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书心得2020最新范文5篇

|德龙2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作家艾利米 ·勃朗特的一部焕发异彩的天才之作。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呼啸山庄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1

  怎么说呢,好像最近看书都没有激情了。

  我只能这样评价对《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作为一部被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评为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之一的作品,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愚钝而给它抹上一丝阴暗。

  哪怕我根本没有这个本事。

  希刺克厉夫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一个不幸的人。

  哪怕他从头到尾一直是凯瑟琳·恩萧爱情的拥有者。

  更不用说,这种爱情是他陷入更痛苦深渊的原因。

  老恩萧把他带回呼啸山庄,也许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既然老恩萧不能给予他除了物质上的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恩萧夫人的冷眼旁观下,恩萧兄妹的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足以将一个小孩的自尊击溃。

  而希刺克厉夫毕竟当时还是小孩,不懂得生存之道。

  以为有老恩萧的宠爱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以此要挟辛德雷·恩萧,从而得到自己想要换的小马。

  然而,靠山并不是屹立不倒的。

  老恩萧去世之后,希茨克厉夫又能以什么为生活的保障呢?

  从呼啸山庄的三霸主之一沦为仆人,是无可避免的。

  偏偏与凯瑟琳·恩萧产生了爱情!

  甜蜜又苦涩的爱情!

  在身份悬殊的拦路虎面前,凯瑟琳选择了曲线留爱。

  面对林惇的求婚,她答应了。

  她以为可以利用林惇提高希茨克厉夫的地位。

  偏偏林惇也是看不起他的,甚至只愿意在厨房接待他。

  凯瑟琳可谓是作茧自缚,将两人的爱情梦亲手打碎。

  希茨克厉夫对临死前的凯瑟琳悲愤的责备是有道理的。

  他说,“你为什么欺骗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分开我们,而你,却出于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

  而接下来的话,为希茨克厉夫以后疯狂的报复行为作了解释。

  “我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爱他?”

  其实一直很迷惑希茨克厉夫与耐莉的关系。

  有时候很和谐,有时候很冷漠,有时候很僵硬,甚至对立。

  或许,有点类似于伴君如伴虎的意思。

  而希茨克厉夫,毫无疑问,无愧于这句话。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2

  对于英美名著小说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小说,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过的每一部小说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小说稍作剖析。

  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阅读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

  《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3

  这样爱和恨的小说已经让自己盲目了,我不理解希思克利夫为什么会有复仇的心理?人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吧?明明知道自己爱了,却还是那样的顽固。

  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作家仅仅活了三十年,可她的《呼啸山庄》却留给了后人,我们不得不惊叹这样一个没有婚姻的人却把爱情淋漓尽至的表达出来,这样的才女恐怕惟独她一人吧?!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们的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小说从一位与故事几乎不相干的客人洛克乌德先生拜访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开始,通过女管家丁恩太太之口重现凯瑟琳“恩萧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让我们难以相信这样的爱,却还要这样的报复。难道真的是爱到了极限就是恨了吗?或许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吧。我听过这样的话”如果两个人爱得轰轰烈烈分手了还可以做朋友那就是没有相爱过“,但是我一个旁观者想笑,难道真的让曾经相爱的彼此成为永远的最了解彼此的陌生人吗?当然我没有爱过,这样的观点也不好下什么定义?我能做的就是多读几本书,多写点读后感,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而已。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见男主人公是如何由爱变成恨的,但是我们看到他最后还依然的爱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心上人死了之后,不吃饭,最终饿死自己的结局;难道我们真的还怨恨他吗?如果不是那个金钱与地位的社会,他们还会经历这么多吗?或许很多人还认为男主人公是残忍的,他的复仇真的那么让人难以理解吗?

  其实我看完这本书,觉得矛盾很多。就象自己真的是个婴儿一样,什么也不知道。譬如,男主人公为什么要向女主人公的女儿复仇呢?为什么要娶自己不喜欢的人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那样的丑恶呢?难道说他已经妒忌一切吗?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他们的坟墓还是他们的灵魂?或许更多吧?

  突然想知道什么是爱?如果爱的代价是这样的残酷,我们还该选择吗?书,只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尾,只是一个人生的一个小片段……而更多的我们应该去沉思……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4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这位女作家仅仅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许多极为深情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他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姐妹。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焕发异彩。一八四七年,她们三姐妹的三本小说终于出版,然而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得到了重视。《呼啸山庄》的出版并不为当时读者所理解,甚至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但如今《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上放着璀璨的光芒,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拿着《呼啸山庄》这本书,我就在想它为什么以呼啸山庄命名?呼啸二字又代表什么意思?看着看着我渐渐明白了:1、书中的一个山庄名为呼啸山庄,而整本书都围绕此山庄而写。2、书中的环境描写相当惊悚、悬疑。荒野、悲风、暴雪、黑夜,尤其是那鬼哭狼嚎、悲风鸣鸣的渲染,让人心中只有令人发麻的“呼啸”二字,它在呼啸什么?是呼啸希斯克厉夫的可悲、可怜、可恨?是呼啸凯瑟琳的虚荣绝情?还是呼啸林谆、小凯瑟琳及希斯克厉夫少爷等人作为复仇牺牲品的可气、可叹?也许都有吧!《呼啸山庄》是讲爱恨情仇的故事,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它是恋爱之人的谆谆教诲,经血的教训来诠释爱情的忠贞与背叛,爱可以无私伟大的,同样可以是恐怖邪恶的。

  终于明白了:爱与恨,可以背道而驰,可以相生相伴!

  全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爱——恨——复仇——人性的回归。

  一、 爱

  少年的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尽管希斯克厉夫是老恩肖从大街上捡起的,尽管他身份低微,但凯瑟琳依然喜欢他。他们一起说乐,一起对抗辛德雷,在童年世界里没有身份,没有等级,没有虚荣,没有歧视,没有卑贱,有的只是纯洁无瑕的感情,此时此刻,膛溢满天地!

  我们都常希望他们的爱能坚贞不渝,能始终如一,可是他们都在成长,当童年的无知远去,当身份以卑贱突出,当人的虚荣羞耻显现,我们最不希望的场景发生:凯瑟琳抛弃并希斯克厉夫,另寻新欢。而此引发的便是恨。

  二、 恨

  记得书中有一部分这样写道:

  “你为什么爱他(埃德加先生),凯瑟琳小姐?”

  “因为他长的英俊,而且在一起很愉快。”

  “糟。”这是我的评语。

  “而且因为他年轻又活泼。”

  “还是糟.。”

  “而且因为他爱我。”

  “那一点无关紧要。”

  “而且他将来有钱,我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而我有这么一个丈夫就会觉得骄傲。

  呵呵!可笑!真可笑!凯瑟琳喜欢上埃德加的原因仅仅是:英俊、年轻、活泼、有钱,最重要的是有钱!如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仅仅如此!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蜗居》,一个边冰淇琳都舍不得买的海藻,最后拿着宋思明给的银行卡买高档衣服连眼都不再眨了,脸上却是骄傲,高兴的表情,享受着金钱、虚空心满足的快乐。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金钱的魔力,不得不让我们惊讶女人虚荣心的崛起,更不得不让我们愤怒凯瑟琳、海藻的可耻!

  一个旁观者尚且生可恨之心,更何况作为受害人的希斯克厉夫呢?由爱生恨,实属正常,这也不得不让们可怜希斯克厉夫命运的多舛和不幸!

  不过,他的不幸,她的背叛却不能成为复仇的正当理由一个爱到极致的男人,做出了疯狂的行为,由爱生恨,由恨而杀人,这却是不可理喻的,那种骨子里的恨让我们恐惧,如此残酷,如此邪恶,简直有点变态,也许真的是爱得深、伤的更深吧!

  三、 复仇

  第三阶段经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从凯瑟琳、伊莎贝拉、埃德加、辛德雷到下一代小凯瑟琳、哈里顿包括希斯克厉夫自己的儿子,都是他复仇的工具和牺牲品,如此悲情!

  书中有段对凯瑟琳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复仇阶段的悲剧情结:她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已经变成一种忧郁的、梦幻的温柔,她的眼睛不再给人一印象;她不是在望着她四周的东西,看来总是在凝视着远方,远远的地方——你可以认为是超脱,还有她脸上的苍白——她恢复之后,那种憔悴的面貌是消失了——还有从她心境中发出的特别表情,虽然很苦痛地暗暗表了原因,却使她格外令人爱怜。这些现象——对于我,我知识,对于别的看见她的人都必然认为——说她正在康复并不是事实,却标明她是注定要香消玉殒了。

  尽管他达到了复仇目的,但这却不能挽救回局面,也不能使自己快乐,最终他自己也走向死亡。

  四、 人性的复苏

  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食,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告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虽然这是个悲剧,但却非常感谢艾米莉,或许,她真的抓住了爱的精髓。

  由爱的开始的恨应该经爱的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释。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惩罚的罪人,然而,他终其一生未能与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难道不正是为他的爱与恨付出应有的借贷,接受最残酷的惩罚吗?那种孤独、恐惧和绝望是等待与幽灵会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他的灵魂,一点点侵蚀他的肉体,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今天的读者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认知和开明的观点,抛开虚假的道义教条和做作的品位情调,我们已经可以理解女作家为什么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天才。她笔下的克厉夫在被所有人唾弃的同时,却从人性的角度展现了奇特耀眼的光彩,永恒的爱和至深的恨赋予他独特的魅力,一种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自由的状态得到了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呼啸山庄》,我只希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5

  凡是看过《呼啸山庄》的读者,大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十分欣赏希刺克利夫,欣赏他爱的纯真、质朴、野性、至死不渝;一种是对希刺克利夫不以为然,认为他变态、冷酷、无法同情和理解他那暴风雨一般的激情和爱恋、毕竟19世纪离我们已经太过遥远,重读《呼啸山庄》的我们已经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空。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呼啸山庄》呢?是不是欣赏希刺克利夫的都是情感上易激动热爱幻想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者?对希刺克利夫难以忍受的读者都是现实的功利的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者?或者,每一次重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希刺克利夫的机会,使聪明的读者有机会将手伸出自身的界限之外,触到另一个人心中复杂又疼痛的爱的内核?

  希刺克利夫是一个偏执的人,他爱上了一个人就为之牺牲一切,为爱不择手段,爱她到死,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原始的时空里,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刺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

  呼啸山庄是“厌世者的理想天堂”,在这个美丽又荒凉的封闭的世界里,希刺克利夫以一名外来者的身份出现了——6、7岁的他流浪得快要饿死时,被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了呼啸山庄。应该说希刺克利夫的幼年是不幸的,他在来到呼啸山庄前在饥饿和死亡线上度过,来到呼啸山庄后在辛德雷的欺负和虐待中度过,应该说这一前一后的处境同样艰难,可是,有了凯瑟琳,一切全都不同了。凯瑟琳是一个疯狂的小丫头,她的血液中就有着不安定的因子,“她在一天内能让我们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从她一下楼起直到上床睡觉为止,她总是在淘气,搅得我们没有一分钟的安宁。她总是兴高采烈,舌头动个不停——唱呀,笑呀,谁不附和着她,就纠缠不休,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然而这个又野又坏的小姑娘确是善良又漂亮的,纯真的她不像她那已经长大的哥哥那样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宠爱,她只是一个爱玩的小姑娘,她和童年的希刺克利夫脾气很是接近,经过艰难的流浪生活的希刺克利夫并不娇气,也不会像辛德雷那样小肚鸡肠在父亲面前争宠,在忙忙碌碌的山庄中唯有孤独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视小凯瑟琳,虽然大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年龄。辛德雷受到的是长子的教育,他注定要承担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的期望,他是社会的人;老恩萧年事已高,认为小凯瑟琳“比她的哥哥还要坏”;约瑟夫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一身宗教气的老农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统的想主人之想的优秀的仆人。他们对于想玩、想疯、想闹得凯瑟琳来说代表着规章和秩序,代表着理性的不自由的世界;希刺克利夫代表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事实上不会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充满自由、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老恩萧的这两个儿女教育的都不好,几乎都是自己在成长中确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的,因此辛德雷不懂得谦让和尊重,凯瑟琳也不懂得礼貌和安静,希刺克利夫带来的更是倔强、隐忍和功利化的态度。所以辛德雷才会对希刺克利夫处处找茬,凯瑟林才会对老恩萧说:“你为什么不能永远作一个好男人呢,父亲?”,希刺克利夫才会充分利用他在家里得到的宠爱对付辛德雷,抢走了辛德雷心爱的小马。

  这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做一个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的一切多是原生态的,放任的、粗砺的,包括情感,而画眉田庄的人们一个个则彬彬有礼,他们的世界是一个文明的世界,也只有在这样的两极中,才产生了非同一般的碰撞与交融。所以希刺克利夫可以嘲笑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在抢一条小狗,他还注意到了他们在争抢之后或许是由于羞愧(道德的自我约束),又都不要小狗了,他们哭了起来。要是希刺克利夫遇到这种情况,对手是辛德雷的话就会宁可将小狗撕碎,要是凯瑟琳想要的话他根本就不会产生想不想要的问题,一定以凯瑟琳为准。在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孩子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异,埃德加和伊莎贝拉在发出强小狗的动作时,是由自己的单纯的欲望出发的,又为他们的道德教养所约束(后来都哭起来,不要了)。可是希刺克利夫对待事物就绝对不会从自己的真实需要(欲望)出发,或许是他可以选择的余地已经太少了,他无比珍视凯瑟琳,又万分愤恨辛德雷,希刺克利夫对待世界的时候首先看待这世界是怎样来对待他,他对待凯瑟琳的无比真诚是从凯瑟琳对他的一片真心来的,希刺克利夫的欲望(需要)往往带上了“反抗”的色彩,希刺克利夫的需要是被歪曲的,在希刺克利夫这里无论是给予(凯瑟琳)还是掠夺(辛德雷)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这与他的生活背景紧密相连,由于希刺克利夫得到的太少,所以他要求的更多,但是,没有人来告诉他,最应该的方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希刺克利夫是复杂的,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关系着他是否背叛了他的全部生活(痛苦的不平等的生活),而凯瑟琳,埃德加、伊莎贝拉相比之下就要单纯的多,凯瑟琳对于希刺克利夫的理解和珍视同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理解和珍视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就此也可以说,希刺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情感中本身就带有单纯的“喜爱”之外的东西,他所认识的凯瑟琳不是那个真实的小姑娘了。两个人一同到外面疯跑,对于凯瑟琳来说是“怪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希刺克利夫来说不啻为一种反抗的形式(还有小凯瑟林肯和他在一起),凯瑟琳对这世界是好奇的,反叛的,游戏的态度,而希刺克利夫则是反抗的,背叛的决裂的态度,因此希刺克利夫往往看不到一些他应该看到的东西,想不到一些他应该想到的事情,他对这个世界更无情,也更容易走极端。

  两个孩子的友谊在缺少文明教育的情况下发展,他们被生活紧紧维系在一起,暴虐的辛德雷就是两个人必须一同面对的存在,在“斗争中”,两个孩子是“战友”,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假如没有辛德雷,他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没有时间去考虑,对方在自己的眼中,有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两个人的裂缝从小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待了5个星期后开始出现了。那时,凯瑟琳只不过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3 年后,凯瑟琳15岁,答应了埃德加的求婚,又过了3年,凯瑟琳18岁,她嫁给了埃德加。

  在希刺克利夫心理,是埃德加夺走了凯瑟琳,在他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后他开始了他残酷的报复。然而是这样吗?埃德加夺走了凯瑟琳?住了5个星期后的凯瑟琳有了2点最为明显的变化,首先,凯瑟琳“懂得无理是可羞的”,“不愿意表现出她粗鲁的一面”,并以此保持了和埃德加的关系,取得了画眉田庄的好感;其次,“她对旧日喜爱的事物保持一种古怪的恋恋不舍之情;甚至希刺克厉夫也为她所喜爱,始终不变。年轻的林惇,尽管有他那一切优越之处,却发觉难以给她留下同等深刻的印象。”凯瑟琳不再和希刺克利夫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了,她总是试图调和希刺克利夫和埃德加之间的矛盾。至于希刺克利夫,也发生了变化,“那时他十六岁了,相貌不丑,智力也不差,他却偏要想法表现出里里外外都让人讨厌的印象,自然他现在的模样并没留下任何痕迹。”“他学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样子和一种不体面的神气;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扩大成为一种几乎是痴呆的、过分不通人情的坏脾气。”

  凯瑟琳失去了童年,因为她开始理智的思考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像孩童时那样,她要面对的是未来,而希刺克利夫没有未来。两个曾经站在一起的朋友彼此失去了对方,凯瑟琳知道文明是好的,但是那并不能带给她快乐,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假的”,在荒野里长大的凯瑟琳不习惯文弱的脆弱的埃德加,在另一个世界里凯瑟琳背叛了自己的生活,她怀念以前的日子,怀念有一个骄傲地和她站在一起的小男孩,他把她当做自己,他们之间没有礼节和规范,只有真诚的相对。在呼啸山庄里,往日的和谐和快乐没有了,由于辛德雷,希刺克利夫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希刺克利夫自己放弃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凯瑟琳没有放弃他。希刺克利夫的自暴自弃建立在他的自卑之上。在他们的爱情中,甚至是在希刺克利夫出走的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们都未曾面对过未来,既然过去的生活已经回不去了,那么,爱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凯瑟琳这时暴露了她的软弱性,她“爱” 埃德加,可是,她又说:“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作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凯瑟琳这样来面对自己的爱情,而希刺克利夫则选择了逃避,因为他无法面对。这一年凯瑟琳15岁,希刺克利夫16岁。假如注意他们的年龄,我们会发现,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的爱建立在凯瑟琳12岁之前,他们在童年找到了共同的快乐,但是从凯瑟琳从画眉田庄回到呼啸山庄开始,他们的爱就无处附丽了,但这种爱还在延伸,基于不快乐的生活(是封闭和生活把他们紧紧压在了一起),基于美好的想象。这想象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在希刺克利夫离开的3年里,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是怎样的生活让两个人对这爱念念不忘?在三年没有见面的两个孩子之间,可以保存下来的是什么?

  假如没有现实的接触,两个人怎么达到和谐,怎么终生不渝?现实的空间消失掉了,余下的只好用想象来填充了,但是,你想象出来的那个人,还是现实中的那个他/她吗?在希刺克利夫回来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假设,假如3年后的希刺克利夫顺利地和凯瑟琳在一起了,他们能否和谐完美?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处与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超功利的爱情(假如有的话)能过坚持吗?假如能够,为什么当初凯瑟琳答应埃德加的求婚?事实上当他们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本身就已经不纯粹了。在希刺克利夫走之前的凯瑟琳的对希刺克利夫的爱,和3年后希刺克利夫回来之后凯瑟琳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是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说两个人的爱情真的是超功利的,这爱有没有一个基点?这基点是“性”吗?恐怕不是,那么是什么?是双方都可以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可是,这时候(经过文明熏陶的)凯瑟琳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是否还能自由自在?两个人有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像孩童时那样在荒凉的野地上疯跑吗?凯瑟琳瞧不起埃德加的软弱,可是假如面对的是希刺克利夫的绝对的爱(你是我,我是你),凯瑟琳是否怀疑过自己承担的勇气?

  凯瑟琳爱着希刺克利夫,是否也在肯定着他的危险的爱?凯瑟琳曾经对伊莎贝拉说起希刺克利夫,“告诉她希刺克厉夫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没驯服的人,不懂文雅,没有教养,一片长着金雀花和岩石的荒野。要叫我把你的心交给他,我宁可在冬天把那只小金丝雀放到园子里!”无疑,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利夫的,这些话语里不能排除有嫉妒的成分,但是有没有一些是出自内心的呢?她警告希刺克利夫,“我太喜欢她啦,我亲爱的希刺克厉夫,我不容你专横地把她抓住吞掉。”小说里,希刺克利夫把伊莎贝拉吞掉了(他带给了这个爱着他的女人一生的不幸)。

  虽然一切都可以用爱这一个字来涵盖,但是这个字未免过于复杂了。当希刺克利夫再次回来,他和凯瑟琳依然相爱,但是这时候的爱恐怕只剩下一个形式,两个人都成为了极端的形式主义者,这爱情是对自我本真被异化的反抗,希刺克利夫反抗的是不公平的世界(这世界夺走了凯瑟琳,凯瑟琳是整个世界,凯瑟琳不仅承担她自己,还承担了符号的意义),凯瑟琳反抗的是生活的不自由、平庸、束缚和自己的懦弱(由之带来的痛苦和不快乐)。爱,是克服这一切的标志,希刺克利夫奋力追求,凯瑟琳却不敢承受了。

  希刺克利夫的质问是有道理的,“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假如相爱,为什么要欺骗自己的心呢?相比凯瑟琳,站在生活的底线上的希刺克利夫的偏执和自卑似乎更可原谅?

  凯瑟琳终于死去了,这一年,凯瑟琳19岁,希刺克利夫20岁。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凯瑟琳死后的希刺克利夫十分不讨人喜欢,他的疯狂的报复似乎是无止无休的,小林惇、小凯瑟琳、小哈里顿……这就是爱么?由爱而生的恨?他究竟更爱凯瑟琳,还是更恨这个世界?他是在为凯瑟琳而报复,还是在为自己而报复?他更爱凯瑟琳(真实的凯瑟琳),还是更爱自己(他要“凯瑟琳”永远只属于他一个人,留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你是我,我是你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流向洼地沼泽的水,你也绝对不能向大海流去吗?”呼啸山庄是封闭的,希刺克利夫狂热的坚信自己的爱,坚信凯瑟琳对自己的爱,那么,这种极端的狂热就是极端的爱吗?他和凯瑟琳的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吗?当希刺克利夫只能成为乞丐时,凯瑟琳选择了离开,并为此而负罪,小小的呼啸山庄内一切竟然都是这么绝对!


    2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