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又4/5倍

6、两者相差的人数相当于总人数的1/9 7、总人数相当于相差人数的9倍

8、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1/5 9、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4

(2)、甲数是乙数的3/7

你能有顺序的用更多的表达方法吗?

生:

(呵呵,不用我说各位老师也知道这些小家伙的说法了,我还是接着写我后面的部分吧!)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

1、如果老师给你这样一个条件:全班54人 再给你这样一个问题:男生有几人?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解答?

(1)、5分钟内看谁用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各种方法尽可能的在小组中就先呈现出来

(3)、汇报:

(各位老师,我打不出来带分数了。只能说明一下:学生在这里总共用了一种13种方法。其中归一方法一种,比例两个,分数方法9种)

师:你们好厉害啊!这么多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分分类看?

生:按比例分配(其实是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分数方法、归一方法、比例方法

师:那么你们觉得自己用这些方法解题的时候对应哪一句话来解决的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中的具体思维过程)

师:原来你们孙悟空72变化出来的这每一句话都能得到一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师:在这些解法里头,你们觉得哪一些是比较简单又容易理解的?

生:归一法,正比例,还有还有用第2句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 和第三句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又1/4倍都比较容易!

2、那么老师如果告诉你的条件是男生比女生多10人,全班有几人,是不是这些转化出来的语句也都能用来解决呢?

生:能!

师:你会先选那些语句来呢?

学生考虑了一下,很快就圈定在语句6和语句7上。

师:你们为什么要选6和7?不首选别的呢?

想一想:为什么在前一次,大家首选了2和3,现在却要首选6和7?

讨论后学生很快再次达成一致:要看条件和问题,找出能表达条件和问题关系的语句来解决问题,就能列出比较简单的算式来。

师:那么用归一和正比例呢?

生:也比较简单,思路上很快就能通达。只要看清相差几份、总数几份就可以了。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情绪高涨,叫人不得不说:学生真的是很有趣也很善于表达)

生1:我想黄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很多,就象从学校到我的家,并不止一条路可以走。你可以走最直最短的那条路,也可以绕个弯从别的地方回到家里。

生2:要走最近的路才好,不要绕来绕去!

学生哈哈哈的笑,我也笑

生3:这个叫做殊途同归!

师:好比喻!我们用归一法能找到回家的路,用正比例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用众多的分数方法还是能回到我们的家!

生4:老师我看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也可以。

学生鼓掌为他的形容称妙

(于是就有了我这一节练习课的名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呵呵)

三、扩展延伸

这么说来,分数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还有归一应用题是一家人了,那么一道分数应用题或者是一道正比例应用题也一定能用其他两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解决的了。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找道归一题或者分数应用题来试试!!

下面是学生从练习册上找的题目:

1、一种钢丝20米重5千克。称得同样重量的一捆钢丝113千克,这捆钢丝长多少米?

学生将解法罗列了以后,共用了两种归一,两种倍比,两种正比例的方法。而且一比较自己很自然的就发现:过去所用的倍比法事实上就是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我在这里不罗嗦啦)

2、一段水渠,已经修了100米,比剩下的多20%,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

各位知道我们的学生列了多少算式吗?呵呵不说啦!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学难点:准确认识、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了解我吗?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吗?看来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都应通过观察接触研究归纳,才能达到真正认识!

讨论套圈儿游戏的规则引出圆

(宣布上课!)

一.情景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的形状与圆有关。你能举个例子吗?

古人最早是从日月的形状认识圆的,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喜欢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以及各种平面图案的设计中,由于用到了圆而格外漂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圆!

课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数学的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圆到底是怎样一种图形,有什么特点,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见、数学家如此夸赞它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础上自主建构

(一)动手动脑,体验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样画圆吗?

1.圆规画圆

渗透画圆步骤和圆心、半径作用和定义,介绍字母表示方法。

2.描轮廓画圆

引出直径,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渗透直径定义及特点

3.没圆规也找不到圆形物体,怎样画圆?

① 自制圆规:铅笔、细绳等;

② 电脑画圆1:几何画板演示渗透圆的定义,并再次渗透圆心作用;

③ 电脑画圆2:几何画板演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渗透极限思想,为后续学习设伏;

④ 画家画圆的方法、正方形包络的方法

小结:看来,画圆有许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构

1.请各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师的电脑),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做一总结!并把你们总结的成果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

①哪一组汇报你们对圆心的认识?

②汇报对半径的认识

③汇报对直径的认识

3.小结:

两千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介绍圆的数学符号:⊙

三.巩固应用、拓展孕伏

.基本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机动处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一、复习内容

1.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习。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概念和计算、比的性质、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等也是复习的重点,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2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3、4、5题进行了复习。

此外,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也是这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含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含稍复杂的)等。教材把它们对照编排,便于学生弄清这几类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先明确单位“1”,再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总复习的第5题和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还安排了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练习。

2.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百分数的概念没有单独复习,但它是百分数应用的基础,因此要注意进行复习。总复习的第6题是求常见的.百分率的问题,通过给出计算公式,既复习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及小数的互化,又可复习求烘干率等类似问题。第7题为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练习二十七的第13、14、15题安排的是有关百分数的习题,其中第15题涉及国债、纳税、利率等内容的复习。

3.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习。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材通过总复习的第8题复习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本学期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习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总复习的第9题通过让学生复习计算公式的得出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第10题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运用概念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理。直径、半径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在练习二十七的第11题进行复习。

4.统计。

本学期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通过总复习第11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复习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四、复习难点

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五、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出示圆形桌布,提出在桌布的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要想知道至少准备多长的花边,怎么办 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2,你们知道这圈花边的边长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3,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 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的同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测量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

生:半径,直径……

3,请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样的直线作直径画圆。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4,师:你估计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几倍

生猜想:3倍左右。

5,师: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讨论

教学意图:正方形的周长只与边长这个数有关系,这点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相似,本环节选择这一教案内容,用于复习旧知和引入新知,渗透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1,学生思考后可能出现的以下办法:

⑴ 用一根线(或纸条)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得到圆的周长。

⑵ 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师启发学生: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⑶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cm) 周长(cm)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2,

a,”圆的周长÷直径”等于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论证,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π表示(请学生写一写)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注意教育。

c,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意图:在圆的周长测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个人实践及小组合作实践使学生亲而义举的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探究,实验,发现新知,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四,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学生尝试求圆的周长

d=2cm r=3。5cm d=10cm

2,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cm,它的周长是多少m

3,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5cm的圆。

教学意图: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反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已经学过的公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

五,,体验成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课后思考: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c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 c=2πr

    61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