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福萍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怎么写?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1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教师业务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2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有的校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确实非常必要,但是,学校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教学怎么办?实践证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给学校“添麻烦”,而且还有力地助推了学校的主要工作。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任何校长都不容回避的事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会冲击教学工作,这是校长们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造成不少学生的信心危机和心理障碍。许多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养成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入手,对于有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运积极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围很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上,可以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有效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无疑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校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息息相关。因此,校长应具有更宽广的心理学视野,更好地审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统筹学校的教育资源,真正建立学校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让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3

前几天我们几位教师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中学参加培训,我们有兴聆听了园长和教授的报告,园长和教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幼儿教育。

园长的报告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选择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萌发科学兴趣形成科学发展,培养科学思维探究精神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幼儿科学素质,使幼儿自学和会学,更大限度的实现幼儿主动的发展。

园长还讲到要通过教师梳理幼儿科学实践中实现问题,吸纳“做中学”理念,明晰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挖掘与利用周围蕴涵科学价值的资源,创设丰富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选择与理念吻合的科学内容,探索开展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原则及策略,形成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切实改变教师理想观念与实现行为矛盾的现象,以丰富幼儿园的特色内涵。

教授讲的是《游戏在课程实践中融合和运用》,是的,作为3—6岁幼儿所使用的思维游戏课程,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把游戏贯穿始终。游戏策略在本课程中是体现最充分的,也是幼儿教师最擅长使用的。游戏本身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教学采用游戏的方式便有助于吸引幼儿注意、提高活动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游戏需紧密结合一定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独立思考和操作增长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而在大的游戏策略背景下,我们在思维课程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还运用了一些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并使教师获得教育能力的基本策略。如,导入策略、提问策略、支架策略、迁移策略以及教学活动结束时的归纳策略等。游戏是幼教的最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着用。但是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呢?是不是所有活动都滥用游戏呢?我认为游戏可灵活运用。有时适度而止,有时可运用多种游戏来明辨同一个事理,有时还可以用老游戏变成新玩法来达到活动目的。

短暂的讲座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管我能学以致用多少,我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慢慢消化、实践、总结……如园长所说的:不要一味的羡慕别人,心里总是想着做新的事,也要经常回头看看,想想自己做过的事,其实,慢慢积累的经验就是你身边的金子。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4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5

有人说,政治那是领导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可是,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却深深地感到,政治学习与每一个公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政治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我们应该更深刻理解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道、授业是我们首要的职责。我个人理解,传道首要的是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没有高尚的道德,学业再好,均是一件憾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阐述过: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才兼失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得谓之小人。自古以来,人类社会都是尊崇以德治国,期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品德高尚的国度。可是,当今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无论是年幼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成人的中学生,冷漠、自私、暴力、依赖越来越突出,这与社会有一定的关系,可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肯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政治思想过硬,教师自己忠于崇高的品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然会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感动家庭,影响社会,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作出贡献,所以教师自己一定得端正政治思想。

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发展,关注人类的生命历程,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若干年后的国家建设者,教师自己如果思想僵化,闭门造车,这不仅培养不好学生甚至会残害学生。所以教师得坚持更新自己的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能高瞻远瞩的学生。

还有,教师得加强政治学习,端正自己的政治态度,只有自身人格健全的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国家的历史,辨证地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站在历史的客观角度对人物、事情进行辨析,而不能带着自己的个人感情更不能以自身狭隘的视觉教导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爱国热情以及理性的对人、事、物的态度,这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扎实的政治学习积累。

可以说,政治学习不分年代、政治学习不分国度、政治学习不分种族,政治学习也不分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在这条永远向前奔腾的河流中,只有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做好这份事,这条河流才会以饱满的热情生机勃勃地向前迈进。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6

通过本学年的教育实践和政治思想品德的学习体会,我进一步了解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本阶段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行,爱一行”。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动心,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更新教育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

面对后进的学生,老师要关心和爱护,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许多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课堂纪律很差;考试时大面积作弊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时,如果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当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积极地做好工作,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干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一个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健康生长;才会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身,规矩自身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关于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生长的小朋友。假如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绩。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身的心掏出来给小朋友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小朋友们应当有同等的受教育权限。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胜利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构成异常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

活中我关于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协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理解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身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能够象母鸡保护小鸡一样,关爱自身的每一个学生。

但值得研究的.是:为什么教师们关于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小朋友,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小朋友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仅有尊重学生,才干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关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异常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肯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教师,期望与教师合作,向教师袒露自身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关于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自尊,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身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力个体,被平等关于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关于学生是极大的精神鼓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身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动身,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

要进行必要的主角转换,要从保守的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生长的伙伴,成为学生生长的导致者和鼓励者,成为"小朋友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随同其生命的生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一齐撑起教育的蓝天!

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心得篇8

随着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已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面向廿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高职教育必须坚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本位的基础上,面向企业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切实解决高职学生“学会做人”的问题。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必须把“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才素质培育的重点,通过工学结合特别是工作实践来培养,使学生具备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素质,特色素质或核心能力。

基本素质具有基础性、内在性、稳定性、长效性的特点,主要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素质、交流合作能力等。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体现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指: 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工具应用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见图1),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活动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首先获得的是首次就业的职业能力;其次已有工作经验的,具有的是胜任现有工作的职业能力,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准的职业能力;最后是适应主观愿望和客观变化要求,实现转换新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递进,形成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二、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科学设置现实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蓝图。工学结合模式下应面向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通过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以及数量需求,将课程看做是育人的计划、活动的计划、获得经验的计划,以“EOP”(English forOccupation Purpose)为专业培养目标,对原有教育课程模式进行多元化重组、整合、优化,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设置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形成一种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本,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从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和具体工作过程出发,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按照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涉外文秘员等本专业毕业生具体从事的岗位,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考核相结合,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有机结合的适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从课程教育中获得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高雅的商务工作者气质和风度,具备从事涉外商务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拥有相关行业的上岗能力和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灵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社会人才多元化的需要,而高职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性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是就业市场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它更应以培养能适应多重职能、多类型的社会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为宗旨,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确定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结构。构建“人文素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位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以多元化的课堂与实践模式, 深入推进订单培养,强化工作实践,促使订单培养向工作化、经常化、行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同时进行教学体制的研究改革,如探索奖学金模式、双元制模式、校企交替模式、校内企业模式、弹性学制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探索适合于未来职业教育的新道路。结合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用人需要。

四、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优化长效的开放性人才培养基地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学院按照“实境化、生产性、多功能”的原则,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双重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重点是按产品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要求, 按职业岗位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课程训练”和“综合训练”的需要,本着“真实模拟企业技术或业务操作环境”以及技术含量高、开放性好、适用性强的原则,实现学校与企业一样、教师与师傅一样、教室与车间一样、上课与上岗一样的边理论教学、边实践训练的“教学做一体化”技能模块训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的中心,并抓好实训、实验和模拟实训的优化管理,建立实训实习的量化考核标准。

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探索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交互机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具有先进性、现代化、信息化和环保性特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认知实训”、“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的需要,让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多种校企合作模式,重视积极的企业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学院和社会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

五、以服务为宗旨,打造校企师资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开放式的智力与人才资源互利互补机制,通过互换、互聘、联聘、兼职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团队的优化。首先,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团队领军人物和骨干队伍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建立有利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进修、培训、考察、科研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第二,建立和健全切实可行的鼓励和引导教师深入社会实践第一线锻炼提高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并同学生一道在企业轮训制度,特别是中青年专业教师,必须全部到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第三,有针对性地引进所依托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本专业所直接针对的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院任教、授课、开讲座、带学生。第四,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参与企业科研及科技项目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实践能力。第五,根据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对教师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专项培训,开展教师执教能力的考核、“优质课”评选、“课程设计大赛”以及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推广等活动,展示本专业教师的实力和风采。第六,培训师资共享,企业业务技能的强项将与学校理论研究培养强项紧密结合,达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目标。

六、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筑可持续的质量保障体系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从实训(生产性实训、生产见习)、顶岗训练到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岗位能力培养这样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主线,围绕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主线,制订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和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规程等文件,有明确的实训指导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等,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见图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根据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开展行业调查和职业功能分析与毕业生就业调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职业能力的行为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上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学运行方式,并通过课程教学大纲把它固定下来;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上,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质量标准,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形成性过程考核、岗位职业资格考核和课程考核相结合和实行教考分离等多种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社会和企业的评价方法;在人才培养的条件建设上,注重师资队伍和教学基地的建设,要为人才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深入持续推进以“行业为先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努力实现“三双”,即学生有双重身份(学生、员工);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企业工程师);领导有双重职责(院长或主任、企业兼职厂长或经理)。“四跟”,即学院跟着主导企业走;教学跟着任务项目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材跟着生产过程走。为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正是高职人才培养流程再造的过程,这种改革是高职教育脱胎换骨的变化,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6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