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哲理故事 > 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

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

|小龙

  创业成功之后,年入百万的他们,在成功的背后,你了解他们的励志故事吗?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一)

  如今,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农民已彻底抛开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旧有观念,他们在生之养之的黄土地上寻找着自己的美好梦想,挖掘着属于自己的“金矿”。吉林省蛟河市23岁的农民鲁长俊就是其中一个已经找到了“金矿”的佼佼者,请听他讲述自己的“淘金”故事。

  1998年5月,在舒兰收购粮食的姨夫路过我家。他叙述的收粮经历,激起了我想出去闯荡的念头,当即决定跟姨夫一起在舒兰市上营镇从事粮食和土特产品的收售工作。

  10月的一天,我们收购了一车黄豆。在返回上营的途中,车胎突然爆了,无法行走。当时黑灯瞎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姨夫急得直转磨磨,我毫不犹豫地说:“姨夫,你们等着,我去叫修理工。”说完,我脱下大衣,撒腿就跑。当我跑到修车铺时,浑身的衣服已全被汗水浸透了。我和修车师傅打车飞快地回到了停车处。当车修好后,姨夫看我浑身是汗的样子,不由夸我说:“长俊真是好样的!能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

  12月下旬,姨夫给了我1万元的工资。17岁的我可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啊!我这才知道原来收售粮食比种粮食的收入要高几十倍、几百倍呢!从那以后,我下定了要干这一行的决心。(本文为中国百姓创业网原创文章)我一边做生意一边学习考察,两年内我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为自己将来的“单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矗2001年5月,我自立门户,成立了“长俊粮贸公司”,开始了自己收购粮食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当时我刚满20岁,长得小,又没有知名度,农民和商贩都不信任我,好几天我都没收到粮食。我既纳闷又不服气。

  这天,我听说龙凤村有一农户家里有6000多斤玉米,就开车直奔他家,张口就要收购。那家大爷用轻蔑的眼光上下打量我一番说:“我卖,你能收得起吗?”“大爷,你就说你的玉米多少钱卖吧?”“4毛2!”“好,我全收了!”其实那年玉米的收购价也就在0.38~0.40元左右,但我不花高价根本收不到啊!虽然当时我收的这车玉米没有挣到钱,但是我的口碑却借这个大爷的嘴传出去了,说有个20岁的小伙子,讲信誉,不差秤,收价还高。后来我再到龙凤村收粮时,老百姓都抢着卖给我。

  刚开始收粮时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手中一共才6万多元,所以我收了粮后根本不敢压粮,见利就走,有时一车粮才能赚50块钱!但我言出必果,诚实守信,很多买我粮食的客商对我非常信任,把他们的钱放在我这里,让我大量地收粮。我这才有了周转资金,才能大量地收粮。而且农民们也愿意卖给我,就连下面一些粮贩子也都把粮往我这里送。时间长了,我的公司成了农民和二道粮贩们的“中转站”了。

  到2002年,我一年共收购黄豆4200吨,玉米2200吨,白瓜子130吨,各种药材40多吨,收购总量占全镇50%左右,其中白瓜子一项我个人就收了新站和拉法两镇总产量的70%还多!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农民经纪人,身份的转变很容易,而观念的转变却绝非易事。比如说对市场行情的认识,就经历过一番波折,有一次还因为没有掌握好行情赔了7万元。从那以后,我加强了信息的搜集与积累。我一方面从加强管理入手,聘请粮食质检员,严把收粮质量关;另一方面,我建立了粮食购销价格信息网,随时掌握粮食市场行情的变化,并根据信息来决策。从此,我的粮食收购事业开始如鱼得水。

  2003年秋季,我收购了3500吨黄豆,收购价在0.90~1.10元之间。当时粮贩子以每斤1.5元的价格上门来收,而且不管质量好赖全都要。这时出手,利润可是相当可观的!许多人纷纷把收到的货物出手。但我没有轻举妄动,因为我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到黄豆的国际市场价格还要上涨,于是坚持压货不卖。到了年底,黄豆市场价格一路涨到了每斤1.6元,这时我才出手。短短几个月我就多挣了几十万元! 阿昊空间 q9(五六久。肆凌凌。六凌凌)有限干货。营销策划;企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早接触早了解早创业,早挣钱。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没有失败!加入截图免费送电子书一本,绝对有价值的创业干货。

  2004年初,玉米的价格一直走低,甚至到了无人收购的地步,一些农民急得还要降价。这时,我又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到,玉米的低迷下跌势头很快缓解,价格很有可能在一个月后上升。于是我果断出手,以0.25元一斤的价格收进了5000吨玉米。到了正月十五左右,玉米价格果然涨到了0.35元一斤!这时我将这5000吨玉米全部出手,一个月之间又(接上页)漂亮地赚了几十万元!

  在不断地捕捉信息、利用信息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我越来越感到:一个人的信息再多,也不如十个人、一百个人的多!现在新站镇从事粮食收购的不下几十号人,如果能将他们联合在一起,既减少了无序竞争,又可以整合零散资源,集中大家的智慧和优势,形成一个拳头砸向市场!我的想法得到了镇党委和其他经纪人的支持。

  2003年初,由我任理事长的蛟河市新站镇青年经纪人联合体成立了,成员共50多人。一年过后,大家的收入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2004年4月,成立仅一年的联合体在“第二届经纪人国际论坛”上被评为“中国经纪十大创新企业”!

  我的成就还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届、广大群众的认可,并被评为“2001年吉林市优秀市民”、“新站镇2002年度优秀青年经纪人”、“2003年吉林市十大青年创业明星标兵”!

  现在,我的青年经纪人联合体成员已增至150人,我们的粮食和土特产品已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除吉林省外,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北、福建等地都有我们的市场,个别产品还发到了韩国。我的个人资产已达500万元。我投资近200万元在新站镇兴建的7000平方米的大型粮库,现在主体已基本完成,年底就能全部竣工。届时,我将成立“长俊农粮特产储运公司”,将我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创造更多的利润,赚取更多的财富!

  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二)

  在今年的义博会上,首次设立的电子商务展区中有个叫“欧雅假发”的展位特有女人缘,每天都有很多女士在展位前流连忘返。公众开放日那天,这个展位前更是人头攒动。展位的主人是名中年男子,叫刘天真。卖假发这点“小生意”,为何这么吸引大家的眼球?

  靠“唯一”赚钱

  刘天真是义乌扬天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4年前,刘天真开始做假发生意,客户群主要是国外用户。他说:“当时也不讲究牌子,只要有钱赚就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外贸公司遭受重创。刚开始,刘天真的生意也受到一些影响。利润少了,就要想对策。刘天真发现,相对于其他大宗商品,高档假发的外贸销售渠道依然通畅,国外固定买家群体的购买力仍然很强。

  当时,国内假发行业做低端产品的多,对高端市场很少涉足。刘天真当机立断,从韩国和日本进口高温丝,专做高档假发,成了2007年国内专做高端假发出口的第一人。这个“唯一”,让他仅靠高端假发一项,年获利100万元以上。几年下来,以外贸为主、内销为辅的经营策略,让刘天真赚了大钱。

  阿昊空间 q9(五六久。肆凌凌。六凌凌)有限干货。营销策划;企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早接触早了解早创业,早挣钱。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没有失败!加入截图免费送电子书一本,绝对有价值的创业干货。

  开出500多家网店

  金融危机冲击波的杀伤力渐渐消退后,国内厂商也开始重视中高档假发的海外市场拓展。而此时,刘天真已开始布局国内的“第二战场”———网上市场。

  去年12月,刘天真给自家工厂生产的假发产品注册了“欧雅”品牌,并于今年5月开始进行网络终端销售。他开发的欧雅时尚购物e站”,很快发展成为国内假发网络销售的最大平台。这条集供货商、专业卖家、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使刘天真的电子商务网迅速扩大。仅仅半年,刘天真就开出了500多家网上分销店。

  “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贸生意难做,我提前转向国内市场,刚好尝到了甜头。”过去,刘天真的高档假发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欧美国家,现在国内客户群的猛增,为他增添了利润增长点。

  “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值从6.82变成6.66,可别小看这0.16的差距,利润相差大了。”刘天真说,人民币升值,开始转型做国内市场是他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今年的义博会公众开放日上,众多采购商看上了“欧雅假发”展位上的展示品,但在一旁和营业员一起招徕顾客的刘天真说:“这些商品只展示不零售,请客人上网订购。”刘天真告诉记者:“我要通过网络平台,打造全国假发行业第一品牌。”

  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三)

  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主人张军天天琢磨着,短短一个月时间,竟然将8万元变成了一百万元,就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张军:“一下子的话,自己才带几万块钱过来,开张不到一个月,怎么会马上差不多变成百万富翁了。”

  这个从八万变百万的事发生在1996年。当年的8月,在老家做生意失败的张军孤身一人从肇庆来到广州城,找到了当时在广州做服装生意的哥哥。

  哥哥张宪:“我说倒不如这样吧,以前老爹做的菜挺好的呀,不如拿出一两道菜出来试试,后来就提醒了他。”

  哥哥的提醒让张军想起了父亲以前做过的羊肉煲,从小吃到大,张军就觉得那味道不同于一般的羊肉味道,没准这东西能卖出一点钱,他决定在广州卖羊肉煲试一试。

  张军:“当时首先资金不足,带着几万块钱,然后就走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

  哥哥张宪:“那个时候找场地真是费劲啊,在广州一有报纸登就跑,一天找七、八家谈,谈来谈去,一开口就是顶手费,就是十几万。”

  顶手费就是除了租金以外的一种费用,也被称作转让费。在繁华地段一个50到100平米的小场地,顶手费至少需要六万元,而对于全部家当只有8万元的张军来说,显然太贵。

  哥哥张宪:“在《羊城晚报》专门有一个版面,我就看,他看了就问这是什么地方啊,人家不要顶手费,就有900多平米。”

  张军:“这里以前是政府的饭堂,它就不收顶手费,而且还有一些台、凳啊,在这里可以节约一些钱。”

  这个900多平方米的地方不需顶手费,租金又很便宜,但由于处于背街处,人气很差,不是做生意的理想地盘,很多人就放弃了。资金短缺的张军,很快就租下了这个场地。

  张军:8万多呢,要2.2万一个月租金,要交一个月的租金,然后还要押两个月的押金,这就去掉了我6.6万了,当时只剩下1万多,就随随便便买了两个锅,买几个碗,这样就开张了。”

  1996年10月,张军仓促筹备后,他的羊肉煲店终于营业了。很快他却发现了关系小店生存的大难题。

  张军:“广州人呢,什么都吃,他就是不吃这个羊肉,因为这个膻味很重,他们很抗拒。”

  好在以前父亲给家人做羊肉时,通过当归、玉竹等中药材,再加上一些按比例调制的特殊配料,去除了羊肉膻味,吃了还不上火。

  哥哥张宪:“我父亲留下来的,我们两个人分的,完全可以去掉这个膻味,而这个汤的口感也很好。”

  去除了膻味的羊肉,能不能打动不吃羊肉的广州人,张军自己心里倒还真是没什么底。直到一星期后,广州日报一个老记者的到来彻底坚定了他做羊肉煲的信念。我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

  老顾客朱志堂:“一是没有膻味,二是炮制得比较清甜,很适合我们广州人的口味。

  特别是我太太啊,她20年都没有吃过羊肉。这里的羊肉改变了她20年不吃羊肉的习惯。”

  张军:“我觉得既然可以改变她20年不吃羊肉的习惯,也可以改变全广州人对羊肉的那种抗拒心态。”

  顾客:“我就是广州本地人,从小都不吃羊肉的,就有朋友介绍我到这里来吃羊肉,我吃过后觉得这里的羊肉香味很浓,没有膻味,而且带有一点点的甜味。”

  一时间,爱喝汤的广州人都来到张军的店里专门吃羊肉煲了。短短一个月时间,他竟然卖出了30多万元的营业额。就在他生意小有成就时,一个可以立即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突然出现了。

  张军:“开张大概一个月左右,就有一个香港的餐饮集团过来,后来他们就讲,我们想出20万,把你的配方买下来,你的店呢,你的一个大排挡店,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我们也出50万给你。”

  突然降临的好机会,让张军有些措手不及。他算了算,这70万加上自己已赚到的30万,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自己完全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了。张军有些喜不自禁,而妻子更是赞成他赶紧卖掉配方和餐厅。

  张军妻子:“生意很难说的嘛,是不是,今天好赚,明天不一定好赚,所以就跟老公商量,把这个餐厅卖出去。”

  张军:“她说你几万块钱开起来的,有这个价钱也合理啊,也划算啊,你自己做,你看这个好,到时候万一不如你想的时候,怎么办,你不是白白丢了机会。”

  张军还征求了谨慎的哥哥的意见。哥哥也认为能有百万家财,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哥哥张宪:“当时的餐厅酒楼很多都做不下去的,我们就想,我们也不懂,做这个东西再做下去,这条路能走多远呢,确实是心中没个底。”

  就在大家越是赞成卖配方的时候,张军倒反而变得理智起来,他觉得这个配方不能就这么卖了。翻来覆去思考了好几天,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最不满意的还是妻子,为此夫妻俩争执了将近一个月,张军最终决定自己来发展。就在那段时间,很多香港明星都来捧场。张军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为自己做宣传,他不仅拉住明星合影,还把这些合影挂在了店里的墙上。

  张军:“很多人为了看明星而跑过来的,他在这里吃东西,又觉得今天可不可能碰到什么明星呀,他有这么一种期待,所以对我们店的这个知名度呀,起一个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借助明星的人气,张军和他的羊肉煲很快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媒体中传开了,东南亚一带慕名来吃的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三个月内,他的营业额每天都在递增,这让他自己都吃惊不小。

  张军:“每天的营业额呀,一千两千地递增,从一开张做两三千的营业额,一直做倒了七八万,那个当时的情况,真是每天都是添加设备,客源越来越大。”

  两年之后,就在1998年11月,张军的店里几乎天天爆满,达到了未盖新楼前营业的最高峰。也就是在那时,香港的那家餐饮公司再次找到了张军。

  张军:“我们又招待了他,他说这次我明人不做暗事了,就直接开个价码,我们给你500万,把你的配方买下来。”

  但是这次,500万对于张军只不过是个小数目。1998年冬天,每天排队等待用餐的人都有几百号,他的生意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是没有卖掉羊肉煲的配方。

  张军:“一个月最好的生意可以做200多万,250万的营业额,纯利润大概是140万,一个月,所以当时500万,对我们来说呢,我们的价值远远不止的。”

  1999年,随着张军卖羊肉煲赚钱的事在广州本地传开后,当地的同行都开始盯紧了这块可以获取利润的市场。

  那段时间,广州街头到处挂满了清补羊肉煲的招牌,餐饮业中的羊肉市场达到了空前的饱和状态。看到同行都来攻占这块市场,张军很快就在广州开了一家分店来占领地盘。但奇怪的是,同行中做羊肉褒生意的大都不到两年,又纷纷消失了。

  同行吴兆鸿:“到现在来说,很多想做羊肉的企业呀,为什么他们都放弃不做呢,原因有一点差异性确实太大了。钱是有的赚,但是客人要付的,要想去吃的肯定是最正宗最好的。”

  原来这个差异性就是市场上羊肉煲的味道五花八门,而张军的羊肉煲,既没膻味,又很清甜,最能迎合广州人的口味,所以残酷的市场竞争后他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记者:“这些就是你的配方吗?”

  张军:“对,但是比例要控制好,要不然煲出来的味道就会像中药一样,很难吃的。”

  记者:“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吗?”

  张军:“不能。告诉你你就发财了。”

  从2002年至今,他每开一家分店,都将配方中最特殊的部分碾成粉末,按一定比例调配过去。现在,他已经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省的几个大城市有了分店,他的羊肉褒也已经植根到了南方人的心目中。不要说在冬季,就是在餐饮业比较萧条的夏天,他的羊肉煲照样供不应求。

  同行吴兆鸿:“在冬季某一个月,尝试一下就算了,就没有好象现在的这种风潮,就是无论夏天冬天,都想去吃的那种感觉,他就把这个风潮带动起来了。”

  由于张军一年四季对活羊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冬天宰羊时,膻味还能忍受,一旦到了夏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他很快想到了一个新办法。

  张军:“后来呢,我们就改了,跟有实力的,有信誉的公司签一个合约,叫他们帮我们把羊宰好,然后运过来。”

  供货商:“最少每天都有1000多斤左右,最多的时候,在冬季,比如说他们最高峰的时候呢,两吨到三吨左右的量。”

  张军和这个供货商从2003年时就开始达成了协议,由于运输过来的山羊都是已经宰好的,这不仅解决了卫生问题,还保证了货源的稳定。现在,张军更看好了自己羊肉煲的前景,准备将羊肉煲遍布于任何有餐饮市场的角落。

  
看了“创业年入百万成功故事”

    52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