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金梅

我国2020年近视率为59.1%,比2010年的45.6%有了显著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2023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2023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为保证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包括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体育局等在内的15个部门,在4月28日已共同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下称《工作方案》)的通知。

对于《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介绍了8方面内容,其中包括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力健康检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

具体来看,如在确保学生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上,《工作方案》明确:要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同时,《工作方案》还建议各地各学校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同时要求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

保证学生健康用眼,离不开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就此,《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寄宿制学校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

在作业布置上,《工作方案》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同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并严控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

“要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王登峰在会上如是说。为确保上述要求的落地实施,王登峰指出,教育部将协同有关部门每年开展评议考核督查,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如何预防近视

学龄前儿童不宜读写,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0~18岁儿童青少年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近视防控侧重点。为实现有效近视防控,教育部委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会上,吕帆也对三大儿童青少年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用眼给出详细建议。

其中提到,0~6岁学龄阶段,学龄前儿童不宜读写,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针对0~6岁学前阶段儿童,吕帆指出:“这是早期近视防控关键期。”吕帆建议,首先要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分每日户外活动在2小时以上;其次,吕帆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第三方面,吕帆强调,要避免幼儿小学化。她指出,学龄前儿童不宜读写,要避免过早施加学习压力。

6~12岁小学阶段,学校谨慎开展线上教学,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

吕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转变,应定期关注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小学高年级阶段应将近视防控和素质教育结合,科学防控近视发展。

此外,小学阶段学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两小时以上,其中低年级小学时应逐渐把体育运动作为兴趣爱好,高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有氧体育运动。

另一方面,小学生应严控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学校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同时建议低年级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小学生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并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

“学生近视后,也不可病急乱投医。”吕帆提醒,不要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2~18岁中学阶段,学校要重视开展近视普查,切勿轻信近视治疗药物。

进入中学阶段,近视防控则更需要多方支持。吕帆明确:“尤其高中生的近视发生率,近几年明显增加。”她建议,初中阶段学生仍应以防为主,而高中阶段则更需要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继续坚持防控近视。

针对该阶段的用眼健康,吕帆强调,在使用视屏类产品时,要尽量选择大尺寸屏幕,并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同时,中学生也需保持每天8~9小时睡眠时间。

吕帆同时强调,学校要重视开展近视普查,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对于已经近视的高中生,则尽量坚持每半年复查一次,避免成为高度近视,切勿相信任何所谓有效的近视治疗药物或保健品。

视力不好就是近视吗

随着我国整体近视率的升高,人们出现视力减退的症状时,常常会自然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近视”了,从而忽略了其他眼部疾病早期征兆的可能性。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老花眼、散光)是造成视觉损伤的最常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沙眼等眼部疾病也可导致视力下降,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导致更严重的盲症。

因此,在对待视力下降时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如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补充维生素A等。

同时,也需要多加留意其他眼部症状,如眼睛干涩、酸胀、结膜充血潮红、有异物感、起雾感、头疼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或征兆,请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40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