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禁忌有哪些

|舒淇

据了解,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热将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处暑节气禁忌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节气禁忌有哪些

处暑节气禁忌有哪些

一、忌单独出游

有些旅游地金属性比较旺盛,秋天本就是金旺盛的季节,如果出游到金属性旺盛的地方二者相加威力极大,忌金的人和普通人都不宜单独出行到这些地方。

有的地方阴气较重,单人出行阳气微弱,容易遇到不可测事件发生,也不宜单独出行。如果遇到不得不单独出行的情况,最好随身携带一些旺运之物,如珍珠、砗磲、和田玉、南红等辟邪玉石。

二、忌长时间入住废弃老宅

有的人可能秋后出行,去到老宅住散心赏景。但这种做法,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是不妥当的。废弃的老宅阴气较重,秋天是个肃杀的季节。老宅废弃的老在这些地方暗藏负能量。如果长期呆在这种地方,会有损人的正能量。

建议如果要住到这种地方,要找好时间,结伴而行。

三、忌祭拜拍照

古来有秋后祭祖的习俗,秋天来临,祭祀祈福的活动比夏天渐渐增多。在祭祀的时候,不宜在现场拍照。尤其是佛像或者仙人排位。这是一种大不敬的做法,尽管电视剧里很多这样的镜头,但是他们使用的排位都是按需要假设的。

所以大家不要在真实的祭祀场景中,拍照。将灵位佛像等拍入照片,秋天的煞气也随之侵入,影响人的运势。所以不宜在祭拜的地方拍照。

四、忌随意摆放灵位

秋天越来越多的祭祀活动兴起。有的人因为不能回乡土祭拜祖先,或者为了图方便,于是便随便找个地方进行祭祀活动。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不仅是对仙人的不尊敬,也不利于个人运势。

随地祭祀,如果祖先接受其祭拜,那么会招来阴气。如果祖先不接受,那么你的运势将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设立灵位祭拜或者去墓地祭拜,样将风水固定到一个正确的方位。

五、忌饮食一成不变

人体器官对应五行,处暑比立秋又稍微靠近了秋季。在这个天气渐渐转变的季节,在“秋老虎”未下山和下山后都应该有对应的饮食方法和食物。一成不变会影响人体五行,从而影响人的运势。病邪灾害随之入侵。

此外,不同体质的人又有不同的饮食方法。一般人,可多食用莲藕、鸭梨、山药等滋阴食物。总之,大家最好在“一层秋雨一层凉”阶段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储存正能量。

处暑将至,新的节气,新的气象,希望这些内容能让大家规避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运势和心情。

处暑的习俗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后以关鬼门结束。

2、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3、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高气爽

处暑过后,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2023年处暑节气时间

2023年处暑时间8月23日17点01分06秒,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热将尽。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虽说处暑与小暑、大暑、小寒、大寒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的节气,但是。处暑反映的不是气温的高低,而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处暑,也叫“出暑”出去的出,表示离开炎热暑季的意思,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这个时节过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秋风送爽,不少人感慨,在北方最喜欢的就是这段时间。

我国先民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说的是,一候时分,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时分,天地间万物开始萧凋冷落;三候时分,小米、水稻、高粱等禾本科类农作物就已成熟了。

    65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