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0篇

|金梅

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收获?不如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当时的心境,这么做可以让人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0篇,欢迎阅读!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0篇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1

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

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

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

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2

暑假时,张校长为我们推荐了许多有关教育方面的好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

对于初次登上讲台的我而言,迷茫而困惑,不知该何去何从。所以,管建刚老师给青年教师的第一条建议“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管老师说道:“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这样一来,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我,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即将做教师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同时管建刚老师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书中管建刚老师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管建刚老师还有一个生动的形容: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随手而来的就是致命的绝招,因为他的内功已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没练好内功,一心想出绝招,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因此,真正的优秀教师的课是无法复制的,教师的境界来自于内功,而修炼内功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新时期,教师首先需要的是理论学习,阅读相关的方法论、教学论著作,这些著作可能有些枯燥,但认真地读下去,就会对教育之路有就会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此外,教师还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要读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教师的情感永远丰富细腻,从而更容易地进入当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就像人为了健康要多吃杂粮一样,教师还要多读科技、体育等杂书,“谁也说不定哪片云彩会下雨”,不断地读书,广积深累。一个教师善读书,善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才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看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理解了教育的规律和真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让我们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学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3

当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找不到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浑浑噩噩,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路口,不知如何去走好教育这条路,直到那天拿到了这本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犹如春日里吹来的一缕清风,慢慢吹散我心中的迷雾。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这别致的封面,一双被岁月磨练的眼睛紧紧注视着我,眼神里透漏着不同寻常的睿智,我明白他是有话要对我说: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师。在心里我偷偷的问自己:这些,我有吗?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本,我想这里也许有我想要的答案,在这里也许会找到那把通往成功的钥匙。

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管老师这些丰富人生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再谈经论道的同时,也再为你答疑解惑,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希望,那一行行文字敲击着年轻教师的内心深处,似乎每个句子拿出来都能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醍醐灌顶。

之前的我就如管老师所说:“当初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非是从填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是当我走上三尺讲台,凝视着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才发觉“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你的责任是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它关乎心灵,关乎生命,关乎成长,你的专业素养和言行举止将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影响,而不是上完课就甩手一走,敷衍了事,不是做一些与为人师表背道而驰的事,更不是靠教育去追求“物质经济”,这一点管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大亨,那么我真诚的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教师的工资低,责任大,感觉不到幸福感,其实是这样的“当你投入地工作时,你才会感受这份工作上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是啊,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福感来自自身平和的心态,幸福感来自在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有价值的幸福。

泰戈尔诗曰:“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人们的自然流畅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真诚激励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扶蔚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它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它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好教师,读了之后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我愿意在自己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这份光荣的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希望几年之后的我,回首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我依然可以大声的喊出:做一名老师,我骄傲!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4

《不做教书匠》一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冰心曾说,在她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使她眷恋和感到快乐的是学生们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这多年的教师生涯,自己却总被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了孩子们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反复重演的磕磕碰碰唠叨来唠叨去,似乎总也没个头。烦琐,唠叨,似乎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同行闲聊开玩笑说,做教师的每天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得板着脸,不苟言笑,要不,那帮调皮的家伙铁定没大没小,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吗?不然。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

教师的快乐在哪?当我独自在灯下细细回想,其实为人师者无时不在享受着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当我们喉咙嘶哑时,孩子会给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润喉片,这是感动的快乐;当你看见课桌歪了,准备动手排一排时,你会发现,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线在跟着你一起干,这是一种欣慰的快乐;当你给孩子的作业圈上个笑脸或画上个大拇指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进你的耳朵,这是被感染着的快乐;当你带着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他们会从自己的包裹里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喜爱的零食塞进你的手心里,那是被宠的快乐……和孩子相处惯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孩子都会会心地了解你的心中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不做教书匠,做一个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教书匠!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5

粗粗读完前四章,对第三章中的“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

说起态度,我对一些老教师总是充满敬意。记得徐善英老师退休前夕,将一套口算卡片赠送给我。那完全是手工制作,原本洁白的卡纸经过多年使用已泛黄。可以想象得出有多少小朋友曾使用过,徐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我们除了要继承上一辈人认真踏实的优良传统之外,还需要发挥年轻人爱学习、爱不拘一格的特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这是作者向我们提出的四条建议。

在学生时代,时常听到老师这样批评人:端正你的学习态度。以前也曾听人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

我们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授课、批改,周而复始,天天如此,看起来很机械琐碎的事,但在有想法、敢作敢为的老师手里,每天的精彩就会各不相同,而在另一些老师手里,就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做一些尝试。尝试,并不总会成功,但失败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同爱迪生在一次次电灯实验失败后的态度,他说:“至少我知道这是不适合做灯丝的。”拥有超然、豁达态度的人怎会和成功失之交臂?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6

责任心是一个人必备品质。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机会。”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

教师更需要责任心。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的工作是凭良心的工作,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对待教育,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作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同时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我们教师来说,也许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学生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因此,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和缺点过程中的反复和反弹,要能细致观察到学生的变化,那怕是细微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爱心、宽广的容人之心和锲而不舍的耐心。或许很多人只把教育当做职业来做,而不能当成事业来从事。但是“在其位某其政”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当我们走在校园,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孩子纯净如水的双眸,我们一定要谨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清楚自己应该说什么,做什么,不能说什么,做什么。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7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习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8

看到这个书名时觉得很有意思,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字典里面对“匠”字的解释是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那书名表达的意思应该就是不要只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不只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呢。抱着这样的心思,在某天中午之后,我开始对这本书进行真正的阅读。

读完这本书的前面一部分内容,我的脑子中浮现出来的是这么一句话:我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到了。从字的结构上来看,“我”和“找”差了一个“一”。但就是这么一个“一”,要是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刚刚踏上教坛的我们,这个“一”,我理解为一点快乐。

正如管老师一开始在书中提到的一样,高考结束后,填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教育,但并没有对教育充满着神圣的情感,更多是因为家里的因素。在毕业后刚刚踏入校园、踏上讲台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回味在教师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时候,就已经被一叠叠作业本,一节节备课压垮了——做老师确实很累,很苦。学校的生活是枯燥的。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觉得做老师有什么快乐呀,看老师的工作就是改作业,训学生,上课,备课,检查……多么繁琐,并且日复一日,丝毫没有变化。那么快乐在哪里呢?在和我们玩捉迷藏,还是根本不存在?

现在,身份转变了,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忽然觉得教师是一份能使人变年轻、充满活力、保留童心的职业。每天来到学校,迎接我的是孩子们的喧闹,他们在操场上就会扯着嗓子喊“快看快看,周老师”“周老师好”“周老师早”……一大早,就能在这愉悦的氛围中感染到一天的好心情。我们整天面对着这群质朴、活泼、天真、快乐的孩子,感觉自己的年龄也慢慢被年轻化。

在书上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经过努力奋斗的富翁,和一个乞丐在一个沙滩上晒太阳之间的一段对话,富翁鼓励乞丐去奋斗,拼搏,取得成功。乞丐却以现在在与富翁做着同样的事情拒绝了富翁。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个乞丐很豁达,对生活很乐观,生活中很开心。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如果我们对学生要求稍微低一点,与他们嘻嘻哈哈地相处,我觉得我们也会快乐,至少表面是这样的。那其实呢,这像极了鲁迅笔下的悲惨人物阿Q,自娱自乐,这所表达的快乐以及呈现的状态和蕴含的价值与真正的快乐是不同的。

当你一步一步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学会一个个知识点,慢慢有一点点进步,看到他们比赛时,一起加油的激动,在台上绽放才艺时,引以为豪的幸福感,又会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才是历经风雨见彩虹,这可能才是一种高尚的快乐。这种快乐,要被我们发现,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不管你发现还是没发现,它,快乐,不都是在那里吗,你才会觉得,教育原来有这么多的流连忘返的区域,教育还可以做的有滋有味。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快乐、幸福,除了教育。希望我们不要丢掉这一点快乐,让自己只成为一个教书匠。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在听一次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以及智慧。管老师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展示了很多不同的一面。我们就像昆虫的复眼一样,将这一幕幕收集,最后形成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形象。很高兴,也很幸运能阅读到这本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一点快乐,坚定的在教育这条路走下去。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9

我阅读了《不做教书匠》这一本好书。刚开始我只是抱着看书打发时间的心态,但是之后我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它的每个章节都让我着迷,很快地我就把这一本书看完了一遍。之后又不断地阅读,每次阅读对书的内容都有更深的认同及感悟。

这部书是一个年轻的校长对教师的七条教育。管建刚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书中呈现出的是他讲话的语气是那么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节都相互呼应,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这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这一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不动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当读到这章节时,我回忆起了我上学期的教学。的确如管老师所写,当我微笑着讲课,课堂的气氛确实活跃了不少,同学们也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多了。而相反,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关系或者是刚好要上课的这个班级课堂纪律比较差,我就比较严肃,担心因为笑着讲课而使同学更放肆。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是这堂课我却发现自己上得很累,学生也上得不理想。

这学期我改变了做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我尝试着对自己的学生微笑,走进教室就把家庭工作上的烦恼抛开,在教室里我是属于学生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面孔、求知的眼神,让我由衷感到幸福。我对学生们微笑,学生们也对我会心的微笑。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我愿与思考为伴,使我的工作从有效走向高效。

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2022《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10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教师,我也只能够教教书,从我现在的水平看,我能够做好一名教书匠就很不错了。

从假前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整个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读了这一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应该说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让自己写出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一本书,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

    21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