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

|育祥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题记。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希望你喜欢。

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

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精选篇1

7月11日-14日,广播电视台机关党委组织部分党员到遵义参观学习,我有幸成为这一批学习的成员。这次活动是在贵州遵义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场进行的。一路的参观学习,我满怀着对中国革命先驱的无限崇敬的心情,认真地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并细致地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集中营旧址。令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所历经的曲折和艰辛,我们国家所走过的光辉历程,让我亲身感受到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7月12日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了革命圣地——贵州遵义。遵义,一个如雷贯耳的历史文化古城,从书上我了解了它的历史,1935年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攻克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并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著名的遵义会议。

在展览馆里,认真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声图并茂,使我们对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加深了理解。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八万红军被几十万国军围追堵截绞杀殆尽,至1934年末中央红军仅剩至三万人。在这危急关头,中央红军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会议,会上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得红军在后来的斗争中,经过四渡遵义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一路拼杀,飞夺遵义桥、踏雪山过草地,部队虽减员殆尽,终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转到了国民党军力量比较薄弱的陕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使时的三万多人一年后到达陕北锐减至八千人。但奋斗精神不减,斗争意志不衰,和遵义集中营的英烈们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一脉相承。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怕牺牲,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打不散,消不灭。我想当时国民政府腐败不堪,掌权者巧取豪夺,社会秩序极度混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无法生存。共产党的主张顺乎了民意。红军中有一部分是国军起义过来的部队;一部分就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为了建立一个公平世界,人人平等的社会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值得告慰的是他们最终成功了。共和国的建立圆了劳苦大众的梦。

下午,在热辣的骄阳下,我们参观了遵义集中营,遵义集中营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境内,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军统局为镇压反对派而设立的关押中国共产党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遵义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这里关押的是级别最高的政治犯,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杨虎成、黄显声、马寅初等。这里被称为“大学”,称白公馆为“中学”,其他地方称为“小学”,被他们杀害的称为流学。监狱正门上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遵义行辕》;门内上悬四个大字“抬”“起”“头”“来”;道路左边山坡上散落着几处三合院各有围墙铁丝网围着,门外有高出围墙的岗亭以监视院内。道右边是军警们的用房;所有建筑都是坚固的木屋(按原型复制的);不大的小院围墙上写着大字“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天堂地狱,惟人自择”等;他们对牢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如“忠斋”、“信斋”等。院内有一木牌,写有戴笠的题字“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距牢房不到百米有一天然溶洞,在地面以下很深叫猫洞,军警特务在溶洞里对犯人行刑,内设水牢,场面恐怖,因受刑者惨叫声传不出去,被军警特务称为“妙洞”。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电刑、火刑等是常用的,他们还用带钉的木棒把受刑者皮肤打烂,撒盐,再用纱布缠裹,待肉与纱布粘在一起时,再直接撕下纱布,这叫“披麻戴孝”;他们把人浸在含酸的水牢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带肉一起脱落;特务的手段不胜枚举,他们使用的刑具之残忍令人发指。46年监狱关闭时,当局为掩盖其法西斯行径将山洞填埋。96年遵义县委组织开挖了“猫洞”的一部分就挖出了很多戴刑具的白骨。据说在这里先后关押过1220余人;被杀害的有600余人;另有400多人下落不明;据说这里住有上万军统特务,无一个犯人从这里逃脱。可以想象被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人及爱国志士经历了怎样的非人待遇。

在关押人员的名单中有罗世天、宋绮云、许晓轩、韩子栋等共产党人的名字。听讲解员的介绍说许晓轩和韩子栋就是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许云烽和华子良的人物原形时,心情十分激动,充满了无限怀念。许晓轩烈士不畏强暴与敌人开展斗争,并鼓励同胞们:“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他那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高大形象、那装疯15载为狱友们传递消息的疯老头韩子栋、那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至今难以忘怀。

在许晓轩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怦然心动,铭刻在心:“共产党人的理想、共产党人的称号是神圣的,共产党人的信念是致高无尚的,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专制压迫下,还是在铁窗黑牢中,决不污辱党的荣誉、决不丧失革命气节,忠于党的组织,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党在自己的心中不可摧毁,不可战胜。”

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忠诚的战士、多么坚定的誓言,为了党的革命事业,为了劳动人民的解放,即使是身陷囵圄,即使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决不向敌人曲服。他们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宝贵生命捍卫着崇高的理想和尊严,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意志、忠诚的革命誓言净化了我们的思想,荡涤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为之钦佩、为之感动,增添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给予我们极大的激励与鞭策,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事业就不可能成功;没有忠于党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发展;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酒热血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宁。

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更是要坚定不移地发扬和秉持共产党员锲而不舍、奋斗不止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以他们忠贞不渝的英雄气概为榜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精选篇2

(仁怀市远教办主任邓德鹏)

2015年6月8日至11日,有幸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遵义市委组织部举办的"2015年全市基层科级领导职务选调生培训班",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既有针对性又注重实用性;既讲理论又讲实际;既结合当前全国大势又讲市内市情;授课老师既有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使我感受到了组织上对选调生的拳拳爱意,感受到了授课老师的真挚情感,感受到了选调生的朝气蓬勃。通过此次学习,我转变了观念,开拓了思路,找到了目标,树立了信心,同时还增进了和各县区市选调生的了解,建立了友谊。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调生倍受组织关爱。我是2007年7月考取选调生的,至今选调生身份已伴随我近8年了,这8年间有近5年的时间是从事与选调生管理服务相关工作的,因此,我对选调生这个群体有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选调生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但又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荣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选调生得到了组织上更多的关心、帮助,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感知。一是从制度上看,省、遵义市都出台了专门针对选调生的管理办法,办法涵盖了选调生的学习、培养、工作、生活、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选调生的培养管理有规可依,保障了选调生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从培养做法看,遵义市委组织部定期召开选调生座谈会、不定期开展专题调研,定期研究选调生工作,走访基层选调生,开展专题调训等无不体现了组织的关心;我市在选拔领导干部时和有急难险重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选调生;乡镇领导有意地给选调生压担子、鼓胆子、出路子。三是从关心内容上,遵义市委组织部,特别是公务员管理科的同志对选调生的工作、生活都是关心关注的,并且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对清华、北大选拔的选调生尤甚。我自己选调以前在茅台镇工作,组织上关心我,将我分到情况熟悉的茅台镇工作,这种无声的关爱让我一直感激于心。这次培训中,分管选调生工作的谭华伦部委从基层选调生面临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讲了5个方面的内容,让我再次修正对选调生价值的认识,树立了工作目标和信息,他的讲话接地气、深入浅出、直面问题、直达心灵,体现出了对选调生的拳拳爱意和呵护之情、盼望之情,更让我感受到选调生是组织上一直关心关注关爱的。

二、选调生综合素质较好。这次培训共有基层选调生51名,从报到参训人数,用餐秩序,就寝情况,上课纪律,用心学习程度上看都是比较好的;从课堂提问看,问题是有深度有思考的;从课后交流上看,大家都是政治立场坚定的,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的分寸把握较好,体现了良好的政治素养;从工作经历上看,大多数都是多岗位锻炼的,熟悉基层情况的领导干部;从学历上看,都是大学学历,甚至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总之,这个班的选调生让我感觉到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好,有别于其他领导干部。

三、培训内容紧扣时代脉搏。一是《谈治国理政》,让我更好理解了中央政策,理解了当代培训期间老师讲解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知道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来、明天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通过学习,加强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增强了与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对依法行政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当前依法治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三是新常态下的遵义让我加深了对遵义现状的认识,也加深我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我们遵义人自我研究遵义的责任担当和能力。四是市纪委余秘书长的《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结合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问题进行讲解,内容丰富、事例详实,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在让我们接受教育和警示的同时,净化了心灵。让我认识到廉政不仅是一种定力,更需要智慧和方法。让我认识到不仅要自觉廉政,还要下属及家属廉政,人不能独善其身。同时,余秘书长的授课也让我认识到,受人尊敬的人不在于身居高位,而在于在不同岗位上发挥服务中心工作的最大职责,乐在其中而不受功名利禄所累,活出自我精彩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让我树立了做组织系统优秀干部的目标。

遵义幸福加气站学习心得精选篇3

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着蓝衣,出没在遵义的各个社区街道;他们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共同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叫做:遵义义工。

2014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遵义考察调研,首站便选择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并对其“遵道兴义”的大爱善行给予了高度赞赏。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短短三年间,遵义义工的队伍从最初的40多人增长到6000余人,以其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志愿理念,成为这座城市最美丽的名片。

故事一:“爱心叔叔”卓先顺

“谢谢您,卓叔叔!是您的资助让我改变了命运。”

9月18日,卓先顺的手机收到一条彩信,发信人叫胡立涛,原遵义二中学生,现在某部队当兵服役。“如果不是这条信息,我都记不起来他是谁了。”看着照片里胡立涛一身军装,精神抖擞,卓先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于许多遵义人来说,卓先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贵州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奖”、“全国十大杰出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各种荣誉和成就,记录着这位志愿者的公益经历。

从1988年起,卓先顺就走上了公益之路,在长达20多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他匿名向社会和个人捐款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余人。

“看着需要帮助的人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我就坐不住。”卓先顺这样阐释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初衷。也许是少时的坎坷和受助经历让他刻骨铭心,2009年,卓先顺辞去遵义烟厂中层干部职务,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全职志愿者”。不过,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告诉他,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卓先顺的努力下,2011年6月18日,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挂牌成立,成为全省第一家在政府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义工(志愿者)组织。

义工协会的成立让卓先顺信心倍增。除了帮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卓先顺还把焦点放在帮助“问题青少年”上。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今年4月,义工协会与遵义市红花岗区司法局共同签订《社区矫正项目合作协议书》,把社区矫正纳入了义工协会的工作范畴。

“没有卓叔叔,没有这一年的志愿服务,我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改变。”现年21岁的张勇(化名)是一名,2010年1月因持刀抢劫罪入狱,考虑到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张勇于2013年6月25日被都匀监狱裁定假释,并在老义工王斌的推荐下来到义工协会“找到啦”失物招领站。

“刚开始很担心别人接受不了自己,幸好卓叔叔一直耐心地引导我、鼓励我,给予我许多情感上的关怀,让我觉得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如今的张勇工作勤恳、表现突出,9月正式进入义工协会上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遵义义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卓先顺表示,做义工,不仅要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及时帮助,还要让自己在奉献的同时自我提升,从而更有尊严地帮助他人。

故事二:“美心”理发师冉小雄

冉小雄很忙。

作为贵州参加国际美容美发东亚论坛交流会的唯一代表,9月15日,他刚从日本飞回来,紧接着又参加了2014年“寻找最美遵义人”电视主题晚会。

冉小雄说,为期10天的日本之行,让自己对美发与志愿服务如何密切结合的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还表示,目前筹备的虎后山社区“小熊美发爱心连锁店”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月底就能开张。

这并不是冉小雄的第一家爱心连锁美发店。他从1992年开始经营美发店,20年间,其美发店已经扩大发展为15家连锁店,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2013年,冉小雄创办了第一家“小熊美发爱心连锁店”,义务为社区孤寡老人、贫困人群以及残疾人等群体理发。

“我希望用最好的手艺,让每个进店的人既能美发,又能‘美心’,带着幸福的心情过好每一天。”爱心美发店每天都有二十几位顾客,这让冉小雄无比高兴。

当年只有15岁的冉小雄来到遵义流浪乞讨时,正是因为一位好心人的收留才改变了命运,“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哪能知道幸福的珍贵”。多年来,正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冉小雄连续资助周边的困难群体,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农民工……据不完全统计,冉小雄为社会捐资累计15万余元。除自己慷慨解囊外,他还积极牵线搭桥,号召身边的朋友投身公益。

“冉老板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人。”在理发店员工周万友看来,在跳槽率极高的理发行业,“小熊美发店”至今依然能够把员工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有的甚至一干就是十多年,这和冉小雄的人品不无相关。

为了让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冉小雄发动美发店员工组建遵义市小熊美发志愿服务队,并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他先后多次带领志愿者们上门服务,到市养老院、精神病康复中心、孤儿院等机构义务理发、捐款捐物。

谈及未来,冉小雄说,他想开更多的爱心连锁店,方便更多的困难群体,从而把爱心覆盖到每个社区,传递给每个人。

故事三:“追梦人”孟滢

也许,对于28岁的孟滢来说,用“必然”一词来解释她与遵义义工的缘分更为恰当。

还在遵义市清华附中读高三时,孟滢和好友秦双一起创办了“遵义抱抱团”。那年冬天的情人节,她俩就在料峭的寒风中举着“享受温暖・拒绝冷漠”的牌子,沿着老城步行街缓步行走,用一个简单的拥抱,向路人送去温暖。

享受温暖,拒绝冷漠。依然是为了这个梦想,2013年10月,孟滢辞了在红花岗公安分局稳定的工作,踏进了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的大门。

刚到义工协会时,孟滢主要负责会场布置以及交接、助理工作,偶尔也跟随同事下乡走访,日子过得不疾不徐。不过,自从成为义工协会“进城务工妇女援助项目”的负责人后,孟滢感到身上的担子陡然沉重了起来。

“一是因为这是中央财政下来的项目,再者,自己还是个新手,到底能不能胜任?”孟滢坦言,在最困惑的时候,她也曾无数次质疑过自己。好在对梦想的执着追逐,加上同事们的鼓励和关心,让孟滢坚持了下来。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进城务工妇女援助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相关活动,让妇女们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令孟滢没有想到的是,项目开展之初并不顺利,一些妇女要么不了解,要么不愿意,甚至还有人认为参加培训耽误出工,得不偿失。为此,孟滢开始选择性地家访,大力宣传项目工作。

“都记不清她来过多少次来了,”42岁的进城务工妇女罗方群说。一年前,罗方群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婆婆又患上了脑血栓半身瘫痪,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孟滢多次鼓舞罗方群,并带领她参加义工协会主办的活动,在今年5月“进城务工妇女”首届大型招聘会上,罗方群与遵义市东大肛肠医院成功签约一份保洁工作,每月领取2000元的工资,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41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