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

|小龙

语文教学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精选篇1)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通常考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近几年考揣摩人物心理活动题型有上升趋势。确实,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神态皆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从一个人物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中,便能揣摩他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考生根据语言环境来准确认识人物的各种描写。要明白,一个人的心理往往就是他的感情、脾性、品质,而心理的流露自然要通过他的言行态度来表示。有的考生不明白肖像描写(外貌与神态)怎能表露人物的品行,其实,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作者都是刻意的、有目的的。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肖像的描写:“他身材高大(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半饥半饱),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时常遭受肉体上的摧残),一把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年岁已大,穷愁潦倒)”,鲁迅每一处描写都是来揭示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般不会作纯客观的描写,“环境描写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因此,环境描写一般起到这么几个作用:(1)往往表现自然条件(氛围)的良好或恶劣;(2)往往交代故事、人物的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3)如在文首,往往为后文的情节、人物作铺垫;(4)往往渲染、烘托或反衬出一种氛围,(5)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修辞手法

根据《考纲》的规定,中考语文涉及7种修辞方法。我们知道,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异类才能相比,回答本体的作用时要抓住喻体的特征,结合内容来回答,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武器”的相似点是什么呢?“武器”的特征是“攻击他人或保护自己的工具”,由此便明白,本体“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思想的作用了。再如排比,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起强调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回答问题不仅要记住这些条件,更要根据语言环境来作答。增强(什么)语势,强调(什么)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各种修辞手法作用不同,考生首先要识记其作用,然后根据文本来回答。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精选篇2)

1 从词语的语境义开窍

[开窍门路]

现代文教学和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语言跳动的脉搏。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所以正确地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能结合语境,认真推敲,也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当时任大学助教,母亲在工厂任中层干部,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百出头些,在 那物价腾贵(普通麻饼被称为高级饼,要卖到数元一只,且还要凭票)的时期,靠这点钱养活一家五口,其拮据可以想见了。

父亲想到自力更生了,他在大杂院井台边,沿墙种了十多株丝瓜。起先,我还

帮助他浇水,且天天跑去看几次,一直看到丝瓜蔓爬满围墙,丝瓜花变成了一条条嫩生生的丝瓜,丝瓜又变成餐桌上香喷喷的丝瓜汤或者炒丝瓜,其间我不知流了多少馋涎呵!

(1) 第一段的“腾贵”是什么意思?

(2) 第二段的“自力更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第(1)题文中“腾贵”后面就用一句话进行解释,通过括号里的话可以确定“腾贵”就是物价飞涨。第(2)题“自力更生”的下一句对此作了解释,答案应为:自己动手种丝瓜,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2. 从代词的上句开窍

[开窍门路]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中找,而且应当由远及近地去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了。例:

依次指出下面语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这些光都不是为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①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的黑暗,热促成了它②的发育。一位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来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③。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这灯光的指引,它④有一天会永存海底。

(1)“它们”指的是

(2)“它”指的是

(3)“如此”指的是

(4)“它”指的是

(解题思路:这些题目都可以从词语的上一句找到答案,通过对应关系,可以知道:①“它们”指的是这些光;②“它”指的是我的心灵;③“如此”指的是不光靠吃米活着;④“它”指的是我的心。)

3 从释句处开窍

[开窍门路]

有些词语的理解从本句中找不到答案,从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些词语往往比较抽象,对他们的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从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仍然是必由之路。与其他情况不同的是,因为他们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释句,释句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开窍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夜黑得很深沉,天顶上只有一小块灰白和偶然的一颗星星。黑暗里有一种呼吸,因为这些控制了白天,占有了黑夜的巨灵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觉,在它们深处的知觉里或许能彼此交感!我和这类东西(奇怪,我总无法把它们叫作树)来往了大半辈子。我从小就赤____地接触它们,我很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但是没有经验的人类到这儿来却感到不安。他们怕危险,怕被关闭,封锁起来,怕抵抗不了那过分强大的力。他们害怕,不但因为水杉的巨大,而且因为它们的奇特。怎能不害怕?这些树是上侏罗纪的一个品种的最后孑遗,那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那时水杉曾蓬勃繁衍在四个大陆之上。人们发现过白垩纪初期的这种古代植物的化石,它们在第三纪始新世和第三世中新世曾覆盖了整个英格兰、欧洲和美洲。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形象,在踏进森林时,巨人树是否提醒了我们,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臭乳未干,十分稚嫩的,这才使我们不安了呢?毫无疑问,我们死去后,这个活着的世界还要庄严地活下去,在这亲友的必然性面前,谁还能作出什么有力的抵抗呢?

(1) 加点词“巨灵”在文中的含意是:

A、一种巨大的特殊的精神。

B、某种作者从孩提时代起就不理解的东西。

C、富有强力而又古老的水杉林。

D、人类蒙昧时期臆造的神秘的幽灵。

(2) 联系上下文的语言,在文中找出一句能说明划横线句子“奇特”一词所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第(1)题“巨灵”一词的释句在下文,“我很

懂得它们——它们的强力和古老。”这句话揭示了“巨灵”的内涵。正确的答案应是C。第(2)题原文划线句子之后就开始对划线句子进行解释,先解释“害怕”,然后解释“奇特”,正确答案应为:这是个令人目眩神骇的纪念品,纪念着地球洪荒时代的形象。)

中考语文阅读题解题方法(精选篇3)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