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节日来历与风俗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悲剧经历和垂范精神,让人们在端午节期间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节日来历与风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端午节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国王楚怀王抓走了。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为他爸爸回来以后他就当不了国王了,所以他就找个借口说:“秦国太强大了,咱们还是别惹他的好!”
屈原对楚顷襄王说:我们可以联合齐国,共同去抗击秦国。
当时有一个奸臣,怕屈原得到国王的信任,就向国王说了屈原很多的坏话。楚君襄王听了这位奸臣的谗言,把屈原的官罢了,还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带。
公元前278年,秦国功进楚国的都城,楚国灭亡。屈原居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伤心。抱着石头投江自杀了。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更会用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屈原。如包粽子、竞龙舟、喝雄黄酒。
端午节的风俗
插艾挂菖防疾病
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挂菖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用以驱瘴避毒,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之说。
艾,又名家艾、艾蒿,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之末花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后使用。据测定,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主要成分为水芹烯、毕澄茄烯和侧柏醇等,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艾叶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悬挂于门楣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熏蒸艾叶是对居室进行消毒杀菌的好方法。用艾叶等中药熏蒸30~60分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14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熏蒸艾叶尚有一定的抗肺炎支原体的功效,并可显著提高鼻分泌物中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熏蒸方法是:取干艾叶50克,苍术、菖蒲、白芷各30克,雄黄10克(中药店有售),置于阻燃的容器中(铁锅、搪瓷盆、铁桶等均可),点燃后,人迅速离开,关闭好门窗,烟熏45分钟左右,开窗通风即可,一般每月可熏1~2次,对室内消毒有较好效果。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水剑草、望见消,它暗绿色剑状线形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石竹烯和石菖醚等,入药有提神通窍、理气活血、散风祛湿的功效。门庭内挂菖蒲或与艾叶同熏,亦有很好的杀虫灭菌作用。
闻香驱邪益健康
端午节佩带香囊袋之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闻香保健是人们为防范疫病流行而发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用具有芳香气味的天然中药植物装入锦囊内而制成,佩带于腰间或挂在脖子上,也可系于手机、手袋或床前和驾座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香囊袋中的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不断刺激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使其分泌免疫球蛋白A,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药物的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后,还可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儿童经常佩带香囊袋,对流感、白喉、水痘、流脑和麻疹等传染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民间有“带个香囊袋,不怕五虫害”的谚语。
香囊袋可自己动手制作,取苍术、山奈、白芷、藿香、佩兰、川芎、菖蒲、薄荷、香橼、辛夷、草果、细辛、艾叶各5克,轧成粗颗粒,兑入冰片3克拌匀,(以上药物中药店有售)分装两袋缝好。还可以为香囊加香,具体方法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水,加2倍的清水稀释,再把香囊浸泡在稀释的液体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即可。香囊中的药末每10天更换1次,以保持药效。香袋可用锦缎、绸或棉布缝制,根据个人喜好,可做成方、三角、圆、星、鸡心或菱形等各种形状,亦可绣上花、草、鱼、鸟、“福”、“寿”等图案,佩带身上,让锦囊飘出百草香,既可防病驱疫,又可作为饰品佩带。但孕妇慎用。
端午节的注意事项
1.幼儿的一日活动必须在成人的监护和陪伴下进行。
2.外出活动时,请保证孩子在家长的视线范围之内,请不要将孩子交给非直系亲属的熟人照看,以免发生走失。
3.告知幼儿不乱动电源、不玩火和燃气,请注意上下车时的交通安全。
4.夏季炎热,希望家长加强对子女的监管、教育,如有外出游玩或在游泳池或水上乐园玩耍时,请务必监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发生溺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