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

|少兵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下面给大家分享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欢迎阅读!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年的时光正如白驹过隙,然而,大学的点点滴滴早已镌刻在我们人生的扉页里,曾经的欢笑汗水,也早已留待成为岁月中泛黄的字迹。而今天我们将翻开崭新的一页,踏上研究生的旅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记得曾经的梦吗?今天的你是否还坚持它?往事飘然随风,未来即在前方。

今天,我们相聚西大,相同的离开,不一样的归来。去年六月,列车带着相同的教育情怀驶向四面八方,梦想在不同的土壤里生长。一年来,在座的每一位都有着不同的境遇、体悟和选择。甚至已经有人离开了我们的队伍,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这里并没有谁对谁错,毕竟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一路上会有很多站口,会有不同的人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可以说,没有人能至始至终陪你走完全程。所以,无论你是下车还是选择继续留在车上,都请学会感恩一路上陪伴你的人。车内、车外各有一番风景,既然选择了,我们就应该不忘本心,只顾风雨兼程。

于我而言,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这一年,感觉有修不完的设备、放不完的广播、繁琐的行政工作、随时被公开的课堂、写不完的总结和反思……可能大家和我一样都感触颇深。面对如此多样的工作,扮演随时切换的角色,我们都会有负能量爆棚的时候。但失落过后,我总这样安慰自己: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呢?

或许,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性质。但从来没有人规定过"豆芽"学科不能站上光鲜亮丽的舞台。既然存在可能,我就要去尝试。

我认为:"厚重底色,突显亮色"是一条可行之路。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何为底色?"、"何为亮色",而后再来着手"如何厚重?"、"如何突显?"的问题。

我理解的"底色"是一个具有学科素养的教师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工作。比如:教师的主战场在课堂。因此,你至少要能够拿得出一堂好课。再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你应该对学校的设备、网络有所了解,对摄录编略懂一二、对功能室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平台管理有所涉及。既然是一块移动的砖头,那就得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老师也避免不了兼任行政工作,面对琐碎、细致的处室工作,我能做的只有耐心、仔细,哪怕只是发一个通知,我也会先给自己发一遍,反复校对、审核无误之后才发出去,保证从你手上出去的东西绝对没有问题。总结起来,"底色"便是一种常态的优秀。

我理解的"亮色"是能且仅能由你来完成的工作。就我而言,学校网班、云班、未来班、翻转班的设备保障、对外沟通、数据采集、微课制作、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项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科研项目等我都要随时关注,及时弥补自己的空白,虚心向别人学习。另外,在二课堂中也要发挥自己的热量。我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3D打印、信息学竞赛三门课程。对一个新老师来说,做什么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记得在第一次信息奥赛班讨论会上,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半吊子老师和一群半吊子学生与noip的死磕,20__的noip占位,只能源于你的努力!竞赛不相信奇迹,只相信实力!

尽管信息技术老师不能做班主任,但我要求自己像班主任一样去带竞赛的小朋友。在我的带领下,学生自己给班级起名OIC,设计了LOGO,选举了班委,形成了班级文化,每周一三五中午,周五下午活选课我都跟学生在一起学习、刷题,随时给家长分享学习情况,考试结果,学习建议等,发动家长的力量重视我的学科。另外,我很清楚,我的兵都在班主任手上,所以还经常"贿赂"一下班主任,把他们拉到自己的战队,积极配合我们在时间细缝中生存的信息竞赛。尽管一年来我从没有睡过午觉,但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认可与支持、感受到家长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看到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听到下一届新生家长为信息奥赛班前来咨询……我想,这种幸福的感觉足够冲淡身体的疲惫。总结起来,"亮色"便是一种高于别人预期的优秀。

当然,年轻的我们几多彷徨,杏坛多芳华,要用心去发现它,思想需要碰撞才有火花。今天,我们重聚西大,在这个熟悉的学习共同体中分享我们的故事与收获。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寻找,找到人生的灯塔,有目标、有计划的追求不息,奋斗不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大胆地去尝试和摸索,因为哪怕是弯路,沿途也会有迷人的风景。即使我们明白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至少我们可以享受奔跑。相信,心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里。

最后,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请怀着一颗害怕变弱的心去追求卓越,永远不要降低自己灵魂飞翔的高度。

谢谢大家!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2)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是我们共同收获的日子。你们和上午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的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不像他们那样整齐划一,在复旦读书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最短的只有两年,可能还来不及好好欣赏校园的风景;长的有五、六年,甚至十年,对复旦的一草一木、逸闻趣事如数家珍。你们也不像本科生那样外露、张扬,因为你们对生活有了更多一些的体验与思考,才显得内敛和厚重。有不少同学是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大多数同学已经对今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也显得比上午

的学弟学妹们淡定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你们在接受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学的汗水!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研究生“毕业之星”的座谈会,听了好多位研究生的发言,那时候我就很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离别的气氛,在这几年当中,大多数同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工作,在今天这个离别的日子里,你们各自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有怀着感恩之心离开母校的,也有带着遗憾甚至愤怒走出校门的,因此,我想起了复旦首席教授陆谷孙先生去年在这里给毕业生赠言时的话,他说——We could have donebetter。大学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学们也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你们都毕业了,这么多同学难得全部聚在一起告别母校,由于复旦的学科门类齐全,同学们的专业跨度太大,作为校长,在这里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短的一篇讲话稿作为临别赠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想我今天还是以一个你们的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吧!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都比较在意自己的表现,英文里面叫Performance,也就是自己的学术表现。但是学术表现其实有两个层面,一个是Research Performance,还有一个是AcademicPerformance。有人解释为前者代表Quantity,后者代表Quality。尽管这样的解释不全面,但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确实有“重量而不重质”的倾向。

其实学术不单单等于研究。只有当你的研究来自于你内心的需求的时候,这样的研究才叫学术。如果你完全从功利目的出发做研究,即使成果是学术性的,你也不是在做纯粹的学术。如此看来,两种Performance又带有了外在与内在的区别。因此,从内心去探索真理的过程才是学术的过程,也是学术最原始、最重要的驱动力。发自内心的学术研究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在学术研究中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一个学者,总要有他的气质和人生品味。这种品味也会带动前面我讲的AcademicPerformance的提高。探索真理的内在冲动,肩负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的使命,再加上对学生的教导,这就构成了真正的学术。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的科学精神有着被逐步消解的危险。很多人追逐的是Fashionable Science,有的甚至可以被戏称为BikiniScience。如果是过分功利的,也许会出时髦的成果,但出不了大成果。我们在学术上有一个说法叫“论文引用半衰期”,它描述一篇论文的引用频次随时间的演化。那些Fashionable Science的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销声匿迹了;那些真正的学术则即使是过了百年,还在影响着我们当前。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时空界限。爱因斯坦的寥寥数篇论文成为经典,为20世纪科学、哲学乃至文化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他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思想和文化。诸位选择念研究生,等于选择了做一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除了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与研究外,还需要对社会现象保持理性与冷静,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复旦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具备一点“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今天的社会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错综复杂并呈、工具理性挑战人性的底线而造成失衡、功利主义驱动下异化的社会状态。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的批评是一种有力的制衡,是一种提醒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我们在求学期间所磨砺的犀利的分析能力和文化解读能力理应反馈于社会。象牙塔中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不会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让你逃避这些责任;生活的负担和各种社会角色的义务也不会允许你被迫去顺应甚至加剧异化状态;你的能力、研究与实践使你拥有社会的良心,并用于社会现象的分析,社会矛盾的疏解和社会病症的诊治。而你的心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豁达,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有力量!将来,你的手无论握着笔、握着枪、握着手术刀,操控着显微镜、仪表或者试管,捧着法律文书或拿着话筒,都不要忘记,你的手或许将成为时代的推手。不要小看自己,但是也不要高看自己。你若作为老师,你在课堂上一句无心的抱怨很可能轻易就破灭了胸怀壮志的青年的梦想;作为研咳嗽保你的一念之差会把高端祷学实验室变成毒品工厂。

人类在创新思维、改善生活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制造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从物物交易到金银货币,到纸币,到信用卡,再到次级贷款,这类似人类自身进化的过程凝结着人类的无穷智慧,但是次级贷款与贪婪的人性结合却造就了至今难以化解的危机。所以,请珍惜你的手,请把你的手始终与心连接。有社会良知和责任的心,才会有推动时代的手。今天,你们即将从学生变成校友,但“复旦人”的身份永远不会改变。从来到复旦的那一刻起,你们的命运就已经和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你们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学情。复旦校友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时间相隔多久,总有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复旦情节。你们将永远珍藏在母校期间的难忘岁月,牢记师长对你们的殷切期望,在步入社会后也必将继续关心母校的发展。复旦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还是那句话,你们因复旦而骄傲,复旦因你们而自豪。复旦万岁!期待着各位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电子信息大类的董佳林。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所有帮助我们、支持我们的家人和师长道一声谢谢,你们的关爱一直是我们进步的源泉。谢谢你们。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清华,是无数莘莘学子自儿时起的梦想。在逐梦清华的过程中,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是万里挑一的残酷,什么是挑灯夜战的努力。那是我们可以摞成几米高的试卷,那是我们可以塞满几书架的课本,那是我们可以捆几把的笔芯,那也是我们手指上难以褪去的厚厚的茧。我们已经用汗水证明了我们可以,现在正要用行动去谱写我们更好的未来。

初闻清华,我憧憬于她的严谨勤奋。清华大学的.学风是以严谨、勤奋著称的,严谨、勤奋是治学之本、成才之本。这是历代清华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位同学加倍珍惜并且将它继续传承。我想也正是这样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不懈奋斗,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才成就了清华今天的耀眼。

体验清华,我感叹于她的开放创新。在寒假工科营的活动中,一件件模型不断地刷新着我的想象力,一个个研究方向不断开拓着我的视野。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我永远不会去想人工智能与现在的生活竟如此交融,也不会想到生命科学已经做到了原子水平的研究。那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思想中的桎梏、观念中的保守。也正是在那个冷静的冬天,清华告诉我,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站在知识的边界上,眼前的一切都是未知。

深入清华,我领悟着她的“行胜于言”。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时刻提醒我们,清华人从来都是坚定的行动者。新生骨干营的主题报告中老师给我们分享,上个世纪末表彰的23位两弹元勋中有14位在清华学习或是工作过,他们以身许国,大半辈子隐姓埋名,只为最后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行动,才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坚定不移,无愧内心,充满自信。

今年夏天,我们都有幸收到了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礼物——邱勇校长推荐的《万古江河》,它让我们在夏日的浮躁中保持一份沉静、一份思考。纵观历史长河千百万年,横看六合八荒千差万别。我们读到的不止是灿烂的历史,更是宏大而融汇的思想境界。我想,清华所期盼我们做到的,不仅是专业扎实,更是文理并济、古今贯通,还有最重要的,是具备家国天下的情怀。

考上清华,是我们值得骄傲一生的事。但这份骄傲的来源,绝不止只是在清华上过学的经历,而应该是我们未来四年中收获的知识、能力和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天,我们宣告,新的九字班已经到来。在这属于我们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梦想拼搏,努力成长为可以承载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责任的新时代清华人!

谢谢大家。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4)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尊师体育场隆重的举行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昆山电力大学向新加入我校的各位新生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你们选择了这里,这里同样也挑选了你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庆贺彼此的这一相聚!

我校是省内除__大学外面向全国招生省份最多、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我们的科技学院依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吸引了大量学生报考。我们的新同学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因为共同的选择大家走到了一起,希望你们珍惜上学的机会,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起跑点。

我校是一所包含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十几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省重点建设高校,同时又具有较明显的办学特色。学校目前占地两千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几十万多平方米,藏书几十万册;设有十几个二级学院,5个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两千余人,其中院士6人,教授、副教授五百余人。

在科研上,学校已形成众多有区域特色的省、市重点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多个,组建了几十个研究所,近年来,学校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sci、ei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经费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在学生管理上,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更多地增强了服务与指导,切实地为同学们多办实事,学校通过国家贴息助学贷款、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让同学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争取,努力不使一个勤奋的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或辍学。为了使你们更好地成才,我们的学校和全体管理人员也将努力为大家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条件、营造好的氛围。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资源和条件,抓住青春时光,勤奋向上,努力学习,在__大学这块土地上发现自我、找寻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大家已经走进了大学,将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知识,但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

要使个人素质日臻完善,要培养自己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学校、单位、家庭,都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员,承担起各种各样不同的责任。特别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做人贵在清白”,下定决心,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

第二,要学会做事

一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做成的事决定的。要做成事,一定要有各方面扎实的知识,更应该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掌握理论分析能力,还应该具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不仅要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事物的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要学会做学问

同学们应该是属于创新的一代,做学问的核心就是要创新。在上大学这段黄金时期,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志气越来越大,有朝气,敢争先,勇于去碰那些人们认为做不到的事,重大成就常常是由好高骛远的志气开始的,但要真正做好学问,必须善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干。

同学们,学校和社会为每个大学生准备的条件都是同等的。作为公民,每个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一个大学生毕业时以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社会,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希望你们用生命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在宁大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牢记“做人贵在清白,做事必须认真,做学问要“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到了毕业的时候你们可以自信地说一句:“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我,已经作好了准备”。预祝全体同学成功。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5)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__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8000多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拥有__7年历史的清华因为你们的到来充满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尼泊尔的森吉特·森格罗拉同学是新闻学院全球财经新闻项目的硕士新生,曾在尼泊尔的英文报纸《共和报》担任记者。他对媒体融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在中国学习新媒体采编技能,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多面手。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的王仕韬同学很喜欢外语,先后学习了法语、德语和日语,他感到理工思维对他自己学习语言很有帮助。今年王仕韬同学顺利进入人文学院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同学们,清华是一所有梦想的大学,清华也为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一定能在这里充分施展才华,放飞绚烂多彩的梦想。

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是清华的办学风格。融合是清华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鲜明特色。徜徉在清华校园中,你们既能感受到中国园林的秀美,也能感受到西式建筑的典雅。不同风格的建筑毗邻而建,共同构成融汇中西的独特和谐之美。希望你们在“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学术交流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在“新旧合冶,殊途同归”的思维碰撞中让思想更加深邃。

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学科的融合丰富了人类的认知体系,有效地增强了人类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媒体的融合打通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以及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催生了大量-性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创新思想的活力源泉。不同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使得人类文明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在开放融通的时代潮流中,你们要勇立潮头、把握方向,在融合发展中创造精彩人生。

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引领创新。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学科的划分促进了相对完备和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使人类能够更为精细深入地探究世界。随着科学的快速进步,学科的发展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既有的学科边界被不断打破,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学科的交叉融合源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交叉融合后形成的新方向、新领域往往成为孕育重大创新成果的沃土。20__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士的雅克·杜博歇(JacquesDubochet)、美国的约阿希姆·弗兰克和英国的理查德·亨德森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他们在生物分子的冷冻制样技术、分子三维结构的解析方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学科交叉带来的重大创新机遇。实际上,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显著提升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希望你们勇于突破边界,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迈向新的学术高度。

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中提升境界。科学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人文为人生提供安身立命的根本。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有助于人类更为深刻地认识世界和建构文化。深厚的人文素养往往给科学家带来新的直觉和灵感,并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爱因斯坦曾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1923年从清华毕业的顾毓琇学长是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被称为“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的旷世通才”。他是国际电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先驱,是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七千余首诗词歌赋,创作十余部话剧,出版了英文佛学巨著,还确定了中国古乐的标准音黄钟音的频率。从这些中外大师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完美融合。希望你们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提升人生的境界。

在不同文化的融合中拓展格局。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不同文化接触、碰撞的过程,也是在比较和筛选中整合的过程。“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文化融合的精髓就在于“合异”。不同文化元素调和共存,在形成新的有机整体的同时,也促进了各自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融”是生动而不失自我的改变,是在沟通交融的过程中互学互鉴;“合”是在相得益彰中寻求共性,是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和谐共生。不同文化的融合让人类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关切,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全人类的梦想紧紧相连。在这样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希望你们学会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学会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心怀人类福祉,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格局。

同学们,融合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融合的时代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蕴藏着无限的活力。希望你们把握住时代脉络,把握好人生方向,乘长风济沧海,在融合的时代引领创新、提升境界、拓展格局,成就人生新的高度!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跨越新的高度,才能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清华,一定是常新的。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研究生入学聚会发言(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专业的__。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新生向所有帮助我们、支持我们的家人和师长道一声谢谢,你们的关爱一直是我们进步的源泉。谢谢你们。

,是无数莘莘学子自儿时起的梦想。在逐梦的过程中,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是万里挑一的残酷,什么是挑灯夜战的努力。那是我们可以摞成几米高的试卷,那是我们可以塞满几书架的课本,那是我们可以捆几把的笔芯,那也是我们手指上难以褪去的厚厚的茧。我们已经用汗水证明了我们可以,现在正要用行动去谱写我们更好的未来。

初闻,我憧憬于她的严谨勤奋。大学的学风是以严谨、勤奋著称的,严谨、勤奋是治学之本、成才之本。这是历代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每一位同学加倍珍惜并且将它继续传承。我想也正是这样的优良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才成就了今天的耀眼。

体验,我感叹于她的开放创新。在的活动中,一件件模型不断地刷新着我的想象力,一个个研究方向不断开拓着我的视野。如果我没有来到这里,我永远不会去想人工智能与现在的生活竟如此交融,也不会想到生命科学已经做到了原子水平的研究。那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思想中的桎梏、观念中的保守。也正是在那个冷静的冬天,告诉我,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站在知识的边界上,眼前的一切都是未知。

深入,我领悟着她的“行胜于言”。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时刻提醒我们,人从来都是坚定的行动者。新生骨干营的主题报告中老师给我们分享,上个世纪末表彰的位两弹元勋中有位在学习或是工作过,他们以身许国,大半辈子隐姓埋名,只为最后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行动,才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坚定不移,无愧内心,充满自信。

今年夏天,我们都有幸收到了一份来自大学的礼物——校长推荐的《__》,它让我们在夏日的浮躁中保持一份沉静、一份思考。纵观历史长河千百万年,横看六合八荒千差万别。我们读到的不止是灿烂的历史,更是宏大而融汇的思想境界。我想,所期盼我们做到的,不仅是专业扎实,更是文理并济、古今贯通,还有最重要的,是具备家国天下的情怀。

考上,是我们值得骄傲一生的事。但这份骄傲的来源,绝不止只是在上过学的经历,而应该是我们未来四年中收获的知识、能力和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天,我们宣告,新的班已经到来。在这属于我们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梦想拼搏,努力成长为可以承载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责任的新时代人!

谢谢大家。

    49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