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主题教案

|新华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三、总结交流,揭示道理

1、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重点是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赶走了。”等含义深刻的句段。)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

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黄冈》第9课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雪花飞舞

绽出新绿瑟瑟发抖

开出花朵鲜花凋谢

【教后反思】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显现出来,但所有的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就以“孩子”“春天”为切入点。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孩子与春天有关的对比变化。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4

第一课时

重点:听说认读四会单词:familyparentsuncleauntbabybrother

难点:理解parentsuncleauntbabybrother等词的含义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学生的家庭成员照片

5、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第二册学生用书Unit2《Fatherandmother》的歌曲,让孩子边唱边表演。

2、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孩子抢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familytree,请孩子把fathermother等贴在familytree相应的位置上,大声读一读。

3、教师出示课件(自己的家庭照片),用Thisismy….She/Heis.…进行介绍和描述。

4、孩子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尝试用Thisismy….She/Heis.…进行介绍和描述。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课件说:“Doyouknowthisismyfamily?教师把family这个单词贴在黑板上familytree的顶端。教师:Ihaveabigfamily.Howmanypeopleinmyfamily?学生回答。再问:Howmanypeopleinyourfamily.鼓励孩子回答。Thisismymother.Thisismyfather.Theyaremyparents.教师带读,学生练词。教师把parents贴在familytree上相应的位置。教师指自己的家庭成员说:“Thisismyuncle.Thisismyaunt。”并把两个单词贴在familytree上,说:“Myuncleismyfather’sormother’sbrother.Myauntismyfather’sormymother’ssister.”

2、播放配套课件:教师说:“ThisisAmy’sfamily.HowmanypeopleinAmy’sfamily.Whoarethey?”指课件中的单词认读。

3、教师分别出示Amy的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孩子说说单词。

让孩子扮演Amy。其他孩子表演Amy的家庭成员,孩子用“Thisismy….”介绍家庭成员。

4、进行Groupwork的练习,先让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上,介绍和描述家庭成员。孩子仿照例子在小组中互相介绍。然后学生到前面介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Listentoasong《Comeandseemyfamily》

2、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相互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同组同学根据描述画出来。看看描述的是否准确。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边看视频边学唱《Comeandseemyfamily》

第二课时

重点:熟练掌握句型Howmany……arethere?的用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难点:理解Let’stalk中句子的含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运用

教具准备:

配套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4/B/Let’stalk]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教师和学生的家庭照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Singthesong(上节课扩展练习的中的歌曲)

鼓励孩子边唱边演

单词抢答: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快速抢答

教师少拿一张卡片,让孩子猜猜。“Howmanycardsinmyhand?”

教师将卡片码成一沓,问:“Howmanycardsinmyhand?”

教师将卡片藏在身后,问:“Howmanycardsinmyhand?”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出示上一课Let’slearn部分的课件。说:“ThisisAmy’sfamily.Howmanypeoplearethereinmyfamily?Whoarethey?”引导学生回答:“Theyaremyfather,mymother,myaunt,…”

猜一猜:

教师分别请几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提问:Howmanypeoplearethereinmyfamily?Whoarethey?”大家试着猜一猜,用句子:”Thereare…peopleinthepicture.Theyaremy….”来回答。小组里进行猜一猜的活动。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照片:(把照片在孩子面前晃一下)问:Howmanypeoplearethereinmyfamily?。学生说:“Thereare6peopleinyourfamily.”教师说:“Myfamilyhas6members.”

教师提问一些学生Howmanypeoplearethereinthepicture?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再请孩子用Myfamilyhas…members.的句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问答练习。

教师指着人数较少的家庭说:“That’sonly3”学生跟读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

播放课件,让孩子边听边看。但学生在最后一组对话发生疑问时,教师说:“But,that’sonly6.”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指着小狗说:“Gee,andmylittlepuppy.”节puppy的含义。

再放录音,让孩子跟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给课件中的人物配音。

7、Let’scount

(本节课授课中,根据各小组回答问题和听讲情况,教师为每组设立一个苹果树,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贴苹果评价)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问:“Howmanyapplesarethereonthetree?”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看书中的练习,孩子两人一小组作问答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Whoarethey?

教师快速出示Amy的家庭成员照片,让孩子猜猜Whoarethey?学生小组游戏。

2、猜一猜

一学生蒙上眼睛,几组学生分别claphands、stepfeet、knockatthedoor,让孩子猜一猜Howmanypeoplearethere?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活动:相互了解一下同学的家庭情况

运用句型:

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

Whoarethey?

Myfamilyhas…members

小组活动时更换自己的同伴,跟新同伴做对话

板书设计:

Unit6Meetmyfamily

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

Whoarethey?

Myfamilyhas7members.

Butthat’sonly6

第三课时

重点:熟练掌握四个单词的拼写。

难点:单词的正确拼、读、写。

教具准备:

1、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4/B/Let’slearn]

3、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学生的小英语练习本

5、大字母卡片,每组一套的小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教师提问:

Howmanyboysarethereinourclassroom?

Howmanygirlsarethereinourclassroom?

Howmanydesksarethereinourclassroom?

….

针对Howmany…?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问答练习。

Listenandact

听一听,做一做。教师说出家庭成员的单词,孩子听到后表演。

看一看,传一传

各组的第一个孩子看卡片,向后耳语传单词,最后一个学生说出来,看看那个小组传得最快最准。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出示Readandwrite部分的课件,问“Whatcanyousee?”学生根据情况说出家庭成员的单词。

教师出示词卡,孩子抢答单词,指导每个词读音时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单词的最后尾音(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

教师板书四会单词,学生边拼读,便跟着老师书空练习。每个单词,分别请每组一名同学拼拼,比一比谁拼读的熟练,快速。

教师遮盖单词,孩子试拼每一词。在小组里进行拼读练习,学生互为小老师,互相帮助。

教师出示卡片,让孩子拼出相应的单词,哪组拼出的多奖励一个苹果标志,拼出的单词最多的组获胜。

教师贴出图片,问:“Canyouspellthesewords?”学生回答并拼出单词。教师把家庭成员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的四线三格中。

6、出示单词,讨论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请学生板书字头,及时地纠正问题。孩子自己拼写单词。

7、学生独立填写Writeandsay.的内容,填完后,大声读一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拼词,学生听完后猜出单词,比比谁最快,谁猜出得最多。

在小组中进行练习

2、拼一拼,传一传

教师告诉每组第一个一个词,它必须以拼读的形式告诉其他同学,比一比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师出示图画“小熊lulu的一家”,学生用句型:Howmanypeoplearethereinlulu’sfamily?Whoarethey?等进行对话。(一个孩子扮演lulu)

对话完成后,让孩子把家庭成员的单词写在词卡上,请几个同学分别把自己的答案贴在图画上的人物旁。

第四课时

重点:词汇:doctor,nurse,driver,farmer,baseballplayer.

句型:What’syourfather?Myfatherisadoctor.

难点:单词发音:baseballplayer

Myfatherisadoctor.中的“a”的强调。

教具准备:

1.人物职业的图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单词卡片

4.第四课时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做“What’smissing”游戏:教师使用词卡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让学生认读,然后抽出其中一张,让学生再次认读后说出少了哪一张。

2.教学歌谣:可爱的home。

Home是我可爱的家,

墙上的picture美佳佳。

右边的woman是mother,

左边的man是father.

可爱的friend是谁呀?

是我student人人夸。

3.Singasong《Comeandseemyfamily》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Talkaboutthefamily: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Whoarethey?

2.模仿老师说句子,做连锁游戏:Mymotheristhin,shelikesmusic.Whataboutyour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3.教师指着自己说:I’mateacher.再指着一名学生说:Heisastudent.然后自问自答:What’she?Heisastudent.教师问学生:What’she?引导他们说出:Heisastudent.

4.教师分别拿出画有医生、护士和农民的图片,问学生:What’she/she?引导他们说出:He/Sheisadoctor/nurse/farmer.并教读这三个单词。

5.教师分别拿出画有baseballplayer和driver的图片,启发学生通过提问What’she/she?来得知答案。并学习baseballplayer,driver.

6.看教学视频课件做对话练习。

可参考的对话内容:

What’syourfather?Myfatherisadoctor.He’stall.Helikessport.

What’syourbrother?He’sabaseballplayer.He’sstrong.Helikessports.

What’syourmother?Mymotherisanurse.She’sthin.Shelikesmusic.

What’syourfather?Myfatherisadriver.He’sfat.Helikesplayingcomputergames.

What’syourgrandpa?He’safarmer.Helikespainting.

7.听录音,跟读课文。

8.看Let’slearn(B)的动画课件,学习单词。

9.教师出示本课时所学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10.学生给动画配音,用其他职业单词作替换练习。

1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从事各种职业的动作,教师发指令“Actlike…”

12.让学生看Let’sdo的动画课件,边看边学说并模仿做动作。

13.两人一组根据操练Let’sdo的内容,一人发指令,一人做动作。教师可适当告诉学生一些其他职业的词汇。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猜猜看。教师请一个学生上来表演人物,要求表演出人物的职业、外貌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其他学生猜:Heisa…/He’s…/Helikes…

2.计时猜词竞赛

每个小组5-6人,小组之间进行计时猜词比赛。

比赛规则:教师准备好写有英文单词doctor,farmer,nurse,driver,teacher,student,baseballplayer的单词卡。每个小组依次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比赛前,小组内的第一名学生坐在椅子上,其他学生面对该名学生蹲在地上。教师站在这名学生的椅子后面,手拿单词卡放在他的头上。比赛计时3分钟,教师最好指派一名学生帮忙计时。比赛开始,教师出示第一张单词卡,蹲在地上的学生要看着这个单词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述出此单词的含义。(如用语言表达则不能直接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如果说出,视为犯规。)坐在椅子上的学生要根据组内同学的表述来说出英文单词。猜对计分并换人。第二名学生坐在椅子上,继续猜词。如有学生没猜对单词则不能换人,教师出示下一张单词卡让该学生继续猜,直到猜中单词时才可换人。按此规则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坐到椅子上进行猜词,直到计时停止,比赛结束。最后看哪个小组猜对的词最多,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Let’ssing:《Myfatherisadoctor》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学唱。然后用其他词汇替换演唱歌曲,如“Mymotherisateacher.”。

第五课时

重点:句型Isthisyour…?What’syour…?Helooks…

难点:句型:Theylookyoung.Aretheyfarmers?

教具准备:

1.不同人物的图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单词卡片

4.学生带父母亲的单人照和家庭相册。

5.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baseballplayer,driver,doctor,farmer,nurse

2.Let’sdo:Actlikeateacher/doctor/nurse/farmer/driver/baseballplayer.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提问:What’syourmother/father?学生回答问题后,继续问其他学生。

2.Let’schant:听录音,学歌谣。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唱歌谣。

3.教师出示一人物图片,说:Look!Helooksstrong.教师出示另一张人物图片问:Doeshelookstrong?引导学生回答:No.Helooksfat.教师再出示其他人物图片,让学生用He/Shelooks…来表达。

4.教师找两个较瘦的学生到前面来,指着他们说:Theylookthin.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Theylook…

5.教师指着一学生家庭照片上的人物问:Isthisyourmother/father?启发学生回答:Yes,she/heis.No,she/heisn’t.

6.教师指着一学生照片上的两位老人说:Theylookold.Aretheyyourgrandpaandgrandma?引导学生回答:Yes,theyaremygrandpaandgrandma.教师再继续问:Aretheyworkers?鼓励学生用Yes,theyare.No,theyaren’t.来回答。

7.教师分别出示Amy的叔叔,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图片,问学生:Whoarethey?

8.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后回答问题。

出示uncle的图片问:Who’sthisman?

出示aunt的图片问:IsthisAmy’saunt?

出示father的图片问:IsthisAmy’sfather?

出示mother的图片问:What’shermother?

出示grandpa和grandma的图片问:Whoarethey?Aretheyfarmers?

10.听录音,跟读课文。

11.两人一组给对话中的人物配音。

12.两人一组用自己的家庭照片模仿本课做对话练习。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猜猜看

1.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父母的照片,分别出示给全班学生看,让他们用句型Isthisyour…?来猜照片上是谁的父母。

2.教师每次找三至四个学生到前面来,小声告诉他们一种职业,让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动作表情,用Arethey…?来猜他们所表演的是哪种职业。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Trytochant.

Work,work,work,work!

Peopleworkeveryday.

Fatherswork.

Motherswork.

Teacherswork.

Nurseswork.

Workathome.

Workatschool.

Workeverywhere.

Work,work,work,work!

板书设计:

Unit6Meetmyfamily

Helooksstrong.

Isthisyour…?

Yes,she/heis.

What’syour…?

He/sheis…

教案点评:

本课时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情景中学习句型Isthisyour...?He/Shelooks...What&39;she/she?Theylook...Arethey...?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对该话题感到亲切,教学新句型时教师运用学生的家庭照片,在师生的对话中自然的呈现新知和操练句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操练对话。本堂课教学层次分明,教师引导适当,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课时

重点:单词nurse,doctor,farmer,driver的拼写。

难点:I’mgoingtobea…

教具准备:

1.图片nurse,doctor,farmer,driver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口语练习: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

Whoarethey?

Whatarethey?

2.让学生改编B部分的chant,然后表演出来。教师对表现出色的应即使给予奖励。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表示表职业的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贴在黑板上。

2.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把图片贴到相应的单词下。

3.教师:I’mateacher,butyouarestudentsnow.Whatareyougoingtobe?(教师指着图片提示学生:Areyougoingtobeadriver?)引导学生说出:I’mgoingtobea…

4.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展一些职业词汇:publicservant,businessman/businesswoman,soldier,tailor,architect,waiter/waitress,journalist,carpenter.

5.当学生说出I’mgoingtobeadriver,nurse,doctor,farmer时,问学生Canyouspellthisword?

6.看单词卡,拼读单词。

7.教师在四线格中示范书写单词,学生在本上模仿拼写。

8.教师出示Writeandsay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短文。

9.通过Readandwrite部分的动画来学习本部分的内容。

10.学生小组为单位,模仿Writeandsay部分表演,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拼读单词列队比赛

将全班分成两组,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字母卡片,不常用的字母(如Q,Z)可以一人多拿几张,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单词,如ship,或出示一张轮船的图片,两个组持S,H,I,P字母的学生应立即站到讲台前按顺序站好队,先按正确次序排好队的为优胜。

2.字母组词。

教师准备几套与本课所学单词有关的字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出单词,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多。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Let’scheck练习: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录音内容为:

1)Isthisyourgrandpa?Yes,heis.

2)Howmanypeoplearethereinyourfamily?Therearefive.

3)Myauntisateacher.Sheispretty.

4)Showmetheword“brother”,b-r-o-t-h-e-r.

2.做Let’sfindout练习

教师让学生看图找单词,并把单词写在横线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单词有:doctor,sister,father,driver,mother,nurse,baby.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5

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时二

(一)自学课文

①自由朗读全文。

②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

③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二)感知内容

①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②指名复述课文叙述的两个生活“小镜头”。

(三)交流体会

①你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②你平时生活中有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或者正好相反的事例)

(四)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老人让座。

②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忙着在山上种树。

四、教学结束:

课外作业

读名言,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主题教案篇7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68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