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

|和杰

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各位住在深圳的朋友们快看过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

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你知道吗?这是深圳市疾控中心根据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制作的一份地图,显示了哪些地方的蚊子多,哪些地方的蚊子少,以及哪些地方有登革热的风险。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所以这份地图对于深圳市民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防蚊和防病的措施。

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

根据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市共有434个监测点,其中不合格的有35个,占了8.06%。不合格的监测点中,中密度有4个,低密度有31个。中密度说明有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低密度说明有轻微的登革热传播风险。这些不合格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南山区、龙岗区和宝安区。具体来说,南山区有2个中密度监测点,分别是桃源街道办水木华庭和招商街道办文竹园;龙岗区有1个中密度监测点,是龙岗街道办格水村;宝安区有1个中密度监测点,是西乡街道办西乡社区。

今年深圳首份“蚊子地图”出炉

登革热病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传播途径为蚊虫叮咬。登革热的发病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大部分登革热患者病情都比较轻微,病程具有自限性,经过7~10天左右可以自己恢复正常。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有明显并发症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支持和对症治疗。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临床上常将登革热分为两型: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仅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典型症状

发热期

发热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3~7日。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在发热初期即可有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皮疹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现,表现为出血性皮疹如出血点等,或充血性皮疹如红斑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

皮疹先在四肢出现,然后蔓延至躯干及全身,一般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简称“皮岛”等。

出血

一般于发病后5~8天出现,约25%~50%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鼻腔、牙龈、消化道、腹腔和胸腔及阴道出血。

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

极期

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红细胞比积(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数患者无明显的血浆渗漏致休克表现, 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重症登革热

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登革热类似,但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渗漏而导致广泛的出血和休克。

    41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