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的读后感

|吉智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人类简史的读后感,希望这份人类简史的读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人类简史的读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篇1)

读《人类简史》已经有近一个月之久了。本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但由于作者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加上独特的视角切入,导致我读起来并没有一览而过的囫囵,而是“细嚼慢咽”的边读边消化,这样的一个月下来才读了一半。

对于此书的点评,我想引用封底的话: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斯蒂文·刚尼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下面是一些阅读感受和摘记: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

45亿年前地球形成,250万年前开始出现了非常类似现代人的人类。250万年啊,这是对于每个人类个体来说不敢想像的数字,但在人类诞生后的200万年间人类并未有大的飞跃,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演化所需要的时间线过于漫长,也可能是需要某个契机。因此在最初的200万年之内,人类进化的进度与工业革命以来相比简直像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那时的人类竟需要以食肉动物进食完的残羹剩饭果腹。推测出这一点的证据是早期石器最常见的一种用途就是把骨头敲开,人类才能吃到里面的骨髓。而后在40万年前才有几种人种开始固定追捕大型猎物。这一切在10万年前智人一跃成为食物链顶端时才打破了平衡。这一转变不仅让生态系统猝不及防,更让人类本身也不知所措。以后人类史上的众多灾难,不论是生灵涂炭的战乱还是生态遭逢的浩劫,其实都是源于这场过于仓促的地位跳跃。

我们现在全球的人类皆是“智人”的后代,而在250万年前到3万年前之间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人类,已知的比如:

分布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 距今40万~3万年之间

分布在亚洲的直立人,也是存续最久的人类 200万年~5万年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人

印度尼西亚佛罗里斯岛的佛罗里斯人,他们是身高不超过1米的侏儒

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

东非的鲁道夫人 距今200万年

学会使用火,无疑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飞跃。火不止会让食物起化学反应,还会起生物上的变化:经过烹调,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虫就会被杀死而且吃熟食也大大减少了人类对食物的咀嚼时间。从一开始的无意中认识火,到熟练掌握用火技能,这段时间大约经过了60万年左右。直到30万年前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及智人的祖先才能熟练用火。

认知革命起源于大约7万年前,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智人在认知革命期间争霸了全球,消灭或者说取代了其他所有的人类。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地球,我们认为和智人拥有比较大的大脑、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还有复杂的社会结构这些巨大优势有关。发生认知革命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普遍认可的理认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在发展出了语言后又赋予了这个语言最独特的功能--“讨论虚构的事物”。这种种集于一身的演化使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很快席卷整个欧亚大陆。

讨论和编制虚构的事物,使人类越来越适应于团结合作。最开始的“八卦”让人类产生凝聚力,逐渐人们编制出更多故事、规则使得人类群体、村落、甚至国家运行起来井然有序。

农业革命前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部落里,每个部落少则数十人,最多不过数百人,人们以采集为生。智人在采集食物和原料的同事也在不断的增长知识,比如对生存范围内环境的了解、食物营养与否、有毒和无毒植物的区分、动物生活习性、简单工作的制作等等。远古采集者由于食物的多样式,使得他们较少有饥饿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32000年前的“德国施泰德”象牙制狮人雕像;12000年前以色列北部50岁女人和一副小狗的骸骨;15000~20000年前拉斯科洞穴的一幅鸟头人身男子壁画;9000年前阿根廷“手洞”壁画,从这些考古发现中我们推测远古采集者的生活和想法,可能他们那时已有了模糊的宗教、政治、战争概念,可惜这幅沉默的帷幕就这样罩住了几万年的历史。在这些年间,可能有战争和革命,有灵性激昂的宗教运动,有深刻的哲学理念,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但即便我们猜测的再接近事实,也无从得知。

智人称霸全球的过程中,必然会闯入一些以前无人涉足的处女地。大约45000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智人发展处第一个能够航海的人类社会。在此基础上,就有了第一批移居澳大利亚的人,正是这些人为当地的大型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大型动物本身繁殖就十分缓慢,加上他们对人类的袭击根本来不及防卫,更何况智人抵达澳大利亚时已经掌握了火耕技术,在他们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澳大利亚。桉树植物因为耐火,在灾难中幸免于难,而以桉树植物为生的无尾熊理所当然的成了幸运儿。

很多人认为工业革命之后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度,从而导致生物大量灭绝。但事实是智人征服地球开始,各种动植物就已经脱离了自然的选择或淘汰,从古到今生物灭绝就没有停止过,人类是地球最智慧的生物,却肆无忌惮的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类真的聪明吗?

地球每十万年就有一次冰河世纪,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设想,会不会哪次冰河世纪会将人类推向灭亡之路。几万年过去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痕迹将消失的无影无踪,再过几百万或几千万年,如果地球上又出现了新的智慧生物,他们会不会对我们存在过地球上一无所知?

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篇2)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子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篇3)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我都非常喜欢。古罗马有一句名言:“一个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都是孩子。”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时,我就想到了重读《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

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成为人类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锁。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读完书你仿佛纵横穿梭在时空隧道中之间,清晰地看见我们人类如何从动物成为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万年前人类还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顾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间,智人就变成了整个地球的主人、生态系统的梦魇,时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够进入神的境界,不仅有望获得永恒的青春,更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但遗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为实在没有太多令人自豪,虽然我们主宰了环境,但却并没有减少地球的痛苦,虽然饥荒和战争都在逐渐减少,然而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恶化。我们这次的冠状病毒的疫情,不就是从人类口中的一只小小的蝙蝠所开始的吗?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包括我们赖以生存浩瀚而无私的宇宙。天人合一,让我们放下贪婪,尽自己所能,去书写人类更辉煌的历史,去创造属于我们人类的更美好的未来。

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篇4)

超五星的推荐这本人类简史,作者视野的纵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学认知的极限,以人类诞生、生存、发展、进化为脉络,诉说自己的大历史观。大,大到前无古人,大到横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文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神学等等多种基础学科,并以此为支撑。尽管有些细末的观点还不完全认同,但求同存异。并且作者跳出人类回看自己的做法实在高屋建瓴。对人性的审视、批判、反思,平和客观,价值观超正,更看得通透彻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亿万年进程,人类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但破坏力却和生物链的位置一样高居榜首。

举几个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两个讽刺:

一、一位名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的犹太化学家在1908年发现可以用空气制备出氨。而战时的德国人靠着空气当原料,制作爆炸物。而且,这项发现还让哈伯赢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奖,但可以想见他得的是化学奖,可不是和平奖。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点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颗原引爆。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看到这场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原子弹的成功引爆标志着人类从此有了自我毁灭的能力,恰恰因为这种能力,人类实现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对和平,没有再出现二战那样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面对流水线上的猪牛羊鸡,人类无视它们的情感和主观需求,冷漠的把它们看成了机器,产奶的机器、产蛋的机器、产肉的机器......

人类简史的读后感(篇5)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34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