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不可能再追求100%可靠供电

|舒淇

目前,近期的高温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对电力供应产生了巨大压力。据专家预测,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未来供电负荷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是什么情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专家称不可能再追求100%可靠供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专家称不可能再追求100%可靠供电

专家称不可能再追求100%可靠供电

在当前极端高温天气已被视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气温对电力使用的影响变得愈发显著。我国的电力负荷呈现出“冬夏”双高峰的特征,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的主任表示,假如今年发生长期、大范围的极端气候,那么全国的最高电力负荷可能将会比2022年多出1亿千瓦。

一位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授指出,近两年的极端天气与经济增长叠加,加剧了电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他建议可以将气候适应性纳入规划中,让气象模型和数据与能源规划、生产计划模型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教授也同时指出:“气候风险下,不可能再追求100%可靠供应。”

供电为何不能百分百供电

原因有:设备老化和故障、人为因素。

1、设备老化和故障: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出现磨损、老化和故障等问题,这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人为因素: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需要人员参与,人为因素如人员疏忽、技术不足等,也会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

供电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指标加以衡量: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我国供电可靠率一般城市地区达到了3个9(即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8.76小时;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达到了4个9(即9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53分钟。在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衡量能使由该故障设备供电的用户供电障碍尽量减少,使电力系统本身保持稳定运行(包括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的能力的程度。

供电主要是来源于哪里的

中国的电力来源主要有五种: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发电量达到了77790.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秒发出7779万千瓦的功率),其中:

火电占了72.4%,约为56302.5亿千瓦时。火电是指利用燃料(如煤、油、气等)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锅炉加热水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的方式。火电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也是最成熟和最经济的发电方式之一。

水电占了24.5%,约为19052.1亿千瓦时。水电是指利用水流的动能或势能,通过水轮机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的方式。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低碳的发电方式,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潜力,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生产国和消费国。

风电占了5.9%,约为4665亿千瓦时。风电是指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方式。风电也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低碳的发电方式,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和海洋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和风电发电国。

太阳能占了3.4%,约为2611亿千瓦时。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光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低碳的发电方式,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海洋太阳能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装机国和太阳能发电国。

核能占了4.7%,约为3662.5亿千瓦时。核能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产生的热能,通过蒸汽轮机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的方式。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低碳的发电方式,中国拥有较为先进和安全的核技术和核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核电项目国和未来最大的核电市场国。

    53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