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育祥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这份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秀8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2】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7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时)

三至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6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4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劳技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 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3】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

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

1、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措施

1、结合劳动教材,让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由于小学生很简单的劳动都不会,各班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讲清道理,在些基础上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让学生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幸福是靠劳动创造的,靠劳动生活的人最光荣,使学生认识到从小树立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

2、多用儿歌、故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小学生最喜欢用儿歌、顺口溜或是四言、五言等形式来记忆一些对他们的要求,在内容上他们则对自己好奇的、便于动手的、便于模仿的容易接受。

3、从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各种与思想品德相关的地方表现出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各位班主任要通过对学生的点点滴滴观察,到一定时候,就引导他们进行评价,谁对谁错,对在何处,错在何处,该怎样做。看似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在日积月累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种子。

四、活动时间20__年5月1日——20__年5月31日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5.1-3.5)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2、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二)实施阶段(5.6—5.25)

1、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3年级),“当好值日生”(4—6年级)。

2、举办“我劳动,我光荣”作文竞赛,并开展评比活动。

3、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4、举办一次手抄报、画评比,主题:《热爱劳动我最美》。

5、组织系列征文比赛活动。底年级:《别说我小》;中年级:《妈妈歇歇吧》;高年级:《今天我当家》。

(三)总结阶段(5.26—5.31)

1、围绕本月的,各班组织学生写心得感受。

2、推荐评选“爱劳动小标兵”。

3、写一份“劳动最光荣”活动小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六、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5】

20__年“五一节”即将来临,为做好“五一”假期校园安全工作,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__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汛期和“五一”假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做好“五一”假期安全工作方案如下:

一、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通知精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汛期安全工作形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观念,把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把汛期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岗、齐抓共管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二、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职责组织人员对汛期安全和学校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建立台账,安排专人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对校舍建筑隐患进行排查,尤其是加强对简易房(工棚)、在建工程、建筑物的避雷设施、防水设施、空调外机、玻璃幕墙、建筑外贴面、挡土墙、院墙等重点部位进行防汛检查。全面排查水、电,防雷设施,严防因设施缺陷引发安全事故。全面清理、疏通排水沟渠、主要出水口,做好防汛排水工作。对校园古、粗、枝叶繁茂树木进行修剪和加固,预防大风和雷击。【后勤处负责】

(二)重点加班门卫值班、消防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状况和师生集中活动场所的检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保卫处、后勤处负责】

(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办公室防盗措施,离校时关好办公室门窗,贵重物品要重点防护,切实保管好本部门的财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在离校时切断所有电器的电源,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各部门、各单位负责】

(四)教职工公寓区要注意防盗,锁好停放的车辆,有可疑人员在周边活动时,要及时向保卫处报案。保卫处24小时值班电话:__(干部值班)、__(视频监控总控室值班)、__(南门值班)。【保卫处负责】

三、强化师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护、自救能力

学生工作处要协调二级学院、团委,通过QQ群、微信群、主题班会、宣传栏等方式开展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雷击、防风暴、防火灾、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汛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醒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提高防盗防骗意识,保管好贵重物品,识别和防范消费陷阱、电信和网络诈骗,注意外出时的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确保度过一个安全和谐的节日。

四、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掌握学校安全动态,对各种突发事故和异常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请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至广大师生员工。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护绿活动教育。

(1)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中高年级可开展“爱护环境动起来”活动。各班组织开展在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并和”家校一体“教育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能力,通过“星级评比”等形式开展:不要大人喂饭,自己叠被整理房间,“认菜名”,拣菜洗菜,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4、课堂教学。

三~六年级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德育处。

5、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按时交作业,罚做清洁”。

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

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一件还没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如“看你洗的袜子,跟没洗有啥两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厌恶劳动”的话,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简要总结教育活动,期末交德育处。根据总结情况,德育处评选“劳动好少年”。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7】

一、思想宗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新生活教育”理念,丰富“恪勤·日新”校训的精神内涵,践行“自主、合作、实践”的德育模式,注重在实践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在劳动生活中发展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创造新生活。

二、参加对象

高一年级

三、实施方案

一、承包责任田

1、以班级为单位申请承包责任田。学校按面积平均划分好实践基地责任田,班级成立责任小组进行承包,每班承包1块田。

2、种植计划。班级制定栽种计划,并将责任小组分组情况和详细栽种计划于9月17日之前上报团委,审批通过后,授予田地标识牌,并分发劳动工具。建议班级每个责任小组成员数不超过10人。

3、松土播种。在9月底之前各责任小组应该根据本小组的计划完成除草、松土、施肥、栽种。(开垦仪式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结对农工田

1、除草等过程管理。与农工结对后,分配到各班固定的1块田,负责人提前与农工协调好,定期到田地中进行除草等过程管理。

2、收获季采摘。田地的农作物到了可以收成的时候,按照农工的要求进行作物采摘。

四、权利义务

1、小组栽种方案中种子最好选择适合本季节的,比如:小白菜、大蒜、萝卜、菠菜、油菜、小麦等。学校将提供萝卜、油菜、小白菜的种子,涉及其他的种子、肥料等由班级(小组)自主购买,建议在班主任或者家长的指导下购买优良品种。从劳动基地收获的农作物由班级支配,鼓励学生通过义卖等方法资助社会弱势群体或做其它有意义的事。

2、凡申请承包的小组,都必须严格按照小组计划进行栽种,并做到定期维护、适时保养,建议小组自主聘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地指导。凡空有计划却不栽种者,学校将收回田地,并予以严肃批评。

3、承包小组必须设有小组长,同时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有完善的栽种计划,要有明确的任务分配方案,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事。

五、活动评价

学校将专门成立劳动实践基地监督领导小组,随时监督田地栽种和过程维护情况,在期末组织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成果评比,根据班级小组栽种计划、过程养护情况、劳动成果情况、活动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评定学分,评出优秀劳动实践小组并给予奖励。

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__年9月第三周起——20__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__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498130