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

|梦荧

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5)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4、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呢?然后呢?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解放军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人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丙组300252四人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过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四、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的一个百分数,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人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6】

设计说明

扇形统计图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中较难的一种,它能恰到好处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统计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来教学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

设计时,化繁为简,注重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时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学习材料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在观察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阶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不但使课堂教学具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运用PPT课件辅助教学,直观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计时,教师充分利用课件的便利性和直观性。在探索部分,巧妙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分析部分,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体现

PPT课件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但我们的膳食是否平衡呢?老师这里有一幅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

师:它是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并用直观的宝塔图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设计意图: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

2.对比归纳,分析特点。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去掉最后一列百分比的数据)

师: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图中的数据呢?

(条形统计图)

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同学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

师:大家再来看一下这张统计表,我们增加一个栏目“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不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不能)有没有哪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7】

一、模拟片段教学与说课的区别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学重在“怎样教”。

二、模拟课堂片段教学应注意的几方面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有所选择;字体规范;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 《认识几分之一》 《连续退位减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时板书。

三、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1、计算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注重算理的引导与表述(如:9加几,凑十法);板书的巧妙设计:色笔、横线、位置

2、空间与图形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板书不可少;案例:《复式条形统计图》

4、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其它一些问题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3、复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商的变化规律》

4、如何小结?

5、要充分利用资源—————没有三角板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8】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吴正宪,张齐华,杨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1.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事件或行为从图表中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根有据地思考与分析;能根据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像,想到图背后的事件或行为。

2.感受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感受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选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根有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看图

师:同学们,找相同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如果给你四幅图,让你找相同,还会吗?

生:会

师:那就开始吧。

生1:它们都是折线统计图。

师:没错,我们就用折线统计图的眼光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相同?

生2:我看到都有横轴和纵轴

师:眼力不错,看出都有两条轴。(画出两条轴)还有吗?

生3:我看到都有时间和速度。

师:的确,它们都有两个量。(贴出卡片:速度、时间。呈现如下板书:)还有吗?

生4:它们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线。

师:你真会观察。这样吧,先给你所说的这些线起个名字——折线。四幅图都有折线。(板书:折线)还有别的相同吗?

生:没有了。

师(指着图问):看看这两个量,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指名操作,学生将板书修正如下:)

师:瞧,他这么一摆,又摆出了一处相同,横轴都表示什么?(生齐:时间。)纵轴呢?(生齐:速度。)

师:看来,找相同难不倒大家,我们换个游戏——找不同。

生1:它们的折线都不相同。

师: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折线不同。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图中,折线都表示出了谁和谁的关系?

生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将本课的生长点立于折线统计图,并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拉开本课的序幕,让学生一下子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看图方法的探索中,既复习了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经历“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二、找关系

㈠创设情境

师:讲到速度与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车从“久久厝边超市”来到我们晋江三实小。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不告诉你们。给段声音,看谁能听出来。(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

师:听出来了?

生1:我听到汽车一开始是越来越快。然后就越来越慢。

师:听力不错。你说的越来越快,我们如果称它为速度增加,那么越来越慢就称为——

生1:速度减小。

师:聪明。只是,速度增加后马上就减小吗?

生2:不是,中间的一段速度是保持不变的。

师:很好,就用你的这个词——保持不变。

师:原来,汽车的速度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先是——(生:速度增加),接着——(生:保持不变),然后——(生:速度减小)。

师:想一想,刚才的四幅图,哪一幅能表示出汽车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1:图三。

师:都选图三吗?

生2:图四。

师:瞧,

师:商量商量,是让我把答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生:自己研究。

师:有志气,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现在请大家拿出抽屉里的探究单,选一幅自图进行研究,你可以选图三,也可以选四图四。开始吧。

㈡自主探究

㈢反馈交流图三

1.交流第一题

(1)体会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动态过程

(指名汇报第一题表中的数据)

师:有谁和他填的不一样的吗?

生:没有。

师:看来,每个时间点只有一个速度和它相对应。

【教学意图】本节课上,学生答案都一致。其实,我更希望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如果不同的答案,则可根据生成引导学生比较,谁对谁错?怎么看出来?这样既复习了用数对知识看点的方法,还可使函数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得更深刻。正因为每个时间点都对应着的速度,因此可将这无数个点汇集成折线,才表示出了汽车的行驶速度变化情况。

(2)完善图中的信息。

师:看着你们填的数据,我注意到第一个空格是的速度是0,最后一个空格的速度也是0。那么这两个0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第一个0是第0分的速度,最后一个0是第四分的速度。

师:时间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表上看出来的。

师:图上看得出来吗?

生1:图上也看得出来。

师:还有不同吗?

生2:第一个0是汽车起动时速度为0,第二个0是汽车停止时的速度为0。

师:真了不起,他联系了生活实际,想到汽车的运动状态。还有不同吗?

生3:第一个0,汽车在“久久厝边超市”,第二个0,汽车在三实小。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那我把这两条信息填到图中。(在探究单上补上两个地点的词语)

这么一交流,我们发现,原来表格中藏着这么多知识!同学们,交流快乐吗?(生:快乐)。让我们继续交流第二题。

2.交流第二题

(指名学生交流)

(1)师生互动

师:我们来看看他填写的第一句话。“从第0分到第1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横轴看出来的。

师:哦,横看看,看出了时间的变化。(板书:横看)那么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2:从纵轴上看出来的。

师:竖看看,看出了速度的变化。(板书:竖看)

师:结合横看、竖看得到的信息想一想(板书:想一想):时间在变,速度在(生:增加),所以这段折线表示速度增加。

师:我们这么一交流,不仅知道了这一段为什么表示出速度增加,还知道了看图的方法。

(2)生生互动

师:我们就像这样继续交流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好吗?

生齐:好。

师:那么下面的交流活动就交给同桌进行了,开始交流吧。

3.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

师:汽车的行驶情况现在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汽车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略)

师:说得怎样?

生(齐):很好!

师:那就把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对汽车的行驶情况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4.数__想

师: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生1:1200米。

生2:800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800的?

生2,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时间是两分钟,每分钟速度是400米,所以路程是800米。

师:你怎么却说是1200米呢?

生1:我把时间看成了三分钟。

师:你也是横看,看出时间,竖看,看出速度后算出来的吧?

生2点点头。

师:原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得用到看图找关系的方法。现在,你们会看图找关系了吗?

㈣反馈交流图四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四(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图四的图),刚才谁是研究图四的?现在你还认为它能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吗?

生:不能。因为汽车不可能一下子把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

师:你说的一下子是指它的时间——(生:很短),从图上来看,边很短的时间都没变,都在0分这一时刻。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没有时间,速度是不可能变化的。

师:说得多好啊,那么你认为第一段的折线要怎么摆放才合适?(指名上台调整第一段折线)

师:这样可以了吗?

生1:不行,第三段不对,要这样摆。(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么一摆,不就是图三了吗?

三、拓展延伸

㈠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

师:同学们,我们用看图找关系的方法排除了错误的图,留下了正确的图。你们觉得这样的学习好玩吗?

生(齐)好玩

师:还想不想看看别的图?

生(齐):想

师:瞧,图来了。

师:这两幅图中有一幅表示的是林老师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在那儿看了一会儿报纸后回家。请问:是哪幅?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略

师:如果是图A,林老师的散步情况又是怎样的?

生答略。

师:看来,简单的看图找关系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我想请来一幅难度很大的图,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齐):有。

师:好的,一起来看看。

师:这幅图描述的是谁和谁的关系?

生1:是足球场的音量和时间的关系。

师:是的,这是我看过的一场足球比赛,从音量和时间的关系来看,你觉得精彩吗?

生:精彩。

师:精彩的球赛还需要有精彩的解说员。现在我们就开展优秀解说员评比活动。谁能解说得精彩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

师:同学们,要当好优秀解说员,解说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要说清楚时间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

师:也就是说要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本领——看图找关系。这个要求很重要。还有补充吗?

生2:要关注场上的变化,说清楚比赛的情况。

师:也就是要根据图想像赛场的情况。这个建议不错。还有吗?

生3:要说的大声些,要有感染力,能带动观众。

师:这是个高标准,我觉得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师:解说标准制定好了,我们就开始PK吧,

(指名同学解说,其余学生点评,教师给学生颁发“优秀解说员”证。过程略)

【设计意图】出示足球场的音量变化图时,课已进入尾声。这幅图如果只让学生看图说出时间与音量的关系,显然肤浅了;如果只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说出上下半场各用时多少,中场休息用时多少,显然片面了;如果要完成以上所有任务,时间不允许,且有重复教学的嫌疑。此时,应如何延续本节课的坡度与梯度?如何将学生的思维标杆立于点?我想到了评选优秀解说员的数学活动,因为PK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PK前约定评比标准,使学生明确看图的要求:既要看出音量与时间的关系,还要合理地想像图背后隐藏的故事。PK过程与学生的评价,使学生提升看图找关系的能力,也感受到本课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课的乐趣。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篇10】

设计说明

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画法、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内容。教学设计中,重点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加深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不同条件和问题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对于观察范围随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知识的复习,采用结合具体实例复习的方法,还可以列举一些应用此部分知识来解释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借鉴教材“独立思考”板块进行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构建知识网络。

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示范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的圆与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分类复习

1.复习圆的相关知识。

(1)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什么确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画圆时圆规带有针尖的脚所在的点叫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r=或d=2r

(3)圆周率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取值多少?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通常用字母π来表示,一般取值3.14。

(4)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C=2πr或C=πd S=πr2

(5)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用转化法推导出来的。

(6)复习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带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带有铅笔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

2.完成教材104页1题。(课件出示)

左图:圆的直径=(6)cm;

正方形的周长=(24)cm。

右图:圆的直径=(8)cm;

梯形的上底=(8)cm;

梯形的高=(4)cm。

3.完成教材105页2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C=2πr或C=πd S=πr2

(2)列式解答。

C(1)=2×3.14×2=12.56(cm)

S(1)=3.14×22=12.56(cm2)

C(2)=3.14×3=9.42(cm)

S(2)=3.14×(3÷2)2=7.065(cm2)

    4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