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经济指标回升

|金梅

今天(7月5日)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显示,从电商物流到大宗商品,主要数据均有明显回升,我国经济向好发展态势明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多项经济指标回升

多项经济指标回升

6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0.6点,比上月提高1.1个点,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涨幅较上月有所扩大。各地出台惠民生、促消费措施,激发了居民网络消费意愿,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潜力有效释放。

主要电商平台数据显示,6月份农副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和预制菜呈现较快增长,食品、户外产品和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在10%—20%之间。另外,农村电商业务量增速超过25%,已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

在电商物流加快发展的同时,大宗商品市场也迎来供需两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8%,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主要大宗商品的供应量较上月均有所增加,其中,煤炭供应指数升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钢铁供应量也在时隔两个月后再现增长态势。

从需求来看,6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实现止跌反弹,显示下游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市场订货积极性高涨。

我国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科技和技术进步。首先中国政府在研发上面的投资量很大,占到GDP的2%以上,虽然和美国、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可能占比稍微有些低,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中国的投入还是非常可观的。其次是目前的体制机制设计方面也是鼓励创新的,技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在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慢慢通过学习和创新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长期增长有它的基础。

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的供给。他说:“这也是国外质疑比较多的,认为中国劳动力供给连续几年都是负增长,大家就觉得你未来发展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看优势就没有了,所以怀疑中国的长期增长。其实这个问题也应该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中国劳动力供给是减少了,劳动力增速下降,从纯粹靠粗放的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支撑增长恐怕确实是不行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它迫使中国必须得走技术进步,得走集约型的发展了。所以,人力减少了,但我们人力资本可能会增加,人力资本的提升对整个经济长期的贡献还是比较乐观的。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还是非常乐观的。”

第三个因素是国内市场环境。通过国内生产等各个要素的更有效流动,就能够导致人均收入的增长。举个简单的例子,沿海和内地的生产要素、产能、人力资本,这些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流动,从低的回报率产业或地区到高的产业或地区,这本身不伴随技术进步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导致经济的增长。“我想这块的空间也是很大的,通过体制机制的改进,创造资源配置的结果,最后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点我也是比较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的”。第四个因素是国际大环境。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增长态势,虽然贸易投资速度是下降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空间。中国正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还有国际上贸易投资规则的一体化建立,这些都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

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1、从发展的基础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近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2、从科技支撑条件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

3、从市场支撑条件看,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80987亿元,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4、从后发优势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16%左右,城镇化率不到60%,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空间。

5、从大国优势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幅员辽阔、经济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资源,储蓄率接近50%。

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产业链条完备;我国具有生产要素大规模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分工密集、产品种类繁多的范围经济优势和区域之间差异互补的协同发展优势。

    58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