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好的作文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篇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伴随我们成长,可以让我们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天下事。可像我这样对书贪得无厌的人,书在我眼里不过是我学习中的“拦路虎”……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书都不懂得欣赏,妈妈也常常为这事烦恼。我最初读的书是标有拼音的少儿图书:《小猫钓鱼》、《小红帽》等等。每当拿起一本书,我总是一知半解地读着,即使标有拼音,我也常常读得头昏眼花而不知道念什么。
于是,我来到了第二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许多生字,认识了许多读音,有了辨认是非的能力。我第二阶段读的书是《草房子》、《格林童话》……这些书有助于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检测我的朗读能力,让我的人生第一阶段有了基础。
现在,我在五年级,学习了接近三千多个生字,也不再需要拼音,这使我的判断力及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最后我读的书是《水乡印记》、《诚信是我的第二生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书又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读书可以使我开阔视野、积累好词好句和有助于我的写作……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书籍是我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它将伴随着我走上更高的阶梯。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篇2
早上,我像平常一样奔向那个有些简陋的房子,听你讲“课”。
“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啊?”你问。
“写字”,我答道。
“不,一支铅笔有无数种用途。”铅笔横过来可以做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物送人表示有爱;放到商店里作商品出售得到利润;铅笔芯磨成粉可以作为润滑粉;演出时可以用来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拼贴成装饰画或相框;一支铅笔按相等比例锯成若干份,能做成象棋,围棋甚至跳棋或成为玩具的轮子;在野外有危险的时候,铅笔抽掉铅芯还能当作吸管喝石缝中的水;遇见坏人时,削尖的铅笔可以作为自卫的武器……总而言之,一支铅笔有无数种用途。你拿着一支铅笔,比划着,手舞足蹈,眉宇间竟有一丝骄傲。
“我明白了。”我轻快地说。
“不,你不明白。”
是的,我当时的确不明白。仅仅是一支铅笔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而已。
你缓缓解释说:“一支铅笔尚有这么多用途,何况人呢?任何一种“用途”都可以使我们生存下去。只要肯去寻找,就可以知道一支铅笔有无数种用途。所以,只要肯用心,就一定会在自己的身上找出无数优点;换一种角度看待自己,就能找到无数的出路,找到无限的希望和幸福,实现自己更多的价值。”我恍然大悟。
四月的阳光依旧照在你花白的头发上。你的眼睛微微眯上但挡不住那智慧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干巴巴的笑。告诉我一切问题的答案。
曾认为,你说的话有些“奇怪”。后来,我明白。你说得是真理,无数人智慧的结晶。你作为一个牧师,你无愧于这个神一般的职业。你的问题伴我成长。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篇3
经典确实有趣。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带给了我美的享受,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上小学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经典诵读活动,晨读经典,一起读吧,元旦经典诵读朗诵比赛,逐渐的,我和经典交上了朋友。甚至在家里写完了作业,我都会读读这些经典,什么《唐诗三百首》、《三字经》,我都已经读得滚瓜烂熟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我都会请教我的字典老师。有时候我读的入了神,连爸爸叫我吃饭,我也没反应,常常读得如痴如醉。
这些经典故事诗文也带给了我许多好处,比如在考试卷上,有时候会出一些这样的题:在相应的情境下写诗句,这时,我脑筋一转,轻而易举就写下来了。当然,这些经典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应付了考试,它很有趣,在有趣中教会我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陶治了我们的性情,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关于读经典,还有很多小故事呢。记得刚学《论语》的时候,当我读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时候,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读书做人的道理,他说他每天都会反省他自己,为每个人做事,都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的知识,他自己都温习了吗?我受益匪浅,连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经典。书能增加人的气质,经典更能使人的境界升华。我们一点点地成长,不可能一下子明白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此刻,经典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指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光明,走向希望,让我们像纯净的萌芽一样,渐渐绽放出最动人的花。
经典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直陪着我。在成长道路上,我与经典同行!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篇4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传承五千年不息的文明之火。“国学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古诗。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一本书。
诗,散发着一种让我难以抗拒的魅力。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小时候,跟着大人们牙牙学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博得大人们一片鼓励和赞扬,那时我就知道,诗,是一个好东西!能让我赢得表扬,于是我囫囵吞枣背下一首首古诗,获取更多掌声;却始终,不解其意。
再大些了,我上小学了。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诗是有蕴意的。原来诗不只是一些汉字组成的句子而已,诗,也是有他自己的灵魂的。于是,我开始慢慢的、小心翼翼地抓住诗的神髓,在诗海里探索着前进,在清晨烟雨中体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在夕阳西下中感受“黄昏月影残菊落,晚风秋水澹碧波”。诗的奥妙,我终于摸到了门槛。
现在,入初中了,我终于一脚跨进了诗歌的大门,我可以在诗中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我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体会到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的春景的美好。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明白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一首诗,在不同的年龄读,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就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说吧。小时候只知道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再大些,就知道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到现在,知道了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自我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由句子到意境,我不知不觉中就有了许多阅读感悟,诗文没变,感悟却变了,为什么?
原来我一直在成长。感谢古诗的陪伴!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篇5
一次听说“吃货”朋友打探薄荷:“薄荷的生命力顽强,拔根嫩茎,即使是片叶,只要适当浇水,定活。”“薄荷可以当做佐料,摘几片叶子,放入汤中,奇香。”我听后,笑嗔:“你可真是个吃货。”思绪也飘向远方……
儿时,爸妈工作较忙,将我留在乡下。奶奶疼我这个宝贵孙子,给我煎薄荷饼。摘几片薄荷叶,放入面糊中,捣碎,倒于锅中,然后便是等待。等待是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给饼子翻身。每次煎好,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几家邻居都沉浸在这诱人的香味中。而这时的我,大多情况下正在与朋友玩耍。但一闻到这味道,口水总抑制不住地“飞流直下三千尺”,丢下玩伴迫不及待地冲向厨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用手抓起一块就塞进嘴中。入口的一瞬间,清香裹挟着热量直冲心脾。味蕾在那瞬间仿佛得到释放,被清香醉得跳起舞。“香!”“别急,还有!”祖孙俩的笑声回荡在厨房间,久久未曾散去……
七岁那年,因为我要回到城里上学,不得不告别了老家。那一年夏天,我得了肺炎。每天都要在医院呆十二个小时,挂各种药水。在几天里,我的手背上就遍布了针孔。即使如此,情况也一度恶化过。奶奶听说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带上了薄荷饼和一株薄荷。薄荷饼被闷了一会儿,已不如刚出炉的那么好吃。但我吃起来,确实那么香甜,那么感人。
那株薄荷,自然放在了床头。这小家伙居然不受我的影响,自顾自地长得茂盛。清香时常会顺着我的呼吸,占领我肺的每一个角落。心情好的时候,我就凝视着这株薄荷。它是那么绿呀,让我时常怀疑这绿是不是浓缩了所有树叶的精华。怀疑着,就不自觉流下泪来。因为我又想起了奶奶的仁慈。忽的,我就会多份自信,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一个月后,我也是熬过了病魔的煎熬。
那株薄荷,“迁”到了家门前的小花坛里。本以为它会水土不服,结果越长越茂盛,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每天早晨,嗅着这清香,我会想起奶奶。她年轻时,爷爷到外地打工。每天清晨,当村子里大多数人还睡眼朦胧,她就已经走到田里拔草;每天深夜当人们都进入梦乡,她还在昏暗的烛光下缝着衣服……奶奶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她顽强的精神也感动了邻里乡亲。大家都向奶奶学习,整个村子欣欣向荣。奶奶,不正如薄荷般,既顽强不屈,又散发清香么?
“咦?什么这么香?”朋友的惊讶声将我唤回现实。轻轻一嗅,竟是熟悉的清香。寻香看去,是一株薄荷,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却仍昂首挺胸。“笨蛋,那就是你说的薄荷。”我笑着说道,眼里却不觉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