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师与学生知识点

|小龙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 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教师与学生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资格证教师与学生知识点【篇1】

第一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3.我国最早并且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4.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5.最早使用启发教学原则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

6.柏拉图是西方国家首先提出学前教育的人。

7.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并把生理基础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

第二组

8.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9.夸美纽斯撰写的《母育学校》可说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10.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是欧洲乃至世界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课本,被译成欧亚各国十几种文字,保持教科书地位近200年。

11.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2.夸美纽斯首次提出量力性原则。

13.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带入大学课堂。

1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第三组

1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

16.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

17.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你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18.1930,中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19.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舒尔茨。

20.1902年壬寅学制是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21.1904年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

第四组

22.1681年法国大主教神父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23.1619年,德国成为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24.夸美纽斯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进行了阐述。

25.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26.第一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学家是赫尔巴特。

27.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28.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第五组

29.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1.20世纪初,我国出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元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3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3. 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

教师资格证教师与学生知识点【篇2】

一、考情分析

单选题主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就这几年考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单选题的难度不大。但是,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两道生僻的题目,考察考生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两个部分组成,题干的作用是指出问题和规定所答题的范围、层次、角度等。题肢也称选项,是指题干后面供选择的答案。

单选题的选项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1)本身错误不合题意;

(2)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

(3)本身正确符合题意。

二、答题技巧

(一)细节识记型题目

1.注意题干信息

关键词——做题时把“不”之类的否定词标出;重要的关联词语,也需要格外关注。另外,记忆重要概念时,注意概念的核心观点——关键词,利用关键词进行概念细节的判断。

2.注意选项信息

除了题干的关键信息外,对选项顺序、表述细节、逻辑关系要格外关注。尤其需要注意选项细节和选项逻辑关系的表述,常作为干扰选项的设置方式。

3.联想推理法

推理联想:结合相关知识和生活常识做出选择。关于历史年代类的考题,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做出合理推测;对于与生活常识或教育常识相关的题目,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

4.排除法

结合题干的关键信息,可以有效排除无关选项和一部分干扰选项,缩小蒙猜范围。绝大部分题目都会有一到两个极易混淆的干扰选项,干扰选项通常是正确答案的相关知识;通过排除法排除无关选项,剩下答案和干扰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选项背后蕴藏的知识点,以便我们更好的排除干扰选项。

(二)理解型题目

1.注意题干信息与选项信息

理解性题目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往往只有一字之差,要注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准确判断。

2.“正本清源”

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要回归概念内涵。例子记忆法可以有效记忆概念,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简单的例子很难加以概括,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对概念进行记忆,结合多个事例来理解概念的核心内容。

3.联想推理

结合相关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联想,从而帮助做出正确选择。

4.排除法

类似于细节性题目的运用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解性题目要结合题干和选项信息,慎重排除。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下。

(一)以下有关夸美纽斯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B.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C.认为伦理学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D.论证了“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其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在其著作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普及教育的理念,故A项正确;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故B项正确;首次提出了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等教学方法,故D项正确;选项C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因此C不正确,故选C。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简单核心考点的回忆,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对夸美纽斯观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第一个方法是通过口诀诀“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确定答案是C。第二种做法用排除法指导C是属于赫尔巴特的观点,属于可以确定这就是正确答案。

(二)小学二年级的娜娜帮助同学打扫卫生,老师奖励了她一朵小红花,此后她更乐于助人了。该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D。

【解析】A项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B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C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D项品德评价法又叫奖惩法,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其中的奖励就是通过肯定的评价引起学生愉快体验,进而就而强化学生的优良行为。题干的教师通过奖励娜娜小红花强化她乐于助人的行为,体现了品德评价法,故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不同的德育方法,先主要抓住题干表达的主要意思,即通过奖励小红花强化乐于助人的行为,这里的奖励关键词,直接对应品德评价法,即奖惩法。

教师资格证教师与学生知识点【篇3】

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4.教师职业的性质: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专业化的职业。

5.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6.教师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和人类潜能的开发者。 

7.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8.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 

9.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0.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上海的“南洋公学”。 

11.教师教育大学化使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2.1966年10月,《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1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我国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14.教师的专业人员身份得到确认实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5.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文化形象(核心),人格形象。 

16.教师职业的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7.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②“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

③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④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管理类型:强硬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⑤“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⑥“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 

18.教师的新角色: 

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②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③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19.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和创造性。

②连续性和广延性。

③长期性和间接性。

④主题性和示范性。

⑤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0.复杂性的表现:劳动性质,劳动对象,劳动任务,劳动过程,劳动手段 创造性的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教育机智。 

21.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23.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健康。 

24.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25.知识素养的内容:

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②精神的教育理论知识。

③学科专业知识。

④政治理论。

26.能力素养的内容:

①表达能力。

②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教育机智)。 

27.职业心理健康的内容:

①高尚的师德。

②愉悦的情感。

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28.热爱学生的要求:

①把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全面关怀学生。

③关怀全体学生。

④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⑤理解和宽容学生。

⑥解放学生。

⑦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9.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职责,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30.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人格特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1.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素养。

3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客服教育对个体发展负向功能的关键。 

3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包括教师群体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核心和最终体现在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3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35.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

②教师的专业人格。

③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④专业能力的提高。

⑤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⑥专业自我的形成。 

36.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7.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38.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及自我更新关注。

3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跨校合作,专家指导,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40.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①国家和政府的促进和保障。

②个人的主观努力:善于学习,恒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41.学生的特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42.学生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向师性,依赖性。 

4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其中,自觉性是最基本的表现,创造性是最高表现。 

44.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

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4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①学生具有和成年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②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③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

④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46.现代学生观的内容: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7.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①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48.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完整的人。

②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49.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学生都是独立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②学习的主体。

③责权的主体。 

50.《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5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52.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社会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53.师生关系的对立观点是教师中心(赫尔巴特,凯洛夫)和儿童中心(杜威,卢梭)。 

54.师生关系的作用:

①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建构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55.师生关系的内容: 

①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②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③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56.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性、放任型、民主型:理想师生关系。

57.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学生,环境。 

58.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②加强学风教育 

59.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①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②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③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④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42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