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

|龙苗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希望这份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优秀10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2】

默默无闻,一生奉献,您的身影也永远映在蓝天之下的稻田之中。

——前言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微风抚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他们在鞠躬,为他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世间一切的.稻苗都随风飘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对于袁隆平爷爷的印象,只限于图片和视频之中。但是那几张照片我却印象深刻。田野间,他无声地拿着一个本子在记录什么,他身着朴素的衣服,一幅近似于老农民的面孔,饱经风霜,他弯着腰,耕作着,种下的是种子,长出的却是未来的希望。

当我听见袁隆平爷爷去世这个消息时,几分惊讶,几分迟顿,几分伤感。万分难受,却哭不出来,像一块石头堵在心中,闷得有些喘不过气,脑子一片空白,想去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怔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于是心中水帘阵阵垂下,甚是伤感。

突然想起之前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当初一些网友就因为袁隆平爷爷摸了一下豪车,便在网上发表侮辱性言论。现在我就想问你们,你们还有良心吗?他是一个拯救了无数人的英雄啊!他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研究杂交水稻的事业上。袁隆平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一辈子都努力在这条路上奔跑着,因为路的尽头种着他的梦想,他一步步地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变成了可能实现的理想,他心中有家,有国,有全世界。

《奶奶的星星》中说:人死了,便会化成天上一颗星星,给活着的人照个亮。想必2021年5月22日夜,银河间又会多一颗明亮闪耀的星星,看着中国这一片片他一手创造的稻田,落下泪水,化成雨水,去滋润万物,去滋润他亲手埋下的希望。

谢谢了,袁隆平爷爷!再见了,袁隆平爷爷!愿您一路走好!

当您再次俯视大地,请您放心!“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未来我们会替您实现!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3】

读袁隆平,读“杂交水稻”之父,我可以从中读出精神,读出品质,读出境界。

读袁隆平,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凡成功者,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达自己理想的彼岸。在理想的指引下,袁隆平宛如上紧弦的发条,拉满弓的锐箭,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终于,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

读袁隆平,我知道要想做事业,必须先学做人。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才能一心一意做事,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明明白白做事。如果袁隆平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为农民增收,为国家分优。

读袁隆平,我知道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

从查得威克发现中子,到中国科学家合成人工胰岛素。他们遇到机遇,获得成功,哪一个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实验呢?有位名人说得好:“当你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就可以考虑机遇了!”是啊,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

读袁隆平,我知道运动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试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家都健康长寿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增添多少新的发明创造啊!每次听到有风华正茂的科学家去世,我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为国家失去人才感到痛惜。经常运动,使自己身体健康,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多作贡献。袁隆平七十六岁了,仍然能在实地实验,这与他平时经常运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直接的关系。

读袁隆平,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读袁隆平,使我的心灵得到美化;读袁隆平,使我的生命得到增值。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4】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题记

时光的齿轮一刻不停,春去冬来夏生冬藏,万物存在于现在,展望于未来,缅怀于过去。2020年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一天:新冠疫情,夺走无数生灵之命;圣母院失火,世界文化遗产流逝;澳大利亚动物尸曝满地,预警世人爱护自然;中美交往关系僵化;中国周边国家动乱,对中国虎视眈眈。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在告诉我们:世界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中国,应该更加强大了。

而就在昨天这不平凡的一天——2021年5月22日,继汶川大地震后又一个“七级地震”来临,余震未退,人心难安。中国两大国士先后逝去,令人痛惜。

我在听到两大国士逝去后,我还当这是无聊娱乐号散播的谣言。毕竟在前几天我还在想,袁隆平爷爷会不会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台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呢,今年的国庆上,他还会坐在和去年一样的位置吗?脑海中浮起袁隆平爷爷看见稻苗时脸上欣慰的表情;想起他在采访中说过:“你们生活得太好了,吃得太好了,你们没有体会过当时那种挨饿的感觉,我是再也不愿看见人吃不上饭挨饿了。”

双眼看向窗外,天灰蒙蒙的,雾气氤氲,山上的青叶在雾气下影影绰绰,冷风从窗边的缝隙中丝丝飘过,卷起悲伤的思绪。

一幅画面随着这丝丝缕缕的风展开,袁隆平爷爷在和记者交谈。记者问他:“您以前为什么想要种杂交水稻呢?”袁隆平略微哽咽,眼中泛起点点泪光,回答记者说:“我永远忘不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荒饿死了人。”记者又问袁隆平爷爷说:“您现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呢?”袁隆平爷爷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语必叹息一声。我想这一声叹息是为饥荒年代的人而悲伤的。他们生在百废待兴正一无所有的中国,只有经历过这些苦难,才能明白吧。

同时我又为他而骄傲,这两遍地“不可能”充分地表明了袁隆平爷爷的自信。他知道中国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了,他不惧这粮灾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被人民铭记在心。袁隆平爷爷的一生,为了中国和世界的吃饭问题而奋斗!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野草,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国士——袁隆平,纪念他的贡献。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5】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6】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7】

“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岁高龄缔造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温饱;在贪闲的世间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这样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这是国家给袁老的颂词,也是袁老的生平事迹,可谁又想到这样一位“国宝”级的传奇之士,在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老爷爷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的一生只为他的水稻梦,如今,夏日的丰收之际,他却突然离开了人世。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民不聊生大饥荒的阴霾笼罩在中华大地上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深深刺痛了袁隆平老爷爷的心。当时的袁隆平老爷爷还是一位教师,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培养人工杂交水稻。他暗下决心,要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当时美国和日本的杂交水稻都失败了,很多科学家都不相信杂交水稻能够成功,袁隆平老爷爷顶着舆论的压力,在历经13年后,终于成功选日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直到2004年,全国20%的水稻都采用了袁隆平老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2017年,袁隆平老爷爷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海水稻测产成功;2018年袁隆平老爷爷领导的团队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成功;2019年,袁隆平老爷爷超级稻“超优1000”,在重庆大足区市政成功,平均每亩产达903.9公斤。袁隆平老爷爷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尽管他早已名满天下,但他仍为“禾下乘凉梦”而努力着。

缅怀袁隆平老爷爷,愿袁老在天之灵一切安好。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8】

该书以画传的形式,聚焦袁隆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以简洁朴实的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视角,生动呈现出这位“当代神农”奋斗与奉献的人生。

1930年8月13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从小就树立起救国救民的思想,少年时代就萌生了要学农的想法。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高中毕业那年,袁隆平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农学院。大学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长势特别好的天然杂交稻株,从此,开启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常年的科研工作中,袁隆平勤于思索,敢于向经典理论发起挑战。他在开展水稻雄性不育试验的同时,还用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举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培育杂交水稻,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一举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其卓越的表现,使他当之无愧地赢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称号。

该书用300余幅照片、画像、手稿、信件等,真切叙说着袁隆平心忧天下、报效家国的感人事迹,展现出他崇高的精神风范。几十年来,袁隆平始终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杂交水稻的选种育种上,为了培育出适合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优质杂交稻种,他曾连续七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不是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做试验,就是在三亚南繁基地的水稻田里观察水稻生长。他的众多学问,很大一部分就是从田间地头来的。他常常告诫那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实践出真知。科学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对待选种育种中的每一项数据,为了激励自己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他总是身先士卒常年下田,从掌握第一手资料开始,不断调整杂交水稻亩产高产的各项指标。生活上,他却随遇而安,没有太多的“讲究”,有时为了下田方便,炎炎夏日,他一身背褂和短袖,就猫在稻田深处,晒得黝黑。

作为一本人物画传,该书用丰富的视觉语言,通过对袁隆平工作、事业、生活等场景的热切描绘,力求通过直观的镜头,立体地展示袁隆平的鲜活形象:有在水稻研究中心,守在显微镜旁聚精会神观察水稻育种的一幕;有深入碧波荡漾的杂交稻田,手捧沉甸甸的稻穗,凝思考虑的动人画面。有参加国内、国际科研活动,向世界推介杂交水稻技术的精彩一瞬,还有对业余生活的点滴摄录、传神抓拍。袁隆平既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农业科学家,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稻田上,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他还是有着远大理想、无限热爱生活的普通之人。在他心中,很早就立下了让天下苍生都有饱饭吃的理想信念,他的禾下乘凉梦,更是感动了无数国人。生活中的他,兴趣广泛,篮球、游泳、拉小提琴,样样精通,既作为八小时之外的调剂,又愉悦了身心……总之,这些意趣盎然、张弛有度的工作与生活布景,在这本图文并茂的新书中,都得到了体现。

画里画外见精神。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用灵动脱俗的视觉成像,表达出意蕴深长的精神旨趣,也勾起了人们对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深切的怀念。袁隆平,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9】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教我背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只知道跟着妈妈读,直到上学了,学习了这首古诗才明白它的真正涵义,才知道我们每餐吃的一粥一饭是多么来之不易的。

袁隆平爷爷,被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象扫帚那么长,颗粒象花生米那么大,沉淀淀地低垂着头,风儿吹来,稻花飘香,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多么美好而又伟大的梦想啊!我们最尊敬的袁爷爷,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妈妈说民以食为天,要是没有袁爷爷,我们中国十几亿的人民都不一定能吃得上饭呢。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吃饭,不要再浪费粮食,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上帝总爱玩一些恶作剧,就在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多,我们尊敬的袁爷爷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天空也好像知道袁爷爷要走了一样在伤心地哭泣。我想起妈妈总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神羊和稻谷的故事,妈妈说袁爷爷就是神羊,他为人民从天宫“偷”来了稻种,他累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又回到了天宫。我含着泪读了一遍袁爷爷您生前最喜欢的诗,为爷爷送行:《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象您一样的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读《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有感【篇10】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118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