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跃瀚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快到了,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少数民族的习俗

侗族的浴兰习俗

贵州、湖南居住的侗族,在端午节前一天,妇女要上山采集草药,回家煮成香汤洗涤身体和头发。‘洗完后,主妇走上竹楼,恭恭敬敬地包制粽把(粽子)。包粽把时,禁忌成年男子上楼。到了节日这天,家家都在祖先的牌位前供上曹蒲酒,在祖婆的牌位上用粽把敬奉。妇女在小孩头上缠上曹蒲叶,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屋里屋外,用小椒和葛蒲熬的水喷洒,还要做雄黄大蒜油浇洒在要吃的菜肴上。沿河湖居住的侗族人有划龙船、赛龙舟的习俗,在山区居住的则有上山挖草的风习。

藏族的采花习俗

采花节”,也叫“女儿节”。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不会种地、织布,人民的生活很贫困,后来从外地来了一位叫“莲花”的姑娘,为了改变这里藏人贫困的外貌,教人们开荒种地、纺纱织布,还采集千草百花制成药给人们治病。有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她上山采花草时被狂风卷走了。人们非常怀念莲花姑娘,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村里青年妇女在全村男女老幼的欢送下,由哥哥或弟弟陪同着,上山采摘鲜花,夜晚在山上燃起髯火,大家围着唱歌跳舞。端午节早晨,她们将采来的花制成花环戴在头上赶回家。亲人们在村庄前聚立,鸣枪欢迎他们回来,她们把采来的鲜花送给乡亲们,然后在晒场上欢歌舞蹈。

歌舞停后,乡亲们拿串最美的饭菜招待采花姑娘,感谢她们给自己也给端午节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瑶族的洗浴习俗

在瑶族居住地区,每逢五月初五,男女老幼要到河边去洗冷水澡,或用早晨从山上挖来的章药熬成汤来洗澡。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延年益寿。另外,瑶族还有端午节供花王的习俗,以析求保护五谷;喷洒雄黄酒,以防虫蛇;吃糯米把,门上挂艾叶。

朝鲜族的运动会习俗

朝鲜族在端午节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赛,以荡秋千、摔跤为主要比赛项目,现在增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及田径比赛项目,使端午节体育运动内容更丰富了。饮食方面,有做艾糕、蒸饼、做小豆包的习俗,喝首蒲酒或浊酒(米酒),以避邪气。

达斡尔族祭庙的习俗

达斡尔族在端午节各村要集体摊钱买猪祭大庙。先将一部分猪肉煮熟,供献庙祀后,大伙在一起吃手扒猪肉,其余的生肉分给各家各户。主办者每年按户轮流主持。主持者有权享用猪头、下水等。此外,在端午节那天,天刚亮时,到郊外山上采艾篙,回家插到窗棱和箱柜上,人们还用艾篙塞耳朵,认为这样可以驱虫,一年之内不受虫咬。给小孩戴花,室内挂纸葫芦。按习惯,这一天一吃“韭菜合子”。

仫佬族的赶虫保苗习俗

仫佬族在端午节,由鬼师领着,两个人抬着纸船到田间去,鬼师念经巡游赶虫,以祈求禾苗茁壮。另外,节旧期间,还要用茅草包制一种形式特别的三角形粽子,并把这种粽子赠送给嫁出的女儿和外甥。家家户户门上插曹蒲,有的妇女头上还插一枝,以避邪驱灾。

毛南族的防病习俗

毛南族过端午节,在粽子里放姜片,认为这样食用后可以防病。端午那天用雄黄拌酒喝,说是能防百病,还把此药酒点在小孩的额头上,认为这样以后不会“伤风感冒”。这种酒是雄黄酒,只是不加阳光曝晒。这一天还要挖草药泡水洗身,说是能防病;端午节时大门上挂香佛叶,认为这样做百病不会上家门。总之,一切风俗都与防病健身有关。

土族的射箭比赛习俗

端午节是土族进行射箭比赛的节日。箭手所用的弓是牛角弓,箭是木杆铁链,箭尾带有羽毛。比赛以击中靶子次数多寡定胜负。比赛结束,全村女歌手汇聚在村口拦住各箭手的马头,高唱“花儿”欢送,箭手们也以“花儿”歌回谢。

苗族端午习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船节”,也称“龙舟节”。节日期间,除与汉族一样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外,还要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娱乐活动。男女青年在芦笙、唢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在这一天,出嫁的姑娘要带上鸡鸭、粽杷回娘家探亲。整个节日,苗家人通宵达旦地喝着、唱着、跳着。除龙舟赛之外,还有赛马、斗牛、杀猪、宰鸡,人们喝着清醇的糯米酒,热情地款待远方的客人,共祝人寿年丰。

苗族的龙船节:

在贵州台江、施洞、松桃等地居住的苗族,五月初五有过“龙船节”的风俗。

关于龙船节在这一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许久许久以前,贵州东,南部的清水江边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有一条恶龙霸占了这泓清波,常把痛苦留给苗家渔人。渔人中有一位正直勤劳的老人,叫故亚。他自幼生长在清水江边,非常会捕鱼。有一年五月,正是水涨鱼肥的时节。故亚带着邻居家青年到江里捕鱼。邻居青年在船尾撑船,故亚在船头撒网,鱼儿很快就装满了船舱。就在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一股白浪卷走了那个青年。为救这个青年故亚跳进水里,追踪到龙穴。只见青年已被恶龙咬死,龙头正枕着青年的尸体。故亚像疯了一样游出水面,回家取来了火镰、火石和开山大斧,重返龙穴,点起熊熊大火,把龙穴烧成一片火海。大火烧了九个昼夜,恶龙被烧死,浮出水面。故亚用斧子砍龙肉,足足砍了四天四夜,才把三里多长的龙身砍完。故亚把砍下的龙肉分送给乡亲们。乡亲们感谢故亚为民除害,纷纷端上米酒,带上粽把,前去向故亚道谢。从那以后,清水江就太平无事了,苗家得以安居乐业。也就是从那以后,苗家年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在清水江上赛龙舟,纪念那位善良勇敢的老人。

在端午节这一天,苗家男女老幼,都穿上自己最心爱的节日盛装,倾寨出动,涌向清水江边。立时清水江筑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人的长堤。年轻的姑娘们,挽着高高的发髻,佩戴银晃晃的头饰、项圈、耳环、戒指,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像是长堤上开出的朵朵银花。快活的人们吹起了芦笙,唱起了悠扬的歌曲,跳起欢乐的踩鼓舞。笑声、歌声,一直冲向蓝天。

这时,村村寨寨的龙船划过来了。独木凿成的龙船前,竖起一个大大的龙头,红绿彩绸把它装扮得神采飞扬。龙船的首领—老鼓手坐在船头,精神抖擞,他们要用鼓声带领龙船,一争高低,龙船的小锣手坐在船尾,天真爽朗,他们要用锣声催动龙船。三四十个挠手,精壮威武。他们是各村各寨的骄傲,胜利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枪声一响,竞渡开始了,几十只龙船一齐冲出去。

端午节国内各地的习俗

福建

福建各地的端午习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黄烟、送鱼、唆啰嗹舞蹈、赛龙舟、拴五色丝线、兰草水洗浴、采草药作为午时茶、祭祖、水上捉鸭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江苏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有五毒图、菖蒲艾叶、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而在江南地区,还有独特的驱毒避邪习俗——消赤口白舌;悬钟馗、关帝画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红纸之菖蒲艾叶;用红纸书写下述词句张贴于门外,均系去除邪气之意。仪征县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广东

广东端午节习俗甚多,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插艾草、龙点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灾、打午时水、插艾草、睇龙船、龙船饭、聚午宴、放纸鸢、洗草药水、浸龙舟水等等。

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着洗龙舟水、赛龙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崖州志》中就记载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祖先,以相馈遗。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儿童放各种纸鸢,角高下。乐罗冲育黎伏三里聚众千百,互相斗殴,谓之打风筝架,虽官府不能禁。”可见,在历史上古崖州一带的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有着极为丰富的庆祝活动。

广西

广西端午民俗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腰鼓等民俗文艺表演。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除此之外,金华的武义、衢州等地,则有端午吃大蒜的习俗。金华一带的端午,直到今还有出嫁的女儿给父母“担端午”的习俗,女儿准备一担粽子,粽子每五个为一小扎,两个小扎结为一束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同时,还有送猪肉等附带礼品的。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宁波的“端午担”主要是鱼肉鹅酒等,以幢篮盛之,少则四色,多则十二色;亲戚也互相馈送,叫“送节”。

江西

江西过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制作豆娘(一种头饰)、编织五彩绳、佩戴香包、画额、佩戴五彩绳、赛龙舟等习俗。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安徽

安徽的端午风俗,主要有踏百草、回娘家、龙舟竞渡、城里粽、农家粑、插蒲挂艾、饮雄黄酒、挂香包、佩五彩丝粽、斗百草等等。斗百草习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试草名,互相以路边草名对答。一种是比试草的韧度,以强韧为胜。端午节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乡间人吃“大叶粑”。

湖南

湖南汨罗江畔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等,还包括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屈原等习俗。湖南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云南

云南端午习俗有迎神、奠币、初献、亚献、饮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着汉服,诵读诗歌、表演越剧、射礼表演等节目。云南普洱当地人过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

四川

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贵州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湖北

湖北的传统习俗有贴端午对联、门口挂艾叶菖蒲,还有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等。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形式独特,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祭屈原有关。秭归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山东

山东各地端午风俗:采药、五彩线、剪纸、拉露。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山东邹平县过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过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过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甘肃

在甘肃,端午时节会采摘新鲜的玫瑰用蜂蜜腌渍并食用,有的地方还会蒸面扇子。面扇子是用发面整治的扇形面食,一共五层,中间会撒上胡椒粉,据说这是由端午时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过端午节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山西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等处,历代相传。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陕西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挂五彩缕、香荷包,悬挂艾草,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面等,也有安康赛龙舟。旧时陕西兴安州过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间是忌打井水的,民间传是为了避井毒。并且在端午时期还要吃用五种毒虫作为花饰的“五毒饼”用来避五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河南

河南,过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东北

东北过端午,清早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港台

香港过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传统风俗,此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立蛋”与“龙舟水”里游泳等。台湾的端午习俗有打“午时水”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45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