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知识点创造性的培养

|小龙

创造性的培养是吉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科目二中的重要考点,单选和简答都有涉及。其中几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常见出题角度,也是考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考试知识点创造性的培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考试知识点创造性的培养【篇1】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口诀:考场宽松有余)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 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口诀:信号剧毒飞扬)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4.重视非逻辑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假发疯子)

1.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功能扩散;因果扩散;词语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4.头脑风暴训练(又称集体讨论或脑激励法)

是由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

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以上是有关创造性的培养知识点,各位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角度去把握这里的内容,最好能够做到理解性记忆。接下来我们用几道练习题来检验一下大家的掌握程度:

【单选题】

1.头脑风暴发是一种培养( )的方法。

A.反应能力

B.思维能力

C.技能与技巧

D.创造力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指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D项正确。

选项ABC均不符合头脑风暴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对于创造性的培养,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要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C.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

D.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选项ABD均属于创造性的培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不属于创造性的培养,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简答题】

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

教师考试知识点创造性的培养【篇2】

考点一:流畅性

含义: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例子:小明能够在一分钟内写出15个结构中带“木”的字,表明其思维流畅性高。

做题技巧:答案多

考点二:变通性(变通性)

含义: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例子:小明写出的15个结构中带“木”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如:林、松、桃等,没有上下结构如:呆、杏、杰等,说明其变通性差。

做题技巧:类型多

考点三:独创性(新异性、独特性)

含义: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例子:小明写出了禁、樊、菜等别人想不到的字,表明其独创性高。

做题技巧:新颖独特、别人想不到的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题巩固一下这部分知识:

1.【单选题】课堂上,张老师让学生说出木材都有哪些用途,晓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答案数量最多,这说明晓雨思维( )好。

A.独创性 B.适应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性。

A选项,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题干中没有提及新颖独特等关键词,排除。

B选项,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属于干扰选项,排除。

C选项,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干没有涉及类型问题,排除。

D选项,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题干中晓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答案数量最多,因此流畅性最高。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选项。

2.【简答】请简述创造性思维的三种特性。

【答案】创造性思维的三种特性包括:

1.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教师考试知识点创造性的培养【篇3】

1.科学性与教育性(科学性与思想性)

(1)关键词:传授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例子:历史老师在讲宋代历史时,讲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体现规律:教育性规律/教学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

(4)俗语:

①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②文以载道/教书育人

③赫尔巴特: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直观性:

(1)关键词:感官、感知、直接经验、丰富表象

(2)例子:化学老师给学生做实验让学生看;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画地形图,给学生展示地球仪等。

(3)体现规律:间接性规律

(4)俗语:

①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②夸美纽斯: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③陶行知:接知如接枝。

3.理论联系实际:

(1)关键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2)例子:将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用于在超市中买东西;物理中学完电力学后会修电器。

(3)体现规律:间接性规律

(4)俗语:

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②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4.启发性:

(1)关键词: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例子:教师在讲轮轴的原理时没有直接讲明概念,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3)体现规律:双边性规律

(4)俗语:

①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第斯多惠: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

易混点区分:

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抽象概念、学以致用。

(2)直观性:强调通过感官、感知理解抽象概念、形成表象。

例题:

1.老师在讲解“买”和“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区分这两个字,就编了顺口溜“少了买,多了卖”,这主要体现( )原则。

A.启发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2.老师在讲解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视频并且向空中抛洒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这体现( )原则。

A.启发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 )。

A.启发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

1.B

2.C

3.A

    4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