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

|何嘉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六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这份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7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六年级语文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错事要勇于主动承认错误。

4、收集身边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道理。

2、能结合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小事谈感受。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读说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吃西瓜吗?谈一谈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西瓜的文章。

2、板书课题——摸瓜。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读课文,体会小伙伴想出办法摸瓜时的高兴心情。

2、默读“摸瓜”部分,画出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的心情。

3、为什么送瓜?体会情感变化。

四、扩展延伸,练习说话

1、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说一说。

五、作业

1、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准备摸瓜

摸瓜摸瓜经过乡情淳朴

往回送瓜人情浓郁

请我们吃瓜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品味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美好的童年时光,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阅读本文后学生能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些评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生活照片。

师:看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你们是否想起美好的童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童年,享受童年的快乐吧!板书:竹节人。

二、潜心交流。

1.谈话带入。

光阴似箭,一晃,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童年,是那么美好!在你们的童年里有哪些有趣的往事赶快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2.回顾概括。

(1)提炼关键词:

瞧,一提起童年,大伙都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还是先来回想一下作家笔下的童年是什么。课件出示: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告诉了我们她的童年是(怀念向往),费奥多罗夫在《童年的发现》中发现了什么?让我们懂得了童年是(敢于探索),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是(自由快乐)。

(2)总结方法:

你们看,我们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就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抓关键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板书(抓关键词)。

3.阅读概括。

(1)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为什么要追寻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胜利这么多年以后,追寻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认识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

1、了解诗中具体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

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

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会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指导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懒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教学用具:

图片、苹果生字卡、磁带、磁铁、动物小狮子等。

课前准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宣布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中谁见过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们都知道,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那么它们是不是都能成为勇猛的动物,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狮”,怎样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老师”的“师”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要注意什么?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

(3)注意语气。

2、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圈划生字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记生字。

出示苹果树,苹果卡。

(1)读准字音。翘舌音字:整、狮

前鼻音字:懒、练

后鼻音字:洋、将、应

(2)其余的生字,请同学大声读出来并组词。

重点组词:苦( ) ( ) ( )

学( ) ( ) ( )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指名举例说说后引导小组讨论交流。(注意师生、生生的互动)

小组成员汇报,并相机评价奖励。

(4)“小老师”考一考大家。

(5)考考“小老师”(实质考考全体同学的词句能力)。

四、课间活动(作用:大脑调节、文本过渡)

五、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图片 [表现不同的两只小狮子,一只(板书)“什么也不干”,另一只(板书)“非常刻苦”,它整天干什么?随即出示“滚、扑、撕、咬”并指名学生用小狮子演示动作]

2、邀请一小组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指导读好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 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随即积累慢吞吞、懒洋洋等ABB型词语)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A、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B、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先练习练习吧!

B、学生同桌互练读狮子妈妈角色的语气。

C、(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读出狮妈妈的担心、希望的心情)

D、指名男女生赛读。

E、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等会儿用你们的语言告诉老师,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F、你们明白狮子妈妈的话吗?从狮妈妈的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出示“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六、课堂总结:(根据板书情况总结并揭晓比赛结果)

七、回家作业。

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 回家说给父母听听。

八、拓展延伸:

最后,廖老师和狮子妈妈一样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坐的每一个孩子能从小克服懒惰的心理,像勤狮子一样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过上美好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勤 狮子图 懒 狮子图

(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什么也不干)

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不依靠父母,长大才能自己生活。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按照合理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体会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

四、掌握朱自清生平

教学重点一、抓住“文眼”——威尼斯的“别致”,如何体现为“水上之城”的自然风光的明媚和古老文化艺术的“华妙庄严”

二、第二自然段写景极简练,抒情极含蓄,且二者交融,宜深入细致地领略

教学设想一、课文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学时对所提及的知识不要求学生会全面弄明白,只要求弄懂主要内容,把握住叙述的层次和表达方法

二、不知思考题刚

1、联系《背影》复习有关作者朱自清的知识

2、学习自学全文,并写出段落提纲

3、前半篇写威尼斯“水上城”的特点,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描写?

4、作者如何抓住“文化艺术城市”这个特色写他的“华妙庄严”?

5、分析这篇游记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三、教具准备欧洲他国(意大利地图)一份彩色粉笔

教学要点介绍文章有关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生平,初步理清构思脉络,讲析第1——4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威尼斯》(加着重号的板书),是朱自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欧洲旅游结束回国以后写的这篇游记写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文化古城,文章的内容虽然比我们读过得《背影》复杂,但仍然体现出他写景散文的特色,即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语言自然清新、生动。

二、教师启发

我们在初中已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么,谁能简单介绍朱自清的生平那?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毕业以后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拓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集》,毛泽东称赞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西北岸,意大利北部,它是有一百多个小岛构成的,城内河道纵横,作为总干道,就是第一节介绍的相反写的S的大运河,威尼斯的南面就是沙提,课文中重点介绍的圣马可方场,就在城的南部临海的地点。

四、学生课内自学课文并画出段落提纲

(一)教师重点解说

1、多音字解说

着着色(zhuo)(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

出了个高着(zhao)(计算,办法)

着凉(zhao)(感受,受到)

你听着(zhe )(助词)

沈沉毅(chen)(这里同沉)(沉着)

沈阳(shen)(专门名同姓)

数数一下(shu)(逐个计算)

数次(shu )(几,几个)

数见不鲜(shuo)(屡次)

2、词语解释

花团簇锦;像花朵促成团,像锦缎集成堆。团聚成团;簇:集成堆。

华妙;华丽而美妙

阑干;同栏杆

沉毅;沉着刚毅

典丽风华;本指端庄美丽,富有风华和才华。

(二)提问;;本文分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明确

全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水上城市”的特点时,从平视(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和俯瞰(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两个观察角度,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为你死的明媚景色。

第二部分(3——9段)以圣马可方场为中心,按时间转移的顺序,向四周环视,先从东部的两个建筑写起然后写南面运河中的夜曲,接着介绍西北的两个(建筑写起)两个教堂,再写到方场东面的公园,全文的材料及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极为丰富,但由于观察点交代讲清楚,所以全文的调理层次极为分明。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教师讲述;威尼斯给人最初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别致”“别致”指跟寻常不同,即新奇可喜从第一节,看看威尼斯,是怎样“别致”的?

学生们回答,教师明确

别致1、交通工具,小火轮,“刚朵拉”

2、大街,大运河

3、小胡同:小河道四有十八条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轮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车

B,刚多拉;哪儿都去,摇橹的小船

5、桥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爱水:喜欢乘船

(二)提问: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解释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特点的?

学生们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用亲切对话的方式,引起联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来用,构成双关

3、文笔很细密,体贴读者的心理

(二)教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归纳:本节是鸟瞰,从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环俯视)

碧波中团花簇锦的陆州(俯视)

水天相接(远视)

天空明镜透明(感受)

江南水乡景色(对比穿插)、

北欧全景(对比穿插)

六、教师总结

文章第一句中的“别致”二字是全文的总文眼,下边从“水上之城”写其“明确”,文化艺术之城写其“华妙庄严”,写“明媚”又从两个视角摄影,第一段是平视,活画出一幅“河网之城图”第二段是俯瞰,活画出一幅“海上之城图”

七、课堂练习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看,与力矩相同的一组是

例;在圣马可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锦簇似地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2)已经近午了,树鸡在啼,狗睡在麦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时常发出羊的和谐的叫声

(3)这个亭聚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森林中却闪着烟火的红火光

(6)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八、课外作业

(1)背诵第一、二大段

(2)预习第二部分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课文中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3、凭借文中语言材料,激起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课文。

2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3是呀,周围静得出奇,灰椋鸟归林了。请齐读第三自然段。

4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灰椋鸟怎么归林的?)

5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学习第四节。

1请同学们速读第四节,边读边思考:灰椋鸟怎么归林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出示填空(用简要的语言):

灰椋鸟归林了。一开始,_______________,没有几分钟,_____________。先回来的鸟______________,后到的鸟_______________。

4第四节就是讲了灰椋鸟归林的这几个场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节,看看哪些句子所描写的场面给你的感受最深刻?边读边想象画面。

5交流:出示

△“没有几分钟,……从头顶飞过。”

(1)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a“排空而至”: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排空而至”的意思?齐读词语。

板书:排空而至

B“浩浩荡荡”:你看到过什么情景可用“浩浩荡荡”来形容一下?(水、浪、军队)那情景怎样?(气势大、壮观)

这浩浩荡荡的灰椋鸟飞过来是一幅什么情景?

读词。

(2)这景象太壮观了!老师非常想读这段文字,请你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范读后,指名说。

(3)想不想欣赏一下这么有气势的场面?课件画面。

师配音:列队……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结束)这就叫-----“排空而至”!

(4)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让我们把这种壮观的景象放声朗读出来吧!齐读这段话。

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很深?

△“先回来的鸟……汇合。”

(1)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2)鸟儿在林中鸣叫,叫声像什么?

A“好像…倾诉”什么叫“倾诉”?它们在倾诉什么?(见闻、收获)

B“又像…呼唤”呼唤谁呢?为什么呼唤?

C“应和”谁在应和?

(3)女生读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灰椋鸟中的一员,你会和同伴倾诉什么?怎么呼唤?怎么应和?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的叫声,边听边想象。

(5)请同桌互相练习一下。指名讲。

(6)它们的叫声太丰富了,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

还有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很深?

△“一开始,……投入刺槐林。”

(1)指名读句交流,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一小群一小群”“盘旋”“陆续”

(2)这景象虽没有大部队的壮观,但也够吸引人的,请齐读。

6:刚才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仅仅几分钟,灰椋鸟归入了刺槐林,是那么壮观,它们悦耳的叫声又让人感到那么愉快而又亲切。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学生起名,评一评,挑选一个,

板书:归林图

7让我们把这幅“归林图”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三学习第五节。

1过渡: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的灰椋鸟在干什么呢?

2请你(出示)自读第五节,

①找出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像。

②为什么喜欢?在句子旁边简要写出原因。

3交流。

△“看,这几只刚刚……翩翩起舞哇!”

(1)指名读句交流,为什么喜欢?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a活泼好动:(哪里体会到的?)点击:刚刚落在……又马上飞起。

指名读出它们的活泼。

B美丽:(哪里体会到的?)(为什么成金红色的了?)

点击:“盛装”什么时候穿的?那一定很美丽。

“像…少女…”比喻、拟人,

把它读得美些,指名读,齐读。

(2)这景象太美了,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1)指名读句交流,为什么喜欢?(写出了热闹场面)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谁能把这些词读得热热闹闹?

板书:百鸟争鸣

相机点击词语,理解并朗读.

(2)这么热闹的声音,(引读并点击)似-------,如---------,

a似飞瀑落入深涧:“飞瀑落入深涧”是怎样的景象?(哗哗哗、直泻而下、雄伟壮观)说明鸟叫声-------?

B如惊涛拍打岸滩:“惊涛拍打岸滩”的景象哪儿见过?(哗啦哗啦、汹涌澎湃)说明鸟叫声-------?

(3)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热闹的鸟叫声。播放鸟叫声。感觉怎样?

(4)这真是一幅多么热闹的百鸟争鸣图啊!让我们也读得热闹些。齐读。

4我们把两段话联系起来,你能说说为什么说树林成了天然的俱乐部?(出示两段话)

5是啊,鸟儿们在这儿多快活!读到这儿,我不禁要问,它们怎么会如此热闹?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还是在……?我被这喧闹的……竟情不自禁地……。

6请再读末句:“我被这喧闹的……竟情不自禁地……。”

你会欢呼什么?

7:这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这么一幅喧闹而热烈的图画,我们又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板:闹林图

四学习第6节,。

1今天,我们欣赏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非常想说(出示):“鸟是人类的……场面呢?”

2你能将最后一句反问句改成带句号的句子吗?两种句式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3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4齐读句子。

5: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感谢,也是因人们植树造林、保护鸟类而感到无比欣慰。知道作者是谁?(出示简介)

徐秀娟正是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她在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不顾自然环境恶劣,在一片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的生命。为了歌颂、怀念徐秀娟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欣赏)

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五课外:

让我们一起来爱鸟吧。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有关描写鸟儿的精彩片断,并想象其场面。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一~三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生读五个俗语,听说过吗?看看各自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

(3)教师适当补充。作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本地也有俗语,请同学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评议。

(3)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3.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4.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5.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指导观察书写格式,指名说说书写时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的?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4.练习描红,及时小结。注意行款布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注意解释时的态度,说话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表达是否流畅、准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弄清本次口语训练的要求。

3.指导:

(1)读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应该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3)从三中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想清是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4.反馈。

(1)指名说说被人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有什么收获?

(3)评议小结:说话的.与其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教后小记:

    24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