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

|金梅2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希望这份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篇1)

1946年12月15日,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手打响了宿北战役。

一纵深入在敌军心脏部位,夺下十几个村庄,控制了一个长六七公里、宽约一两公里的狭长地带,完成了战役上分割敌军两个整编师的任务,但自己也四面受敌,成了“饺子馅”。

17日晨8时,敌王牌整11师第118旅在飞机掩护下猛攻一纵,敌整69师预3旅也反扑过来,一纵遭到前后夹击。

战斗极为激烈。下午1时,至为关键的三台山阵地的蔡林、庵庄为敌攻占。敌整11师第18旅也进至叶庄、上涧沼。下午3时,敌整11师两个旅在12架飞机掩护下向一纵猛攻。

正在这时,负责指挥右翼的山野前指参谋长亲自打电话给一纵司令员叶飞说:“敌人进攻太厉害了,第8师抵挡不住,已撤退了,一纵主阵地几次告急,也立即撤退!”

可是,这时正是大白天又在敌人纵深,四面是敌,一个纵队两三万人马怎么撤?!叶飞说:“敌整11师与预3旅从南北两面向我进攻,我纵队后路被封锁,如果现在撤离,整个战役意图落空,而且我们扯不出,会造成大混乱和牺牲。希望你们来一纵加强指挥。”

对方回答:“敌人封锁厉害,我带一个警卫班也进不来,你们还是赶快撤退。”

叶飞也火了:“你一个班都过不来,我几万人怎么撤得出去呢?”

对方却说:“8师已经撤了,你们撤不撤,我不管。”挂断了电话。叶飞也气得摔了话筒。

之后,叶飞召集几个旅长、政委开会,决定:“一定要坚守四个钟头,到了黄昏就反击。守要死守,攻要猛攻。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他抗命了。

激战至下午4时,扼守最后阵地沈庄的第7团的两个连只剩下14个人,退守庄内。团参谋长率领通信员、卫生员、机关干部11人加入反击,守住了沈庄。情况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叶飞断然下令:“提前一小时出击。”

廖政国第1旅负责打反击,即1旅要把进攻之敌打垮,全纵队再趁机撤离战场。廖政国下令:第1团第1、第2营,第2团第1、第2营各以一个主力连并列为前锋,以连为方形出击。一声出击令下,前锋四个连排成四个连方队,端起刺刀,在营长、教导员率领下,列队冲击。后续连方队紧紧跟上。

结果,四个连一突击,杀向敌阵,敌整11师猝不及防,全线溃退。廖政国不管不顾,居然下令全旅对敌人进行追击,一路追至唐河地域。

不料,山野司令部通过侦察电台倒比一纵还了解战况发展,不断向纵队下令:“廖政国不能进宿迁!廖政国不能进宿迁!”

廖政国正在兴头上,正意气风发,接到通知后诙谐地说:“不能进宿迁?我还要进南京哩!”

第1旅出击攻打敌整11师,叶飞也不客气,下令全纵队紧随1旅前进。这么一打,与他们对峙的整69师也开始松动,见有机可乘,立即开始南窜。此时一纵只有一个营向北警戒,叶飞已没有机动兵力,结果他们逃过一纵指挥所时,已溃不成军。于是,一纵的机关干部、警卫人员、勤杂人员和民工纷纷冲向敌阵。敌人已无斗志,四散奔逃,束手就擒。

这么一打,一纵反而胜利在望,不存在撤退不撤退的问题了!于是,先是追击战,接着又是围歼战,整11师不亏是王牌跑得快,整69师稍微慢了一步,全师被包围,战至19日拂晓,其师长号称少壮派的戴之奇被击毙,全师被歼灭,宿北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篇2)

距宿北大战已经过去了____年,宿北大战是华东战区的转折战,粟裕大将称之为“关键之战”,它开创了解放区的歼敌纪录,此前,我军尚未歼灭过一个整编师。此次战役,国民党军队中将师长戴之奇兵败自尽,副师长饶少伟被俘,第69师师部和三个半旅计2.1万人被全歼,宿北人民以极大热情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力量不断变化,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队腐败,民心渐失;而在延安等地,官兵地位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理清明,对比之下,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国统区民众信任度不高。经过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等领域发展情况渐失民心。1945年5月5日,国民党通过《农民政策纲领》,要求把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虽已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且具体实践中并未落实,导致农民阶级群众的对立。国共内战时期,各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加红军,向往解放区生活。

派系林立,军队战斗力下降。国民党集团的统治体系逐级腐化,先后建立军统、中统、国统,一大核心任务是监视政府、军队要员是否对领袖忠诚,品德、政绩不予计较。派系斗争日益公开化,各派系占城为王,互不救援,将军队视为私人资产,以保存自身实力为宗旨。因为国民党军队不管嫡系、旁系还是王牌、杂牌,一旦被歼便等于丢失政治地位。政府体系的贪腐堕落逐渐渗透到军队,前线克扣军饷、后方贪污军需,加之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士兵更是缺乏斗志。

国民党高层酝酿反革命已久。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内部的种种不堪,多次表示“腐败不堪,人民无权”。1950年1月5日,败逃台湾的蒋介石在阳明山发表演讲《国军失败的原因及雪耻复国的急务》:“军队腐败、政治贪污是促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军队为什么会腐败,政治上为什么有人会贪污,据我研究的结果,我们所以失败,第一在于制度没有建立,第二在于组织之不健全,人民无权监督。”

面对必然发生的政治倒台,国民党迫切需要扭转局面,而最好的手段就是趁着抗日战争新胜,蒋介石国内外威望如日中天之时,发动国内战争,消灭还在发展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国共内战的全面打响,早已是历史必然事件。

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天平开始逐渐向中国共产党一端倾斜,国共力量对比悄然发生转变。

日本投降后华北地区军事力量变化。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内外形势急速改变。当年9月,毛泽东于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时,在延安主持工作的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山东军区主力部队赶赴东北,新四军部分主力赴山东,提前做好准备。果不其然,1946年6月,全面内战打响,战局形势逐渐从游击战转入正规战,战场态势由前部争夺转入纵深切割,敌我兵力不断集中,战役规模逐渐扩大。

初期我军战斗并不顺利。1946年8月、9月,我军接连遭受泗县失利、两淮撤守、鲁南告急等挫折,各方相互埋怨,战略目标、作战方针及战役方向难以一致。中共中央早已研判出国内局势,并于9月23日指示山东野战军会同华中野战军联合作战。9月28日,毛泽东致电陈毅: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10月,经华中分局联名建议、陈毅大力支持,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两个指挥部联合作战,由粟裕指挥。

两军合并后压力不断集聚。粟裕先后创建浙南、苏南、苏中和苏浙皖边等根据地,长期率部在苏中、苏南地区转战。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粟裕领军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取得“七战七捷”。但此次联合作战尚存在很多问题,如部队大部分属山东野战军,对苏北地形、民情和敌情不大熟悉,。

为把部队和群众的思想波动稳定下来,坚定根据地人民完成土地改革的决心,鼓舞他们坚持敌后斗争的信心和斗志,粟裕主张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先在淮海地区打一个好仗,得到了陈毅的支持,宿北大战方案初定。

终于,大战序幕拉开

1946年11月15日,蒋介石集团召开军事会议,要“一举结束苏北战事”,分南北两线对华中地区形成半圆形包围圈。

看敌军动向。国民党军从四个方向集结,企图一举消灭华中野战军,再前往鲁南与山东野战军一决高下。第一路为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与整编第69师、师长戴之奇,兵力共计六个半旅,从宿迁方向进攻沭阳和新安镇;第二路整编第74师,师长____,与第28师合计5个旅兵力,由淮阴方向进攻涟水;第三路共5个旅兵力,由东台犯盐城、阜宁;第四路计9个旅兵力,从临城、枣庄方向进攻。所谓整编师,兵力约等于未整编的军;整编旅,兵力约等于未整编的师,可见实力不容小觑。

观我军研判。粟裕仔细分析各路敌情、地形后认为,此次敌人四路同时行动,缘于吸取了前一阶段作战教训,意图避免一路行动被全歼,虽可互相策应,但正面战线宽度达300余公里,各路敌军间隔甚大,利于我军各个击破。

四路敌军中,进犯鲁南的第26师实力较强,____的第74师是国民党军精锐,胡琏的第11师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69师共三个半旅,部队来自三个不同建制单位,团结性较差;师长戴之奇少年得志,与胡琏属不同派系,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在江西青年干部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嫡系心腹,立功心切,极易冒进;位置上,此师于宿北沿东西方向展开,孤立突出。

陈毅、粟裕经研判敌情、反复商讨后,决定组织24个团,趁敌第69师未及准备,于宿迁、沭阳、新安镇打响战斗,方案获中央军委批准,“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役”——宿北大战序幕正式拉开。

大战历经四昼夜。其中,来龙庵、峰山、曹家集、晓店子、人和圩等地战斗比较重要。来龙庵阻击战历时三昼夜,敌我兵力对比10:1,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我军成功迟滞敌第11师的进攻速度,拉开其与第69师距离,创造了围歼条件;峰山是整个宿北战场的制高点,经反复争夺后,山野8师稳稳占据高地有利位置,策应了战役全面胜利;曹家集袭扰战,敌第11师师部遭到突然打击,指挥体系受到极大震慑,打乱了敌军整体部署。晓店子围歼战、人和圩总攻相继打响,激战之后,敌第69师被全歼、第11师遭重创,国民党军损失2.1万余人,宿北大战胜利结束。

战后,陈毅赋诗一首: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大局意识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我党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事实证明,胜利后的军队士气高涨,此后取得了不凡战绩——1947年1月鲁南战役,歼敌5.3万人,灭敌两个整编师;2月莱芜战役,歼敌5.6万人,13个县城同时解放;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

研究宿北大战我们可以发现,要认识和尊重客观实际,并利用客观实际来为我们服务。我们不仅要研究宿北大战的成功经验和战法,还要立足当下,对近年来发生的纳卡争端、阿富汗和利比亚冲突等局部战争加以总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挥我所长,以击敌之短。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高端装备纷纷应用于军事领域,极大改变了战争形势和特点,此时就不能固守传统的战争法则,而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篇3)

如果说解放战争全国战场看华东,那华东战场就要看宿北了。郭士洲指着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形势图解释说,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我军处于全面守势。华东解放区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华北、东北地区的必经通道,且与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紧密相邻,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点。同年11月,蒋介石拟定了“两个月内结束苏北战事”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共调集25个半旅兵力,分四路大举进犯苏北、鲁南解放区。

在宿北大战中,我军在陈毅和粟裕指挥下,集中华野、山野主力,投入25个团约11万人。敌我双方不仅兵力悬殊,武器装备上差异更大。国民党军组建的宿新兵团,左纵队是戴之奇任师长的整编第69师,全部是美械日械装备;右纵队是胡琏任师长的整编第11师,全副美械装备。此外还有参加外围打援战的____,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有两个投入此战。“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仅炮就有440门、冲锋枪2370支,而当时我军装备最好的一纵只有炮46门、冲锋枪92支。”

为打好此役,中央军委研究部署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略,毛泽东主席12月13日在发给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等的电报中指示:“如沭阳失守,华野主力即难在苏北继续作战,有被迫转至鲁南可能,对此点必须严重估计到。”

“从电报内容也可以看出此役多么关键和重要!”郭士洲说。

战役于12月13日拉开帷幕。15日至18日,我军连续发起了曹家集、峰山、晓店子等70余场战斗。18日夜,我军向国民党军69师师部驻地人和圩发起总攻,战斗至19日凌晨2时许,将圩内的国民党军全歼,师长戴之奇饮弹身亡。随后,又全歼了苗庄敌41旅。至此,宿北大战全面结束。

宿北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发来贺电:“祝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歼敌二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宿北大战也是华东战场五大战役(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的开局之战、首胜之战,自此解放战争迎来新高潮。此战创造了“五个首次”奇迹:首次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首次创造性发展了毛泽东“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军事思想,首次胜利推动华东战区实现第一个转折,首次探索了“以战养战”“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的建军之路,首次创造了大规模歼敌的战役范例。

“这场战役堪称是一场人民战争!”郭士洲说,据不完全统计,支前民工达43万余人,仅出动四毂车、独轮车等就达4.2万辆。在当地村庄,至今仍广为流传着许多生动感人的支前故事:蔡佩兰夫妇智送弹药,孤胆英雄李永胜勇擒逃兵,徐翠莲最后一条棉被也要送前线等。白鹿湖社区党委书记侍孝雷说,这些故事时刻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不怕艰险、知难而上,把爱国精神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动力。

走出战壕,不远处有座由当地老百姓自发修建的“忠心亭”,亭下就是当年大战的战场中心,也是战后安葬牺牲的2191名指战员的中心。当地支前民工后代姚尤景说,看到这个亭子,就会被革命先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信仰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我父亲是一名铁匠,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大战时为解放军修理破损枪炮,他说,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岗位、不谋私利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我受父亲影响,早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好家乡贡献力量。”

花圈、花篮环绕的宿北大战纪念碑高13.19米,寓意大战于1946年12月13日打响、19日结束。纪念碑名为《胜利》,与入口处群雕《欢呼》合起来为“欢呼胜利”之意。纪念碑后方的英烈纪念墙上,镌刻着大战中英勇牺牲的1346名烈士的英名,还有近1000名烈士没有留下姓名。郭士洲说,1950年宿迁县人民政府曾在此修建烈士陵园,2019年,当地在原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对战争遗址进行复原,规划建设了宿北大战遗址公园。公园现已成为设施完善、教育功能齐全、教学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党性教育基地。

遗址公园自开园以来,前来祭扫和接受党性教育、革命教育、思政教育的人络绎不绝,已接待南京、徐州、扬州等地人员近11万人次,其中团体人数约6万人次,园区还被评为“省级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正在祭扫的宿北中学八年级学生姚群龙说:“革命先烈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篇4)

宿北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是宿豫乃至宿迁不可磨灭的红色丰碑。宿北战役展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巨大的人民力量,创造的战役范例、军事理论等写入____军史,对全国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共宿豫区委组织部、中共宿豫区委宣传部与中央新影集团历时一年半,合作制作了纪录片《宿北战役》。该片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发生在宿迁大地上这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战,再一次证明了坚决听党指挥、人民至上,是我党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宿豫是一片经过战火淬炼的红色沃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全国19个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无数英雄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抗日救国的革命精神;解放战争初期,宿豫作为宿北战役的主战场,创造了我军首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的范例,成为“辉煌承启地”。2007年,宿北大战遗址公园(原名小蔡集烈士陵园)获评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宿豫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拍摄纪录片《宿北战役》是宿豫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了解,该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宿迁市唯一一部入选国家重大题材的纪录片项目,对全面展示宿北战役革命精神、提升宿北战役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及宿迁、宿豫的对外知名度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纪录片《宿北战役》观后感(篇5)

宿北战役名声不显,史学界对于宿北战役一直以来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其重要意义一直以来也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连粟裕将军都不免为之正名,粟裕将军在回忆中谈到如何认识宿北大战重要性问题:

“有一位同志问我,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为什么不那么出名?

我的回答是,那是被其他更大的战役挡着了,其实这两仗是很重要的,打得很出色的。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与山东野战军会师苏北,初期作战告一段落,战场由前部转入纵深,这可以说是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开端。宿北战役是胜利实现这一转折的标志,鲁南战役是宿北战役的继续。”

宿北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我军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12月13日至19日,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一部协同作战,在宿迁以北地区全歼整编第69师师部和3个半旅共2.1万人,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

宿北战役之前,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虽然在战略上相互配合,但作战行动都是独立的。除粟裕亲自指挥华中野战军进行的苏中战役大获全胜,陈毅亲自指挥山东野战军进行的朝阳集战斗取得较大胜利,其他战役战斗大都战绩平平。

但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经过宿北大战,华东的战局则完全不同了。宿北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直以来的被动局势,为战局打开了新的腾挪空间。同时,经过宿北大战的锻炼各部队的战斗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士气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粟裕将军曾这样评说:“自我军放弃两淮之后,敌我双方都在重新布局,酝酿着新的更大的较量,当时敌人分四路向我压来,在战场上我处于被动地位。宿北战役的胜利,打垮了敌人四路中对我威胁最大的一路,从而使敌人不仅未能实现其切断我山东、华中两野战军的联系,实行各个击破‘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企图,反而被我军切断了南北联系,分割成山东、苏北两坨,暴露了翼侧,处于受我军攻击的威胁之中。当时国民党的伪国大尚未闭幕,宿北战役给了吹嘘所谓‘胜利’的蒋介石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宿北战役后,连续发起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均取得重大胜利,彻底改变了华东战局的形势。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先后取得了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辉煌战绩,可谓顺风顺水。

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八路军山东军区机关和部队大部进军东北,新四军军部率主力由华中北移山东。1945年10~11月,留在华中地区坚持斗争的新四军部队成立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1946年1月7日,北移山东的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

两淮撤守后,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南北两线国民党军对华中形成半圆形包围的态势,苏中已成为敌后;另一方面,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靠拢,兵力更加集中。1946年华中局提议两军协同攻下宿迁,再向西发展。得到中央同意。

但是,国民党军在侵占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打通胶济铁路后,继续增调兵力,调整部署,向苏北、鲁南解放区步步进逼,气焰十分嚣张。在敌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无法立即实施统一指挥,主力部队不得不分散在几个方向上迎击敌人,以致局势较为被动。因此宿北大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这次作战,是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在战役上的初次协同作战。通过宿北大战的胜利,兄弟部队之间、领导机关和所属部队之间建立了信任感。接着,两个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再次协同作战,统一指挥部机关进一步健全。鲁南战役后,为适应打大歼灭战的需求,建立华东地区统一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的时机成熟。

1947年1月下旬起,华东地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进行统一整编,正式整编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华东野战军下辖11个纵队和1 个特种兵纵队共27 万人,成为全国各大战区中人数发展最快的一支。不仅如此,部队的装备也在不断歼灭和缴获国民党机械化部队后出现质的变化。华野的成立适应了战争发展的需要,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实行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先后领导江南抗战、苏中抗战、进军苏浙皖,取得黄桥决战、天目山三战三捷等一系列重大战役胜利,成为新四军名将。全面内战爆发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七战七捷,更是受到中共中央和全军的高度赞赏。因此,在两淮撤守后面临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情况下,中央军委不仅坚决支持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而且寄希望于粟裕担负起指挥之责。

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曾山,并告粟裕、谭震林:“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在上述6人中,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他们既是粟裕当时的首长和领导,也是过去的老首长和老领导。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会师,两个指挥部合并后,粟裕在领导集体中排名第5位。因此,面对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粟裕是十分忐忑的。

参加宿北战役的部队,大部分是山东野战军,指挥机关也是山东野战军司令部。粟裕对参战部队大部分和指挥机关不熟悉,感到心里没底。如何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战役指挥任务,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是一个棘手和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战争全局的利益,考虑到中央军委的重托,粟裕决心打消一切顾虑,把这一仗打好。宿北战役的胜利证明,粟裕没有辜负中央军委的信任和指战员们的期望。

在陈粟二人的关系中,陈毅仍负统辖之责,但军事指挥职能被剥离,粟裕作为副司令员,却负军事指挥之责,拥有了战役决策权与指挥权。在新的分工中,陈毅更像是政委,抓大局,起领班、掌舵、压阵的作用,在实际上,陈毅也为粟裕的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粟裕既像司令,又像参谋长,专务军事指挥,粟裕将军以惊艳的战绩回报了中央和陈毅的信任。

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后,粟裕虽然任副司令员,但仍负责作战指挥。从宿北战役开始至渡江战役结束,粟裕以副职身份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歼敌数居各大野战军之首。在全国解放战争舞台上,粟裕的军事天才得到充分展现。而这个舞台的序幕,就是宿北战役。

    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