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这份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

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

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3.明确思考关键。

(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

(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

(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指名汇报。

(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这天晴气爽的季节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跳高和长跑是比赛的项目,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项目 合计 跳高 长跑

只数

3、除了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

生:动物的种类。

动物种类 合计 狗 兔 猴

只数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7、厨师小猪和裁判长小鹿也来了解情况,要求你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小组讨论)

交流:

生1:我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因为小猪是个厨师,它应该要了解各类小动物分别有几只,才能决定买什么菜,什么多买些,什么少买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猪推荐统计动物种类的那张。如果它不知道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它就不知道买什么菜,买回的菜也不合小动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荐的是统计项目的这张。因为当裁判员就应该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选手参加,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比赛。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小结:

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内容:

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 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5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