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感人故事 > 描写冬天的故事

描写冬天的故事

|小龙

描写冬天的故事

  冬是四季中最朴素无华的一季,也是最美的一季。 冬天的美,并不仅在那娇艳的寒梅,而更在那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雪。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冬天的故事,欢迎参阅。

  描写冬天的故事篇一

  冬踏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你也许会认为所有的景物都已衰败,没想到青衣江边的风景依然迷人。

  来到“公园”入口,一条长长的游道直通江边。游道西边是一个草坪,按理说草坪应该是绿油油的,但因为现在是初冬时节了,小草们显得稀稀拉拉的,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有些小草中间还散落着几块圆圆的鹅卵石,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鸟窝中间躺着几个青色的小鸟蛋呢!往游道的东边看去,岸边的草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连一块废弃的矮墙上也爬满了绿色的藤蔓,那郁郁葱葱的叶子重重叠叠,就像给矮墙盖上了一条碧绿的毛毯。绿草丛中偶尔有几株耐不住寒冷的小草已经枯黄了,似乎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换上金色的大衣了。

  继续往前走,游道变成了“Y”形,左边的一条通往一个圆形的小广场,紧靠着高高的堤岸,右边的一条沿着河岸边,在两条分叉路的中间有一大丛茂密的芦苇。虽然现在已经是初冬时节了,芦苇的叶子竟然还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那如流苏般细长又茂密的叶子随意地四处散开来,葱葱茏茏地覆盖住了一大片的沙地,仿佛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人眼前一亮。走近一看,这小山丘一般的芦苇丛,竟然是由一根根细长弱小的芦苇围成的,它们的“身子”如筷子一般瘦弱,个个有两三米那么高,身穿蓬松的绿纱裙,头戴翎毛花,有的弯腰低眉,像是在和我们行礼问候;有的昂首直立,仿佛高傲的王子,正在审视着眼前的这位小游客呢!淡淡的阳光下,苇叶毫不吝啬地挥洒着即将褪去的绿色,似乎努力烘托那泛白的芦花。按常理来说,一根芦苇是弱不禁风的,因为它们长达2米多,但只有拇指一般粗,所以,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可以把它击败。也许芦苇深知自己这一大弱点吧,因此它们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好似一片浩瀚无边的林海,任你风吹雨打,都击不败它们;又似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永远都是那样团结一致,那样坚定不移。这时吹来一阵风,一片片的芦苇花向我们斜了过来,像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伸了进来,想拉着我的手带我一起走进它们的怀抱。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游道往前走,眼前的植物种类多起来。站立在水泥路边郁郁葱葱的天竺桂像两排迎宾小姐,大方而又礼貌地向我们点头致意。

  它的树冠像椭圆形的大伞,嫩黄、嫩绿、绛紫的新芽点缀在树梢或树冠周围,就像彩霞笼罩在那里,又像一把把色彩斑斓的大花伞,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水泥路旁有一大片红叶石楠。有一米多高,叶子有些是绿的,有些是红的。向上看去相邻的两棵树顶端的枝干都互相碰着,好像两个人在握手。紧邻青衣江的水竹长得非常奇特,细长的茎呈棱形。水竹的旁边还有一片奇特的珊瑚树,他们虽然矮小,但是树干却挺得笔直,叶子犹如打了一层蜡一般,看起来油光蹭亮,摸起来也硬硬的,很有质感。它们虽然个头不高,却长出了许多小小的分叉,每根小树枝上的叶子都很少,只有顶部的叶子最多,像珊瑚的分叉,有些叶子还是红色的,真像海底的红珊瑚啊!青衣江边的“天堂”真美啊!

  描写冬天的故事篇二

  这个冬天来得太匆忙,走得也够急,还没来得及体味,它就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人世间。稀客毕竟不好留。

  记忆中,冬天都是在洁白的雪花中来渲染的,似乎只要一到冬天,整个世界便沉浸在白茫茫一片,周围寂静的可怕,花儿、草儿、鸟儿好像都已睡着了。田地里、屋顶上、树梢间满满地铺着一层白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但是,一滴从冰上滑落的水彻底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安宁,小猫小狗们都出来了,疏松疏松筋骨,闭目养神般自在,人们迎着新生的太阳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童年时代,低年级的孩子终日以雪为伴、与雪嬉戏,乐在其中,乐味无穷。可是,如果冬天没有了雪,那孩子们还能玩些什么,但是今年冬天,片雪未落,滴雨未下,孩子们痛苦的孤独了一整个冬天。

  今年冬天确实来得暖,一层薄薄的上衣和一条普通的细长裤,这样轻装上阵,便能应付的过去,而且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可是,如果像这样下去,不知哪一天,冬天就会悄无声息地,不留丝毫痕迹的离开这个世界,从此销声匿迹。那我们会不会觉得很惋惜,还是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敷敷衍衍。我想我们会真的觉得没什么事发生似的,因为冬天我们再也不需要你了。即使你伴着冷冽的狂风,漂泊的大雨,漫天的雪花,我们都会不以为然的把你习惯的忘掉,省略在那个神奇莫测的时空中。

  冬天,凋落的花儿早已屏住了呼吸,安心的等待着来年的再次盛开。枝头凌乱的梧桐树,像个年迈体衰、生命待尽的老人,佝偻的弯着它那坚硬的腰。冬天的夜,静悄悄的,气不作风,云不化雨。一切生命开始的地方似乎突然被大自然格式化了,又重新回到几十亿年前,那个古老而有活力的新生代。有时夜空中会偶尔挂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当空而照,透过暗窗,不由得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的那句千古不绝: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想此时,背井离乡,终年在外漂泊的人最需要一声亲情般的安慰。

  冬天的情人节,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浪漫温馨而且很浓的玫瑰香,简直要让人陶醉。两情相悦的情人此时心中都在幻想着,幻想在这没有雪花飘落的冬季,两人共同走进彼此的心中,共同铸造美好的爱情堡垒,守护着这份甜美,携手相伴,终老不悔。而此刻的我,仍然过着单身贵族生活,因此享受不到爱情给我们带来的甜蜜滋味。不过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我既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左右现在,更不能掌控未来。我只坚信:一切随缘。

  都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嗯,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我觉得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在说冬天,它期望的是春天的到来。冬天末了之日,也便是春天到来之时。自信的人常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使我们活的更响亮。

  冬天,它是一个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乖小孩,心灵般的纯洁。生命的归属地。

  雪花飘落的日子里

  我想为你祈祷,

  祈祷更多的美好

  让心中的祝福一直伴你到老。

  描写冬天的故事篇三

  人性美好之处,有时曲曲折折地流露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当年的“革命文学”,无不奋力捏造理想人格,或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整体而言,无一有真正的成功,只偶尔在些小地方,机缘巧合,草从石头缝里露出头来。我给本专栏写的第一篇,《更好的世界》,提过一本连环画中一个画面,是两个小主人公在油灯下学识字。这连环画叫《铅笔头的故事》。就故事而言,它不过是众多拙劣努力之一,但再普通的故事,讲在冬天——还需要一些巧合,特殊的场景与听众特殊的感受碰到一起,便有温暖人心之用了。

  我读那连环画时大约三四岁,恰是周围世界最疯狂、最残酷的时候,虽然不懂事,那肃杀之气,还是能感受到的,从其他读物中,从成年人的表情及楼内楼外无处不在的广播声中,从涂遍墙壁的强烈色彩中。十五年后,也是在冬天,迁居到现在的城市,忽然感到某种温暖,不是因为气候,也不是因为受周围人心情的影响,——那时这城市与农村交错,我们进城时,穿过一个大集市,热热闹闹地挤着些人,买卖着各种各样的货物。那些粗俗的杂货,在那一时刻,奇怪地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正如在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中,在潘狄塔正式出场之前,关于她命运的温暖消息是从小丑——她养父的儿子——嘴里,用这种方式透露出来的:

  “三磅糖,五磅小葡萄干,米——我这位妹子要米做什么呢???豆蔻仁,七枚,生姜,一两块,乌梅,四磅,再有同样多的葡萄干。”

  少年时喜欢过的书,有一小部分,后来重读过,或是因为那作品重要,不得不重读,或是想验证一下自己。重读《教育诗》(磊然的译本),当是后一种目的。我在三十多岁时重读这书,有点羞愧地发现——这时候我已经不能同意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了——我仍然喜欢这书,仍特别是它的第一卷。

  《教育诗》在用革命的口吻,讲革命时代的故事,事实上,作者的姿态,大大伤害了这部作品,比如对人性过于简化的理解和处理,就十分遗憾。不过——忘掉革命吧,甚至也忘掉教育,《教育诗》就是一篇关于人性的童话。书中有个细节,说的是在教养院的晚上,寝室里总有朗诵会,朗读普希金、柯罗连科,也朗读高尔基。读完《童年》和《在人间》后,学童感叹道:原来高尔基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啊,真是好极了。——我对这感叹一点也不信,它太像革命创作了,太富于说明性了,我承认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学童真这么说过,但即使如此对我也毫无说服力。

  尽管充斥着这样的“革命细节”,《教育诗》,特别是第一卷,仍然是本暖和的书。马卡连柯是个好心肠的人,对人性抱有奇怪的信心,这种信心——加上那个时代的革命主题——把他的工作歪曲了两次,一次是在他观察时,一次是在他讲述时。这种趣味,通常是属于通俗文学的。但是,管它呢,就当看童话好了,就当马卡连柯是个简单、孩子气的作家。他的书中还写过:“教育学里往往真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四十个穿得破破烂烂、肚子半饥半饱的孩子,在一盏油灯下兴高采烈地玩着抽签游戏,只是里面没有接吻。”整个文学史中都有另一种奇怪的现象,穿得破破烂烂、从肚子到精神都半饥半饱的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读着与自己的生活毫不搭界的故事呢,而且在革命时代,里面也没有接吻。

  还要再提一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个令人温暖的作家。这么说有点奇怪,因为他像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般,克服自己的幻想,也不怕粉碎读者的幻想,他的世界,大多是寒冷残酷的,不过,知其为寒冷,这本身便是温暖的起源了。他用对寒冷的有力描写,告诉我们温暖在什么地方,何况,在叙述的中途,陀思妥耶夫斯基每常抑制不住柔软的天性。这种放纵,如果从纯粹文学的角度看,是失败的,但读者是多么感谢这失败呀。

  斯蒂芬·茨威格,另一个我喜爱的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指望世界的良心,简直就是不要命了。”原先他可不是这么想的。他的故事,总是写不长(除了一两次例外),因为他忍受痛苦的能力太弱了。那些故事里,他下潜到人性的深处,刚一瞥见他不想看到的,便即上浮,顺便把主人公拖出水来。这虽妨碍他成为更伟大的小说家,却另有感人之处。

    5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