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和杰

中国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这是很多国人想问的。生得多就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中国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中国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预测显示,印度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而在去年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也曾预计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印人口之争已经持续多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是福是祸还在争论之中,而老龄化加剧、人口出现负增长,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经济学家蔡昉在新著《人口负增长时代》中指出: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但我们需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不断变化的人口数据及其揭示的发展趋势,警惕“黑天鹅事件”。

印度将成人口第一大国

人口多寡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具备治理人口转化的能力。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系列人口统计研究预测显示,印度人口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23年4月下旬,联合国或将官宣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这将为印度开启新的篇章,庞大人口体量会提升其国际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还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而当印度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后,是否会影响中国的大国地位?

人口基数影响国力较量

印度跃升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国力的较量离不开对人口这个基本因素的考量。

印度人口规模成为世界第一,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因为人口因素也是推动文明演进的基本力量,人口的结构变动会影响人口与外部世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外在联系。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印度或将与中国展开竞争。具有劳动力无限供给优势的国家不只有中国,印度、越南等东南亚诸国都为经济起飞储备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资源。

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人口多寡不仅在于国家、社会和政府的观念,而且在于国家是否具备治理人口转化的能力;人口规模巨大固然充满挑战,但在正向的思维和灵活的体制中,也可变挑战为机遇,最终持续收获潜在的人口红利。

印度人口相对优势是年轻劳动力数量充裕,且工资水平低;其相对劣势是,作为产业工人需要培训周期和成本,受文化影响,低下的工作效率将无可避免地影响其人口红利的转化。

印度人口素质现状

第一,粮食不够吃。印度有两亿五千万人营养不良,儿童消瘦率高达20%,如果他们也有喝酒吃肉的习惯,估计会有更多人营养不良。

2021年印度粮食产量是三亿吨,跟我国人口差不多,但粮食产量却不到我们的一半。其实印度的农业条件非常好,耕地面积世界第一,降水多,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

这么好的底子,为什么产量上不去?

首先,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20%的农民掌握了全国80%的耕地,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没有耕地。大地主每年给国家交的税很少,政府没有意愿去建农业基础设施。

其次,印度极其缺少化肥,化肥使用率只有中国的40%。因为工业化水平低,生产化肥的大型设备造不出来,所以只能靠进口。

2020年印度抵制中国化肥,结果欧美的化肥厂集体给它涨价,最后又厚着脸皮回来找我们。2022年中国生产的50%尿素,40%磷肥,都被印度买走了。

还有机械化程度低,农民买不起大型机械,生产效率非常低,人均产量只有0.3吨,中国是它的5倍,法国是它的70倍。

印度在农业方面,可以说抓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第二,印度就业率低。不少人认为印度将迎来人口红利,有个参照指标,抚养比,即非劳动人口数除以总人口数。如果小于50%,证明这个国家的老人和孩子少于干活的人。

2021印度抚养比是48.7%,年轻人确实占多数,但印度并没有能力把他们变成人口红利,因为工业规模上不去。

2019年印度工业总产值只有7200亿美元,而同期的我国达到5.6万亿美元,是他的8倍,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他的9倍。

去年印度大学生失业率高达20%,更可怕的是啊,九亿法定工作年龄人口中,有4.5亿不愿意找工作。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没有提供优质的就业岗位。

有工作可干才叫人口红利,无业游民那是人口灾难,天天上街挑事还得增加管理成本,却无助于做大社会财富蛋糕。

同时,印度的传统是妇女在家带孩子,丈夫出去工作,女性占人口的49%,他们却只贡献了18%的经济产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而且印度有接近3亿的文盲,这部分人大多数只能在家种地,户口很难转化成人口红利。因为人口素质极低。

第三,严重缺水。虽然印度处在亚热带世界雨极,降水量很大,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年降水量在1000ml以上,是中国的两倍,但这并不妨碍它每年有30万人渴死。

对于印度人来说,能喝到恒河水,那就是佛祖保佑了。

为什么缺水?

因为政府大坝、水库建的少,水利设施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农田灌溉和生活工业用水都是使劲地薅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越来越难薅。印度的水井已经升到变成世界遗产了!

又为什么大坝、水库少呢?因为缺钱缺技术,还爱喊口号。

1977年,印度在恒河修建过一个大坝,后来因为没钱烂尾了。直到94年我国开始修三峡大坝,印度不服气,于是再次开工,宣称将超过三峡大坝。

2007年大坝终于成功了,结果开闸放水仅仅四秒就溃坝了,损失40亿!

一个不正视差距,天天只知道喊口号,又没真本事,还缺粮缺水,缺就业机会的国家,人多对他们来说,不是灾难还能是什么?

须知,人口红利是建立在粮食、水和就业机会的基础上的。在这三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严格控制人口。

印度政府也自知这一点,从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实施计生政策了。但奈何执行效果有限,在人口基数大的惯性下,哪怕今天生育率降到2.0,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也阻挡不了印度浩浩荡荡的人口大军。

另外,即使是今天印度可能认为的人口结构年轻化优势,在当前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发挥的。就业率低只是表象,本质还是人口素质低、第二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影响。

在印度放眼望去都是年轻人,但现状却是,印度的劳动参与率很低,平均每10人中只有4人在工作;其中,每10个女性中只有2人在工作。很多印度人对工作的态度是:宁愿躺着看天,也比当苦力强。

在印度,整体教育水平很低,文盲人数高达2.7亿人。在印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可这2.7亿人连名字都不会写。

有人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干的都是体力活,不需要文化素质。但实际上,工人素质的低下,会增加很多监督和管理的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率。当效率低到一定程度,即便你劳动力再便宜,企业也是亏损的。

人口素质低,印度发展挨一刀;产业结构问题,再挨一刀。

印度近六成人口从事农业,产值只占26%左右;工业基础薄弱,只占23%;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却占50%以上。

很多人可能不懂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第二产业占比较低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无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无法促成市场繁荣。

具有“亚洲硅谷”之称的印度大城市“班加罗尔”,核心区跟美国大城市看上去没啥区别,但可能一墙之隔就是贫民窟,俨然两个世界,忙的忙,闲的闲。

我们不能说贫穷的印度经济繁荣,也不能说富有的阿联酋经济繁荣,但可以说中国经济繁荣。

因为,经济繁荣不是一个国家的富人有多富有,或者人均财富有多高。而是让该国的每个人都有活干、有奔头,愿意积极投身到社会分工之中,创造价值。

无论是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还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提高就业率,以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大工程,都有力保证了我们的国力。

    4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