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

|育祥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需求,精心策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它是教学的蓝图,旨在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1】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的实施和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应用效果

随着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育在教材改革创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学生成绩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仍有一些问题见诸小学语文教学,如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合作能力较弱等。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叫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它不同于以往课上传授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反转教学环节,教师提前录制微课视频作为学习资源[1],制作课前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并完成,后由教师在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下,于课堂上创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动解决疑难。这教育技术背景下促进学生进阶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录——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1.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确定微课录制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到了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从现实到幻象再回到现实,反复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造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同情、对黑暗社会控诉的情感。因此笔者将微课知识点设定为“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准备素材

素材包括:①虚实结合的内涵及功能阐述;②搜集课文、古诗和优秀习作中虚实结合实例,分析讲解;③解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虚实结合一例,体会其作用。把以上内容制作成PPT。写好讲解词,用CamtasiaStudio软件进行录制,最终形成微课。

2.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前置性的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习中完成的内容。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任务单分两部分内容。(1)自学、资源助学①读一读,写一写:兜着蜷着火焰摇篮围裙暖烘烘填满橱窗裂缝灵魂蜷腿火柴梗②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③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文字……你能再补充一些关于安徒生或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资料吗?④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请把课文分成3个部分,并提炼小标题。⑤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⑥你能完成下面这张表吗?(2)互动探究、展示提升①疑难探究第一,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解决小组成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汇总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第二,师生互动,疑难探究。(探究上一环节未能解决的疑难,对本环节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互动,以保证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预设问题一: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思考: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预设问题二: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那么感动(交流写作方法)?②进阶练习第一,读完这个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女孩说。请读诗歌《你别问,这是问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第二,春天已经到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运用微课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3.教学流程

(1)课前把微课、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2)收任务单,根据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设计。(3)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师:(导入)大年夜是幸福温馨的,在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的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在寒冷的大街上卖火柴,这一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再读课题——生(齐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师:现在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小组成员(4人一组)在预习课文中的疑惑,实在解决不了的,我们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学生开始讨论,师巡视,查看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师:现在,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部分学生:解决了。师:没能解决的,请举手!生:文中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提起“大年夜”?师:你读书真仔细。同学们,文中出现了几次“大年夜”?生:3次。师:分别是哪3次?谁能读一读?生:第一次是在开头第一自然段“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第二次是第三自然段“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第三次是十一自然段“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师:非常准确,我请一位同学再读这三次大年夜。(指生读)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这三句话。(生齐读)师:同学们,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小女孩很可怜,大年夜还在大街上卖火柴。生:小女孩命运很悲惨,有家不能回。师:大年夜里别人有可能在干什么?生:在一起聚会,吃饭!生:守岁,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师:是啊,大年夜里本来是大家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是享受家庭温暖的时候,可是小女孩却在这样的大年夜里出来卖火柴,甚至最后冻死在街头……生:我明白了!大年夜本应该团圆,可是小女孩不能回家,这样写更让人觉得小女孩的可怜,她的命运实在太悲惨了!师:是啊!三次写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更加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我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怜悯。师:请同学们怀着对小女孩的同情,读一读出现“大年夜”的句子。(生自由读)师:小女孩命运悲惨,真让人同情,让我们齐读这三次“大年夜”。(生齐读)师:还有其他没有解决的问题吗?生:老师,为什么火柴能在墙上擦燃?师:哦,你可真细心,是啊,今天的火柴能在墙上擦燃吗?生:不能。师:为什么小女孩可以呢,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一点?生:老师,我知道,因为安徒生在写这篇故事的时候用的火柴和今天不一样,我预习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就上网查了,因为那时候人们用的是黄磷火柴,在粗糙的地方一擦就能着。师:同学们请给他鼓掌。(全班学生鼓掌)师:我要表扬提问题的同学和回答问题的同学。学习首先要仔细,勇于提出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可以共同探究,希望你们都能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师:各小组还有没能解决的问题吗?……师:解决了你们的问题,老师也要提问(PPT出示课件预设问题)文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这一问我们小组已经解决过了,第一个“幸福”是她在美好的幻想中感受到的,第二个“幸福”是她已经冻死,不会再有寒冷、孤独、痛苦、冷漠、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让人更加同情她的命运。师:说得非常简洁。她根本没有得到幸福,她只是在5次擦燃火柴的幻想中感受到了那假想的“幸福”,命运多么悲惨,小女孩多么可怜,你能把这中悲惨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读)?师: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说,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那么感动?生:我从微课中学到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我觉得,每一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都是虚写,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可怜。生:还有作者对小女孩的外貌,衣着描写,你看,她是赤着脚,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都让我觉得小女孩好可怜。生:环境设定也让我觉得小女孩很悲惨。在大年夜里,下着雪,家里冷,人情更冷,现实太残酷了。生:我觉得故事写得很真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方法。师:“很真实”,这一点你感受很对。安徒生虽然写的是童话,但他就是要对旧制度的腐败丑陋进行揭露,所以故事中想象的部分都非常合理,这样我们读起来才觉得真实可感。生:我觉得最后一段,“小女孩冻死在街头,脸上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还有好多内容没有写,读起来真想哭。师:是啊!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人们会说什么呢?有人同情她吗?这一切都留给我们慢慢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上进阶练习第一小题(出示PPT课件)。(生读小诗,完成进阶练习,师巡视。)师: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生:小女孩你真是太可怜了,当时的社会真是太黑暗了,如果我在你身边,我一定会让你跟我回家,一起过一个温馨的大年夜。生:你的衣服太破了,你一定很饿,来我家吧,我把最喜欢的衣服给你穿,然后我们一起上学,我们的学校可好了。……师:微课中我们学习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课下请同学们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完成任务单上进阶练习第二小题。

三、教学反思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第一,避免了“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本节课利用前置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生生互动环节中,学生活动氛围浓厚,提出的问题涉及较广,反馈良好。师生互动环节,轻松开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合作互动的小组文化有利于待优生及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平日里不敢提问或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乐于和同学、教师交流,大胆表达,由此获得更强的学习动机,获得成就感。第三,课前录制的微课和前置任务单的最大优点,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控制学习进度、节奏,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查找资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学习中的互动,让学生更自主学习,爱上学习。当然,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翻转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我们仍有很多疑问,如哪类课文更适合翻转?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教师应提升自己哪些专业素养才能更科学有效的利用这种新兴教学模式?我们仍需不断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卖火柴的小女孩;钻研教材;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少有的结局悲伤的故事之一,让人读来感慨万千,让读者也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为小女孩的命运潸然泪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这篇文章。在教学这篇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本文包含了明暗两条线索,深入思考文章的结构,发现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含意。

一、文章的线索

这篇文章的明线是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所发生的事情,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而写;而暗线则是小女孩自身环境、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篇童话中,对小女孩的描写有三个关键词,“乖巧”“美丽”“可怜”,这三个词贯穿了整篇文章。

小女孩的“乖巧”表现在:(1)对父亲的责骂,她逆来顺受。“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这句话让我们发现,小女孩对于父亲的打骂她没有感到任何不妥,没有对父母没有尽到责任的抱怨,反而还带有自责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挣到钱对不起家人。(2)对别人欺负的忍气吞声。“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这里我们发现当时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对他人状况的无同情心,甚至还要雪上加霜。但小女孩对这样的状况已经麻木,她可能已经习以为常,她的内心中对这样的状况只有认同,没有反抗。(3)对未来没有期待。整篇文章中没有写到小女孩对现在的生活有任何不满,也没有写到她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小女孩是乖巧的、安静的、没有生气的。

小女孩的美丽既表现在她的外表上,又表现在她的内心。小女孩内心的美丽反映在她对现实生活的包容和容易满足。虽然她的生活处境已经很差了,但内心对于这样的家庭和现实状况还是用她小小的内心包容了。她的父亲对她那样的苛刻,养家的责任在她小小的肩膀上,但她对父母、奶奶依然有爱,从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孝顺。在卖火柴的过程中,她并不求发财,甚至不求吃饱,只求能赚取一点点钱,她是那样的容易满足。

她的可怜则反映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家庭中的虐待,社会中的冷漠,无人关心,她的生活是不能再糟糕了。

二、小女孩的名字

在这篇童话中,小女孩没有名字,不像“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还有一个形象的代表自己特点的名字。这样的小女孩没有姓名、没有社会关系,无人在意,她微不足道,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们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这个小女孩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孩子们的悲惨生活,让我们动容,也让我们了解到不知她一个人处于这样的状况中,还有无数这样的孩子存在。通过她反映出的残酷社会现实,令我们无法忽视,感到深深的痛心。

三、教学感触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提出了问题:“文中有三个描述小女孩的关键词,请大家找一找。”孩子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乖巧、美丽、可怜”。在分析了课文中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及幻想的场景,并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回头深入分析了小女孩的三个特征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小女孩的性格特征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本文的教学流畅自然,学生在娓娓的朗读中发现了现实和幻想的巨大差距,发现了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不该如此的命运,通过前后呼应教学设计的方法,学习时学生的领悟没有遇到困难,能够直击课文所反映的核心。深挖教材让我们对文章蕴含的深意了然于心,也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内心震撼,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就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3】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

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4】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从几句重点语句的理解入手,通过分析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和心情,以此为切入点来体会理解作者所寄予的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为了更好的理解小女孩的这一处境,我让学生与自己在过春节、中秋节时喜庆热闹、家人团聚的情景做了个比较,通过对比学生更加深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最后,我让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几句心里话,学生的踊跃发言和他们的种种设想超出了我的预想。

这节课结束后,我在总结得失时又发现,虽然在解决重难点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朗读方面却做得不够,应该在朗读方面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朴素自然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小女孩的形象,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5】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是这样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今天教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子》一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以前为了暖和暖和,自己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想。这种种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本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其情景,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心,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落实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这样既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条件。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具体如下: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姑娘是怎样度过大年夜的,她在大年夜都有哪些幻想,结果怎样?”“你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与小女孩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了解小女孩的心理变化 . 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悟 ,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讲的再动情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改变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的模式,重现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学生个人圈点、勾画、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悟、理解和体会,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学会读书。我觉得学生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启发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体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做到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课堂上我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把课上学习推向深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后,为什么看到的是种种幻想,而现实又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我的提问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再次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女孩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是种种幻想,因为她常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 . 领悟到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一样能得到欢乐,()得到圣诞节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说明火炉、烤鹅、节日礼物、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是她临死以前在幻觉中才出现。这些美妙的幻想与小女孩冷酷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她在临死前“两腮通红,嘴角带者微笑……”。通过讨论,学生对这段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幸福”对小女孩来说其实真正的含义是受罪和死亡。这时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了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读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是我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论述,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由文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在课内,得结于课外。我在让学生深入感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用笔谈一谈我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由此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 1 、文章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时间不够,在读书的技巧上我有些地方还比较欠缺,比如读:“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时“终于”读时重读还要带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语气。我在范读时没有到位,使这一地方有遗憾,我会找时间再去指导。 2 、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的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太少。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共同进步。 3 、在最后环节同学们说说小女孩的大年夜与我们的大年夜有什么不同时,因为时间紧,使同学们没有畅所欲言。同时我也感受到我的知识面还太窄,还需要不断充电,使以后在教学中能如鱼得水。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800字《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篇6】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

这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设置情境,促进生本对话。

崔峦老师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歌曲,再以教师动情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寻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为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直接把研究主题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部分,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仔细研读,感受文章主题。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小组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我设置了让学生说一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的问题。为使学生更有话说,我先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

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世界的情感,我还上网收集了一些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们的图片和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了之后,交流他们看过之后的感受,并为学生准备了一次写作训练:以《我与__比童年》为题写一写读文后的感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还算顺利,但由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凑,对“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只好放入下一课时完成,所收集的一些图片也只能让学生在下一课时欣赏,一节课的教学显得不够完整,这些都有待于本人今后教学水平的继续提高。

    5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