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哲理故事 >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

|小龙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

  大学生,你想创业成就青春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供大家参阅!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篇一

  春节,不少大学生还“混迹”在拿红包的梯队里,浙江师范大学职教学院旅管专业大三学生王桂娣,已经是第6年,给父母置办好里里外外的新衣裳、新鞋子,还给他们每人包了一个大红包。

  出手大方,需要有坚强的经济基础。王桂娣是个学生,但在国内导游圈里,她已是有6年“导龄”的老导游了,从17岁在绍兴景区兼职做解说员开始,她的行情一路看涨。如果假期持续做兼职导游,她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元,赛过不少专职导游的月收入。年元月,她的收入就过万元了。

  这让她在浙师大,成为很多学弟学妹膜拜的对象。

  月入万元,钱是这样赚来的

  月收入平均过万,野导吧?一般人听到,都容易这样质疑。

  “像我们做兼职导游,一般会挂靠某家旅行社,不会单独找客源。”王桂娣很大方地与记者分享了她的万元收入组成:

  行业里,给兼职导游每日的导服费用,在100元~200元之间浮动,能拿多少,看历年来的声誉、客人口碑。像王桂娣这样的“老导”,一般都能拿下每个旅行社的上限。有的旅行社,甚至在带团结束后,忍不住嘉奖她,给到300元一天。

  所以按照一个月带团出游20天算,导服费,就有5000元左右。“如果不是带散团,带政府团或者企业团,一般我还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小费。”

  然后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导游佣金,“这部分费用,我们都会和游客说明白,一般是带他们到定点商铺消费,我们提取3%~5%的佣金。”

  很多人觉得,导游带团出去,“油水”吞到盆满钵满,其实佣金这部分费用,并不是导游赚钱的大头,“一来,很多游客希望去的地方,跟我们没有分成协议。比如我刚刚带的海南团,游客到最后要求买水果。旅行社就没有特定的商家,也没有安排这个行程环节,但是我看航班时间还早,于是就和司机师傅商量,带着客人去了一个大型水果市场,这样的服务都是没有额外收入,甚至要贴钱的。”

  对导游来说,要拿高薪,最关键还是要做好服务,“这就跟出场价一样,干得好,在行里就有资格叫板,自然不愁收入。”

  导游地位,她是这样干出来的

  什么样的服务在导游行里算精湛?

  王桂娣举了个例子。有一年夏天,她带了个53人的大团,从绍兴出发,到朱家尖玩。原本夏日去海边避暑,想着很清凉,没想到赶上出游高潮,去的路上大堵5个小时。

  游客都快揭竿起义了。

  “夏天堵车,游客非常心烦,抱怨持续不断。”王桂娣带这个团的时候还不到20岁,她冷静下来,先向旅行社申请,大巴全程要开空调。“因为旅行社早就跟司机结了账,所以,出现这样大堵车的意外情况,司机如果全程开冷气,损失会非常大。但当时的情况是,再把游客关在"蒸笼"里,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车内一清凉下来,游客有点安静了。王桂娣还不能闲着,她得让这漫漫无期的堵车时间变得生动。于是她拿起话筒,使劲浑身解数,载歌载舞,拉客人表演、游戏,“哎,我"个人演唱会"开完,三小时过去了,居然还在堵哟。”

  于是,王桂娣先让一车玩HIGH了的客人休息,自己还得紧绷着神经,一边关注路况,一边下车买了一箱矿泉水上来。这边,王桂娣又给旅行社挂了个申请电话,要求改变中餐地点,“得离咱们堵着的地方近一点,另外,餐标要上调,得抚慰客人"受伤的心灵"嘛。”

  “其实吧,当了导游才发现,虽然我去过全国90%的城市,亚洲也跑了不少国家,但要正儿八经游览一个地方,凭导游的身份,还是安不下心的。”王桂娣自称她现在提前进入更年期,出行时非常焦虑,客人的吃、住、行、购……都要反复思量。

  “我的阅历、收获,确实很大。走了那么多地方,还和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打了交道。有闲钱来旅游的人,肯定是收入稳固、素质还不错的,他们的很多日常言行,都给我很多启发。”

  王桂娣曾经带过一个飞机团,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一道出门,奶奶和妈妈都出自教师家庭,非常有教养,“每次吃航空餐,奶奶都会要两份饭,她是为我拿的,她说干导游特别辛苦,不吃没力气……这些小举动,真是让我很感动,也是我人生的大收获。”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篇二

  或许是因为早早就步入社会开始打工、创业,1991年出生的董理,看上去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喜欢自由,不愿被束缚,我从来就没想过找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他说,因为一心想创业,他高中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读大学,而是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继续“深造”。

  “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想要做出点名堂来,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当时我觉得,读四年大学还不如认真学一门技术。反过来说,如果我当初上了大学,那么,四年过去后,我毕业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什么都不懂,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自己创业。”董理觉得,书本上的知识终究只是理论,人生中还更重要的东西要在实践中学习。

  创业动力有了,可是做点啥呢?“高中刚毕业那会儿,一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刚步入社会,也没想好要做什么,许多行业都想尝试,反正年轻嘛,以后选择的机会还有很多。”董理说,有时候,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自我,最终找准自己的定位。

  “年,我在扬州一家汽配城做学徒,边工作边学过了一年。而后又到了南京,在亲戚家开的汽车美容店里学了一年……”在当了多年学徒后,董理决心自己创业。“不想太多,先试一把,干起来再说。”而创业的第一步,就从最基础的洗车做起。“洗车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也不高,对我们初期创业来说,很容易介入。”他说。

  不念大学做洗车工,对于儿子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董理的父母显得很开明,不仅不反对,还愿意提供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理上网时发现,前进东路上一家洗车店正在转让,就把店盘了下来。年7月,改头换面的新店正式开张了。

  ◎创业心得:用真心换取顾客的信任

  出了董理的洗车店向西,便是有“汽车美容一条街”之称的前进东路。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小店如何脱颖而出,这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

  “大家价格相当,洗车流程也差不多,我想,洗车只有从干净细致这方面着手,比服务,比责任心。”董理觉得,尽管目前淮安汽车美容企业众多,但排队洗车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而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汽车服务市场大有可为,关键就看谁的服务做得更好,谁的工作做得更细。

  为了让自己的洗车店成为顾客心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董理没少在服务方面下功夫。“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把顾客的车当成自己的车一样。虽然耗时长一些,但是洗得也更干净些。如果一味图快,量上去了,可质没上来,洗车店这么多,一来二去,顾客就不愿意到你家洗车了。”面对一些挑剔的顾客,董理总是耐心地与之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作为“90后”,年轻的董理还运用起互联网思维,重视顾客体验。只要顾客有需要,一个电话打来,他带上工具就上门服务。在他的店里,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品,既好用又便宜,“别看我这里的商品还不多,但都是挺实用的东西,都是客户所需要的。”

  就这样,董理的小店一点点地积攒着口碑与人气。尽管店面不大、人手不多,但凭借低廉的价格、周到的服务,他的洗车店还是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他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一直工作到天黑。

  “都说洗车行业辛苦,可是干哪一行不是如此呢?”创业以来,董理吃了不少苦,可他从没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创业感言: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一个人得先会爬,才能走,能跑,眼光可以放得远一些,但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创业的事,得一步一步慢慢来。”董理认为,年轻人创业,心态很重要,如果沉不下心来,将很难坚持下来。

  “洗车店只是创业的基础和开始,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路还很长,不能着急。”回顾这段创业路,董理说,他的创业之路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而已,他并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做汽车美容行业的,懂的要多,见识要广,各种车型都能上手。在这方面,他觉得自己还有欠缺。另外,干这一行,需要用到许多专业知识,通过继续学习,未来在技术上还要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董理考虑换个店址。“这条街类似的店太多,换个地方,竞争压力会小一些。”此外,贴膜、轮胎、保养、美容,这些与汽车相关的全套服务也都要陆续做起来,朝着一站式服务的方向发展。

  “但不管怎么说,都得先把眼前事情做好。未来有再多的想法,也要建立在现在的基础上。”对于创业这件事,年轻的董理看得很明白,自己一无资金,二无人脉,唯有踏踏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大学生青春创业故事篇三

  农学院90后大学生谢云浩,“跳出农门”后再返“农门”,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乡邻致富联系起来。

  农学院大三学生谢云浩在就学期间当起了“鹅老板”,对于创业,他自有一番独特的理解。

  20万亩新增林地嗅到循环经济的商机

  谢云浩,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大兴区北章客村的“土著”。全村共170多户人家,只有谢云浩一家不住村里,而把家安在田间。用谢妈妈的话说,“西边挨永定河,屋前屋后有树,像在世外桃源。”地铁天宫院站往西南,沿着小道经10分钟车程,三间红砖平房赫然醒目,这里便是谢云浩家。没等记者走近,散养在林带里的白鹅嘎嘎叫声此起彼伏。

  “今年养了2000只做试验,10月出的栏,这几十只重量没达标,所以继续养着。”拿着竹竿吆喝鹅群的谢云浩说。上个月,他和他的团队捧回了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奖杯。创业首年实现盈利,也是当时打动评委的理由之一。

  90后在校生为啥会回家养鹅?还得从今年北京新增的20万亩林地说起。据北京园林局数据,年新增的20多万亩林地,主要在本市现存的拆迁腾退地、沙荒地、废弃坑塘、城镇边角地、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保护区周边种植。谢家所在的村子地处南六环,恰在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附近,一年里,他家屋后也多了400多亩林地。

  年春夏之交,还上大二的谢云浩周末路过林区,看到忙碌的养林工人,“这么大片全靠人工除草,效率不高而且林草浪费,有没有法子再利用一把?”联想到刚写完的“林下养殖”可行性报告,小伙子把“可行”变成“行动”。

  10万元小公司入驻科技园 学习创业两不误

  林地可以养鸡、养鸭,为什么单盯上了鹅呢?小谢所学的动物医学知识就派上用场了:鹅的生长期短,体壮肥大;林下食草,成本较低;青草滋养,鹅不易生病,鹅粪还能促进树苗生长。如果利用林间空地养鹅,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再加上家远离村庄,还有利于防疫。这样一来,养鹅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半年恰逢北京农学院推出“创业六条”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在校学生运用所学创业,并将其与实践教学挂钩,与学分挂钩。谢云浩就拉着同宿舍的6个朋友凑了10万元,注册了公司,成为全校17个创业团队中的一员。短短一个月,他们的“林下养鹅”项目便顺利拿到了企业营业执照,并入驻学校科技园内的北农学生创业中心。

  “学校共为学生企业提供57万多元的资金支持,我们项目拿到了5万元的创业基金,而且免费使用两年的办公用房。”谢云浩聊起“万事开头难”的生意经,坦言校方解决了后顾之忧。

  聊起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会耗费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谢云浩讲起了随季而动的创业项目优势,“我们养殖期从6月到10月,买回雏鹅时刚好暑假,我也有时间,坐在林子里放鹅,觉得自己这个农学院大学生终于派上了用场,很开心。”

  当林间杂草没过小雏鹅的高度,轮牧放养更需耐心和细致。加料、喂水,一天数十次重复,小谢拿着一根长竹竿“监督”小鹅觅食,“当时还不到一斤,每天吃草的时候都把小鹅从鹅棚里赶出来。”

  待2000只鹅苗长大一些,返校上学的谢云浩和家人商量,雇村里的农民照看,他们中有身兼护林工作的,拿着公家和谢家的两份工钱,村民们也愿意干些零工,挣这100块的日薪。

  不怕被复制打算“改良农业”

  儿子从农门跳出,利用学业间隙回乡“养鹅”,身为父母会怎么想?出乎谢云浩的意料,双亲都赞同儿子的点子。常年在村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干活的谢父对鹅的品种颇有心得,他张罗为儿子选鹅苗。而一直照料40亩蔬菜大棚的谢妈妈,承担了部分散养照看的任务。

  “儿子创业,我不帮忙那谁帮呢。靠劳动赚钱,干本行也顺手,我和他爸当然支持!”谢妈妈笑嘻嘻地回答。

  到10月出栏时,这群散养纯天然的鹅也不愁销路,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顺利出手,项目首年核算毛利过万。懂事的儿子给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和一台iPad 平板电脑,“他知道我晚上在家无聊,买个pad让我上网玩玩,当做几个月辛苦的报答吧。”

  据说开春后,村里护林队也打算林下养鹅了。像这样没门槛的养殖,谢云浩自然明白它容易被模仿,“我不怕被复制,先做再推广,带动大家致富,本来就是我的预期。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的市场很大,一时也不会饱和。”

  作为村里林下养鹅的第一人,小伙子更大的野心是想“改良农业”,积累四五年的养殖经验,为村民们提供设备、咨询等专业服务。如果可能,还会发展生态旅游,继续摸索新农业的路子。“二维码标识,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每个二维码像家禽的身份证,从出生到卖场,每一步都可查询,吃起来放心。”

    5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