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苹果用户收到涉黄短信

|和杰

多位苹果用户收到涉黄短信,那么苹果手机还安全吗?手机诈骗的常见套路有什么呢?怎么防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位苹果用户收到涉黄短信,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多位苹果用户收到涉黄短信

多位苹果用户收到涉黄短信

最近,有不少读者向橙柿互动反映,自己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涉黄。信息内容说自己是在校大学生要兼职,可以提供色情服务,随后是链接,如果要联系,复制链接去手机浏览器看。

还有读者反映,最早是从4月下旬收到,当时没注意,5月1日和11日又收到了。

从反映收到信息的读者看,性别有男有女。接收到信息的用户不仅有杭州本地用户比如包括在拱墅、滨江、上城等地,还有在杭州以外外地的。

收到信息的手机用户均为苹果手机用户,这些信息是通过iMessage形式发送的。

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类信息主要是因为用户iCloud账户遭遇泄露,不法分子拿到了账户名单,随后通过网络(iMessage功能)批量群发。

也就是说,接收的用户,和地域没关系。

那么为什么这类信息,女性用户也能收到呢?

据分析,可能泄露的iCloud账户名单,只有帐户,而没有男女性别等其他信息。

那么为什么会显示手机号呢?

从上面读者提供的截图可以看到,这些信息都是以161、171、162等开头的“手机号码”发来的,其实这是虚拟运营商的号码段。

如果好奇,点击信息中的链接,会怎样?

先说答案:千万不要点击!

如果点了,等着你的就是诈骗:

第一种情况,用色情引诱你点击,其实是要你下载一个App,一般会是一个不知名的聊天App,对方“客服”会诱导让你去刷单、去赌博、博彩网站,下单,刚开始可能会让你小赚一点,但“客服”会说如果投资更多会升级为VIP客户,这样美女会主动上门服务了,在引诱下,你加大投入,结局肯定是:美女见不到,钱也没了。

第二种情况,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裸聊诈骗”,点击链接,下载App后,对方可能是个美女头像,你一看很激动,美女还提出要和你“坦诚相见”,等你真的坦诚相见,对方就突然下线了,随后你会收到威胁,说你刚才样子全被拍下来了,你要给钱,不给钱就把这些照片视频发给你的家里人。另外还要提醒你,你点击链接后,还中了木马,你的通讯录全被不法分子掌握了。有的人怕被人知道,就想用钱私了,但不法分子是不会放过到手的肥肉的,会继续加大价码的。

所以,提醒大家,看到这样的涉黄信息,包括之前还有人接到的博彩、赌博相关的信息,都不要理会。如果你受到引诱点击了链接,随后遇裸聊诈骗、去刷单等情况,请及时报警。

还要告诉大家一招,可以避免收到这类垃圾信息。

苹果手机用户,请及时关闭iMessage功能。具体操作:设置——信息——iMessage关闭。

手机诈骗的钱还能找回来吗?

手机诈骗,报警后警方破案追回赃款的,可以追回被骗金额。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手机诈骗的常见套路

一、仿冒身份欺诈:

通过冒充伪装成领导、亲友、机构单位等身份进行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2.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板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领救助、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欺诈:

通过以各种虚假优惠信息、客服退款、虚假网店实施欺诈。

9.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47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