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

|新华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1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同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好学,谦虚的人。

这说到好学,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发愤忘食的境界。的确,孔子这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连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地说:"弹得不错。"让孔子另学一首新曲,孔子却摇头说,曲调虽然掌握了,但技巧应用很不娴熟,又过了几日,孔子已弹的行云流水般动听,却仍不满意,因为曲子的蕴含道理还没有领会,直到有一天,孔子领会到曲子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他才兴高采烈地认为自己学好了一首曲子。

当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有感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心黎民苍生的先哲。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后人也帮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等到,但是历史铭记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个好学谦虚,一个坚定的关怀天下的圣人!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2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我读了以后,觉得受益非浅。特别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格言,对我的教育意义最大。

这个格言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说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时大文学家。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文章十分满意。后来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议把“德字改成“风字,这样做既可以与前边的“云山、“江水相呼应,并且更有韵味。范仲淹觉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见。经过这个故事,更可说明,当自己有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应当不耻下问,向人多请教。无论是谁,只要有学问,都该去向他们请教。

我平时就没有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还失败过呢。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奥数题,做着做着,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还是一边思索,一边在草稿纸上比划着:“一定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妈妈回来了,看到我正在做题,就不打扰我了,可又看见我愁眉苦脸,问我:“怎么了,解不出来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吗?“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还是没有把那道奥术题给解开。

妈妈又走了过来,看了看那道题,思索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妈妈说道。她把那道题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诉了我,我这才豁然开朗。还有一次,我记得我画了一幅画,自己认为画的很不错,就得意洋洋地拿给爱画画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说:“画得真好,我还画不出这样的画呢!我高兴地笑了,妹妹也高兴地笑了。妹妹又仔细地看,她说:“哥哥,你好象有一处地方画错了。“哪里?我看看。我说。妹妹指着画说:“你画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风,这可是牛头不对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妹妹你真仔细啊,你可以做评画专家了。我赞叹着。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读了这本书,真是大有收获。我以后一定改正这个缺点,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我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参加《论语》诵读的小朋友们:

先师功德传青史,儒学精华映丹心。

非常荣幸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和现场小朋友们共同见证先师孔子像的揭幕仪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回顾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演进,总有一个身影在我们的视野中久久停驻,那就是先师孔子。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历代学者大家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纵观中化民族文明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将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远的价值取向贯注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气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南涧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传播到这里,与本土文化交融激荡,形成了南涧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溯南涧之史,西汉属益州郡,东汉隶永昌郡,唐初归姚州都督,南诏大理国时为蒙舍赕之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设置定边县。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重置定边县。坐落于南街向阳坡毓秀书院西面的文庙,当地八旬老人都无法描述出具体的模样,包括我本人参加工作多年,也只知道这里是原公检法驻地,俗称庙子。查阅《康熙定边县志》学校义学附,有这样的记载:“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知县冯源广,建社学于旧治东门内”。此段文字成为南涧乡社设置学校的最早文字记录。南涧文庙亦约建于此时。南涧文庙自明代兴建到今天大成殿等建筑修复,已经经历了542年。在这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庙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重修:第一次重修是丁亥年(公元1587年)景倮劫县焚毁,知县周希孟改建于旧治东;第二次重修是壬辰年(公元1592年)地震,圣殿明伦堂两庑俱倾,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以后,知县吕崇简、何锡爵、崔靖等人,先后建大殿五间、启圣宫、戟门、两庑、灵星门、明伦堂;第三次重修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县杨书重修,重修月台、神道、泮池,新建名宦祠、乡贤祠,第四次重修是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了大成殿,后又重修了启圣宫,当时的南涧文庙,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是历史上建设最宏盛的时期。第五次重修则始于2011年12月30日,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项目启动,两年多的时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县人大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县级有关部门,南涧镇、南街社区及周围农户的密切配合,完成了文庙大成殿、大成门、两边厢房、卫生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城隍庙、魁阁、观音阁、锁水阁、无量塔等重要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和重建工作,与2011年修葺完成的毓秀书院、南涧巡检司、关圣殿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南涧文庙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设学,当地人又称黉学。有了定边文庙发挥传承教化的功能,南涧这个边远小镇的适龄孩子开始正式在文庙内接受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熏陶。文庙在南涧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既是祭孔圣殿,又是儒学传授之所,为南涧培养了一批批明理之士,成为南涧历史文化的渊源。从文庙现存建筑可知,南涧文庙建筑规格高,年代久远,建筑工艺精致,设计科学,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涧文庙遗存建筑在原县检察院(启圣宫)、县公安局(大成殿)范围内,分别由两家单位管理使用,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老公安局搬迁新址后,转手于县检察院使用。县检察院搬迁新址后,先后将文庙大成殿等建筑出售给私人。由于年代久远及风雨剥蚀等原因,修缮前的文庙里面物品无一留存,房屋受损严重,大成殿屋面瓦砾局部老化脱落,椽橼朽坏严重,部分建筑构建脱落,属于严重危房,亟待抢救修缮。

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对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重要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苏发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吉向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等县领导多次到古建筑群落调研,邀请省州文物专家到现场对抢救性修复工作作面对面指导,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发展南涧旅游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在多方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科学制定了《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项目工作领导组,下设综合、实施、规划、旅游、宣传、审批和环评等七个工作组,开始对以文庙为主的古街区重要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修复工作。

修复重要古建筑,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文物修旧如旧、最小化破坏的原则,材料与风格都要完整地保留古建风格。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一位睿智的领导也教诲过我们,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火蓝刀锋》电视剧中有一句名言“要想得到你从未有过的东西,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修复古建筑,对于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是一项从未经历过的工作。面对诸多困难,相关工作人员从强化学习入手,精心查证各种资料,以执行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写就了工作历程中难忘的一页篇章。

文庙大成殿坐东北朝西南,属土木抬梁斗拱结构,单檐歇山屋顶,为清代建筑风格,通面阔5间,宽17.5米,通进深11.5米,其梁架的斗拱等装饰雕工细腻。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大成殿大堂内孔子及其弟子等圣人牌位已经被毁。我们不会忘记,在修复文庙大成殿、大成门等重要古建筑的过程中,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勘察,征求各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为重要古建筑的修复指明了方向。建设期间,省文化厅厅长黄峻,原州委书记、现省审计厅厅长刘明、州委书记梁志敏、州长何华等领导也先后到文庙检查指导工作,使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我们也难以忘记,修复古建筑每一天,大家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悉心的感受是辛苦并快乐着,工作中更有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是通过挖掘清理文庙大成殿的大堂,在40厘米的水泥地底下,发现了保存完好、原始如初的清代地墁,并通过州级文物专家考证。这些地墁就是今天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堂内地砖;二是发现了文庙大门前石狮子前肢的一块残片,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南涧文庙的规模;三是发现了孔子青铜像褶裙的一块碎片,成为当时文庙大成殿内贡奉的孔子像就是铜像的有力佐证;四是在城隍庙对面的厢房土墙内发现了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城隍祠常住碑》、立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乡约公田碑记》、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署蒙化直隶厅分防南涧巡政厅加三级记录五次杨为》、立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的《特授蒙化直隶厅分防南涧巡政厅加三级记录六次王为》四块石碑,这些石碑何时何地由哪些好心人和有识之士藏进土墙中,至今已无法考证,而今重现,则成为南涧历史的一段难得印记。连同2012年11月叶榆杨政业先生撰写的《南涧县城历史文化建筑群修葺碑记》,我们在城隍庙内建起了一道碑廊,谨供游客观光鉴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参与《论语》诵读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用一个简短却庄严的揭幕仪式来迎接孔子铜像正式落户于文庙大成殿。孔子铜像的落成,不仅有利于提升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的文化品位,塑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更是为有志者树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学的表率,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回望历史,以“求仁得仁”为魂魄的儒家思想历经数千年时光的洗涮愈显持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社会的科学发展又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望孔子,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先贤读书不辍、韦编三绝的勤勉身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朝闻其道,夕死可矣”,孔子对真理发自肺腑的讴歌依旧震荡着我们的耳膜。面对圣贤,在尊崇和敬仰之余,我们更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伟大心灵的力量:作为学者,他好学若渴,求知如饥;作为政治家,他慎言敏行,不懈追求;作为教育家,他更是立人达人,诲人不倦。他以后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成为几千年来恒久屹立的万古师表。

我坚信,随着文庙等重要古建筑群落的修复完善,随着古街区入口商业街建设、无量山樱花谷、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涧跳菜村、南涧境内自驾游环线等旅游项目的顺利推进,南涧的优秀民族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南涧的旅游文化产业将迎来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文庙的恢复修缮,得到了出席今天揭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关其朝夫妇等居民户的鼎力支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预算单位、审计等部门尽心履职,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重要古建筑抢救性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我谨代表文化部门对在工程建设中作出奉献的各位社会贤达和附近居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用____年12月30日启动仪式上我工作汇报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心灵的远方是彼此的期望,幸福的家园是共同的梦想!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4

从小,我就知道有关孔子小时候许多有趣的故事。知道他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上学后,我从二年级语文书的综合练习中就能找出孔子写的《论语》里的名人名言。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逊,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的伟人。

读了这个学期语文课本中《孔子和学生》一课,使我更深刻地、生动地了解了孔子身上的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孔子从不以家境贫困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孔子也非常谦虚。虽然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都拜他为师,孔子却说自己不及颜回守信、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严谨。这些都是孔子善于观察的结果。他知道门下所有弟子的优点和缺点。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教育者他的学生,也一代一代的,深深地影响着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我们及国外友人。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5

秋天,树木开始凋零,百花也凋谢,可松树柏树仍在金黄的大地上站岗;冬天,别的树早已光秃秃的,可那顽强的松柏仍在寒冷中屹立……这便是松柏——不惧困难的战士。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所赞美的,不正是松柏这种无所畏惧的坚定的信念吗?那不就是一种永不言败的坚持吗?

打开历史的画卷,“坚持”并不难找到。还记得那个在河边把铁杵磨成针的李白,那个在山上地上亲身尝药的李时珍,那个走遍大山大河写下《水经注》的郦道元吗?还有那遭受宫刑仍坚持不懈的司马迁,坚持维新而走上断头台的戊戌七君子,走过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的红军……一个个,一个个,多么感动人心的人物,不都是坚持的化身?

如今,“坚持”这只美丽的蝴蝶,也随处可见啊!还记得,四年前奋战在“抗非”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坚持的就是救死扶伤。残疾作家张海迪,轮椅上的霍金,坚持的就是那如花的思维、宝贵的知识。捐资无数却家贫如洗的丛飞,坚持的便是助人为乐的赤子之心。身边,兢兢业业的劳动人民,坚持的便是自己的责任。而我们,正在求学阶段的我们,坚持的就是对知识的渴求!

“松柏精神”真的非常可贵,但愿我们都能成为松柏让坚持之花随着春风开遍大地。

是孔子,是他的这句名言让我学会坚持,让我学会坚持自己的信念。我,在孔子的引领下,一定会坚持自己的理想,朝着它向前奋斗!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十。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我先看要点, 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 ,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就这样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八 九不离十了。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而昂奋,好 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 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 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 ,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7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来世。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今天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之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汤问》中有过一个两小二辩日,当两个小孩儿问到孔子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对待事物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他在当时就是享有"圣人"的名号,完全可以对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置之不理,可他没有,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用"智"和"信"来传播"仁"。而在学习上我们要"温故知新"也要"举一反三",他就在细微处体现了伟人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辉。

我心中的孔夫子,当你走近他时,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关于孔子200字演讲稿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2566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校本教材——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等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六中学子。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长安而奋斗。

谢谢大家!

    58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