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和诺如病毒是一回事吗

|和杰

甲流和诺如病毒是一回事吗?最近的社会甲流大范围暴发抢药潮重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流和诺如病毒是一回事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甲流和诺如病毒是一回事吗

甲流和诺如病毒是一回事吗?

甲流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分析,首先是病原和病因不一样,甲流属于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而感冒是由其他一些病毒,比如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其次,甲流的症状更重,有发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头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炎症,甚至出现全身病毒血症,导致基础病发作和加重。有一部分人感染甲流后可能会出现继发的感染,比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性气管炎等。感冒症状总体比较轻,出现低烧、流鼻涕、眼睛干涩、咳嗽、咽喉不舒服等。第三,从治疗方法看,治疗甲流有特异性药物。甲流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普通感冒一般对症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了。第四,从预后和并发症来看,甲流危害性较大,如出现肺炎、诱发基础病加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感冒不会出现并发症。

“治疗甲流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王贵强说,症状较重的感染者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的加重等。感染者如果持续高热不退,出现气短、基础病加重,要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王贵强介绍,诺如病毒喜低温,因此每年秋冬春是高发季。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暴发。感染者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流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发休克,甚至电解质紊乱。

“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王贵强表示,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所消耗的水分。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甲流?王贵强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每年秋季是接种疫苗最佳时期。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甲流的易感人群,应该积极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小学、托育机构的儿童,经常处于人员集中的环境中,更容易感染甲流,也应该接种疫苗。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可能会导致基础病加重,出现重症,也应该接种疫苗。

流感属于呼吸道疾病。王贵强认为,坚持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注意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降低流感传播风险。

如何避免诺如病毒感染?王贵强说,目前,没有预防诺如病毒的疫苗可以用,因此,切断病毒传染路径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即“病从口入”,因此一定要对食品、水源进行良好的卫生管理,防止沾染病毒。就个人而言,应该做好手卫生,做到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幼儿园、托幼机构、小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后,要马上看是否水源或食物被污染了,如果是食堂被污染了,那么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杀,避免传播范围扩大。

甲流大范围暴发抢药潮重现

近段时间,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全国共报告108 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抢药潮重现,和我一起看看以下相关内容吧。

据2月23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2月13日至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全国共报告108 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连日来,上海、浙江、天津、河南等地均有学校因感染而停课。河南省南阳市某学校教师向“医学界”介绍,从2月22日开始,很多学生陆续出现了发热、头疼等症状,“每个班都有十几个人感染,学校近700人,快200人出现症状,主要是高烧38度以上,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感染了,已停课放假。”

与此同时,甲流感染高峰也引发了新一轮的药品抢购潮,一款名为奥司他韦的药物近期陆续在部分医院和药房断供。多位专家提醒,任何传染病都不存在“神药”,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多地暴发甲流疫情,儿科门急诊达到顶峰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2月22日,北京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情周报,目前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2月13日-2月19日,报告病例数排名第一的为流行性感冒,超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较前一周上升91%。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64%,甲型H3N2占35%,乙型流感占1%。

多地通报的甲流信息也印证了这一数据。2月21日,江苏镇江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今年开学以来,该市陆续有22个班级出现发热、咳嗽等聚集性疫情,3个班级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聚集性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季节流感。

“浙江在线”2月24日发文称,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浙大儿院感染科病房里甲流的病人明显增多,截至23日上午,共有11个甲流住院患儿,占比达四分之一。浙大儿院防保科主任陈颖则表示,2月份以来,浙大儿院两个院区接诊甲流患儿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是1月份的80倍。

“我们医院儿科急诊和门诊单日就诊量,近日已突破千例,几乎是春节后的3倍。大部分患儿出现了高烧、咳嗽、肌肉酸疼,属于典型流感样症状。”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项云告诉“医学界”,“目前发病数还未到顶,仍旧处于上升阶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俞慧菊也明显感觉到,近期来医院就诊的患儿显著增加,她告诉“医学界”,儿内科急诊和发热门诊接诊量昨天达到了顶峰,单日超过900个,“比去年同期翻了2-3倍,比去年开学前的患者量翻了7-8倍,其中有很多是流感患者。”

随着甲流患者数激增,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关注度也在增加。“医学界”查询百度指数发现,近一周以来,关于“甲流”的搜索及相关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仅2月26日一天,就有超过十万的搜索量和超一百五十万的资讯量。其中,“甲流”的搜索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220%,相关资讯的发布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229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振华告诉“医学界”,近期甲流在各地的流行并不奇怪。“新冠恢复乙类管理后,大家觉得新冠好像消失了,很多人摘下了口罩,再加上学生开学、工厂复工、商场营业,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的渠道,导致感染人数激增。”

在张振华看来,这符合病毒传播规律,“根据往年情况,流感病毒季节性流行在每年12月至3月之间到来,而由于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影响,本轮流感疫情出现了严重滞后,预计如今仍处于上升期,大概还需一个月左右才会消退。”

“流感发病率高,全人群普遍易感,但大部分人的症状在5至7天内缓解。少部分高危人群,如基础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低龄儿童等,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这部分人群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尽早使用相应的药物。”张振华说。

奥司他韦遭抢购,感染者能否自行服药?

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不少甲流患者在药店抢购奥司他韦,部分药店已出现溢价、甚至断货的情况。2月27日,话题#奥司他韦#也登上微博热搜。

奥司他韦是一种预防或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处方类抗病毒药物,俞慧菊告诉”医学界”,一般的发热患儿进行对症处理即可,如果是流感患儿,会在评估后使用奥司他韦,“但截止今天下午四点,医院的奥司他韦已经断货了。”

项云同样面临着用药紧张的压力,他告诉“医学界”,无论是医院还是线下药店,目前合肥市的奥司他韦供应非常紧缺,“时断时续,经常是上午刚开完处方,下午又断货了,还得等厂家第二天供货。”

针对近期的抢购、囤药现象,@人民网评 今日(27日)发表评论称,“有些人一旦发现感冒症状、就盲目服用奥司他韦。药品安全非同儿戏,处方药需凭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

可矛盾点在于,奥司他韦的黄金用药期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的1-2天,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但由于挂号、前往医院、排队就医、检测等流程耽搁的时间,很大一部分人群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尽早用药。

对此,张振华对“医学界”表示,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低龄儿童等,在流感季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急性流感样症状,通过医药电商线上购买奥司他韦以早期用药,也未尝不可。”

“但囤药或抢购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大部分非高危人群,感染后并不需要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张振华说,“适当地用一些解热镇痛药,保证充足的休息即可,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在一周内就能自行恢复。”

在张振华看来,大量未经医嘱自行使用奥司他韦的情况,会导致真正需要的人无药可用,还可能造成药物滥用,增加未来耐药病毒出现的几率。

“即便是高危人群,自行使用奥司他韦也只是‘临时方案’。”张振华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部分细菌感染都可能造成流感样症状,若高危患者在用药后2-3天症状仍未缓解,也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更改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知名药师、原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则对“医学界”表示,每年这个季节,奥司他韦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就会出现,但完全没有必要盲目抢购奥司他韦,而是要分人群、分情况来综合评估是否用药。

“首先是要判断自己是否为甲流高危人群”,冀连梅解释称,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孕妇、5岁以下儿童、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肥胖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是高危人群,这些人可以尽早用药以缓解症状。”

“对于这类人,如果就医不方便,是可以在家里适当备一些奥司他韦。”冀连梅说,“如果是非高危且没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了甲流,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使用,待症状消退后停药。”

在冀连梅看来,包括奥司他韦在内的任何药都不能够被神话,“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它只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能缩短病程,比如把5天发病期降到4天,可能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但不代表吃上后就能药到病除,也不适用于所有人。”

“奥司他韦总体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概在15%左右”,她提醒,药品上市后也有一些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如严重过敏,出现幻觉,抽搐等,虽然尚未明确直接的因果关系,仍然建议家长们关注孩子们服药后的反应。

项云则对“医学界”表示,流感高发季时,即便在医院,医生也不可能对每个患儿都进行病原体检测,开具处方基本是根据当季CDC发布的病源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经验和发病人群等因素。

“尤其是当校园中已发现了甲流传播时,家长若观察到孩子出现流感样症状,自行使用1-2天奥司他韦,并配合解热镇痛药也是可以的。‘一窝蜂’地前往医院就诊,反而容易引起交叉感染。”项云说,“但要强调,若孩子服药后数日症状仍未缓解,就要及时前往医院,不得自行延长疗程。”

疫苗接种,我国流感疫情防控的“短板”

尽管流感每年司空见惯,但威胁仍不可小觑。因流行毒株、防控情况等不同,流感病毒致病、致死率也大相径庭。高峰年,根据中疾控2019年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中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

根据《流感监测周报》,当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 pdm09,2023年第七周时在所有流感阳性样本中占比71%。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医学界”,过去几年我国人群中流行的主要流感毒株为甲型H3N2。“如今哨点医院一周就报告了94起H1N1暴发疫情,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说明H1N1在今季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到了年末流行季,它可能还会进一步成为主流毒株。”

“H1N1在历史上是强致病性毒株,导致了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后来虽然逐渐变成弱致病性,但在2009年又再次导致了一波严重的流感疫情。”常荣山说。

“但无论当下毒株的致病力如何变化,相比于新冠病毒,防控流感本来要简单得多。”常荣山对“医学界”表示,“传播能力没那么强,病死率又总体可控,还有有效的抗流感药物,只要老人、儿童的接种率上去了,就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报告的数据,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将因流感就医的风险降低40%至60%、儿童患流感后重症监护病房(PICU)风险降低74%、成年患者入住ICU的风险比未接种疫苗者低59%;孕妇因流感住院的风险平均降低40%......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同样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可相比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全人群接种率可达50%至70%以上,流感疫苗接种始终是我国疫情防控的“短板”,有数据表明,我国整体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5%,接种率最高的学龄前儿童也仅有约12%。而在医护人员之中,2022年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学者的一项调研发现,1697名医务人员中,2021/2022年流感季疫苗接种率为35.4%。

常荣山告诉“医学界”,每年世卫组织都会根据全球的监控数据,提前对下个流行季做出流感疫苗组分的预测推荐,“今季的流行株与预测的相匹配,更应该及时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治疗流感主要采取对症的方式,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健康后果。”常荣山说,“但对于免疫力较差、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或低龄儿童,仍可能造成一定比例的死亡。”

诺如病毒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常发于冬季,也叫做“胃肠道流感”、“冬季呕吐症”。患者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多见,成人以腹泻多见,且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通常不伴有黏液、脓血。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会在2-3天内逐渐消退,症状持续未缓解的患者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等,促进疾病的治愈。

临床上暂时没有治疗诺如病毒的特效药,因此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腹泻比较严重的患者可遵嘱服用蒙脱石散等缓解症状;剧烈恶心、呕吐的患者可遵嘱服用甲氧氯普胺等进行治疗;存在有反酸、胃部灼痛的患者,也可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进行缓解。

另外,长期呕吐、腹泻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机体严重脱水,进而引起体内酸碱紊乱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此时患者需提前进行支持治疗,可以足量补充水分,必要时也可通过静脉给液,补充葡萄糖、氯化钠等进行治疗。

诺如病毒的感染性较强,可通过手-粪-口、呕吐物的气溶胶等传播途径广泛传播。建议患者在发病期间做好个人卫生,家属可以佩戴口罩和手套进行自我防护,降低疾病传染可能性。

    369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