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晓慈

通过弘扬端午节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篇2)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公元前278年,人们为纪念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那天,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20__多年以来,端午节成为中华民族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说起吃粽子除了我国有这个习惯外,国外也有,如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秘鲁等,不过部分国家吃粽子就不一定和端午节有联系了。

新加坡作家尤今的散文《粽子》中提到煮粽子的情景:锅里的粽子,在阿婆眼里,已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阿婆脸上那专注而执著的神情,就像烧陶的艺人......竹叶,芦苇,挟裹着古文化的气息。代表着一种清雅高洁的人格,一种缠绵悱恻的相思,想千年前,当人们竞着龙舟把粽子抛向汩罗时,不也是怀着一样高洁的相思吗?

可悲的是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今天,现代青年学生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导致民族情感日益淡漠。众所周知,韩国官方及民间大量组织和个人通过主观臆断和无端想象将众多历史名人、文化传统、历史瑰宝“囊括”于自己的怀中。韩国已经将“端午祭”成功地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是端午节真的是韩国的吗?!难道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真的是韩国人吗?!韩国端午申遗成功,向我们敲响警钟!做个经济大国不如做个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强国才能晋升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必须为优秀民族传统的弘扬,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而努力。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__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__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此次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端午纪念屈原活动,“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虽然,常常都有粽子吃,可这粽子,也是让我们走近了屈原,缅怀了屈原,更了解了屈原。它传承着民族感情;它能使我们了解古文化、古建筑、民俗民风、历史传统;它弘扬了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学习屈原爱国、求索的高尚人格 ,向全世界宣扬中国的魅力,让全世界与我们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同学们认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让我们行动!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品端午情韵,弘扬传统文化”。

芬芳五月,粽艾飘香。提及端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是这样一个伫立在浩荡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山川,缓合上双眼,像沧凉的人世告别,写尽了离骚的屈原,以这样绝望的方式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冷艳的句号。

伴随着屈原投江的悲壮,端午节来到了华夏儿女的生活。后人为端午节的凄凉渐渐注入了愉快的气息,仿佛想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着,惜怜着屈原短暂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躯落入汨罗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灵魂,带着对祖国的赤诚、对百姓的责任,在中华国土上空熠熠生辉。

今天,端午的气息正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屈原的灵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伫,向我们宣读着誓言,爱国、责任、忠诚、坚贞——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精神,因端午节的代代传承,应时刻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凝结在一起,引领着中国走向强大。而责任,则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责任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不仅有对同学、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对于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还有对老师、父母殷切希望的答复。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端午,是属于我们的节日,让千古传承的信念,在我们的花样年华中永不退却。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明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就比如端午节,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种习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第一种说法,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哀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除瘟去病”。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过端午节还有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祈雨”。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稀少,因此人们借包粽子,来引诱天公下雨。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端午虔诚的纪念,无疑展现了我们华夏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比如,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而清明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

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面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除了要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觉做一个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承者。从诗经的嘤嘤呓语,到楚辞汉赋的铺采摛文,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夺目。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栋梁之材,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学校端午节主题国旗下讲话稿(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提起端午,人们不由想起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想起趣味横生的龙舟。而我则不同,一首流传千古的《离骚》;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志,已使我无暇可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先生怀着一颗赤胆忠心,踏上了一条为国为民的不归路,他以自己渊博的学问,博得了楚怀王的赞赏,受封之时仅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屈原,已对当时政治局势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倡导举贤受能,富国强兵,指点江山,力主联齐抗秦。他以机制雄辩的说服力,联合各国,建立六国联盟,消除秦国威胁,挽救祖国危亡,革除弊政,消除人民疾苦。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那些担心屈原的改革计划会使他们失去权势的高官奸臣们,倚仗楚王宠妃的势力,加害屈原,致使意志薄弱的楚王罢免了屈原的官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先生只好通过写诗来表述他的希望,记述他的悲痛与不满。几部脍炙人口、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相继而出,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你直臣冤。

他虽然已无法挽回楚国的命运,却百般牵挂着自己的祖国,公元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屈原绝望无比、痛不欲生。于次年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他迈着无力的步伐来到汨罗江边,秋风萧瑟,撩起被泪水湿透的衣襟,他憔悴地站在汨罗江边,用饱

含泪水的眼望了望方西下的夕阳,伴随着一首悲歌,投入江中。

古往今来,秋依旧,汨江水泠泠,屈原先生走了,留我的只有歌和念?当然不是,留我的是一定的国之心,一种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愿种精神,可以永人。

    49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