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发射的航天人

|和杰

从未见过发射的航天人他们是谁?发扬航天人精神的他们很伟大!细数中国航天的成就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未见过发射的航天人,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从未见过发射的航天人

从未见过发射的航天人是谁?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在发射场工作几十年,却一次也没有亲眼见过发射。他们说,虽然不能亲眼看到火箭升空,只要任务圆满成功,一切努力就都值得。

航天人精神

1.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技工作者,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他们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立足基点;“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强大精神力量。

2.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2003年,第一次进入太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2008年,第一次出舱行走――航天员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2016年,第一次中期驻留――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叩开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2021年,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住上了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

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诠释了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特别能战斗”诠释了航天人独立自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特别能攻关”诠释了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登攀的品格作风;“特别能奉献”诠释了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经过几代航天人奋斗拼搏凝聚而成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不仅是托起飞天梦的精神之翼,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

3. 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成功,成为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2010年,嫦娥二号获得当时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软着陆直接探测;

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连战连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

从2004年1月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开始,参与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追逐梦想”,是探月精神的活力源泉;“勇于探索”,是探月精神的关键核心;“协同攻坚”,是探月精神的根本支点;“合作共赢”,是探月精神的时代特征。

探月工程研制建设者身上所凝聚的探月精神,既是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4. 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2020年6月23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星座部署;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自1994年启动北斗系统工程以来,北斗人奏响了一曲大联合、大团结、大协作的交响曲,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核心价值;“开放融合”是北斗工程的世界胸襟;“万众一心”是北斗工程的制胜基因;“追求卓越”是北斗工程的目标追求。

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技战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是中国精神极其鲜活、极其真切、极具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全体北斗人执着坚守的核心价值。

中国航天的成就有哪些?

1.天宫空间站

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营造运营,可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据了解,国际空间站预计在2024年退役,此后其他国家若没有建设新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座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多国保持开放,这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

2.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中国探月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截至2020年底,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等完成任务,完整突破“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3.神州五号

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五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实现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5.羲和号

羲和号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9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