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网 > 短美文 > 励志文章 > 俞洪敏励志文章

俞洪敏励志文章

|小龙

  俞敏洪是一个励志的人物,小编希望通过俞洪敏励志文章,给你们带来正能量!

  俞洪敏励志文章 篇1:笨有笨的好处

  中国有个成语叫“笨鸟先飞”,用来鼓励那些笨人。但人都是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界的,没有办法提前出生,所以没有办法先飞起来;开始上学时都是在同一个年龄,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提前飞起来;等到发现自己比别人笨时,别人已经飞到前面去了,所以想先飞都不可能。那笨鸟能不能飞到目的地呢?答案是能,但需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笨鸟多飞”,你既然先飞不了,飞得比别人慢,那就比别人多飞一点,用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很笨了。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学生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学生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挨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但我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在当天把课文背出来,通常要努力好几天或者一个星期,读上成千上百遍,才能够把课文背出来。老师的白眼没有少挨,但后来好处也渐渐显现出来,那些背诵速度很快的同学,又很快把背出来的课文忘记了。原来速度和遗忘成正比,背诵的速度越快,遗忘的速度也越快。而我由于要背无数遍才能够把课文烂熟于心,就不太容易忘记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重新背课文,而我却依然能够把很多课文从头背到尾,不用复习太多就能够应对考试。

  有一个故事说雄鹰飞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爬到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几年。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目标,有些人一瞬间就能够完成,有些人却需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实现。我们可以把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赋轻而易举就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叫做天才,但这个世界上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否则他们就不会被叫做天才了。事实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天才所统治的,而是由那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养成坚忍不拔的个性的人所统治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做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才,很像是爬金字塔的蜗牛一样,需要超常的耐力和更多的时间。如果有一件事情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完成,我宁可选择更艰难的道路,就像蜗牛一样爬上金字塔而不是像雄鹰一样飞上金字塔,我的生命会因此留下更多的回忆和令人感动的瞬间。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谈恋爱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样,不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尝的味道。当我们站在某一个点上回望过去,凡是能够珍藏心中的日子都是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的日子,是回忆起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日子。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阿甘的生命轨迹所感动,阿甘是一个笨人,是一个傻人,却又成了人们心目中最成功的人。他因为被同学欺负不得不拼命奔跑,结果成了跑得最快的橄榄球队员,他傻得连自己的命都不要抢救战友,结果成了民族英雄,他一心练习乒乓球忘寝废食,结果打成了世界冠军,他努力捕虾一无所获但决不放弃,结果成了最著名的捕虾大王,哪怕他没有目的的环球跑步,也为他赢得了一大堆的追随者。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笨的人并不等于没有成就的人,他身上只要具备两样东西就能够像阿甘一样总有收获,这两样东西一是目标一是专心的坚持,而结果就是自然而来的,就算没有结果也有收获,因为你毕竟有了与众不同的经历。从北京到天津,聪明的人一定会向东走,在几个小时后就能够到达天津,愚笨的人可能会向西走,几年以后绕地球一圈走到了天津,但笨人并不一定吃亏,因为这几年中他实际上已经游历了全世界的山山水水,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在万里苍茫之后再来看天津,其色彩和深度绝非几个小时后到达天津的人能够相比。

  因此,笨有笨的好处。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专心超常的努力,是取得成就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不仅仅需要超常努力,还要心平气和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是成为天才的开始。

  俞洪敏励志文章 篇2:三种力量

  生命之河有不同的方向,但都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生命能够远行,能够历经千山万水,奔流向前。每个人都有出生的那一天,也都有生命终止的那一天。所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都没有太多的不同。因此,生命最重要的是从生到死的那一段旅程怎样走,怎样才能活出精彩和成功。这段旅程证明你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生命,在同样的时空里拥有不同的精彩人生。

  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经经历无数次的失落迷茫,千转百回在浓雾叠嶂中徘徊踟蹰,在一次次愚蠢的错误后终于有所醒悟。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副毒药,只会使自己越来越陷入可怜的境地。只要人活着,苦难和失败就会随时随地降临。我心中曾经充满过抱怨和怨恨:为什么我的父母一无所有?为什么我考大学一次次失败?为什么我得了万人讨厌的肺结核?为什么我出去教课就被记过、处分?为什么领取一个办学执照我就得把自己喝死好几次?但后来我发现,所有这些抱怨除了证明自己无能外没有任何意义。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既然苦难和失败不可避免,那还有比坦然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更好的办法吗?海伦·凯勒坦然接受了自己失明的现实,霍金坦然接受了自己瘫痪的现实,司马迁坦然接受了自己被宫刑的现实。在接受现实后,他们依然不放弃追求,成就了与众不同的人生。当你坦然接受生命中的苦难和失败时,你心里顿时变得像平静的湖水一样,照得见碧蓝的天空和一片片白云,心里变得了无挂碍、了无尘埃。

  第二种力量是奋斗和努力的力量。人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相信奋斗和努力能够改变人生。我们常常讨论命运问题,会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富贵之家,为什么必须从一无所有开始奋斗。但有时候,平白无故地拥有一些东西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药家鑫的父母如果贫穷一点就不会给他买车,不给他买车就不会撞人,不撞人就不会捅人八刀,不把人捅死就不会上断头台。命运之手是环环相扣的。有些东西也许不能改变: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出生境遇,也改变不了自己的长相和身高。但我们应该坚信,奋斗和努力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力量。我非常庆幸自己一路走来,尽管走得磕磕绊绊,但却从来没有放弃。后来我生命中得到的一切都证明了奋斗和努力的力量。我们也许没有好的运气,不能一个筋斗踏上青云,但通过奋斗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些必然的成就。从一个农民到大学生,从一个讲话不完整的人到被认可的老师,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上市公司,我这一路走来,处处都是奋斗和努力的汗水结晶。我相信奋斗的力量。

  第三种力量是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力量。我们发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地践踏着别人往上爬。他们通过巧取豪夺、明枪暗箭、造谣中伤等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大学里就常常有年轻的学生干部为了小小的权力而无所不用其极,认为这就是未来谋取自己人生成功的手段。好在让我们欣慰的是,那些以别人的牺牲为代价来获取自己功利的人最后往往没有很好的下场。我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一面镜子,镜子外面是你,镜子里面是别人和社会:你对镜子里的人笑,他就会对你笑;你对镜子里的人拳脚相加,他也一定会对你拳脚相加。成功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要获得别人帮助的唯一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力量,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这种力量发挥出来,形成你人生的正面气场,把自己置于一片祥和的人际关系中成长。不管你被人欺骗过多少次,暗算过多少次,背叛过多少次,请一定相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是好人。请记住,在你身上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那就是“the power to be nice”--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力量。

  当我们能掌控好这三种力量,在遇到苦难和失败时坦然面对,在人生不济时相信奋斗和努力能够改变现状,在进入社会时能够用一颗善良的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们离生命的成功就不会太远。每个人的生命之路都是不同的,创造出来的成就也是独特的,但生命前行的力量是可以相同的,这些力量让我们能够安装上生命的发动机,飞向任何一片我们想要到达的天空。

  俞洪敏励志文章 篇3:成功是“逼”出来的

  每个月为《新东方英语》杂志写一篇卷首语,原则上应该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繁重的任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索稿时,我都惊慌失措,因为我无比繁忙(主要是因为自己无事生非),从来都没能把稿件预先准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使静下心来,也还得有灵感才能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灵感日趋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

  所以,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在书桌边暗暗“仇恨”编辑部的人,恨他们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稿,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心情沉重、食不甘味。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逼”之下,一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居然结集出版了几本书。尽管出书多少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也没指望多少人读,还常常免费送给学生,但每次见到装帧漂亮的书摆在自己眼前,我还是免不了产生一点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爱,面对自己的作品,心里也总会感到欣喜。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由于天资并不聪颖,我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纵容的老师,我现在一概记忆模糊,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敬。在大学里,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春飞扬、爱情萌动的大学时代,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

  对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来说,学习仅仅意味着为了成绩及格而在考试前被“逼”用功两个星期,考试一结束,教科书一扔,就万事大吉了。就我而言,对大学时代的很多老师,我已经印象有些模糊了,因为这些老师基本属于“宽大型”老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到期末出张考卷,给个分数就完了。这样的老师通常仁慈,常常每个人都能及格。不过,有两个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并心存感激。一位是我们的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我们的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我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狼狈不堪,但却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立在西风中背诵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刻。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长进。

  我最近在读《我在美国做妈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经验的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们不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爱的心情“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我家祖辈种地,我母亲从小就念叨着要我长大当个“先生”(老师),所以尽管她自己都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我没有取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鼓励我再考。最终,我被母亲“逼”着连考三年,最后考上了北大。所以,如果没有严厉的母亲,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中国正在日益变得强大,这强大也是被“逼”出来的。想一想清朝前期,清帝国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眼中除了中国没有世界。结果,鸦片战争惨败,国人这才发现自己成了挨打的对象。人家把圆明园烧了,东西抢了,被抢走的东西到今天都没有还回来。一百多年,在羞辱和悲愤中,国人开始发奋图强。到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赢得了一点民族的尊严和别国的尊敬。也许,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国家和强盗,是他们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比如被老师“逼”着背课文,被同学“逼”着参加活动,被老板“逼”着不断工作,被竞争“逼”着天天学习……也许,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俞洪敏励志文章

    52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