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的优劣势
新高考模式的实行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是否真的只有好处没有任何的坏处?对于每一个应考生来说有什么需要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高考选科的优劣势,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新高考选科的优劣势
优势
学科选择变多
拥有了更多选择,学生们可以扬长避短,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选择学科。不只是学科,对于未高三网志愿的填报来说,学生选择专业的也更加广泛。
分数差距变小
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根据学生的实际高考成绩,按照各省市的对比分数段进行赋分,可以更大程度上缩小科目和试卷难度带来的分数差距。
劣势
竞争压力变大
中等分数段的学生压力增加,例如针对于学科来讲,物理薄弱的学生会直接放弃物理,但是物理这门学科在未来选专业的时候还是非常吃香的。
纠结多种选择
有很多学生是不偏科的,因而对于学科组合的增加往往会陷入迷茫。会担心无论自己如何选择都会后悔。
新高考怎么选科
第一,选科时建议要兼顾兴趣与特长。普通心理学研究显示,兴趣是个人秉性和思维模式的体现,所以兴趣是第一前提。学校心理学家建议可以通过让孩子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上的课、想参加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分类,这样就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其兴趣点和特长了。
第二,选科时建议孩子回顾成绩清单。学校心理学应用实例表明,成绩是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因此,学校心理学家建议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把各科成绩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竞争力。
第三,选科时建议关注孩子自身潜能。学习心理学应用研究表明,个体在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所在,而对于收效甚微的学科,则表明该个体很可能缺乏学习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学校心理学家建议选科时应以孩子的学习效率为标准,了解其自身潜能。
第四,选科时建议参考目标院校专业。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标院校招生专业对高中学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将来报考时才发现自己所学科目与招生要求不符。
新高考选科要考虑什么
1.兴趣爱好是关键
学生在确定学科组合时,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想要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基础。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更有可能学好。若是学生不喜欢某门学科,根本提不起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认真写作业、复习、巩固,自然不可能学好。
2.学科成绩是参考
若是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参考各科的学科成绩,选择自己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比如,学生的历史成绩比较好,自然比物理有优势,就可以考虑选择历史类学科。不过,优势学科的确定,不是根据考生的一次成绩来定,至少要参考四次以上的大型考试,重点不是看成绩,而是看排名。
3.职业选择是导向
高中生在选择学科组合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以未来职业作为学科选择的导向。比如,学生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就要选择物理类学科组合。若是喜欢文史,就要选择历史类学科组合。
一些高校的专业,在报考时会有学科组合的限制。高中生可以参考目标高校在专业方面的限制性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科组合,避免将来报考大学或专业受限。
4.文理科录取率
从以往年度的高考来看,理科录取率明显要高于文科,这也是考生重理科偏文科的首要原因。但是,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了,物理类学科组合和历史类学科组合的录取率,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可以参考实行新高考省市的高考录取率,选择录取率高的学科组合类别。
5.竞争优势对比
高中生可以对比自己在历史类或物理类学科组合,综合考虑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大致预估。比如,学生选择历史类学科组合,上985高校的机会比较大。若是学生选择物理类学科组合,最多只能上一所211高校。两相对比之下,学生可以选择竞争优势更强的学科组合类别。
史政生女生专业推荐
原则上来说,任何一个选择都很好,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根据山东省第一届学生的选课数据来看,生物、历史、政治的组合,并不太受欢迎,选课人数只有14870人,占比2.79%,属于选择比较少的组合。如果没有化学加生物的组合,其实不建议学医,(到大学要补化学内容比较累)
作为一名农林类高校的学生,推荐一下园林类专业和林学类专业。这两个类别对物理化学基本没有要求,更加侧重生物。
林学专业的话,专业因为学的面广,然后考研的方向也很广,可以学林木,学遗传,学育种。可能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比较多,因为比较好的就业方向是在林业局这样的地方,直接就业的话前景不是很好,但也可以选择创业,不过好像不太有人去。此外育种和林业遥感也是不错的选择。
园林类专业的话,出来后就业可能是园林公司或规划设计部门。不过因为偏向设计类而不是理论类,所以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练习,如果有一定绘画功底会比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