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

|小龙

  人生中,我们总会有自己的理想,那么想要成功实现理想,就应该不断去努力奋斗。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一)

  50年前,他们结婚了,那时,他还只是个不知名的漫画作者。他告诉她,他的梦想就是画出让孩子们读完能记住一生的作品。

  7年后,他与同伴共同创作的新漫画在杂志上连载,大受欢迎。后来,他的漫画被改编成动画片,在日本连续播出近40年。现在,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孩子看过他的作品。

  1986年,他被查出患有胃癌,1992年又再次被查出肝癌,1996年因肝脏衰竭去世。在与癌症抗争的10年里,他从未停止创作,而她也在一旁默默陪伴,替他整理画稿。

  年,她亲自为丈夫设计建造的纪念馆终于正式对公众开放,72岁的她在纪念馆开幕式上为自己12年的努力结果剪彩。

  他,就是漫画《哆啦A梦》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而她,就是他的夫人藤本正子。

  藤子·F·不二雄,本名藤本弘,博物馆就建在他生活和工作了35年的东京近郊——神奈川县川崎市。博物馆占地约5500平方米,从空中俯瞰是一个“F”型,即藤子先生名字英文拼写的首字母。

  博物馆一层是常设展区,保存着藤子先生创作的约5万幅漫画手稿,包括他的早期佳作《Q太郎》、《齐天烈大百科》等。当然,还有最受欢迎的《哆啦A梦》。

  在手稿前驻足认真观察,可以看清藤子先生勾勒人物的笔触,和有橡皮涂改痕迹的人物对白。有些彩色画稿还有一部分没有上色,就好像藤子先生有事刚刚起身离开,等一下会回来继续创作。

  藤本正子说,几十年来,丈夫几乎把全部生命都用在了创作上,这些画稿就是他的思想和生活。把画稿拿出来展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想起那个为了漫画默默工作了一辈子的男人。

  在博物馆二层,有一处叫做“老师的房间”的特别展区,完全还原了藤子先生在家中作画的场景,所有陈设都是藤子先生的心爱之物。

  一张宽大的书桌正中央有一张空白稿纸,周围摆放着各色画笔和恐龙模型,据说这些恐龙可以帮助激发大师的创作灵感。旁边一张小桌子上,有一台老式磁带收录机,播放着藤子先生喜爱的古典音乐。

  抬头仰望,书桌上方是环绕四壁直到天花板的巨大书架,高8.5米,放满藤子先生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珍贵藏品,有图书、电影画册、恐龙化石、汽车模型、儿童玩具等等。甚至还有一套铁路模型被巧妙地镶嵌在书架里,一列小火车绕着书架运行,有节奏地撞击着轨道,发出轻微的“咔哒咔哒”声。参观者仿佛可以看到,这位童心未泯的漫画大师正头戴黑色毡帽,手拿铅笔,在台灯下专心作画的样子。

  自从1992年被确诊患有肝癌之后,藤子先生就决定与时间赛跑,更加抓紧创作,直到1996年9月昏迷在书桌前,再也没有醒来。当时,他在为新的《哆啦A梦》电影版创作原画,追求完美的藤子先生知道自己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还留给电影导演一封信,详细描述了他对于电影和故事情节的构想。后来,制作公司和导演按照藤子先生的愿望完成了电影。

  博物馆是为纪念藤子先生而建,所以博物馆内的咖啡厅还特别供应藤子先生的早餐。一份早餐包括吐司、蔬菜沙拉、煮鸡蛋和牛奶,这和藤本正子每天为丈夫做的完全一样,而且藤子先生喜欢在面包上斜着涂果酱,因此这里面包上的果酱也都是斜着涂抹。

  藤本正子建设这座纪念馆,在怀念丈夫的同时,也为喜爱藤子先生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寻找童年回忆的乐园。她说,《哆啦A梦》的最早一批读者现在已经40多岁了,希望他们现在可以在博物馆里重温当时看到漫画的惊喜与感动。

  身高129.3厘米,头围129.3厘米,体重129.3公斤,万能口袋里的奇妙道具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哆啦A梦”,这只蓝色机器猫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梦中情人”。

  想出门探险,只要打开任意门就能和恐龙一起玩耍;考试前背书让人头疼,来一片记忆面包就能轻松记下所有内容……漫画中的经典情节都在这座小小的博物馆里得到重现。博物馆门口的标志牌上还特别提示,禁止老鼠入内,因为“哆啦A梦”最怕老鼠。

  博物馆开馆后,藤本正子还时常到馆里与热心的读者交流参观感受,她说,丈夫把他一生都追求“梦想”、“希望”、“友情”、“勇气”、“善良”和“好奇心”,他把这些都画进了漫画里,而她的梦想,就是把丈夫这些美好愿望传达给更多人。

  一名参观者在观者意见簿中写道:小时候,每周都会按时坐在电视机前看藤子先生的动画片,许多动画片主题歌到现在还会唱,在展馆里听到那些记忆深处的曲调,禁不住掉下眼泪,真想回到童年,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也许,这就是藤子先生和藤本夫人的梦想。

  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二)

  2002年,他还是一家公司的歌手。有天,公司为他联系了上海的一家电台,宣传新单曲《五月战争》,他喜出望外。公司说对方不负担费用,他说:我自己掏吧。

  他,是34岁的吴秀波。妻子有孕在身,银行户头几近为零。30岁之前在中铁文工团下路表演,因为常常白天胡吃海喝睡觉,晚上去夜总会走穴,最后不得不辞了职。辞职后,经过商,参加过谷建芬的声乐学习班。跟所有渴望梦想成真的无名艺人一样,不管是不是机会,他都不敢怠慢。

  电台节目平淡无奇,结束之后,吴秀波偶遇朋友刘蓓。刘蓓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七百多。这个价钱对当时囊中羞涩的吴秀波来说,算个天价。

  这时,公司给他联系了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栏目,人家不一定给录,吴秀波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刘蓓说:“那我跟你一起去听你录歌吧。”

  刘蓓当时已经是很红的影视明星。来到演播室后,主持人冲吴秀波丢下一句“等着吧,最后录你”就走开了。眼尖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刘蓓。当主持人再度出现时,那副笑脸让吴秀波至今难忘。“海波?”主持人叫他。“我叫吴秀波。”“哦秀波秀波,”主持人尴尬一笑,“跟刘大腕说说,让她上我们节目,5万!”这是一个令吴秀波心情复杂的数字。硬着头皮,他走到刘蓓面前,刘蓓拒绝了:“我是来听朋友录歌的,不是来上节目的。”

  音乐再度响起时,吴秀波唱起了自己的《五月战争》:“在每个黑黑孤单的夜里,受伤的总是自己,我终于做了一个决定,向你举起我珍藏的白旗……”那一刻,这些歌词像刀子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就是在那时,他决定:放弃唱歌。

  吴秀波重新回归了演员的职业。虽然他的第二次演员生涯戏约不多,重量级角色也很少,但吴秀波这回是把每次拍戏都当作表演的末日去斗争。

  出演《蓝色较量》,因为太胖,他开始减肥。每天只吃黄瓜和西红柿或蔬菜蘸酱,做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公里长跑、3000米游泳。一个多月下来,他瘦了整整32斤。

  减肥成功之后,新的片约上门,饰演《立案侦查》男一号雷鸣。为他配戏的阵容明星云集:刘蓓、傅彪、刘金山……这样的演员班底,让吴秀波丝毫不怀疑:拍完这部戏,肯定就火了!结果,他等来的消息是:《立案侦查》没有卖出去!

  其实这也罢了,更艰难的是拍电视剧《兄弟门》,这个戏开机时,他手里甚至没有完整的剧本,拿到的“几乎是26集的故事大纲”。当时他还在拍一个港台的动作戏,两个组不停奔波,强度最大时,他十几天没有睡过囫囵觉。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在那期间去世,而两个剧组竟都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他假期。

  “演员这个工作太艰辛,艰辛到我每天拍完戏回到房间洗澡的时候,都泪流不止。”但是,尽管这样说,他却依旧坚持着。直到《黎明之前》,他红了。这种红仿佛寒冬里经过霜打的柿子,一夜之间累累地挂在萧索的枝头。瞬间,他超越了一线明星的概念,成了与陈道明相提并论的人。

  现在的吴秀波,作为当红演员,无论热闹有多大,他仍旧清淡寡言。对他而言,所有的荣誉都只是持续工作的结果,成功也无非因为无悔的专注。所以他才有这样的话:

  人生就是自我耕种的过程,每一天也许都是最后一天,收一茬儿又种一茬,我需要做的是把工作安好地放进生命。

  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三)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职。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 知识 ,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 工作 。

  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 艺术 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 英雄 》、《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 效果 ;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13岁时跟随基兰达约学画1年,后从师贝托多学习雕塑1年。他的 艺术 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米开朗琪罗中年时期的作品《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他还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4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他晚年所作的美第奇陵墓雕像《晨》、《幕》、《昼》、《夜》,具有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质, 显示 出人物心情的激动与意志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其它重要作品还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 小说 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 小说 《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 小说 《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 艺术 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 艺术 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看了“因为理想成功的故事”

    52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